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思,以读助思

2022-05-30 10:48吴雯雯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红岩批判性名著

吴雯雯

大语文教育理念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要与批判思维科学整合,在以读促思、以读助思中推进学生读思结合、行思结合,指导学生在批判阅读中提炼文本精华,深化个性体验,推进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名著课程的深入研读中撷取思想的结晶和文化的精华。

一、以读促思,强化问题建构

1.定位文本阅读,在认读中理解

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理念中指出,要引领学生读活书,活读书。为此,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课程的开发在批判性思维的视角下要科学定位于文本阅读,引领学生在认读中强化个性化理解,发展个性化思维。

例如,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文本认读中,引领学生从三个维度去解析文本内容。一是主人公精神的维度。从文本所反映的保尔战斗的一生以及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名言阅读中品析主人公的精神。在针对“人的一生当如何度过”的批判性阅读中,在主人公的视角和当前学生的视角融合中进行关于人生和价值的思考与定位。二是文题含义的维度。文题以提问的方式拟题,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问题化的题目中更能引发对生命和价值的思考。三是从保尔的生命历程中分析。保尔是一生都在奋斗、都在向命运挑战的战士、勇者,他的精神幻化为生命的图腾,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仍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2.聚焦整体阅读,在品读中鉴赏

陶行知先生指出,人类社会应处处创造、天天创造、人人创造。为此,批判性思维视角下初中语文名著课程开发路径的探究要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入手,在聚焦整体阅读中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在鉴赏中探究。

例如,在《西游记》的整体阅读中,有的学生指出“《西游记》是否也有像《红楼梦》一样的前文暗示的地方”。针对这个问题,在聚焦整体阅读,于品读中鉴赏的批判性阅读教学中,从创造的角度入手,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发现孙悟空后来经历的磨难在他拜师学艺时,祖师对他的教诲中就有明确的暗示,而且当时也指出,这些磨难是无法通过法力来解决的。如祖师指出的“三灾利害”,五百年后会遭雷灾,再五百年后会遭火灾,再五百年后会遭风灾,从悟空的磨难中可以了解,这与石猴出世、被困炼丹炉和被压五行山的经历有着一定的关系。为此,在文本品读鉴赏时要于创造性阅读中进行批判性思维,去个性化研读文本,探究文本的衔接、整合之处的精妙构思。

3.强化主题阅读,在精读中审美

叶圣陶先生指出,进步的教育偏重于熏陶和自得。为此,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批判性思维强化对学生主题阅读的开展和推进,引领学生在精读中审美,在审美中探究,在探究中自得。

例如,在《红楼梦》的主题阅读中,从文本中的诗句入手,在精读中强化对于其中文化的审美,在语言艺术的审美中以批判性思维解读其中的深刻思想和社会蕴含。如“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的诗文解读,结合诗句的全文,从可怜乐羊之妻停机断布激励其励志求学之德,可叹谢道韫的咏叹雪花如飞絮之才中引出薛宝钗和林黛玉,在暗喻和其悲惨人生的暗示解读中去审析文本语言艺术的精妙。同时以批判性思维去解读文本中大量诗句运用,在主题阅读中从诗句本身的含义延伸到整本书故事中人物的经历,在古诗与人物的映照和整合中强化对文本语言的审美鉴赏,并在学生的个性思维探究中深化审美体验。

二、以读助思,深化问题引领

1.读中有思,明确问题导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教育学生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引领学生善于在读书时思考,在思考时读书。为此,批判性思维视角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课程开发要强化学生以读助思,在读中有思中明确问题导向。

例如,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的批判性思维阅读中,要引领学生从三个层面去架构问题导向。一是读什么。在阅读开始要以问题为引领,明确问题导向,带着问题阅读。这个问题的建构要因人而异,有的学生结合相关习题,在问题的引领下去探究文本中关于问题解读的相关内容,这种跳读的方法在读中有思中实现了对问题的针对性解读。二是怎么读。关于阅读有着诸多方法,一般学生在阅读中会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方法的选择,在问题导向中教师要将关键问题进行梳理,在问题建构下将思维导图的关键点进行明确的定位,然后引领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进行阅读。三是学什么。从本书的精神层面上定位于对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学习、对坚强意志的学习、对坚定信仰的学习等。在这些学习目标的定位上,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思考文本是怎样表达这些精神的,再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深入解读如何有效学习这些精神和高贵品质。

2.思中有读,深化问题引领

陈鹤琴先生指出,在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为此,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课程开发,要引领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基础上进行思考阅读,在深化问题引领中融入文本阅读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红岩》的文本阅读,在批判性思维视角下,在促进学生思中有读的深入阅读中引领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问题的探究。一是以“红岩”为题的含义,为何不以“绣红旗”为题。学生在思考中结合全文阅读后认识到,“红岩”是红色岩石,它不仅有烈士洒下的鲜血,而且还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革命烈士曾经有过的不屈不挠的艰苦斗争的岁月,而且从形象上看“红岩”,以坚硬的岩石为题,更象征了革命烈士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强大的斗争力量。从整体表达方面来看,“红岩”的含义更加凸显而完整。二是解读“红岩”之魂。有的学生指出“红岩”之魂是江姐之魂,有的学生说“红岩”之魂是所有革命烈士之魂。在对两种认知的解读和分析中,结合全文认识到“红岩”之魂应该是渣滓洞狱中革命烈士不屈不挠斗争精神铸就的思想之魂。

3.以读助思,强化问题思考

语文教育要回归“生活”,要从文字中解读作者的思想和意念。为此,名著阅读课程开发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在以读助思中强化问题思考,在问题思考中进行批判思维,在探究作者的思想中建构个人的认知体系。

例如,在对《西游记》文末故事结尾处孙悟空被封為“斗战胜佛”的名称解读中,有的学生提出为何不延续“齐天大圣”的称号,或者是改为“齐天大佛”,在以读助思中引领学生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批判性思维。从名称的内容、来历和意义三个维度进行剖析:在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中孙悟空一直在与妖魔鬼怪战斗,而且取得了胜利,从取经的磨难纪念入手,将孙悟空封为“斗战胜佛”;而“齐天大圣”是孙悟空的自封和玉皇大帝认可后的称号,这与取经之事关系不大,因而不用。

总之,批判性思维视角下初中语文名著课程开发要立足于生本阅读的基础,在兴趣激发、平台构建、问题引领中推进以读促思,以读助思,在方法指导、多元解读中强化读思结合和行思结合,让学生在名著阅读中感悟优秀文化厚重的历史底蕴,在名著品析中感受优秀文化的艺术魅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红岩批判性名著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上汽红岩插上互联网翅膀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让红岩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