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虎”有深意,儒学伴君行

2022-05-30 10:48姚敏侠屈秀英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2年10期
关键词:德政儒家思想史料

姚敏侠 屈秀英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史书所载东汉时期几位良吏的事迹。

姓名任职地事迹

刘陵安成(今属江西)先时多虎,百姓患之,皆徙他县。陵之官,修德政,逾月,虎悉出界去,民皆还之。

法雄南郡(今属湖北)(郡)多虎狼之暴,前太守赏募张捕,反为所害者甚众。雄乃移书属县曰:“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古者至化之世,猛兽不扰。皆由恩信宽泽,仁及飞(禽)走(兽)……其毁坏槛阱,不得妄捕山林。”是后虎害稍息,人以获安。

(续表)

姓名任职地事迹

刘平全椒(今屬安徽)县多虎为害,平到修政,选进儒良,黜贪残,视事三月,虎皆渡江而去。

童恢不其(今属山东)民尝为虎所害,乃设槛捕之,生获二虎。恢闻而出,咒虎曰:“天生万物,唯人为贵……汝若是杀人者,当垂头服罪;自知非者,当号呼称冤。”一虎低头闭目,状如震惧,即时杀之。其一视恢鸣吼,踊跃自奋,遂令放释。吏人为之歌颂。

——据《后汉书》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一、构建全新情境

2022年高考全国文综乙卷第42题借助有关东汉“虎患”方面的新史料,关注虎患与良吏的关联,设计了具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意义的综合问题,从而构建了适合考生去自主研习历史的全新情境。

第42题所用材料是学生甚至老师平时不易关注到的新材料,材料所选取的角度新奇有趣,命题人敏锐地注意到良吏与虎患的关联,材料中对虎患消除的诠释明显具有虚构色彩,但使得材料愈显新颖精巧。

好的问题能反映命题人的考查意图,如何在有限的考试时间中使用有限的试题数量去了解与测量应试者更多的学习情况是出题人要面临的巨大挑战。第42题要求考生发现材料中的历史现象并得出相应结论,发现历史现象是在强调要有问题意识及提炼真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提炼出一个好问题、真问题常常意味着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半。总结历史现象则需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材料,还需结合所学知识及自己的历史学习能力对材料进行合理科学的解读,在此基础上才方可提出一个“真”的历史问题。

二、探究试题迷雾

如何解答此题?引出材料的导言是解读材料题时首先需要抓住的关键信息,它往往能反映出命题人的考查意图,因此常是解析材料的关键。从引文导言可获悉命题人希望应试者能通过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隐藏的意蕴,这也正契合本题设问的要求。此外,引言提到的社会时间信息也是重要提示,学生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教材中涉及的东汉内容不多,学生会更多地参照西汉的内容)回答。还要注意问题后面括号里对作答的要求:所答现象必须来自材料而非是对书本知识的生搬硬套,从现象到结论的论证要史论结合、表达清晰,论证也要符合逻辑规律,最后的结论也要明确指出。由此,答题的思路就一目了然了——答案应当由历史现象、逻辑论证环节及相关结论三部分构成。

具体解读材料时学生们或许会有很多疑惑,不过,能产生各种疑问就能逐渐发现“真问题”。他们或许会思考:为何多地老虎泛滥?良吏为何皆行德政或仁政、关注民生?行德政虎患就会自动消除?所以,虎患真实存在吗?这些材料可信吗?为什么人们都这样表述虎患和良吏的关联?……学生们能关注到这些信息也就发现了材料包含的一些历史现象。从关注多地出现虎患,尤其第二则材料所言“凡虎狼之在山林,犹人民之居城市”“不得妄捕山林”等,可推测到当时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很和谐的。第二、四则材料都言及对飞禽走兽施“仁”,使人发现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思考真假虎患及虎患与良吏的关联,或令学生思索如何对待史料的问题。学生可意识到不同类型史料有不同价值,即使是“虚假的虎患”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学生可以在辨别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比如去探究这虚假背后的真实历史问题——天人感应思想对社会的影响。学生可探究思考:为何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老虎作为“德政或仁政”的对立面?(或许学生会顿悟:因为儒家认为苛政猛于虎也)

已学的知识是一个有力的指导工具,比如把汉朝与德政联系起来,学生比较容易联想到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以后就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良吏行德政便是顺其自然之事。结合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学生能进一步联想到“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思想,于是,虎患与德政的关联就变得“合理可信”了。对某些问题,学生们或许暂时无法找到答案,但是这种令人思索、想要研究历史谜团的欲望是学习与研究历史的重要因素,具备问题意识是进行历史研究首要的、重要的条件。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就是逻辑论证环节,诠释的最终结果便可得到基于某一视角的历史结论。

三、立德树人

试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关键能力:获取与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探究历史的能力,而且重视利用材料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儒家思想去引领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前面对试题及解答思路的分析可看出,命题人关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材料中反映出儒家思想所宣扬的“德政”“仁”“民本”等思想在东汉时期是深入人心的,良吏行德政与仁、为民的行为对考生而言的寓意不言自明。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留给今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必将滋养着一代一代新青年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德政儒家思想史料
Anomalous anisotropic magnetoresistance in single-crystalline Co/SrTiO3(001)heterostructures∗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儒家思想与书法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依法治国方略对传统儒家思想精粹的融合与借鉴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孔子德政思想的借鉴意义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