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视角下从音乐活动到音乐区域的深度融合

2022-05-30 10:48付海霞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集体经验教学活动

付海霞

课程视角下,幼儿园越来越注重幼儿在经验持续获得過程中学会自主学习与管理。教学活动是从幼儿的现有经验出发实现幼儿经验新增长的,受其节律限制,需借助其他通道实现幼儿经验的持续建构。在实践中,我们认为把集体教学融入幼儿一日生活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因而,本文以大班歌唱活动“春来了”为例,浅谈课程视角下如何以关键经验为引线,帮助幼儿进行深度学习,实现音乐集体教学活动到音乐区域活动的深度融合,让幼儿亲历生活、体验成长。

一、课程视角下对音乐活动和音乐区域的再认识

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选取共性问题,设置好活动目标,从而帮助大部分幼儿在新的理解上重构旧经验,建立核心经验。而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操作、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两类活动都有各自存在的价值,课程视角下如何聚焦关键经验,促进这两类活动之间的动态变化和有效互动,我们进行了深度思考。

音乐区是幼儿进行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的艺术空间,在音乐区里幼儿能自由进行音乐审美认识和情绪表达,能通过歌唱、韵律、奏乐、表演等形式获得音乐关键经验。而游戏化的音乐集体教学活动也正是通过以上几方面让幼儿获得审美认识、提升专注力和培养学习品质。在课程改革的推进下,幼儿园大多数的游戏化音乐集体教学活动,不仅有趣而且具有挑战性,深受幼儿的喜爱,但是受到节律以及集体活动中小组和个人关注度分配问题的影响,教师只能根据活动目标帮助幼儿初步建构经验。这一做法虽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但由于后续活动缺乏持续性,幼儿的过程性学习经验也随之缺乏。很多教师会把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内容在音乐区做再现,如选择一些节奏明快、悦耳的歌曲让幼儿演唱;选择有一些富有变化、情节的乐曲让幼儿角色表演;提供一些乐器让幼儿伴奏。这样的形式,虽然起到了复习巩固的作用,但也会导致幼儿缺乏持续的挑战以及经验的深入。

随着我园“幸福课程”研究的深入,我们对音乐活动到音乐区有效融合的探究也越加明晰,有效处理了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幼儿的深度学习。

二、课程视角下从音乐活动到音乐区域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对话儿童——以集体教学活动为契机,读懂儿童的兴趣和经验

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途径,它在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的集体教学关键是要能拓展幼儿生长的空间,促进幼儿经验的持续建构,最大限度地帮助教师观察幼儿,读懂幼儿的兴趣和经验,洞察幼儿在集体教学中普遍有待加强的能力,实现教育的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如为了培养大班幼儿的自主性与创造力,教师结合具体生活实际及班级主题对《听我说谢谢你》这首幼儿熟悉的歌曲进行改编,设计了大班歌唱活动“春来了”。教师把重点放在B段,由开始学习时四句都是一样的“花儿都开了”,到幼儿在动画课件、图谱的帮助下逐步替换四句与原歌旋律一样歌词不一样的五字歌词“小草发芽了,柳树弯弯腰……”教师一边与幼儿观察春天的图片,唤醒幼儿对于春天的已有经验,一边在动画课件、图谱的帮助下采用小组与集体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幼儿学唱歌曲,体验“理解——应用——创造性应用”的学习境界,让幼儿更加体会到自我管理、自主创编歌曲获得的成就感。

(二)挖掘和开发——以区域活动为延伸,支持幼儿经验的生长

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提出:“课程就是做事,做符合幼儿需要的事,适合幼儿天性的事,幼儿力所能及的事,幼儿能感受挑战的事,幼儿能感受到趣味的事,幼儿能做有思维参与的事。”在集体活动之后,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有的意犹未尽还有探索的需要。有的因为反应慢,才刚刚了解活动内容,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只能被迫终止活动。在“春来了”活动中,同样如此。此时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这也是让幼儿原有经验得以生长、个性化特点得以张扬的有效途径之一。事后,教师发现在本节活动中,幼儿对“将创编的春天景色唱到歌里”这件事特别感兴趣,其贴近幼儿生活且具有挑战性,但幼儿创编思维依赖教师提供的课件较多,拓展较少。既然幼儿感兴趣,何不把创编“春天景色的五字歌词”作为关键经验,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拓展”,使活动向纵深发展呢?

1. 作品物化,助推幼儿内化经验

我们越走近幼儿,就会越发关注幼儿的需要。鉴于幼儿对活动喜爱程度的考虑,经过师幼共同讨论,大二班成立了“花儿剧场”。为避免对室内安静游戏的干扰,师幼决定把剧场游戏放在走廊上。可是,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原先放置图谱的黑板太高、太大并不适合放在区域中,且每次替换图谱都要请老师打印,不便操作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最终,孩子们决定对集体活动中的图谱进行“物化”,变为活动式、可操作的小型图谱,孩子们可以自由拿取、自主创编、自由互动。因为区域活动有参与人数、空间、材料的限制,故集体活动向区域活动的渗透,不应只遵循“拿来主义”原则,而是要根据区域的活动特点进行再思考。教师应以问题的方式推动幼儿亲身体验,主动解决问题,且尽可能支持他们去实现自己的想法,让材料更贴近幼儿的需求。

2. 空间放权,增强幼儿的自主意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提出“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区域活动中,自由的空间更加便于幼儿通过自主体验、自主交流获得更多的发展。真正的游戏一定是尊重幼儿的认知和能力,因此,教师需给予幼儿时间,放权幼儿使其发现问题,并给予其调整、解决问题的机会。为了更好地开展“花儿剧场”,本班进行以下三方面的探索:

首先,自由协商分工。在师幼共同讨论下,幼儿决定通过查阅资料、参观等方式了解剧场的必要条件。过了几天后,幼儿通过小组协商,分工进行材料的收集与制作:有人画票、卖票,有人宣传、组织观众入座,有人报幕、主持,有人放音乐……但在这一过程中“小演员”也会为琐事而争论,于是大家选出了一名组长进行协调工作。

其次,自由进行排练。在活动过程中,什么时候排练,排練多长时间,由小组长带领组员自行决定。幼儿还自主设计了排练中、演出中的几种牌子,当挑战新歌词或新队形时,他们就会挂上“排练中”的牌子自主排练,直至自我觉得满意时,就挂起“演出中”的牌子,邀请其他游戏的同伴观看表演。

再次,自主替换歌词。“花儿剧场”产生的最大不同就是“小演员”和观众都可随意替换歌词,演员需要根据替换的新歌词进行演唱。由于《春来了》这首歌是集体教学活动中学习过的,全班幼儿都很熟悉。随着课程的深入,幼儿知道了生活中看到的很多春天景色都可以创编到歌曲里。因此,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利用下午时间画出可以替换的春天景色,放入盲盒。在音乐区,“小演员”和观众都可以在盲盒里选择替换的部分歌词挑战演员,也可以做演员接受挑战。自由、自主的演绎方式及“小观众”参与选择歌词的过程,让“小演员”们获得了接受挑战的勇气。同时,幼儿创编的歌词由最初的诸如“柳树弯弯腰”到“柳树把舞跳”,各种词汇的频繁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幼儿创编思维的拓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3. 材料多元,挖掘幼儿新经验的增长点

材料是决定幼儿游戏方式的重要因素,为了挖掘幼儿新经验的增长点,我们需提供多元化材料:一是提供视觉图谱。幼儿可以自由取放与操作,也可以与观众互动,提高了人际交往的机会。二是提供用于符号表征和读写的材料。如当幼儿表演中排队形的经验不足时,我们提供小积木供幼儿先预设队形,然后再运用到自己的实际表演中。等到幼儿经验逐渐丰富后,再在台历上事先画好各式各样的队形,现场选择队形图示后接着进行排练。此外,我们还融合各区域的资源,如小演员在美工区“花草小铺”里定制花草纸、书签等装饰物,将其运用到小舞台的场景制作,实现了区域间的互动,促进了幼儿游戏新经验生发。

4. 环境支持,创设动态的音乐游戏区

为了便于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我们将音乐区设置在走廊。在音乐区创设过程中,幼儿能自主协商游戏规则:如表演区和观众区如何划分、观众席座位号如何设置、幼儿如何与其他区域“客人”进行互动,等等。这样充满游戏性的解决问题过程是幼儿喜爱并能促进其整合经验发展的。

环境是游戏的先导,环境呈现出游戏的轨迹,音乐区的墙面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幼儿区域活动的深入进行调整与变化,让幼儿看到参与的过程。如在“春来了”歌唱活动中,我们从幼儿视角出发,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唱好一首歌的秘诀,把幼儿行动轨迹展示在环境中,形成环境窗,真正地实现了幼儿与环境的共生共长。

5. 隐性指导,激发幼儿经验的再深入

要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享受充分的自由自主且有所收获,教师的隐性指导非常重要。教师要立足幼儿的关键经验让其在挑战中保持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和幼儿共同讨论活动需要的材料,在共同协商中决策出合理的建议;幼儿喜欢教师观看他们的表演,教师就要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其中,以观众身份给予幼儿建议并进行场外指导;当幼儿遇到经验瓶颈时,教师需及时引导幼儿运用讨论、计划、实施等方式解决问题。

6. 过程回顾,促进师幼的共同成长

幼儿的经验能否持续、深入发展,取决于所参与的活动是否适宜、是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就需要教师对活动过程不断进行回顾与反思。我们可以借助“表格”(下表所示),对活动过程进行归纳、整理,寻找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帮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幼儿经验的持续发展,提高课程的适宜性。与此同时,教师自身的观察、分析、反思与总结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三)融合与拓展——体验经验的动态连续发展

1. 共享游戏区,促发混龄班合作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由于“花儿剧场”音乐游戏区布置在走廊上,旁边就是小班的“花店”和“花茶小铺”游戏区。每次表演,小班幼儿都会忍不住观看。于是,幼儿想到了可以让小班的弟弟妹妹来看表演,也可以让他们给喜欢的小演员送礼物,这个主意得到小班的支持。由此,音乐区取消了班级区间的空间限制。教师发现不管是小班幼儿还是大班幼儿都更加专注于游戏,这就是基于需要的学习,混龄活动为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了发展机会。

2. 迁移运用,体验经验的连续发展

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来自幼儿的经验,教育是在经验中、通过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幼儿的每种经验既是从过去经验中吸收了某些东西,又是以某种方式在改变未来的经验。在对《春来了》这首歌进行灵活创编、运用后,幼儿知道了原来生活中很多春天的景色都可以唱到歌里,他们路过公园、小区、马路上更加用心观察。经过一段时间后,幼儿自发地把秋天的景色、冬天的景色也替换到了歌曲里。他们甚至把刚学习的歌曲《听》也用在了音乐区,如替换“听”到的各种声音,“看”到的各种事物,“闻”到的各种味道……幼儿体验到了挑战带来的快乐和自我创编带来不同结果的成就感。

三、课程视角下从音乐活动到音乐区域深度融合的感悟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幼儿的智慧、幼儿挑战成功后的喜悦和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专注,体会到了幼儿思维的碰撞和能力的提升。

首先,在关键经验的助推下开展活动。教师要善于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资源和教育契机,将其转化成幼儿感兴趣的集体教育活动并提炼关键经验,再利用区域活动把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关键经验延伸,进而激发幼儿的挑战欲望,提升幼儿的学习品质。

其次,在自由自主中促发深度学习。幼儿的能力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点一滴不断累积的过程。基于此,教师要关注幼儿发展的持续性和渐进性,及时发现幼儿经验的增长点,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与资源,生成不断深入的系列活动,引导幼儿在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一步步内化经验、持续建构新经验。关注探究过程中幼儿遇到的问题,运用适宜的“问题支架”引发、支持幼儿深度学习。

最后,在游戏中寻找课程生长契机。贯穿游戏精神的集体教学与区域游戏逻辑起点是幼儿发展,两者的有效融合,实现了集体教学——区域活动——集体教学的螺旋式上升,让一次活动不仅仅是一次活动,而是有深度、有延续的动态发展课程,不断丰富幼儿发展的空间和可能,实现赋能成长。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幸福课程理念下游戏化音乐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D/2020/02/40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集体经验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我为集体献一计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警犬集体过生日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