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中职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与对策摭探

2022-05-30 08:38刘家俊翟云山
成才之路 2022年17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移动互联网中职生

刘家俊 翟云山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强势介入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背景下,养成教育将面临全新的挑战。基于此,中职院校要认识到加强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实意义,并以突出问题为依据,创新教育方法、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高尚的情操。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教育说服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榜样模仿法,设计交互性、趣味性强的每日打卡活动,构建多元、优质的校园文化体系,多方法、多途径推进养成教育。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中职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7-0073-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中职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效性探究”(编号:QZJ20200654)研究成果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的教育,是德育的重要表现形式。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自我价值实现都具有深远影响。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提升中职学生的判断能力、认知能力,引导中职学生客观、理性分析自身的行为,让学生意识到好习惯对其长远发展的积极影响。在开展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全程做到以生为本,根据教育对象的个人意愿和需求以及行为习惯中的突出问题,采取具有层次性、智慧性、可操作性的养成教育新模式、新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使学生在修正不良行为习惯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加强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

1.增强中职学生的意志力

习惯养成是在时间作用下形成的具体行为,具有常态性和一贯性的特点。而无意识展现的某种行为体现的是学生个体的不同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要加强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增强中职学生的意志力,减少网络生态中负面信息、负面情绪对其的影响。

2.强化中职学生的自控能力

強化中职学生的自控能力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工作者需明确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学生易出现的不良思想和行为,以此为方向设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将自控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作为重点,使学生具备适应互联网环境的必要能力。

3.多方位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院校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和职业道德水平,还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积极遵守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而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深度推进,是多方位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体现,是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措施。对此,教育工作者可根据素质教育理念,科学设计养成教育内容和策略,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德育内容贯穿教育全过程。

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忽视不良习惯的纠正

无意识下的常态行为体现着学生的行为习惯。而在实际开展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过于强调教育内容、教育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聚焦学生存在的不良习惯,以突出的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设计、选择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从教学现状来看,部分中职院校教师忽视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导致学生的自我抑制能力、自我完善能力无法获得提升,学生一贯性和常态性的良好行为习惯也会在不良环境的影响下消失。因此,教师要利用丰富的养成教育方法,引导学生重复性地展现良好行为习惯,并在长期的坚持和训练下形成一贯的、无意识的日常行为。

2.课程设置理论属性突出

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教育工作者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在开展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时,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专业技能教育中,围绕养成教育所设置的课程内容理论属性过强,缺乏实践性。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发挥实践活动的催化和固化作用,即在真实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使其遵守相应的行为准则。目前,课程设置理论属性突出已成为养成教育的主要问题,教师需深度反思,多维度思考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创新和改革举措。

3.良好习惯不能保持一贯性

在教师的引导和影响下,学生可在短期内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有的学生却不能保持良好行为习惯。这是因为部分教师对养成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缺乏深刻认识,短期内完成教育目标和任务后,会快速进入到下一阶段的教育工作中,没有保证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连贯性和衔接性,而这不利于学生贯彻道德行为准则。基于此,中职院校要引导教师认识到良好习惯的影响和作用,深度思考如何强化学生一贯的责任意识和行为,确保学生在常态化的学习与生活中始终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法

1.教育说服法

中职学生对道德行为准则的理解程度会对最终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合理使用教育说服法,将重要理论内容有效渗透到养成教育活动中,即将科学理论作为养成教育的有效工具,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价值和意义,并对优秀文化产生认同感。而只有充分认识到道德行为准则的深层意义和价值,学生才能将具体的理论转化为实践行动。从这个层面看,教育说服法对系统化开展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对此,教师应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科学融合,充分发挥教育说服法的优势和作用,并结合实践锻炼法,多手段开展养成教育。

2.情感陶冶法

丰富的情感、良好的共情,是培育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教育工作者需善用情感陶冶法,灵活、有效开展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即构筑一个充满情感的学习场景,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对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在校学习时间,创建具有情感色彩的交互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的价值和意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和班风的教育功能,实现以文化育人的教育目标,即充分利用不同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意识进行科学引导。需要强调的是,思想引导与行为规范需协同并进,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引导学生对养成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产生情感共鸣,使其主动改进自身的不良行为,成长为有道德、讲文明的学生。

3.实践锻炼法

教师要利用丰富和有趣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即在养成教育的实施中,利用实践锻炼法最大程度激发中职学生的道德情感,并不断增强他们的意志力。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可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弱化虚拟网络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吸引和影响,引导学生回归现实与课堂,积极探索更有現实意义的事情。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习惯的形成不能脱离实践活动,否则只是停留在书面上的理论。对此,中职院校可将养成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即将尊师重道、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等落实到实践活动中,提升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出具有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的中职学生。

4.榜样模仿法

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具有天然的熏陶作用,因此,教师要自觉完善自我,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从学问研究层面来看,教育工作者要通达明理,正确讲解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和相关理论,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带动学生自觉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促使其成为明辨是非、遵守法律、坚守道德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1.设计交互性、趣味性强的每日打卡活动

在开展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突出的行为习惯问题以及兴趣聚焦点,设计具有趣味性和交互性的打卡活动,鼓励学生每日进行行为习惯的修正和改善。学生可将具体做法和实践内容上传到网络平台,并以打卡、签到的形式,进行每日的自我反省和完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经过长期的坚持,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要积极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相较于理论说教,每日打卡活动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改善意识。对此,教师可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设计具有趣味性的短视频,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纠正和纠偏教育。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坚持做有意义的事情,让他们形成顽强的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强调的是,每日打卡活动的设计要着眼于学生的理性反思和自我纠正,使他们清晰地看到自我成长过程,从而高质量完成教育目标。

2.构建多元、优质的校园文化体系

若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构建优良的校风和学风是重点。对此,中职院校应主动构建多元、优质的校园文化体系,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和催化作用。具体来说,中职院校可利用校训规范学生的行为,还可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建设具有现代感和娱乐性的电子橱窗,吸引学生阅读或上传优质的养成教育内容,或利用校园广播站,带领学生正确解读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鼓励学生以自媒体人的身份采集和制作新闻内容,围绕校园内的励志故事进行主题报道,以此逐渐形成优秀的校风、学风。与此同时,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各项校园活动参与情况,动态优化和丰富校园文化体系,如聚焦学生兴趣点合理融入网络文化,个性化设计和优化养成教育方法和内容,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成长需求。

3.多方法、多途径推进养成教育

对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中职院校要持续完善、丰富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不局限于单一的手段和形式,即根据教育说服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榜样模仿法等不同教育方法的特点和优势,多样、灵活地推进养成教育。对此,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融合多种教育养成法,以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例如,教师可定期组织集体活动,合理使用教育说服法,引导学生对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认识,而后运用实践锻炼法,强化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并发挥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学生的榜样作用,对其他学生进行有效熏陶和积极影响,即充分发挥榜样模仿法的作用和优势,增强学生的自我进化和自我完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积极行为,并利用班级制度约束和限制学生的不良行为,同时利用奖惩机制和考核制度,实现情感熏陶和制度约束两手抓,多手段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教师要围绕中职学生突出的行为习惯问题,创新、改革教育模式,既要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还要积极改善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对此,教师可利用技术要素、制度要素、情感要素共同驱动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切实做到高质量、高水平育人,培育出具有良好自我进化和自我约束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胥慧珍.对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思考[J].吉林教育,2020(12).

[2]张娟.浅析中职学生日常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内蒙古教育,2020(02).

[3]管鹤.班级文化与中职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30).

[4]李志军.谈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职业技术,2017(10).

[5]李香青.浅谈中职学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职业,2012(03)

[6]李文峰.重视中职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河南教育,2012(12).

Exploration of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ehavior Habit Formation Education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in the Era of Mobile Internet

Liu Jiajun, Zhai Yunshan

(Haikou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Haikou 571127,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is strongly involved in students learning and life, nurturance education will face new challenges. Based on this,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recognize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behavior habits, innovate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prominent problems, and guide students to form excellent moral quality and noble sentiment. In specific teaching, teachers can use the methods of educational persuasion, emotional cultivation, practical exercise and example imitation to design interactive and interesting daily clock in activities, build a diversified and high-quality campus cultural system, and promote the nurturance education in multiple ways.

Key words: mobile Internet;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behavior habits; nurturance educ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移动互联网中职生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