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前馈控制的针对性护理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干预效果

2022-05-30 01:28李燕歌高莹张新亚
海南医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代偿乙肝肝硬化

李燕歌,高莹,张新亚

空军第九八六医院疫病预防控制科,陕西 西安 710000

肝硬化是由于肝脏长期受不同的疾病因素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进行性、弥漫性的肝病终末阶段[1],多好发于20~50岁的男性。乙肝肝硬化患者在发病初期,其肝功能可以代偿[2]。据有关调查显示,10%~20%的代偿期患者伴有腹泻、消瘦无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3]。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发展到肝硬化失代偿期,其肝功能会明显减弱。同时,此病病程迁延且易反复发作,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2-3]。已有研究证实,肝脏与患者的精神情志有着密切的关系,情绪激动、压抑都会加快病情的恶化程度,故及时的心理疏导尤其重要[4]。本研究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实施基于前馈控制的针对性护理,并分析其对患者的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空军第九八六医院疫病预防控制科住院治疗的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5]”中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诊断标准;②能正常沟通;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伴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②患者伴有戊型肝炎病毒感染;③治疗依从性低的患者;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11例;年龄27~65岁,平均(45.78±6.25)岁;病程3~8年,平均(5.15±0.81)年。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12例,年龄30~66岁,平均(47.75±5.84)岁;病程5~10年,平均(7.41±0.79)年。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该组患者实施常规干预。具体方法: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生命体征变化,告知患者合理用药、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并定期进行肝病知识的宣讲。

1.2.2 观察组该组患者实施基于前馈控制的针对性护理干预。①成立小组:建立前馈控制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含护士长1名,护理人员6名,并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及考核;小组成员就管理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围绕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及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进行总结,并对此制定干预措施;②健康教育:给患者及家属讲解此病的临床症状及发病原因,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解决办法予以告知;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说明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相应解决措施,并发放健康手册,对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评估,加深患者对疾病的了解。③心理干预:乙肝属于慢性疾病,治愈性低,患者心理压力大,情绪消极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故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内心真实所思所想,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负面情绪。护理后期,随着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可告知患者情绪自我调节法、精神放松疗法等自我护理的技能,促使患者积极面对生活。④饮食干预:疾病的恢复与饮食息息相关,为避免患者的病情加重,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计划。浮肿和腹水患者的盐、水摄入量根据其自身体质量及尿量来制定,血氨高患者则多食豆制品,所有患者护理期间均忌食辛辣、粗糙、坚硬的食物,若有出血的情况需禁食。⑤建立微信群:护理人员建立微信群,患者全部进群,护理人员每天定时定点向群里推送相关护理知识及方法,并督促患者坚持每天学习护理知识,所有患者均在住院期间接受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方法(1)自我护理能力:于干预前及出院时,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6]评价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技能有12个条目,健康知识有9个条目,自我责任感有8个条目,单个条目分值在0~4分,分数高则其自我护理能力好。(2)生活质量:于干预前及出院时,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7]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从社会功能、健康程度、精神健康3个维度评估,各维度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3)心理状况:于干预前及出院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8]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焦虑总分50分,抑郁总分65分,敏感总分45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的心理状况越差。(4)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ESCA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ES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自我责任感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ESCA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ESCA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 P<0.01。

组别例数自我护理技能 健康知识 自我责任感出院时23.31±1.92a 20.06±1.25a 9.083 0.001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41 41干预前30.77±3.92 29.74±3.11 1.318 0.191出院时42.01±1.98a 37.21±1.15a 13.423 0.001干预前32.61±4.15 31.74±4.02 0.964 0.338出院时43.11±1.11a 39.83±1.05a 13.746 0.001干预前18.03±2.45 17.77±2.21 0.505 0.615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F-36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健康程度、精神健康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F-36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F-36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 P<0.01。

组别例数社会功能 健康程度 精神健康出院时80.96±5.19a 75.03±4.97a 5.284 0.001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41 41干预前57.31±7.31 55.24±6.49 1.356 0.179出院时74.25±7.37a 68.38±6.96a 3.708 0.001干预前53.74±5.18 52.63±4.97 0.990 0.325出院时74.48±5.09a 65.79±4.92a 7.860 0.001干预前61.34±4.88 60.89±4.15 0.450 0.654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CL-90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敏感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CL-90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CL-90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 P<0.01。

组别例数焦虑 抑郁 敏感出院时20.76±3.52a 26.17±3.63a 6.851 0.001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41 41干预前35.97±2.85 36.11±2.91 0.220 0.826出院时15.39±4.04a 22.63±4.15a 8.004 0.001干预前36.05±2.62 36.17±2.66 0.206 0.837出院时16.92±3.41a 21.58±3.89a 5.768 0.001干预前37.05±2.59 38.17±2.61 1.950 0.054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7,P=0.026<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具体表现为肝细胞功能减退,同时伴随门静脉高压、厌食、乏力及内分泌紊乱、上消化道出血等现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均构成威胁。资料表明,处于该阶段的患者在就诊治疗期间费用较昂贵,导致患者的心理及经济压力均较大,影响治疗效果,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且该疾病影响患者的人际交往,增加患者生理、心理负担。因此,大部分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都存在紧张、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而此情绪属于应激源的一种,会影响患者的中枢神经、免疫及内分泌系统,促使机体免疫功能明显降低,进而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9]。目前,关于该病的治疗初期多以抗病毒治疗为主,但由于其病程迁延漫长,难以治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出现依从性较低等现象,难以遵医嘱按时用药会进一步导致治疗效果降低,进而导致所得效果不尽人意[10]。有报道指出,前馈控制护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能将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防范于未然,降低不良事件、并发症的发生率[11]。

在管理学中,前馈控制属于一种积极控制的管理方式,且具有前置性及面向未来等特点,整个管理期间以“控制在先”为重点,进而有效防止出现偏差,对促进疾病恢复有积极作用。

本研究中,通过对信息的观察收集,对规律的预测掌握,并制定相应解决方案,将问题防范于未然。然后将此理念运用于护理管理工作中可明显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及效果的同时,增加患者的满意度。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通常较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较复杂,而失代偿期患者的症状更为严重,且此病无特效药物,若患者用药不合理,生活及饮食习惯差,均会影响病情的进展[12]。研究显示,实施基于前馈控制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自我责任感评分均较高,且患者的社会功能、健康程度、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实施常规干预的患者。分析原因:前馈控制管理中针对性地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安慰,同时给予健康教育、饮食干预,可谓是面面俱到,进而促进患者对疾病及其疾病相关知识有一个正确、全面的了解,且树立患者的正确认知可促使患者的自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培养患者健康的饮食习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有利于病情的转归、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13]。

相较于其他躯体疾病而言,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导致患者的人际交往间接受到影响。加之此病属于慢性疾病,治愈性很低,病情易反复发作,长期往返医院治疗,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与此同时,身体上的折磨致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心理,躯体症状与自身不良情绪相互作用,促使病情更为严重[14]。在前馈控制护理模式中,通过讲解此病的临床症状及发病原因,对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解决办法予以告知,能减轻患者的内心恐惧感,帮助患者对疾病正确认知,鼓励患者表达自身真实感受,并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同时指导患者正确饮食,有助于患者养成健康饮食习惯,促进疾病转归[15-16]。本研究中,实施基于前馈控制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的焦虑、抑郁、敏感评分均降低,这说明此护理手段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常规干预患者出现2例感染,2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电解质紊乱,并发症发生率为17.07%,明显高于前馈控制护理组的患者,这可能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提高、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有关。

综上所述,应用基于前馈控制的针对性护理能有效提高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代偿乙肝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促进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再代偿研究进展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观察
奥美拉唑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研究
信用卡余额代偿的美国经验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