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临床效果

2022-05-30 03:26刘莉刘燕卢京九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缬沙坦心衰心功能

刘莉 刘燕 卢京九

在各种类型心脏病中,患者病情一旦进展至终末阶段即可诱发心力衰竭,其中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Ejection fraction-preserved heart failure,HFPEF)属于一种心力衰竭常见类型,其约占心力衰竭总发生率的56%,目前,HFPEF 发病率较高,每年均呈现增加趋势。对于HFPEF 需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否则其可致残,甚至致死[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治疗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有效药物。沙库巴曲缬沙坦是一种新型神经激素抑制剂,其能明显抑制脑啡肽酶活性,增加利钠肽等,该药物可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目前,多项大规模临床证实[2],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HFPEF 具有明显的疗效,多数患者经治疗后能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该药物是多个心衰指南均有推荐的疗效药物。但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否对炎症水平[3]、运动耐力、心衰严重程度及心功能指标起到较好的改善作用,目前临床需要更多数据加以支持。选取本院收治的124 例HFPEF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患者的疗效价值。结果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阜南县中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124 例HFPEF 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与HFPEF 相关诊断标准相符[4];②年满60 周岁;③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5]。排除标准:①中重度肾功能不全;②沙库巴曲缬沙坦药物过敏者;③恶性肿瘤;④急性心肌梗死;⑤难治性高血压;⑥预期寿命不足1年;⑦缩窄性心包炎;⑧限制性心肌病;⑨心血管系统疾病;⑩冠心病等疾病。入选患者均分为观察组(n=62)、对照组(n=62),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NYHA 分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入试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伦理审查标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patient groups[(±s),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s),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patient groups[(±s),n(%)]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χ2值P 值n年龄(岁)65.64±8.79 65.78±8.58 0.090 0.929 BMI(kg)66.94±6.41 66.77±6.31 0.149 0.882性别男33(53.23)35(56.45)0.130 0.718女62 62 29(46.77)27(43.55)NYHA 分级Ⅱ级18(29.03)19(30.65)-0.330 0.742Ⅲ级23(37.1)24(38.71)Ⅳ级21(33.87)19(30.65)

1.2 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本组患者缬沙坦分散片(桂林华信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820,规格80 mg)治疗,起始剂量40 mg/次,2 次/d,而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剂量调整至维持剂量,80 mg/次,2 次/d,连续治疗6 个月。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本组患者沙库巴曲缬沙坦(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90002,规格100 mg)治疗,起始剂量为50 mg/次,2 次/d;而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将剂量调整至维持剂量,200 mg/次,2 次/d,连续治疗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心功能:治疗前后,选择一名高年资的超声医生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患者实施超声心电图检查,检测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②炎性因子:于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 离心5 min,实施血清分离,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两组患者的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超敏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ity to th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水平。③6 分钟步行试验(A 6-minute walk triale,6MWT):在6 分钟步行试验专用区,长度为30 m,让患者尽可能快的行走,如有必要可自行调整速度,可慢下来或稍作停歇,测量6 分钟行走的总距离。④血尿酸(BLood uric acid,UA)及氨基末端B 型钠尿肽原(Ammin-terminaL type B naturetic peptidogen,NTproBNP):治疗前后,采集患者3 mL 晨起空腹静脉血,3 000 r/min 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置于聚乙烯管中,放置冰箱中保存待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者的NT-proBNP 水平,借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患者的UA 水平。⑤终点事件:治疗后,统计两组患者急性心梗、心源性死亡、心衰住院及急性心梗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NYHA 心功能分级,其疗效判定标准如下[6]:患者治疗后,NYHA 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改善2 级及2 级以上,为显效;患者治疗后,NYHA 心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改善1 级,为有效;患者治疗后,NYHA 心功能无改善,甚至下降,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有效)/62 例×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时点定量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总有效率、终点事件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有效率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率比较

124 例经药物治疗后,显效58 例、有效49 例、无效17 例。观察组整体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patient groups[n(%)]

2.2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LVEF、LVESV、LVED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LVESV、LVEDV 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LVEF 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patient groups(±s)

表3 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cardiac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patient groups(±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指标LVEF(%)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62 62 t 值P 值LVESV(mL)观察组对照组62 62 t 值P 值LVEDV(mL)观察组对照组62 62 t 值P 值治疗前53.94±2.97 53.66±2.81 0.539 0.591 189.63±6.34 189.76±6.71 0.111 0.912 232.74±6.90 232.82±6.83 0.065 0.948治疗后59.91±3.59a 55.67±3.25a 6.894<0.001 165.33±3.23a 171.60±5.97a 7.273<0.001 202.9±3.73a 214.42±5.39a 13.839<0.001

2.3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NF-α、hs-CRP、IL-6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NF-α、hs-CRP、IL-6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s)Table 4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指标TNF-α(pg/mL)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62 62 t 值P 值IL-6(pg/mL)观察组对照组62 62 t 值P 值hs-CRP(mg/L)观察组对照组62 62 t 值P 值治疗前12.49±3.46 12.59±3.46 0.161 0.872 33.92±5.33 33.78±5.29 0.147 0.884 12.74±2.54 12.80±2.56 0.131 0.896治疗后6.4±2.14a 9.68±2.9a 7.166<0.001 15.91±4.31a 22.87±5.03a 8.273<0.001 6.13±1.04a 8.60±1.43a 10.999<0.001

2.4 两组患者6MWT、UA、NT-proBNP 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MWT、UA、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UA、NT-proBNP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6WMT 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6MWT、UA、NT-proBNP 水平比较(±s)Table 5 Comparison of 6MWT scores,UA,and NT-proBNP LeveLs in the two patient groups(±s)

表5 两组患者6MWT、UA、NT-proBNP 水平比较(±s)Table 5 Comparison of 6MWT scores,UA,and NT-proBNP LeveLs in the two patient groups(±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指标UA(μmol/L))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62 62 t 值P 值NT-proBNP(pg/mL)观察组对照组62 62 t 值P 值6MWT(m)观察组对照组62 62 t 值P 值治疗前395.82±123.63 394.57±124.02 0.056 0.955 1003.56±152.84 1003.84±152.92 0.010 0.992 337.68±32.62 337.94±32.8 0.044 0.965治疗后103.93±58.76a 258.8±78.69a 12.417<0.001 429.96±75.29a 789.89±89.70a 24.200<0.001 456.79±34.89a 389.71±33.51a 10.918<0.001

2.5 两组患者终点事件比较

124 例患者经治疗后,引发急性心梗者12 例,心源性死亡者2 例,因心衰住院者9 例,急性心梗1例;观察组患者终点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终点事件比较[n(%)]Table 6 Comparison of endpoint events between the two patient groups[n(%)]

3 讨论

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扩张型或肥厚型)等病之后常继发HFPEF,诱发本病的因素与心肌缺血、肥大致心肌顺应性降低、心室松弛功能不全等密切相关。老年人是HFPEF 的好发群体。女性绝经后,其雌激素水平呈现明显下降趋势,那么将会削弱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故女性HFPEF 患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男性HFPEF 患者。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7],HFPEF 的患病率及住院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既往研究表明,传统抗心衰药物以利尿剂、Ca2+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等为主,这些药物证实对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有效,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上述药物仅能改善HFPEF 的临床症状,却无法提升整体的治疗疗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较高,这可能是药物HFPEF 病理机制和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不同。

沙库巴曲缬沙坦临床典型药物,能有效治疗心衰[8],其属于复方机制,此药物组成部分有二:一是脑啡肽酶抑制剂沙库巴曲;二是药物不仅能对血管起到扩张作用,对脑啡肽酶的升高也能明显抑制。对血管紧张素II 具有阻断之效果[9],机体醛固酮的释放相应减少,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高,终点事件总发生率更低。证实沙库巴曲缬沙坦能够提升HFPEF 的整体疗效,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明显降低。原因在于沙库巴曲缬沙坦能起到扩张血管、排钠利尿之作用,从而提高治疗整体效率,安全性较高。

HFPEF 患者心功能受损严重,典型表现为心输出量下降[10]。LVEDV、LVESV 指标为心室容积参数,其异常增高表示患者可能处于心室重构的状态[11~12]。本研究结果证实沙库巴曲缬沙坦有助于改善HFPEF 的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提高运动耐力。分析原因可能为以下几点:①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激起神经兴奋性,减少尿潴留,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②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抑制脑啡肽酶的生成,扩张血管[13~14],能充分对心肌纤维化起到抑制作用,从而减轻心肌损伤,缓解心衰程度,促进运动耐力的提高。另外,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的TNF-α、hs-CRP、IL-6 水平较治疗前呈明显降低趋势,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指标降低幅度更大。该药物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具体原因为:沙库巴曲缬沙坦增加环磷酸乌苷的生成,对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能起到抑制作用,而沙库巴曲缬沙坦也能生成一氧化氮合成酶,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15]。

综上所述,沙库巴曲缬沙坦能明显改善HFPEF患者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控制心衰进展,有效抑制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且终点事件发生风险较小,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整体疗效。但本文存在样本量较小等问题,期望今后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缬沙坦心衰心功能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超声诊断分析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顽固性高血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阿托伐他汀结合缬沙坦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CRP、TNF-α、IL-6水平影响分析
缬沙坦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应用效果分析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