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境内中小型石窟寺保护管理探讨

2022-05-30 14:46张硕
东方收藏 2022年11期
关键词:保护管理

摘要:石窟寺的保护和利用工作,事关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事关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瓜州境内共有石窟寺5处,其中榆林窟和东千佛洞石窟的西夏壁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保护管理还较为落后,窟区存在多种病害,安全形势较为严峻。本文对瓜州管辖的三座中小型石窟寺的保护管理现状进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和建议,为中小型石窟寺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东千佛洞石窟;碱泉子石窟;旱峡石窟;保护管理

一、瓜州境内中小型石窟寺基本情况

瓜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存丰富,境内共有石窟寺5处——榆林窟、下洞子石窟、东千佛洞石窟、碱泉子石窟和旱峡石窟。其中,榆林窟和东千佛洞石窟的西夏壁画最具代表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榆林窟、下洞子石窟归属敦煌研究院管理,东千佛洞石窟、碱泉子石窟、旱峡石窟归属瓜州縣管理。瓜州管辖的3座中小型石窟寺基本情况如下:

(一)东千佛洞石窟

东千佛洞石窟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南坝村东南28公里处的长山子北麓,洞窟开凿于长山子古河道两岸的崖壁上,始建于五代,宋、西夏、元、清代各有增修。由于五代的早期壁画被西夏之后的壁画所覆盖,故现在多见西夏、元代的佛教作品和清代的道教艺术作品。现存洞窟23个,保存有壁画和塑像的洞窟共9个,其中西夏洞窟5个、元代洞窟1个、清代洞窟3个,彩绘壁画290幅,面积486平方米,彩塑56身。东千佛洞石窟是敦煌艺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西夏时期的壁画内容可补莫高窟、榆林窟二窟之不足,对于研究丝绸之路佛教思想与艺术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碱泉子石窟

碱泉子石窟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南坝村锁阳城遗址南10公里处的碱泉子峡谷,洞窟处于南北向河谷之内,开凿于五代,现存24窟,全部为小型洞窟,窟口外敞,无窟门、廊檐,洞窟内堆满积沙。存有壁画的洞窟1个,壁画剥落较为严重.其余23窟,有的仅抹一层草泥;有的刚成形,墙未铲平;有的只挖了一半,尚未成形。碱泉子石窟洞窟较多、规模较大,距离唐瓜州城(锁阳城遗址)较近,对研究唐、五代瓜州历史和石窟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三)旱峡石窟

旱峡石窟位于瓜州县锁阳城镇农丰村东南18公里处的旱峡北口,位于旱峡河谷山崖之上,始建于北朝,后经西夏重修,仅开2窟,呈南北向排列,窟口外敞,无窟门、廊檐。现残存壁画3铺,面积约18平方米,残存损毁彩塑5身,只残存腰身以下部分。旱峡石窟虽规模较小,但其壁画和彩塑技法精湛,对研究西夏艺术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二、瓜州境内中小型石窟寺保护管理现状

(一)东千佛洞石窟保护管理现状

1.保护管理机构设置

东千佛洞石窟目前由锁阳城遗址文物保护所负责日常管理,窟区距锁阳城遗址文物保护所22公里,远离村镇,地处偏远,通往窟区道路崎岖,车辆通行困难。现场聘请2位专职文物保护员进行日常管理,每天通过电话向瓜州县文旅局、锁阳城遗址文物保护所报告安全情况。2021年,东千佛洞石窟架设了安防监控系统,监控中心设在锁阳城遗址文物保护所,值班人员24小时对东千佛洞石窟安全通过视频进行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已实施的文物保护工程

2015年,瓜州县文物局委托敦煌广德文物保护有限公司对东千佛洞第2窟、第5窟、第7窟彩塑壁画进行数字化采集。2018年,经国家文物局审批,由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实施东千佛洞石窟彩塑壁画保护修复工程。2020年,经国家文物局审批,由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实施东千佛洞石窟崖体加固工程。2021年,经国家文物局审批,由北京铭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对东千佛洞石窟实施安防工程。

3.开放利用情况和主要服务措施

东千佛洞石窟2003年开始正式对外开放,在东西崖体上建有参观栈道,除此之外,没有开展过任何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锁阳城遗址通往东千佛洞石窟的道路大部分为砂石搓板路,车辆通行较为困难,窟区内无游客集散疏导平台、休息服务设施,无消防、防雷设施设备。游客参观必须在锁阳城遗址售票后,由锁阳城遗址讲解员带到窟区进行讲解,洞窟内无任何防护设施,基础服务设施落后。

2018年,由于东千佛洞石窟处于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不允许进行旅游开发,目前已停止旅游接待工作,所有进入窟区的车辆人员必须通过安西极旱荒漠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批准后方可进入。

4.洞窟风险及主要成因分析

东千佛洞石窟开凿于河谷东西两侧崖体上,河谷呈南北走向,整体地势南高北低,河道宽25—80米,两侧崖体高35—55米,多陡立。河谷两侧崖体受长期自然侵蚀及近年洪灾后,窟区病害较为发育,主要有崖体结构失稳、表层风化,窟内造像彩塑酥碱、起甲,内立壁面和顶板风化,洞窟残损等病害。其主要病害风险及成因分述如下:

(1)洞窟崖体结构失稳

根据现场实地详细调查,窟区崖体结构失稳的危岩体共有7处,崖体以新近系砾岩、泥岩为主,砂岩较疏松,崖体底部因风蚀、砂岩掉落向里掏蚀形成悬空,崖体表面风化严重,有多道裂隙,底部堆积了大量崩塌碎石。

(2)生物病害

东千佛洞石窟壁画彩塑受微生物、可溶盐结晶、颜料层老化、动物划痕、人为破坏等因素影响存在多种病害,壁画存在病害主要有涂写、裂隙、白粉层脱落、地仗层脱落、颜料层脱落、颜料层粉化、起甲、划痕、空鼓、酥碱、烟熏等;塑像存在病害主要有开裂、残损、起甲、泥渍、粪便、倒塌、颜料层粉化、白粉层脱落等。

(3)自然灾害

东千佛洞石窟处于河谷两侧崖体之上,每年7—8月份,河谷内有季节性洪水流淌。2014年东千佛洞石窟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通往东千佛洞石窟的道路、入口围栏、大门被冲毁,部分崖体坍塌,崖体底部洪水冲刷严重,部分洞窟及守窟人居住房屋进水,严重威胁了洞窟及人员安全。

(4)其他风险

窟门陈旧失修:

东千佛洞各洞窟窟门采用通风窗较小的木质门,部分洞窟设有一道薄壁铁门,洞窟窟门年久失修,局部破损,所有窟门前未设置窟檐,无法阻挡外界雨水、杂物、风沙等进入洞窟,对洞窟管理和壁画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

建筑遗迹残损:

东千佛洞石窟3#、7#、8#和9#洞窟窟前均有建筑遗迹,为土坯或土石砌筑而成,但经历长期的自然营力侵蚀,绝大多数土坯墙已经倒塌,土石崩落,损坏极为严重。在东西两侧崖体顶部,残损佛塔遗迹4处,遭受严重风化剥蚀,仅残存部分土堆遗迹。

(二)碱泉子石窟保护管理现状

1.保护管理开放利用情况

瓜州县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心为碱泉子石窟保护管理机构,负责石窟日常巡查检查,每半月巡查一次。碱泉子石窟未实施任何文物保护工程,未对外开放,无任何旅游基础设施,无安防、消防、防雷设施设备。

2.洞窟风险及主要成因分析

碱泉子石窟开凿于碱泉子河谷东西两侧山崖上,河谷呈南北走向,整体地势呈南高北低,河道宽约100米,两侧崖体高15—30米,主要由泥岩包裹沙砾岩组成,近直立。由于窟区长期遭受自然侵蚀及季节性洪水灾害,窟区病害较为发育,主要有崖体结构失稳、表层风化、窟内壁画脱落、起甲、酥碱等病害。其主要病害风险及成因分述如下:

(1)洞窟崖体结构失稳

根据现场实地调查,窟区崖体结构失稳的危岩体共有3处,主要是由于河谷内季节性洪水长期冲刷侵蚀,洞窟底部崖体向内掏蚀,形成凹槽,崖体顶部由于重力及雨水冲刷,由上向下近直立发育,形成裂隙。崖体表层长期受环境因素影响,风化破坏严重,造成崖体片状开裂、整体塌落。

(2)生物病害

碱泉子石窟仅有1窟留存有壁画,窟口外敞,无窟门,鸟类可随便进入,在洞窟底部堆积有大量积沙及鸟类粪便。壁画长期受风蚀及高温高湿环境影响,破损严重,存在泥层脱落、酥碱、龟裂起甲、空鼓、颜料层粉化等多种病害。

(三)旱峡石窟保护管理现状

1.保护管理开放利用情况

瓜州县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心为旱峡石窟保护管理机构,聘请当地1名村民为业余文物保护员,负责石窟日常巡查检查工作。近年来,旱峡未开展任何文物保护工程,仅在窟前崖体修筑一道阻止游人攀登石窟的墙体,未对外开放,无任何旅游基础设施,无安防、消防、防雷设施设备。

2.洞窟风险及主要成因分析

旱峡石窟开凿于距离地面约70米的陡峭的山崖之上,山崖岩体属灰褐色变质岩层,石质坚硬,不易雕刻。在遭受长期自然侵蚀及地震灾害后,窟区病害较为发育,主要有窟顶塌落、崖体开裂、洞窟内造像残损、壁画脱落起甲、洞窟残损等病害。其主要病害风险及成因分述如下:

(1)洞窟崖体结构失稳

根据现场实地详细调查,洞窟崖体结构失稳共有4处,两窟中间崖体开有多道裂缝,崖体下方堆积有滚落碎石,第2号洞窟底层崖体岩层崩解开裂严重,岩石呈碎块状,较松动,不时向下塌落,崖体底部部分岩层塌落,造成悬空。

(2)生物病害

旱峡石窟残存壁画彩塑存在多种病害,由于洞窟长期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无窟门、廊檐防护,人类、动物可以随便进入,在洞窟底部堆积有大量鸟类粪便,塑像上部被损毁,壁画涂写、表面刻划严重。残存壁画彩塑长期受高温高湿环境影响,存在表层风化、酥碱、龟裂起甲、颜料层粉化、整体脱落、空鼓等多种病害。

三、瓜州境内中小型石窟寺存在问题及保护措施探讨

(一)瓜州境内中小型石窟寺存在主要问题

1.东千佛洞石窟、碱泉子石窟、旱峡石窟窟区病害较为发育,长期受自然及人为因素影响存在多种病害,保存现状较差。

2.东千佛洞石窟、碱泉子石窟、旱峡石窟远离村镇、地处偏远,无消防、防雷设施设备,东千佛洞石窟日常窟区仅有2名专职文保员进行管理,碱泉子石窟、旱峡石窟无专职文保员,无安全防范设施设备,安全力量薄弱。

3.东千佛洞石窟洞窟窟门陈旧,破损严重,洞窟内无任何防护设施,无温湿度及壁画塑像监测设施设备;碱泉子石窟、旱峡石窟洞窟塌落破损严重,窟口无窟门防护,窟区保护范围无防护围栏,保护管理难度较大。

4.东千佛洞石窟、碱泉子石窟、旱峡石窟基础设施欠缺,窟区无管理用房、无安全检查车辆,通信信号差,通往窟区道路崎岖颠簸,车辆通行困难。

(二)瓜州境内中小型石窟寺保护对策和建议

1.开展考古研究。对现存洞窟进行彻底清理,采用多学科整合模式,全面客观记录石窟基本信息,对窟区可能存在未发现的洞窟进行考古发掘,丰富石窟内涵价值,进一步发挥在文明传承中的作用。

2.编制保护规划。编制完成瓜州中小型石窟保护规划,为下一步保护管理提供充分技术保障和精准定位,确保全面科學有效保护管理开发利用。

3.开展本体保护。对石窟窟区崖体、彩塑壁画病害进行详细勘察研究,编制保护方案,实施抢救性保护工程,有效阻止和减缓病害对洞窟的危害。

4.开展数字化保护。在现有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对石窟文物本体、载体、环境进行全息留取,为下一步实施保护研究和展示利用等提供有力基础支撑。

5.完善基础设施。编制东千佛洞石窟、碱泉子石窟、旱峡石窟基础设施建设方案,争取项目资金,建设管理用房,解决窟区无通信信号,供水、供电、道路不畅等问题。

6.加强安全管理。健全瓜州中小型石窟寺安全管理机构,配置安全检查车辆,建立安防、消防和防雷系统,增设洞窟监测设施设备,架设窟区重点保护区防护围栏,确保窟区无安全事故发生。

7.合理开发利用。协调相关部门对东千佛洞石窟进行对外开放,配置游客服务设施、专职讲解人员,设定窟区游客承载数量,充分展示东千佛洞石窟特有文物价值,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张硕(1982—),男,汉族,甘肃瓜州人。甘肃省瓜州县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心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文博、旅游。

猜你喜欢
保护管理
新形势下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水源地的保护管理对策探析
潍坊市湿地保护管理现状及对策
浅谈图书馆纸质图书的保护管理
富锦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管理对策研究
关于加强野生鸟类保护管理配合防治禽流感疫病
林业工作站在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中的作用
徐州市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策略
自然保护区风景资源保护初探
刍议古书画文物的保护管理和收藏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