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遇见STEM 绽放更多精彩

2022-05-30 07:45江苏省扬州市翠岗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5期
关键词:叶子幼儿园探究

江苏省扬州市翠岗幼儿园 黄 励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STEM教育因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内驱力已成为国内外K12(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有人曾质疑:STEM教育对于儿童而言太难理解。其实,儿童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接触了STEM相关的学习与探索,如搭建积木、玩玩具汽车、感受磁铁之间的吸引与排斥、观察物体的沉与浮等。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积极创造各种机会,让幼儿亲密遇见STEM,从而绽放更多的精彩。

1 主题活动中遇见,让教育科学化

在幼儿园阶段,实施STEM教育不仅仅为了发展幼儿的STEM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对STEM的兴趣与爱好。幼儿园的活动大多是游戏化或主题化活动,细研课程后我发现,在主题背景下的一日活动中存在很多开展STEM教育的机会。当然,我们在做课程计划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在这节活动中,幼儿有没有机会去观察商讨、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解决问题并分享结果,如果答案是“有”,那么这节活动就可以算是STEM教育活动。

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有趣的静电”中,我发现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引起幼儿的兴趣,就启用STEM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来引导幼儿通过感知操作、亲身体验来探寻答案。

在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各种塑料玩具、塑料瓶、碎纸屑、塑料尺、小木棍、泡沫屑、泡沫板、保丽龙球、气球、PVC管、吸管、化纤布条等,鼓励幼儿自主探究如何制造出静电。孩子们认真地商量着、探讨着、合作着,但成功率却非常低。很多孩子因实验失败而略显沮丧,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

在接下来的操作中,孩子们慢慢发现了摩擦可以引起静电——有的孩子用气球摩擦产生静电,让气球吸附到墙上;有的用塑料尺在头上摩擦后吸纸屑;有的用泡沫板在头发上摩擦,让塑料瓶里的彩色泡沫球跳起舞来;有的孩子还用PVC管摩擦后吸走墙上的气球……还有幼儿发现有些材料摩擦后无法产生静电,于是合作将探索结果记录下来……

事实证明,开展STEM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幼儿更直观地感受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独特魅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幼儿相应的科学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其主动获取知识、积极思考的能力。

2 专项集体活动中遇见,让教育精彩化

专项集体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小组或全班幼儿共同参与的一种教育活动。专项集体教学活动可以将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延伸、拓展成专项而精彩的STEM教育活动。

在开展完大班活动“有趣的叶脉”后,孩子们在收集叶子的过程中惊奇地发现:叶子的形状、颜色、脉络都不一样,并提出疑问:叶子里有水吗?每片叶子含的水一样多吗?落叶有什么作用?有没有办法把叶子的颜色分离出来?……面对孩子们连珠炮式的追问,我知道他们已经能通过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了,那何不搭个鹰架,生成STEM主题活动“叶子的秘密”,和幼儿一起探寻答案呢?

于是,我们以“叶子的秘密”为主题生成了“叶子大收集”“我收集到的叶子”“各种各样的叶子”“玩美的叶子创想”“叶子里面有水吗”“提取的叶绿素”等系列探究活动。活动中,我做好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幼儿开展一系列精彩而深入的探究活动,从而促使幼儿观察比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提升。如,我引导幼儿置身于“如何用叶子做造型”的创想情景中,促使他们积极动脑、大胆动手尝试和创作出各种美丽的叶子贴画;在“叶子里有水吗”的活动中,我用有趣的魔法吸引幼儿的活动兴趣,孩子们开始质疑叶子里到底有没有水?在得到我“动手试一下,能干的你一定能找到答案”的鼓励后,孩子们通过敲、压、碾、搓等方法发现了植物中含水的秘密;再如,在“提取叶绿素”的活动中,我用变魔术的方法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引导幼儿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叶子里真的有叶绿素吗?它们藏在哪儿?当幼儿的兴趣被充分调动后,一句“老师也不知道,我们可以动手试一试”的话语在呵护好幼儿好奇心的同时,让兴趣成为幼儿持续学习和探究的强大动力。

孩子们自己动手把绿色的叶子剪碎,并分别装入不同的透明杯内,再倒上水和酒精进行搅拌,从而发现倒入酒精的杯子里溶出了叶绿素,他们的欢呼声是沸腾的、喜悦的!

3 在区域游戏中遇见,让游戏深度化

STEM教育注重探究实践、动手操作与活动过程,它通过在操作过程中建构起关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丰富经验。幼儿园的游戏区域是我们以幼儿兴趣与需要为依据,兼顾幼儿园教育目标和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将活动空间划分为不同主题、功能、供幼儿玩乐的空间。常见的游戏区域有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阅读区、益智区、语言区、科学区等。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需要及活动能力自主选择游戏区域进行操作与探索,从而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们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搭建鹰架,引导幼儿在区域中自主生成STEM相关活动,然后进行深度探究和学习。如开展完集体活动“家乡的桥”以后,孩子们对家乡的桥可谓如数家珍:润扬大桥、五亭桥、大虹桥、二十四桥、江阳大桥……他们一边惊叹:“我们扬州居然有那么多桥,我爸爸说五亭桥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润扬大桥是中国第一座刚柔相济的组合型桥梁”,一边纷纷表示:“这些建筑师太厉害了!以后我也想当一名桥梁建筑师。”显而易见,孩子们对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正是提高幼儿建构技能、促进其深度学习的良好契机。此时,我们就可以顺应幼儿的兴趣,围绕“桥”开展一次STEM教育活动。

第一步:引导幼儿回忆自己感兴趣的桥——可以和家人实地看桥,也可以在家人的帮助下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第二步:幼儿自主设计桥——把自己看到的、喜欢的或是想造的桥用绘画的形式画下来,并和同伴进行分享讨论。

第三步:造桥——幼儿根据以往经验探讨得出:积木更适合垒高架空,且结实稳固、立体感强,于是他们立刻行动起来,熟练运用架空、平铺等技能搭建了一座相连的小桥。有的幼儿很快发现桥的造型不够宏伟,也不够坚实,于是探讨后又进行了第二次建构。这次孩子们用多块积木实现了架空和平衡,用统一的纸板做宽阔的桥面,还根据桥面的长度来调整桥墩的数量和距离。在搭建过程中,有的幼儿发现桥梁的确加长加宽了,看起来宏伟结实,但桥面高低不一,出现了断面,于是他们又开始探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数次的合作调试、操作实验中,孩子们知道用同一高度和宽度的积木做桥墩就能解决桥面高低不一而产生的断面问题,这样的探究结果真是“工程技术上的飞跃”!就这样,一座由积木和纸板组合而成的壮观大桥建成了,孩子们高声欢呼:“我们成功了,我们为家乡搭建了一座翠幼大桥(以幼儿园名字命名了桥名)!”此后的几周时间里,区域里遍布着孩子们探究出的各种造型、各种名称的桥。这样的生成活动看似是一个活动的延伸,其实是给幼儿创造了STEM探索与学习的路径——成功捕捉并借助幼儿天生好奇、好动、好玩的特点,激发了幼儿的工程意识,探究、创造、成就精彩课堂。

总而言之,当今是科技化、信息化的时代,为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必须培养“海绵式”会学习的创新型、综合型人才。而STEM教育正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它将各种学科交叉融合进行,让学习者在参与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正规教育的起点,应该引导幼儿早接触、早遇见,那么,将来回报就越大。基于此,我们更应该把STEM科学教育贯彻落实到实处,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亲密遇见STEM,在探究中遇见精彩,为实现创新型、全面型人才的培养与输出打好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叶子幼儿园探究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叶子
最后一片叶子(节选)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爱“上”幼儿园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一见倾心的优雅——叶子
Word 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