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换元出新”的方式点燃作文激情

2022-05-30 10:48焦明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2年9期
关键词:句段如玉换元

焦明

在日常作文训练中,有不少同学望“读”兴叹,谈“写”色变。为了解决“读写”问题,尤其是写作文这个难题,可以借数学的“换元”之石来攻作文之玉。所谓“换元训練”,就是借用别人的范式,将主要元素换成自己的感悟,假于物也,使语言靓丽起来,使作文灵动起来。

为了点燃同学们的作文激情,笔者特送上词语、句段、篇章“换元”的妙招。

一、词语换元,让作文词华典赡

有些同学作文时要么陈词滥调,要么词不达意,要么语竭词穷……其实,语言表达的一般思维过程是:阅读—感悟—识记—情境碰撞—仿制—创造。“情境碰撞”指所识记内容与眼前想要表达的内容发生碰撞,从而进行换元。如《比守身如玉更重要的,是守脑如玉》一文中的某句话“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应学会守脑如玉”。这句话先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指出背景,然后提出观点“我们应学会守脑如玉”。很显然,最能吸引读者眼球的,让读者深思的,就是“守脑如玉”。从“守身如玉”到“守脑如玉”,虽只换了一个“脑”字,但这“脑”字告诫我们,面对社会上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信息,务必用大脑去加以辨识并判断,脑要像玉一样洁白无瑕,切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无独有偶,某电视剧名叫《守婚如玉》。“守婚如玉”,显然化用“守身如玉”。“守婚如玉”既有“守身如玉”的“形”,又有“守身如玉”的“神”,而两者之间只换了一个字,借“形”而换字;“守婚如玉”保留了“守身如玉”的“坚守”之意,借“神”而更加出彩。

这个思维范式的“形”是“守X如玉”,“神”是“坚守”之意。因此,我们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推出诸如“守真如玉”“守善如玉”“守美如玉”……

当然,换元的前提是要透彻地弄懂原词语、原诗句、原对联的内涵,否则,可能闹出笑话。比如,古代有一位财主,写了一副对联给母亲祝寿。然而,乡邻和亲戚看了他写的对联后却直摇头,原来财主写的对联是“天增岁月娘增寿,春满乾坤爹满门”。此联是根据一副非常有名的春联“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所改。他将上联的“人”字换成“娘”字,还算可以理解,可把下联的“福”字换成“爹”字,就成笑柄了。

二、句段换元,让作文妙语横生、锦上添花

种庄稼,农时不可违;习母语,学时不可违。恰同学少年,应当练好死记硬背的“童子功”,在“背”的基础上学会“换元”,这是写好作文的不二法门。这样才能有“背”无患,换元出新。

山上没有一棵树长得像罗汉,但每一棵树都可以雕刻成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句段换元可以说是写作者雕刻作文的妙招,笔者在介绍自己作文教学特点时常说:“写作与阅读并轨,激情同思维齐飞。”这句话就是从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换元而来的。其实,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也是从南北朝文学家庾信《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换元而来的。这一换元使色彩更加丰富,景致更加优美,意境更加壮阔。

可见,名句换元,古今名家皆乐而为之。如陈与义的“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是从苏轼的“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换元而来的。陈与义的仿句由“只”而“满”,愁绪倍增。又如毛泽东的名句“一唱雄鸡天下白”是从唐朝李贺的“雄鸡一声天下白”换元而来的。李贺诗中的寻常之语,到了毛泽东的笔下,只略加改造就大为不同,其意境之美妙,含蕴之丰厚,非原句所能企及。毛泽东此句喻全国解放,淋漓尽致地抒发了革命胜利的满腔豪情。

同学们也可以在日常作文训练中将佳段与作文段落嫁接,在碰撞中融汇,在融汇中生成意蕴丰厚的新语段。如有同学以肖复兴的“在现实与艺术之间,在物质与精神之间,人总是矛盾着、跌撞着,顾此失彼而永远找不到连接两者之间的直线或弧线。大概这正是人类永远苦恼困惑的原因”为例换元为“在古典与时尚之间,在雅与俗之间,人总是矛盾着、跌撞着,顾此失彼而永远找不到连接两者之间的直线或弧线。大概这正是人类永远苦恼困惑的原因”。我们还可将“传承与创新”“奉献与索取”“清纯与世故”“悲悯与冷漠”“入世与出世”等等矛盾的心态,以上例为范式进行换元训练。

在熟练掌握句段换元方法后,我们可适当改换句式,如“在‘需要和‘被需要之间,人总是顾此失彼,以致找不到连接二者的弧线,更找不到直线。于是,人们总是矛盾着、跌撞着。这就是人类永远苦恼困惑的原因吧?”当然还可在议论文中适度加入描写,反而能为议论文加分。

三、篇章换元,让作文有章可循、个性出彩

作文有章可循吗?有。千古文章有两端:可变处和不可变处。擅长换元者,既可发现文章不可变处,找到范式;也要掌控文章可变处,展示自己的个性风采。也就是说,我们要守“格”出新。“格”是“不可变处”,也是文体和章法;“新”是“可变处”,也是主题和素材。所以,笔者在指导学生作文构思时常说:“写作文,章法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章法是万万不能的。”篇章换元,是一种最简单的构思方法。鲁迅先生在写作中也使用过篇章换元法,如:《药》就是从俄国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工人和白手人》和安特莱夫的《齿痛》换元而写成的;《野草》是从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梦十夜》换元而写成的;《铸剑》是从日本作家菊池宽的《复仇的话》换元而写成的。

张志公先生曾说:“读好的文章,用心理解它的层次结构,也是锻炼思路的很有效的办法,因为从那里可以领会到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展开的,这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启发作用。”有学生根据刘禹锡《陋室铭》的思路来换元写作《写作铭》:“写不在多,有字则灵;词不在好,能用则行。斯是作文,惟吾真心。段落巧安排,构思有创新。叙写中外事,感慨古今情。可以用记叙,抒真情。无文体之限制,无选材之束缚。议论说明文,叙事抒情篇。学子云:好文妙文。”这一换元,就如唐代的“花瓶”装了现代的“美酒”,值得一品!

宋代倪思曾说:“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梁启超先生也说过:“凡制于文,先布其位,犹夫行阵之首次,阶梯之有依也。”梁启超倡导的作文法主张把布局谋篇放在作文首位,而把字句末节放在次要地位。可见,写作时要先把阐述的道理、证明的观点先构思好。

当然,作文时不能只停留在换几个词语,或仿写几种句子,或借鉴自己喜爱的章法,而是要有创意地将换元法应用到作文中去,致力于换元出新,提升写作能力,从而点燃自己写作的激情,进而玩转激情作文万花筒。

猜你喜欢
句段如玉换元
因式分解的整体思想及换元策略
Giraffes
精彩句段一
精彩句段二
女人如玉
“换元”的巧妙之处
三角换元与基本不等式的“争锋”
三角换元与基本不等式的“争锋”
美人如玉初动容
美人如玉剑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