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型作文“大学生 捐菜引热议”写作导练

2022-05-30 10:48苏荣华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2年9期
关键词:西安蔬菜疫情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西安小规模疫情,全国各界出钱出力,全力支持西安抗疫。西安大一女生陈欣悦捐赠14000斤蔬菜,获得广泛关注。有网友称赞陈欣悦及其父母堪称“大义”。有网友认为成功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孩子。但网络上也有异样的声音。有网友认为:作为没有经济能力的大学生,要求父母捐赠 14000 斤蔬菜,实在是方便了社会却为难了家人。

也有网友认为:因为陈欣悦是富二代,家境优越,否则父母不可能盲目支持,更不可能出手就是14000 斤蔬菜。还有网友说:陈欣悦一家很聪明,虽然现在花了不少钱,但给女儿买了名声,甚至还可能为全家买到好的未来,还是非常合算的!

对于西安大一女生陈欣悦向学校捐赠14000斤蔬菜之事,你怎么看呢?振华中学宏志班将要开班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阐释你的态度。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命题分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写作任务要求考生阐释自己对陈欣悦捐菜这件事的看法,所以材料的核心事件应该是:疫情之下,西安大一女生陈欣悦向学校捐赠14000斤蔬菜。而材料中网友对这件事的各种看法,属于捐菜事件的影响,也是捐菜事件的一部分。

作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任务就是指挥棒,它直接限制了写作内容——要“就事论事”。既然写作任务要求考生阐释自己对陈欣悦捐菜这件事的态度,那么材料中网友的各种观点只是考生“论事”时的参考意见,所以立意的方向应针对陈欣悦的行为予以评价,而不是针对网友的观点予以评价。写作时,考生可以选择支持或反对网友的某一观点,甚至还可以提出与网友不一样的观点。

有部分考生将写作重点放在网友的评论上,针对批评的声音提出“人应常怀包容之心”“遏制网络暴力”等观点,这是不符合题意的;还有考生大谈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这属于偏离材料重点。

另外,审题时要区分客观事实与主观评价。材料中的客观事实是“西安大一女生陈欣悦捐赠14000斤蔬菜,获得广泛关注”,而“成功的家庭教育”“要求父母捐赠”“富二代”“买名声”是网友的主观评价,不能将其当作事实来引发议论。有考生将文章重点放在“人应该量力而行”上,观点就显得偏颇了。

思路点拨

考生在写作时,要围绕写作任务展开,对陈欣悦捐菜这件事表明态度,即对陈欣悦捐菜行为本身给予肯定。陈欣悦的捐赠行为本身是“善举”,是“义行”,这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陈欣悦给自己学校捐菜,给身处困境的同学以帮助,说明她有共情心,有感恩之心;她选择捐菜,这是很务实的做法,说明她真正急人之所急,能抓关键。作为大一学生,她做出捐赠14000斤蔬菜之举,必然要得到家人的支持,说明陈欣悦的父母也是很善良的,他们能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善心。

其次,可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种行为,“善”和“义”当然是值得鼓励和提倡的,不应该被恶意质疑,甚至被诋毁,可以针对材料中的否定声音予以驳斥,呼吁大家尊重“善举”,保护行善者。

再次,由人及己,大一女生陈欣悦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而这样的榜样还有很多,所以行善并不是一件只能仰望的事情,我们应该争做“行善者”。

当然,文无定法,考生只要能准确表达自己对陈欣悦捐菜这一事件的某一点或几点看法即可,不需要面面俱到。

另外,写作时还要注意应用文的写作格式。本题明确要求写“班会发言稿”,所以要按照发言稿的格式写。开头要有“同学们”“大家好”等称呼语、问候语,结尾要有“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等字样的结束语。

教师下水文

赞善行义举  树文明新风

★ 苏荣华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2022年1月,西安大一女生陳欣悦向学校捐赠14000斤蔬菜,获得广泛关注,网友对陈欣悦此举褒贬不一。我认为,疫情之下,每一份善意都值得我们心存感激。

病毒无情,人间有爱。自2019年底新冠肺炎病毒席卷全球以来,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举国上下团结一心,涌现出无数的凡人英雄,谱写出一曲曲温暖人心的时代赞歌。西安疫情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大一女生陈欣悦身处疫情中心,并没有一味享受着别人的关爱和帮助,而是在西安人民买菜难、送菜难的时候,尽自己所能,向学校捐赠14000斤蔬菜,这无疑是雪中送炭的大义之举,值得每一个人为之点赞。

我想,当陈欣悦向父母提出为学校捐菜的想法时,父母应该会为女儿的善良与成熟感到骄傲;当陈欣悦向学校捐赠蔬菜时,学校应该会为学生的感恩与担当感到欣慰。而善良成熟、感恩有担当,不正是当代大学生该有的样子吗?

这本是一个温暖的故事,网上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人质疑陈欣悦裹挟父母,为难家人;有人酸讽陈欣悦及家人花钱买名声……

毛泽东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不要高估自己的洞察力,也不要低估别人的执行力。另一方面,列子曰:“行善不以为名,而名从之。”为义举点赞,为行善者扬名,也不失为一种社会正义。而一些自以为是的恶意猜度不仅会令行善者寒心,而且可能带偏舆论节奏,污化社会风气。

网络给了每个人畅所欲言的机会,也滋生了一些奇怪的现象,比如:凡有流量处,必有键盘侠。也许看多了“反转剧情”,人们习惯于抱着怀疑的态度看问题,也许善良一次次被消费,让人们开始吝啬感动。可是,如果我们要质疑每一份“爱心”背后的动机,把别人的善意放到利益的天平上去称量,只会让我们丧失相信的勇气、欣赏的能力、幸福的体验。

疫情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抗击疫情,必须众志成城。面对他人的善举,我们应该心怀感激;面对他人的困境,我们应该伸出援手。只有人人都争当扬善者、行善者,形成行善立德,守望相助的社会风气,我们的未来才会更灿烂美好!

点赞平凡英雄,弘扬善行义举,让我们从为善行点赞开始吧!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写作分析

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要紧紧围绕任务,就事论事。本文开宗明义,首先表明作者对陈欣怡捐菜事件的态度是肯定的,并对她的善举心存感激。然后从“为什么”的角度,分析为她点赞的原因:她能够急人之所急,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且陈欣怡捐菜行为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品质,令人赞赏。接着分析为什么不应该对其行为进行恶意猜度:一来令行善者寒心,二来污化社会风气,并做适当引申,指出恶意猜度最直接最深层的危害是使质疑者迷失善良本心,丧失爱的能力。最后从责任意识出发,呼吁人人争当扬善者、行善者,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点题,收束全篇。

猜你喜欢
西安蔬菜疫情
西安2021
Oh 西安
战疫情
奇怪的蔬菜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蔬菜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