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产业发展特征及转型路径分析

2022-05-30 23:25路来军
中国经贸导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高端全市服务业

路来军

产业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产业优势也决定了地区的竞争优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滨州市委确立发展品质更高的工作目标,提出主导产业要做大做强,要基本建立现代产业体系。近年来,滨州发挥比较优势,以资源聚产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产业不断向中高端发展。

实体经济是滨州最大的优势,是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基石。多年来,全市坚持产业强市不动摇,产业基础实力雄厚,产业规模蓄势突破。产业规模扩大,综合实力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比较优势凸显;市场主体众多,创新活跃度高。

一、产业结构特征

随着经济发展,全市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新老动能相得益彰,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协同发展。

一是产业结构逐步演变。全市产业结构经历演变后呈现“三二一”格局,2021年三次产业占比8.6∶42.5∶48.9,第三产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二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市以新旧动能转换为契机,立足产业比较优势,重塑产业结构体系,推动主导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传统产业向优势产业升级。三是新兴产业蓄势成长。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业态,2021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2%、42.8%,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5.8个、33.5个百分点。

二、重点产业类型

(一)从工业看,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显著

全市规上工业中增加值占比前十的行业合计比重达92.6%,重点行业是工业平稳增长的主要力量。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作为第一支柱产业增加值占比达27.2%,氧化铝、电解铝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重分别为24.2%、14.1%,铝材年产量达727.7万吨,已形成“铝矿石—原铝—工业铝型材—铝深加工制品”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并不断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占比13.1%,作为全市的传统支柱产业,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发展,在全省化工产业布局和全市经济结构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各个时期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从服务业看,传统产业占比较大

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是服务业占比最高的两大行业,占比分别为11.3%、6.4%,其中交通运输和邮政业营业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超过60%。全市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全面推进“双型”城市建设,带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但受限于起步时间较晚,破题时间较短等问题,产业规模不足,后续发展潜力巨大。

(三)从税收看,第二产业贡献突出

2021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税收占比为0.3∶71.3∶28.4。前十大行业合计完成税收占比81.4%,7个行业属于第二产业,其中电解铝完成税收占比26.3%,占全市税收增量的64.6%。全市税收主要靠重点行业拉动,高度依赖第二产业,行业波动对全市影响较大。

三、产业集聚度分析

产业集聚发展有利于经济要素的集约和优化配置,有利于企业、行业间的相互协作、融合和提高,有利于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是实现工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是占比较大的行业,与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相吻合,表明产业集聚度高,产业优势明显。

(一)高端铝产业高度集聚,支撑作用显著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业集聚度最高。2021年,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7.2%,税收占比达23.6%,是全市第一支柱产业。2021年,全市氧化铝、电解铝产量分别为1873.3万吨、544.1万吨,占全国产量的比重分别为24.2%、14.1%,铝材年产量达727.7万吨。全市铝加工企业20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7家,2021年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804.12亿元。全市立足铝产业雄厚基础和独特优势,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构架完整、龙头企业引领、竞争优势突出的鲜明特征,魏桥创业集团作为集群的核心和龙头企业已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制造企业之一。

(二)高端化工园区化发展,集聚效应显现

目前,全市拥有7个省级化工园区,规模以上化工企业159家,形成了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精细化工、煤化工相互配套的产业体系。2021年,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3.1%,烧碱产量157.4万吨,占全国的4.1%。2021年,化学品价格大幅上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为119.1,带动化工产业利润高速增长,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75.64亿元,同比增长96.6%。化工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关联覆盖度广,关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全市化工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已形成园区化、规模化、高端化的发展态势,尤其渤中19-6凝析气田项目将带动化工产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助力滨州打造世界级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三)纺织行业优势突出,企业竞争力强

纺织业产业集聚度较高,是全市的优势产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全省体量较小,全市尽管行业产比较小但具有比较优势。全市依托高端铝、高端化工、高端纺织、食品加工等千亿级产业集群,相关行业发展优势显现。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业等行业专门化程度较低,竞争力不足。

四、产业强市的工作建议

綜合来看,全市产业发展基础扎实,特别是面对疫情冲击,表现出强大的稳定性,但基于长期发展来看,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如主导产业偏重,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等问题。下一步,要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形成总量足够大、结构足够优、竞争力足够强的产业集聚新优势,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产业体系。

(一)充分发挥产业比较优势

更好发挥滨州的区位、产业、科创、资源等比较优势,把比较优势变为发展胜势。保持全省工业强市“排头兵”优势,加快传统产业“转型蝶变”,着力延链条、强集群、优生态,打造世界高端铝业基地、世界高端化工产业基地、世界纺织家纺服装产业基地、国家级食品产业基地、国家级优质畜牧水产基地。加快新兴产业“聚合裂变”,推动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养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有到优,打造新的“产业地标”。

(二)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先进制造业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也是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钢铁、化工、印染等基础产业,经常面临着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以新材料、新技术等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为节能、降耗、减碳提供重要支撑。要充分发挥市场微观主体的创新活力,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积极探索新兴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路径。要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细分领域引导中小企业精耕细作,提高创新能力。要提高产学研用合作水平,形成高效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紧密协作与协同发展。

(三)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标志,2021年全市服务业占比48.1%,低于全省平均4.7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极其重要,推进科技研发、工业设计、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生活性服务业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的作用,顺应消费新需求,实施传统消费升级、新兴消费扩容等“十大行动”,搞活赛事经济、电商经济、夜间经济、假日经济、楼宇经济,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体育、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作者单位:滨州市统计局)

猜你喜欢
高端全市服务业
高端油品怎么卖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澳”式无双开启高端定制游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中介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