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藏币流通历史研究

2022-05-30 10:18周劼杨靖
时代金融 2022年11期
关键词:西藏地方迪庆流通

周劼 杨靖

迪庆作为云南省唯一的涉藏州,在历史和地理上与西藏、四省涉藏州县有着密切的文化、宗教、经济联系。因为其特殊的历史和环境以及货币流通独有的特点,尤其是藏币的流通,使其区别于云南其他地州。藏币,是指发端于西藏,在西藏(极个别除外)铸造,在西藏及其周围藏区流通的货币。藏币自成体系,主要只在西藏地方铸造、流通和使用,但是四川省、甘肃省、青海省、云南省四省涉藏州县藏民群众与西藏在文化、宗教、经济活动往来密切,藏币就流入了上述地区。

一、藏币的起源

公元十六世纪以来,分布在加德满都河谷流域的三个尼瓦尔部落从西藏收集银子,铸成银币,然后再运回西藏地方流通使用,从此由尼泊尔铸造的银币开始广泛流行于西藏高原,并对西藏地方贸易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虽然尼瓦尔三部落是采用同等重量的银币换同样重量的银子的易换的办法, 不再另外的加收银币铸造费,但是由于三部落的首领们在收集银子铸造银币的过程中,都有意的掺入了大量的劣质铜,使得这三个尼瓦尔部落发了大财。尤其是到了巴德冈最后一个土王拉纳吉特·马拉时期,更是变本加厉,他们铸造的劣币,搀铜量几乎达到一半,这样的银币当然引起了西藏人民的不满。通过二十多年的东征西战, 1769年,廓尔喀人打败了三个尼瓦尔部落, 统一了尼泊尔,人们将尼泊尔名为廓尔喀,把尼泊尔人名为廓尔喀人。由于铸造银币有巨大的利益, 廓尔喀人便从尼瓦尔人那里继承了这个生意, 并且得到了当时西藏地方政府的支持。而到了廓尔喀王朝新王纳拉阳执政时期,铸币事宜发生了变化。由于纳拉阳新币铸造的质量比之前好, 纳拉阳向西藏地方政府、民众提出了新钱一枚易换旧钱两枚以及每白银一两易换新钱六枚的苛刻条件, 理所当然地引起了中央政府(清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极大不满。还有,原来尼瓦尔部落所铸造的银币上只有宗教的标志和文字,而纳拉阳的新币却铸有纳拉阳个人的名字,藏族群众拒绝使用新币。

西藏和尼泊尔因为银钱纠纷,两地的商业流通受到影响,最终造成了1788年廓尔喀侵犯西藏边境和1791年大规模的侵藏战争。清王朝中央政府迅速行动, 由福康安大将军指挥军队反击,将侵略者全部逐出国境。这次由于钱银纠纷而引发的西藏与尼泊尔战争, 使清朝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深深地认识到建立自己的货币体系的重要性。乾隆皇帝和中央政府认为西藏地区长期使用由他国(尼泊尔)铸造的货币, 有损国家稳定和统一,遂决定以我为主,自行铸造货币, 并禁止廓尔喀货币在藏流通。清朝中央政府的这一正确决定, 奠定了西藏地方建立自主正规币制的基础。

遵照乾隆皇帝的旨意,大将军福康安在率军打败入侵西藏的尼泊尔军队后, 开始与各方面人士商议西藏自主铸币事宜。结合西藏地方经济、贸易、习俗等实际, 从西藏的实际和藏族人民使用货币的习惯出发,共同会奏清朝中央政府, 提出了西藏不宜铸造铜钱而应制银币的建议。1793年,清朝中央政府批准的《钦定章程》( 即著名的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 正式颁布。章程不仅对驻藏大臣的地位和职权, 达赖、班禅的转世, 官员的任命, 国防、部队、外事等重大问题一一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而且对西藏地方的货币制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银钱的材料、图样和规格等主要内容)。按照章程的规定和安排,西藏地方政府开始专门设置造币机构,由驻藏大臣同达赖喇嘛共同委任造币机构负责人。西藏地方政府从1793年正式铸币,先后铸造“乾隆宝藏” “嘉庆宝藏”“道光宝藏”“宣统宝藏”等银币,被称为“章卡”。由于铸造质量良好、纯正,这种藏币一直使用到1959年3月17日西藏上层发动叛乱为止,历时160多年。

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西藏地方正规货币体制终于建立,这对中国的统一和稳定,西藏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大意义。1911年底,辛亥革命的枪声标志着清王朝被推翻,西藏地方铸造货币活动因此而中断和暂停。不久之后,接替清政府行使中央政府职权的民国政府也曾在不同时期制造藏币,并且流通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

二、迪庆货币(藏币)的流通历史

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是海拔高的高原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海拔的制约,经济活动中主要的外销品是毛皮、药材、牲畜以及酥油等;从内地输入货物中,尤其以茶叶为主。茶树在高海拔的藏族聚居区无法种植成活,但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茶叶在西藏和四省涉藏州县僧俗民众的生活中不可或缺。此外,藏民部分生活及宗教用品也依赖于内地的供应。输入茶叶、宗教用品等商品,输出药材、牲畜等高原特色产品的经济活动促进了内地与西藏和涉藏州县的贸易,由此形成持续不断的“茶马贸易”,形成茶马古道。我们通常所说的茶马古道,是由川藏茶马古道和滇藏茶马古道这两条主要线路构成。经过云南的滇藏茶马古道的路线由滇南的西双版纳、普洱等从古至今的主要产茶区出发,途中依次经临沧、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中甸)、德钦、察隅、左贡、拉萨、亚东、日喀则、帕里山口,然后再转到缅甸、尼泊尔、印度等地,而迪庆(包括中甸、德钦等)便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交通节点。

迪庆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滇、藏、川交界處,是内地进入西藏以及涉藏州县的第一站。迪庆西北与西藏昌都接壤、东面与四川甘孜山水相连、东南与丽江一衣带水,西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毗邻,因为经济、文化、民族、宗教等原因,与各地区交流频繁。作为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枢纽和祖国内地进入青藏高原的重要通道,迪庆州的货币流通历史有其独有的特点,据中甸县城(今香格里拉)老人们以及马帮后人回忆:“解放以前,在迪庆境内,20多个民族以大杂居小聚居的态势分布在辽阔的地域上,藏族、傈僳族、纳西族、彝族等各族群众对货币的认识和使用喜好、习惯不尽相同,加之马帮、商贩多来自大理、丽江、昌都、甘孜等地方,形成迪庆货币流通的多而乱的状况。包括黄金、银元、银锭、藏币、铜板、镍币、云南半开钢洋等都在经济活动中流通使用。在农村、地富上层和商业交易中还存在着以物换物的原始交换交易,以茶叶、牛羊毛、酥油、牲畜为支付手段。总之,货币的形式是丰富多样、形形色色”。迪庆州博物馆、香格里拉市茶马古道博物馆收藏的藏币、其他货币藏品和中心镇有些居民家里收藏的藏币、旧币,都证实了那段货币流通的历史。按我们能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流通货币品种,解放以前,迪庆州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体系。

(一)中央政府发行的货币体系

暨当时的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等行使中央政府职权的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主要货币品种有清政府铸造的银元、大清银币、光绪元宝、铜币等;北洋政府和民国政府铸造的袁大头、孙头等;还有黄金、银饰等硬通货。其中清代龙洋(俗称“光绪元宝”),民国袁大头、孙头因为受到内地群众、商贸人员(马帮等)、少数民族群众等多方认可程度较高,数量最多,流通范围最广。

(二)云南地方政府发行的货币体系

民国时期(1912-1949),统治过云南的军政首脑在各自执政时期都对货币金融做过改革。1912年2月9日,云南富滇银行在昆明正式成立,并在地方统治者的要求下开始发行滇货,进行金融运作。由于军阀混战,拥兵自重,中央政府在民国前期没有真正掌握和控制云南,富滇银行得以在云南境内行使中央银行的权力,通过自主的发行货币(滇币),发展金融。富滇银行发行的货币在云南境内流通,随着地方政府行政干预以及商贸流通,也逐步流通到迪庆高原。

(三)西藏货币体系

因为地理、文化、宗教、经济贸易的原因,西藏货币也流通于迪庆,其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茶马古道的经商者。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地处茶马古道要津,中甸的马帮业极为兴盛,80%的成年男子均有过当马锅头或马脚子的经历。经商人员转口贸易茶、糖、烟叶、酒、牲畜、药材等货物,在迪庆、西藏、涉藏州县的货物流通结算中,使用一部分的藏币。二是寺院的渠道。在传统的涉藏州县县域经济中,有一个社会财富聚集的地方,就是寺庙。他们从西藏、印度等地贩运商品到迪庆,从迪庆贩运内地物资到西藏和涉藏四省涉藏州县,在商品的结算中,西藏方面的寺院主要用藏币支付。三是入藏朝拜群众。藏族群众均有到圣地拉萨朝拜的习惯,朝圣路上途径西藏很多地方,均使用藏币支付和流通;富人除拜佛外,还用牛马驮货贩到拉萨,返回时装驮西藏、印度的货物,在交易中,同样使用藏币支付。

经对中甸县城老人们的回忆、口述资料的整理、了解和分析,由于迪庆州首府中甸距离丽江、大理较近,在经济、货币流通中受到内地的影响程度较大,除了与西藏昌都、四川甘孜接壤的少部分地方外,迪庆辖区流通的货币中,西藏货币(藏币)所占的总体数量、总量中的占比还是较小的,不足以影响当地的经济和货币市场。

由于特殊的历史、政治、地理等原因,迪庆并不同于西藏,对于铸币没有客观现实环境和需要。根据我们调研组查阅有关历史文献、走访当地居民老人、马帮后人、寺庙僧侣以及有关部门,并未发现迪庆州自行铸造和发行货币的历史资料和痕迹。

三、民主解放和货币的统一

(一)迪庆州率先实现人民币的货币统一

1948年12月1日,成立了中国人民銀行,总行办公地点设于河北石家庄市,并与同日开始正式发行统一的人民币,当日即发行了第一批人民币5元第一版、10元第三版和50元第一版,标志着第一套人民币正式诞生。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在中国金融史上是崭新的一页,标志着旧中国混乱的金融局面即将结束,同样标志着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新金融即将拉开帷幕。1949年初,随着中共中央进驻北平(今北京),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也随之迁至北平,陆续在各省、市、自治区成立分行,至1951年底,人民币在除台湾、西藏以外的全国范围内流通,成为中国唯一的合法货币。

随着全国解放的进程,迪庆也随之迎来了解放。1949年7月,维西率先解放,正式成立了维西县人民政府;1950年5月中甸全境获得和平解放,并成立了县人民政府;德钦也随之宣布和平解放。1957年9月成立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中甸、维西和德钦三县,州政府驻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市)建塘镇。

伴随迪庆各县的陆续解放,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也相继成立,并致力于人民币流通和统一。1950年11月10日,迪庆境内首家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中国人民银行维西县支行正式对外挂牌成立;195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德钦县支行和中甸县支行相继成立。由于迪庆州境内当时市面流通货币杂乱,特别是当地民众习惯于使用、收藏金属实物货币的情况,按照上级行的指示,在机构成立初期,各县人民银行的工作主要是推行人民币在市场上的流通,采取逐步渐进的方式,收兑金属实物货币。经过地方政府和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数年的宣传和推广,人民币被少数民族群众所接受。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市)建塘镇老人介绍“因地方上人民币推广工作做得扎实、有力,而且人民币支付力强,流通面广,从县城到农村,从金沙江澜沧江边再到高山牧场,人民币已经广泛进入各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到1956年4月,迪庆境内的禁银和兑换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特别是印刷有少数民族文字的第二套人民币的发行,有力地推动了人民币在辖区的流通使用,在涉藏州县中率先实现人民币的货币统一。

(二)迪庆人民支持解放西藏

云南进西藏部队驻扎中甸后,首先取得当地头人和群众的信任成了开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拥护和平解放西藏起到关键作用。一是开仓筹粮解军需。部队初来乍到迪庆时,因交通不便,粮秣一时接济不上,中甸县城附近的松赞林寺(归化寺)像当年支持红军那样,开仓借粮3万斤供给驻军;德钦县以土司吉福为首,组织了8个土司及喇嘛头人筹集军粮15万斤,其中借支驻军口粮5万斤,饲料53500斤,及时解决了驻军暂时困难。二是开山修路保运输。当时南路进藏的必经之路中德维境内无一寸公路。维西、德钦两县在部队入境后,曾多次组织群众修路。共投入6000多人次,投工12万个之多。三是运输进藏送军粮。1950年10月,县援藏委员会正式成立,区长松耀奎委任14军藏族骑兵队退伍战士中心镇(今独克宗)仓房街人余都杰为县马帮运输队队长。当时因1949年西藏噶厦政府“驱汉事件”,滇藏运输一时处于停滞状态,大多数马帮包括松赞林寺几家大商户马帮集中于县城周边,但不少人对共产党持观望态度,加之反动势力的宣传,不愿参与,有的马队不能如数交货到站。余都杰先行组织城区马帮200匹,由丽江运军粮,军用物资到德钦,从鹤庆运军粮到德钦等地。大中甸马帮运输队一直到1951年年底,共运粮十多万斤及军用品若干,而马匹、人员伤亡最小,受到丽江援藏委员的表彰,建立了深厚的军民鱼水情 。

1950年1月初,中共中央作出进军西藏的决策,确定了争取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针,但是被分裂势力控制的西藏地方当局拖延谈判,企图以武力阻挠人民解放军进藏。同年10月,解放军发起昌都战役,沉重打击了分裂势力,为促进西藏和平解放创造了条件。

(三)西藏实现人民币的货币统一

1951年5月下旬, 经过和平友好谈判,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首都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 西藏迎来了和平解放。根据协议规定,有关西藏的各项改革事宜,由西藏地方政府自动进行改革,中央不加强迫。当时,新中国其他地方均已实现人民币的统一和流通,在西藏地方推行人民币,已是大势所趋, 但为了适应西藏和平解放的需要, 中央作出了西藏地方货币(藏币)继续流通的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进军西藏途中,购买军需和货物, 继续用袁大头、银元等货币支付, 照顾了西藏少数民族群众的交换习惯。随着国家对西藏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投入,青藏、康藏公路相继通车, 西藏与内地的贸易往来日趋扩大,人民币在市场上的流通越来越多。1955年9月, 经报请国务院批准, 西藏财政经济委员会首先将靠近云南迪庆的昌都地区由使用银元改为人民币与银元混合流通市场, 机关部门开支均使用人民币。然而,由于1959年3月西藏发生全面武装叛乱,中央随之对西藏实行平叛和民主改革, 国务院下令解散了西藏地方政府, 决定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代行西藏地方政府職权。人民解放军查封了旧西藏地方政府的造币厂, 缴获了大量尚未发行的藏钞和新刻的藏钞印版。

1959 年8月起, 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开始有序组织开展全区的人民币兑换藏币工作, 政府设置兑换点或派兑换小组下乡收兑。从城市到农村,从寺庙到牧区,都如火如荼地开展人民币兑换工作。至10月底, 藏币基本收兑完毕。这时, 人民币在西藏发行流通后, 为了保障西藏僧俗群众的利益和习惯,仍允许袁大头继续流通, 但是银行只收不放,予以回笼。至此,在古老的青藏高原,藏币流通160多年后退出流通舞台,人民币成为雪域高原流通的法定货币, 西藏地方实现了与全国币制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肖怀远.西藏地方货币史初探[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2(01).

[2]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藏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编辑组.藏族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4.

[3]宋月红.人民币在西藏地方取代藏币的历史考察[J].《中国经济史研究 》2008(03).

[4]宋月红.当代中国的西藏政策与治理[M].《人民出版社》.2011.

[5]姜宏业.中国地方银行史[M].《湖南出版社 》1991.

[6]康柳锁.甘南藏区近代货币流通概述[J].《中国钱币》,1990(01).

[7]王红曼.西藏货币金融业变迁[J].《中国金融》2015(17).

[8]张克武.福康安在处理西藏事务中的若干经济思想[J].《西藏研究》1985(01).

[9]张红光.感恩奋进新时代 同心共筑中国梦[N].《中国西藏网》20210525.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迪庆州中心支行

猜你喜欢
西藏地方迪庆流通
迪庆州推进涉藏地区和谐繁荣发展实践经验研究
迪庆州喜迎党的二十大 优秀美术作品选登(一)
西藏地方辣椒栽培模式探究
云南迪庆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分离研究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明朝对西藏地方政教首领的册封及其演变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迪庆藏族歌舞内容和形式演变初探
酥油的西藏地方卫生微生物标准分析与建议
商贸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