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探讨

2022-05-29 11:23韦兰兰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12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融合

韦兰兰

摘要: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传统文化一直影响着国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对小学生而言,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对培养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具有启蒙作用。文章结合学科实际分析教育信息化对传统文化的缺失,阐述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融入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对小学信息技术融入传统文化课堂提出建议:情境建构式导入,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巧用内容迁移法,创设传统文化气息新课;创新主题实践活动,激励传统文化传承,以期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參考。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华传统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12-0157-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重要的。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强调: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2]。作为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和责任去教书育人,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使命。然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还不够,其一是教师淡漠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二是学生与传统文化心理距离太远。信息技术课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应该灵活设计课堂,充分巧妙地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精神。

1 信息化背景下教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不足

传统文化对我们的人生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和任务,更是世世代代需要继承和创新传承的。

(1)信息化时代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缺失

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带给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尤其在教育行业的影响日渐明显。当代学生的传统文化的意识缺失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网络的发达带来西方文化的思想、价值观等影响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其二是教育不可避免的功利性因素,素质教育不以成绩为唯一评价指标,但也衍生出各种各样信息化时代的技能标准,与传统文化素养相关的评判体系也有但地位却微不足道,其实学生的压力并没有减轻,而是增加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化指标任务,忽视了传统文化给学生带来的身心影响的教育;其三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不足,生活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周边的环境全是信息化的产品,接触传统文化少,自然了解不够,认为传统文化不重要,忽视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信息化时代的学生,传统文化意识不足,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容易出现“追星”“动漫”“电子游戏”等,甚至梦想的职业从当科学家、医学家变成了明星和网红。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反思我们的教育,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是学生信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传播传统文化的良师益友,做好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桥梁。

(2)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束之高阁

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然而我们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将其束之高阁,教育有要求,教师心中有意识,但还是出现日渐式微的现状。2014年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撑[4]。在教育观念里,传统教育大多适合呈现在语文课堂中,且大多教师迫于应试的压力而将教育停留在“重知识传授,轻人文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面狭窄,基本上都是来源语文课堂,一旦学生进入社会,接触的都是现代信息化的产品,对传统文化可谓是知之甚少,若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未来一代的年轻人将可能缺乏对信息化产品的道德意识评判,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将无法借助文化力量实现伟大中国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我们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人生三观,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养成良好的文化自觉品质。

2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融入传统文化的不可或缺性

(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及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5]。学生的信息活动规范意识,关键在于信息技术课堂,特别是小学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是奠定良好信息素养的关键时期,所以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给学生们一个好的开端,打好信息技术学习的基础。

(2)信息技术课堂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必要之举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其中蕴含着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哲理,历时经久不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6]。信息技术课堂要培养学生具有信息化时代的信息素养,更要借助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打造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信息技术课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换句话说,信息技术课堂是否能够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正确的文化意识导向,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师要懂得根据学生学情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信息技术课堂,让学生能够上信息技术课的同时能够被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逐渐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的文化气息。

(3)从学情出发,设计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信息技术课堂

对于小学生而言,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还没有完全建立,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符合的信息技术课堂,为传统文化的传授打下潜在的基础。对于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师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把握好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他们年龄小,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但在遇到思考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容易产生动摇。低年级的小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开展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最基本的学习方法,这一阶段教学内容越丰富有趣,学生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也就很明显,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向少年转变的过程,已经具备了初步观察、分析能力,开始有自己的逻辑思维意识。小学高年级首要任务是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力,强调学生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教育,让学生在传统文化氛围下深入了解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1B2A2016-7C21-4A2D-B733-0370ADC6ED39

3 如何构建小学信息技术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的课堂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时刻不忘融入传统文化,更要学会在课堂中采取科学措施,使传统文化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深度融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其最终能拥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培养学生优秀的传统文化素养,让信息技术课堂变成有传统文化的信息化课堂。

(1)情境构建式导入,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情境教学法的亮点是带给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促进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活动效果,活跃课堂氛围,对于小学生而言,课堂的情景氛围更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7]。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良好的情景构建非常重要,教师充分利用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营造多样化的信息技术课堂,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传统文化意识,带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和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案例如下:

在清华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学习古诗欣赏——“插入文本框”时,教师可以举例学校最近开展关于读古诗词的活动,为了提高同学们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师利用Word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古诗欣赏作品。教师展示提前准备好的作品,并告知则是运用了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里插入图片文字,设置文本框格式等知识制作的。学生看到图文并茂的古诗词作品,教师加之语言引导,激发学生想要快速学习新知识的热烈兴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出来的古诗词的美,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意境,接下来的整个新课围绕古诗词来学习插入文本框和调整文本框外观的知识点,古诗词作品的导入一开始就给整堂课营造了充满诗意的传统文化氛围课堂。

(2)巧用知识迁移法,创设传统文化气息新课

知识迁移是学习者把在一种情境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情境中[8]。  我国传统文化的范畴比较广泛,包含的内容丰富多样。教师把传统文化有意识地融入信息技术课堂中,无论对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还是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充分运用好传统文化,让学生轻松学习新知识。案例如下:

在清华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中,讲解新课“存储信息”这个知识点时,先带学生一起了解中国古代的人们是怎么记事的。古时候,人们曾通过结绳、刻岩、竹简等方法记事,后来发明了文字、纸张和印刷术,人们用书籍来保持各种信息,现在人们利用更先进的手段保存信息。通过知识迁移,古代存储信息的方式和今天相比,学生了解古人存储信息的方法再来学习计算机的存储就更容易理解;在第2课“认识计算机”中讲到计算机的组成,可以先带学生了解古代人们的计算工具有哪些,如算籌、算盘、计算尺等,让学生通过教师准备的素材直观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视觉冲击,在和信息化时代的计算机比较,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得更好。

(3)创新主题实践活动,激励优秀文化传承

在新课完后或是课后作业,为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我国传统文化内容,教师可以创办主题实践活动融入传统文化内容,通过主题活动学生亲自设计作品,让传统文化“无处不在”, 感受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人文素养。案例如下:

在清华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四单元第13课“输入、设置文字”中的活动天地里,新课讲完让学生在课堂的时间里自由发挥想象力,输入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词,设置文字的相应格式并讲出自己喜欢的理由及启示,体验汉字之美,了解汉字的演变。在第15课学习了图片和文本的设置之后,可以在班级里以“诗配画”为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幅体现诗配画的作品,诗歌可多首,选择最喜欢的诗歌并分享为什么喜欢,这首诗能够给大家带来什么启示。通过创新主题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了解学习传统文化的精神,思考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后代留下的宝贵精神,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清华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下册第4单元16课“音乐鉴赏”,学习完知识点后,可以让学生在创作小天地里发挥刚学习的新知识,在网上查找并播放喜欢的古典音乐并下载与全班分享喜欢的理由。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理解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让学生感受古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的内涵深刻、发人深省,更能使人高尚,逐渐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在清华版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图形组合”中,新课学习完成让学生选择名言警句,制作图文并茂的座右铭,让学生亲自体验名言警句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感悟名言警句的人生哲理。

4 结语

未来教育面临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人们能否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桥梁,学生能否具备优良的文化素养,信息技术起到关键作用。教育信息化下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不再只是教学生怎么正确利用技术手段为自己服务,更应该教会学生在面临复杂信息社会时不要丢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因为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魂,如果没有了根和魂,剩下的我们就只是信息时代没有文化气息的躯体。信息化时代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让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强国意识。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2006-01-03).[2020-12-04]. https://www.fmprc.gov.cn/ce/cejp/chn/whjl/t230842.htm.

[2]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EB/OL].(2006-09-13).[2020-12-04].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6/content_431834.htm.

[3]《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EB/OL].(2014-03-26).[2020-12-04].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61/201404/166543.html.1B2A2016-7C21-4A2D-B733-0370ADC6ED39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EB/OL].(2017-05-07).[2020-12-04]. http://www.gov.cn/zhengce/2017-05/07/content_5191604.htm.

[5] 沈复兴,陈星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2(9):17-20.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EB/OL].(2006-01-03).[2020-12-04].

[7] 敖寿平.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24-25.

[8] 刘伟,戚万学,宋守君.致力于知识迁移的深度学习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3):25-31.

[9] 聂心勇.以“文化自信”为底色创建新时代微课系列书法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76-77.

[10]李银兵,郭岩磊. 阈限与边界:传统文化创新的空间性探析——以传统节日文化为例[J]. 新时代马克思主義论丛,2019(2):213-230.

[11] 王佑镁,陈敏.民族传统文化整合于信息技术教学的策略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04-106.

[12] 于华忠.传统与新兴相得益彰——融中国传统文化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4):52-53.

[13] 李秀亭.信息技术课堂应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3):143-144.

[14] 侯冬梅.中职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探讨[J].电脑与电信,2018(12):92-94.

[15] 陆宏,冯学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1(4):15-17.

[16] 冯秀琪,徐红彩.浅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教学的整合[J].中国电化教育,2001(5):21-22.

[17] 陈前永.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估[J].中国电化教育,2001(3):28-30.

[18] 张捷.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教研的实践与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3):36-37,87.

[19] 张丽霞,郭清水.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原则体系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4,25(6):67-72.

[20] 李先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处理好四个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3(1):43-44.

【通联编辑:王力】1B2A2016-7C21-4A2D-B733-0370ADC6ED39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宽窄融合便携箱IPFS500
《融合》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中华传统文化与资助育人的“四化一体”融合机制研究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