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后管理问题及管理体系建设

2022-05-29 06:31宣晶王怡霏杨航
国际商务财会 2022年8期
关键词:股权投资国有企业

宣晶 王怡霏 杨航

【摘要】文章基于对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后管理中常见问题的梳理,分析并提出了投后管理中的三种主要矛盾。为推动矛盾解决,文章构建了系统性化解投后管理难题的探索性方案,即建立 “三位一体”的投资管理体系,通过差异化管理模式、系统性企业赋能、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三个方面的配套工作,实现投后领域的数据穿透和综合管控。在此方法论的基础上,以投资管理系统(IMS)作为数字化落地上述方案的具体措施。最后,文章重点分析了风险预警机制的指标设置,为科技赋能深度投后管理探索出一条可行的路径。

【关键词】国有企业;股权投资;投资管理体

【中图分類号】F276.2;F832.51

近年来,我国金融投资市场不断成熟与发展,进一步催生了股权投资市场的持续扩大。2021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12 327起投资,投资总金额达到14228.70亿元,这其中,国有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投资项目亦日趋增长。

随着投资项目的增多,“只投不管”“控股不控权”等投后管理问题日渐浮出水面。国企如何支持被投企业在国有体系的规则范围内健康成长,如何结合被投企业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持续为被投企业赋能,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为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股权投资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投资规模扩大与精细化管理之间的矛盾

随着国有企业股权投资业务兴起,除了投资数量和金额呈现增长之外,投资类型、被投企业经营注册地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呈现出“板块多、地域广、发展阶段不同、各家情况不一”的显著特点。这虽然有利于企业投资范围的拓宽,但也给后期的投资管理带来较大困难,不同的企业必须应用不同的管控模式。

投后管理的一般性模式,是通过对被投企业的“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进行管控,进而实现对被投企业的管理。但以“三会”为抓手,不同投资人投后管理的深度不尽相同。精细化管理需要“一企一策”式的深度管控:例如,对控股企业要实施全方位的管控;对作为第一大股东或较大比例的参股企业,要根据投资的战略意图、企业发展预期及具体经营情况明确管控重点;对小比例参股企业,更多关注的是其合规性及是否侵害中小股东利益,在管控模式上采取的是少干预、多提醒的方式。由于管控模式差异大,导致投后管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形成了投资规模与精细化管理之间的矛盾。

(二)国企对业绩增长要求与被投企业发展瓶颈之间的矛盾

近几年集中开展的国有企业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改革,明确要求国有企业的营收、利润等经营指标不能低于上一任期的平均值,稳增长的压力是每一个国企领导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国企领导人员也承担着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职责。

但是,从被投企业的自身发展而言,由于受到外部环境变化、市场竞争和自身发展规律的限制,业绩有时难以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有可能低于投资预期,甚至走向发展下坡路。近期新冠疫情的反复和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更加剧了这一可能性,这与国企对收入利润双增长的要求形成了潜在的矛盾。

破解这一困境的抓手之一,在于利用投资方的产业集群优势为被投企业发展赋能,这也与产业投资的初心不谋而合。在这里,国企发展的政策性要求与投资行为的市场化规律之间形成了合力,共同促进被投企业发展。相关投资管理人员亟需探索,如何通过资源的整合与合理配置,发挥国企在人力资源、财务筹划、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为被投企业发展提供一揽子增值服务,实现被投企业的价值增值,收入利润双增长的困境也随即化解。

(三)国企对合规管理要求与被投企业野蛮生长之间的矛盾

2018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拉开了国有企业全面推进合规管理工作的序幕,随后,各地方国资委均出台相关文件,对所辖企业合规管理工作提出相应的要求和部署。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凡是国有资本控股之处,都必须遵循合规管理的要求、接受合规管理专项检查。但是,在实际的投后管理中,一些被投企业,并非都是国资体系出身,也可能是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甚至境外企业。这类企业有着很强的增长动能,善于在复杂的市场中实现高速发展,但是个别企业风险防控意识较弱,对合规管理的理解度、接受度不足。这一现象往往源于国有企业和非国企对风险理解之间的矛盾。

如果强行将合规管理的工作要求向被投企业生搬硬套,有可能令其产生严重的“水土不服”,进而导致业绩下滑、核心人员流失等问题,造成双输的局面。但纵容被投企业延续旧有的风险防控体系,尽管可能获取短期的业绩增长,但必然使国有资本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因此,促进被投企业规范运作,往往是投后管理中的关键一步。这需要投资人深入理解合规的含意,以科学与艺术结合的手段推动合规工作深入开展。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更要提前预判风险来源,培养化解早期风险的能力,助力被投企业稳健前行。

纵观上面所述的三个主要矛盾分析,笔者认为,三种矛盾之间并非彼此独立的。精细化的管理必然涉及到深入落实合规管理的要求,也涉及到“一企一策”为被投企业赋能,同时,完善的合规管理工作机制也是企业赋能的基础和高速发展的基石。为解决上述三大矛盾,笔者建议构建一套系统性化解投后管理难题的方案,以科技创新手段推动问题解决。

二、系统性化解投后管理难题的探索性方案: “三位一体”的投资管理体系

(一)总体架构

该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模块,逐一解决前述三大矛盾引发的问题。

一是“差异化管理模式”,根据被投企业的发展阶段、业务重点等实际情况,将被投企业分为核心业务类、重点培育类、财务投资类、收缩合并类等四大类,实施总体管理框架一致下的一对一管理方案,管理过程中也可动态调整管控方式,实施管理“组合拳”。

二是“系统性企业赋能”,对被投企业提供战略管理、资本运作、人力资源支持、法律合规管理、信息化管理、品牌宣传等方面的增值服务,向企业输出股东资源,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三是“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从8个大类风险入手,全方位追踪企业经营状况,提前做好风险防范与预警,有效控制投资风险,保障投资利益。

上述三个管理模块可分别对应不同企业类型、赋能方向及风险类别,形成“一企一策”的投后管理效果,既保证了各企业都能发挥灵活自主管理优势,也可以将企业的经营风险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规避(见图1)。

(二)落地路径

由于投前、投后的数据较多,该体系可以通过搭建投资管理系统(IMS)进行数字化落地。投资管理系统可分为投前管理和投后管理两大模块,用于投资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功能管理,确保投资流程和投后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可靠性和完整性,实现互联网技术对投资管理工作的赋能。

(三)内容支撑

从管理要求的角度看,该体系可依据国有企业投资管理相关制度规定以及“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相关文件,将制度条款所对应的管理程序、决策程序、审批程序、备案程序等均嵌入到管理系统中,实现系统对业务的刚性控制,减少人为操作风险,提升投资项目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从投资数据、档案管理的角度看,该体系可将投前业务和投后业务的历史数据进行系统导入,覆盖股权投资管理相关业务和文档管理数字化处理,为综合管控和数据穿透做好科技支撑。

分析了“三位一体”的投资管理体系的总体架构、落地路径、内容支撑后,笔者将以其中的“风险预警机制”为例,进一步分析该体系的指标设定规则,深度剖析投资管理系统的内在逻辑。

三、投资管理体系指标设定規则:以“风险预警机制”为例

(一)设计原则

1.系统性与代表性相结合

既要能够全方位反映企业所处行业环境、竞争格局、政策法规以及企业自身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各方面情况,又要能够覆盖到战略、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确保不留监管空白或漏洞。另外,所选取的指标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判断性原则与评价性原则相结合

既要选取一些判断性(定量)分析指标,如政策风险指标中宏观政策变化导致GDP变动、组织架构与公司业务发展匹配程度及经营风险中关键岗位人才储备等指标;又要选取一些评价性(定性)分析指标,如法律合规风险中的违反国家法律导致企业声誉受损等指标,实现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3.指标通用性

由于国有企业所管理的被投企业类型较多,所处细分行业不同,因此风险预警机制体系设计需要考虑选取适用于所有国有被投企业的普遍性指标。同时,在风险预警机制体系设计中,应注重指标数据易获取性(如财务报表)及可操作性,并且能够连续进行动态比较。

(二)运行机制

1.体系构成

按照上述原则,风险预警机制指标体系可包括政策风险、战略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法律合规风险、安全风险及其他风险等8个大类风险。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系统性考虑公司内外部环境、上下游状况、前后台协同、供需关系变化等情形,将每一个大类风险指标分别细化。据笔者梳理,至少可形成近50项细分风险类别,方可系统性地囊括投后管理中涉及的潜在风险。

在风险指标的设计中,要尤其关注指标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指标间的联动,例如,在评估企业文化时,可考虑以离职率作为量化判断依据;在分析市场风险时,可考虑将上下游情况、供需情况与毛利进行联动分析;在分析战略风险时,要牢牢把握中央对国企聚焦主责主业的要求,将“主次不分”、违规开展金融业务等情形引入指标。

将风险类型进行划分后,笔者建议以发生的可能性(高/中/低)、影响程度(高/中/低)两个维度分别评判赋分,实现一种多维度分析、量化评估的风险预警机制体系。

2.运行方式

股权管理人员定期将上述信息录入投资管理系统。各项子指标可采用绿灯、黄灯、红灯三个等级进行风险评价。当标识为绿色时,说明发生可能性低且影响程度低,当前的条件下或按当前趋势发展时,该等事件在日常运营中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当标识为黄色时,说明指标已超出风险临界值;当标识为红色时,说明指标严重偏离正常水平,风险事件在当前的条件下或按当前趋势发展时,必然会发生,或目前已经发生,且对公司经营、股东收益、公司战略等影响较大。

3.结果应用

股权管理部门将属于“关注”类指标项目进行原因分析并做出风险提示,对个别出现红灯的项目要特别关注,作为持续监控重点直到风险排除;属于“异常”类指标不但要对分析原因及时上报,还要开展风控措施。对个别突发出现红色预警的情况,要立即上报,并就预警事项的总体情况、解决方案及整改实施效果形成专题预案。

四、结语

国有企业因其特殊性在其投后管理中呈现出三种主要矛盾。这其中涉及到的合规管理、企业经理层经营业绩考核等指标,是国有企业区别于一般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独有要求。

笔者从自身经验出发,建构了一套“三位一体”投资管理体系,并以此为方法论,将其在投资管理系统中进行数字化落地,开拓出一条以国企特色为方法论依托、以互联网科技为技术手段、以精细化指标设置为评估依据的投后管理新路径,提升国有企业投资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 清科研究中心.2021 年中国股权投资总量超过1.4万亿[R].北京:2022

[2] 杨轶. 从投资管理环节分析国有企业股权管理体系[J]. 现代企业文化,2019(36):125-126

猜你喜欢
股权投资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国有企业每5年至少审计1次
浅谈营改增对股权投资基金的影响和应对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和运作研究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国有企业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中股权投资浅析
刍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法律环境的完善
信托公司股权投资业务现状及发展方向
1—7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27217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