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高学历教师队伍建设的挑战与突围

2022-05-30 10:48张博林阮守华孟彦洪成文
中小学管理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师培养

张博林 阮守华 孟彦 洪成文

摘要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是建设高水平专业化教师队伍、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在需求,对于实现素养导向的教育目标、开展教学模式创新、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建设中小学高学历教师队伍面临教师学历结构失衡、职业声望较弱、职业发展平台不够完善等诸多挑战。为解决上述问题,学校、政府和社会需共同努力,在提升教师待遇与社会地位、优化职业发展体系、构建科学管理方式与评价体系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

关键词 教师培养;高学历教师;知识生产;教师职业声望;教师准入制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22)09-0039-04

注释:① 阮守华为本文通讯作者。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生产的方式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中心转变为应用情境。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传递、创新与研究等重要角色,其学历结构的优化对于完善教育质量体系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1978年至2017年间,中小学教师整体学历层次得到较大提升,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比从6.2%提升到71.2%。尤其近几年,名校硕博毕业生入职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的趋势愈加明显。部分重点中小学引进高学历教师的先行示范对于基础教育领域教师学历层次提升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在知识经济时代,吸引更高学历层次教师进入学校,激发他们的育人使命感,有助于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本文基于对高学历教师进入中小学的价值阐述,对我国当前中小学建设高学历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挑战进行分析,并围绕创建优质中小学教师队伍、释放高学历人才教育红利提出可能的优化策略。

一、中小学高学历教师队伍建设的价值意蕴

当前时代赋予了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任务,也对教师的知识水平、人文素养、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中小学需要引进更高水平的教师,这样才能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因此,高学历教师入职中小学不仅符合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更对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价值。

1. 以更高的综合素质实现素养导向的教育目标

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以模仿和接受为主,教学评价也主要以测验知识储备量为中心。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日趋重要,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现实社会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知识学习的过程更注重“学习”与“应用”的平衡,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当下中小学教学仍然偏重学科知识,忽视知识转化过程,教学大都以讲解、练习和测试为主,学生虽然可以从中进行扎实的认知学习,但是缺乏探究过程,参与度较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学校教育更应该强调教育的整体性,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全面人才。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作为学生的引路者,只有自身具备更高的道德水平、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高学历教师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在不断学习中具备广阔的视野和深厚的人文素养。

2. 以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开展教学模式创新

在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科技的发展使教育呈现出个性、多元与开放的特点,互联网背景下的慕课、翻转课堂等创新教育模式对传统教育模式发起了挑战,同时也对教师的学历结构与知识储备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传播更加快捷广泛,其传播场所和传授主体不再局限于学校和教师,而是弥散到社会各个领域及人群,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再单一,甚至在个别领域的积累已经超越教师,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掌握所教授学科知识之余,还要积累跨学科知识,并具备科学教育方法等综合能力。基于教育创新变革与教师知识储备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国际上诸如芬兰、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相继制定了教育改革的策略,将富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与创新的教学模式看作是基础教育全球化进程中的核心力量。[1]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课堂主导变成个性化的引导与点拨,教师的批判性思维也成为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接受的关于积累学习方法、拓宽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的训练,将会为其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高学历教师在学生时代就受到过良好的培养和训练,其高素质、高学历的背景及探索知识的能力,对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与创造力具有极大优势。

3. 以更强的科研能力助推学校教育科研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标准不再局限于已往的权威评定标准,而是与时俱进,将教师不同阶段所取得的多样化成果纳入质量控制中。基于此,学校对于中小学教育科研在解决实际问题与提高应用性方面的需求愈加强烈。随着教育科研导向的不断強化,我国中小学在科研方面不断取得丰硕成果,教育创新也取得较大进步,但相对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而言还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小学教育科研重形式而轻内容、重数量而轻质量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对于解释和指导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还未达到理想状态。

鉴于此,高学历教师入职中小学意义重大。硕博教师在研究生阶段经历了系统的科研实践训练,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具备丰富的科研经验与扎实的科研基础,参与科研的意识强,能够主动适应情境,采取规范的方式开展科研,灵活地运用恰当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高学历教师入职中小学是创建优质教师队伍、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经之路。

二、中小学高学历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挑战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中小学管理者及教师自身都应意识到教师身份的转变,积极应对挑战。尽管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和专业化能力,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1. 中小学教师学历结构有待优化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如芬兰、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均已将教师入职的基本学历要求提升至硕士及以上。为缩小与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差距,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内涵标准,我国中小学需要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优化教师学历结构。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整体学历水平逐年提升,但是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高学历教师占比较少且分布不均衡。根据教育部对我国2019年基础教育各阶段专任教师学历情况统计,初中阶段研究生以上学历占3.51%,[2]小学阶段则仅有1.36%,[3]且大部分高学历教师都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为适应知识转型时代的社会发展趋势与基础教育的新生态,提升学校办学层次,我国应从比例和分布上大规模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

2. 教师职业声望整体有待提高

教师职业声望可以概括为社会公众对于教师职业的主观认知和态度。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的身份被简单定义为“教书匠”,职业声望不高。教师职业声望受到诸多因素挑战,如工资收入、社会话语权等。研究表明,同等学历背景下,我国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低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22.65%,中学教师平均工资低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27.84%,远不符合其学历水平。而同等学历的条件下,英国和日本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分别高于其他行业从业人员35.00%和16.00%。[4]因此,当前中小学教师薪酬体系缺乏对硕博人才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相比大学学者的学术声望和业界认可度,中小学教师缺乏对知识生产传播渠道的接触机会和话语权,其知识生产的成果较难获得业内和社会公众的认可。当前,可供中小学教师发表学术成果的期刊与书籍、交流研讨会等平台仍然很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声望很难被传播出去,难以被社会公众广泛了解。

3. 高学历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有待完善

高学历教师入职后的专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在教学为主的模式下,中小学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在教学中,很难从科研中获得反馈和动力,从而影响了中小学高学历教师知识生产与研究的动力。其次,当下中小学教师工作量过大,职业价值感普遍较低。相关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除教学、科研任务外,还要承担考核、评比等工作,不能将重心全部放在教学与科研中,降低了教师的职业成就感。[5]再次,对于投身基础教育的高学历教师来说,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以自身知识理解的深度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研究发现,在就职初期,部分教师自视甚高并急于展现自己的教学效果,结果却出现教学成绩平平的现象,从而降低了公众对高学历教师的期待值。与此同时,大部分学校及其管理者对高学历教师都会有较高期待,认为引进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无论是在学科背景、专业素质还是教育教学上都应处于领先地位,但恰恰忽视了高学历教师在入职之初由于缺乏经验而需要职业培训的诉求。基于此,面对高学历教师入职后遭遇的诸多现实问题,学校管理者需要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和一定的职业适应期。

三、中小学高学历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围路径

为了实现高学历教师在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价值,学校、政府和社会要共同努力,整合资源,在提升教师待遇与社会地位、优化职业发展体系、构建科学管理方式与评价体系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以达到激发人才红利、提升教育质量的目标。

1. 多措并举,提升中小学教师职业整体声望

长期以来,高学历毕业生入职中小学被认为是一种人才浪费。究其根本原因,是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社会地位无法与高学历人才相匹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声望亟待提升。首先,完善教师准入制度,保证中小学教师社会地位。当教师准入门槛提升、学历结构优化后,会选拔出更多高学历人才入职中小学,其学历背景、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会增加中小学教师在知识生产领域的发声机会,进而逐渐改变社会公众对于中小学教师的认知。其次,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激发教师职业热情。相关研究表明,教师薪资待遇是吸引高素质人才、改善教师学历结构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教育现代化变革的关键要素。[6]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教师薪酬待遇长效机制,制定符合教师学历与行业的薪资标准,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让“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再次,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政府和学校要积极落实各项政策,保护教师合法权益,提升教师的职业自豪感。此外,中小学教师自身应该与时俱进,在知识转型时代不断提升专业素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职业声望。

2. 转变观念,发挥高学历教师的知识生产潜能

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学校需要引导教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转变观念,迎头而上。首先,中小学高学历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以应对国家发展、社会需求和学生需要。基于知识的跨学科性,高学历教师应该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能力、扩充知识范围,掌握娴熟的教学技能和最新的教育教学知识,以应对学校发展的需要。其次,作为教学主体,高学历教师在入职之初要调整心态,通过教学案例反思来提升教学能力;进入适应期后,可以将反思的重点放在通过教学情境设计调整教学方式上。再次,新知识生产模式的应用性对中小学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形成了挑战。相比师范院校毕业生的系统训练和实习经历,综合院校的硕博教师大多从学生直接成为教师,缺乏实践能力。因此,高学历教师应该从自身突破,寻求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平衡,提高知识转化能力,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

3. 科学规划,保障高学历教师的可持续成长

教师的职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教育相关部门要为教师发展打造一定的职业成长空间。首先,学校及相关部门领导要做好顶层设计,为高学历教师打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和成长空间,有效引导高学历教师尽快适应本职工作。如对新入职的高学历教师进行入职培训,实行入职导师制,提高其综合素质。其次,学校应该为高学历教师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根据其优势构建合理的职业规划;注重资源整合、搭建平台,为高学历教师职业成长提供更多机会。再次,各级管理部门及学校应该对教师工作量进行合理划分和界定,给予教师充足的时间保障来进行教学科研等知识生产活动,以使高学历人才红利得到最大释放;尤其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应尽量在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的同时,不再增加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

在基础教育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随着高学历教师大规模进入中小学,其与基础教育内涵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效应将在未来逐渐呈现。

参考文献:

[1] 檀慧玲,刘艳,罗良.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教育发展特征及启示[J].中國教育学刊,2019(2):29-33+4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初中分课程专任教师学历情况[EB/OL].(2020-06-09)[2021-06-30]. 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9/qg/202006/t20200611_464843.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9年教育统计数据:小学分课程专任教师学历情况[EB/OL].(2020-06-09)[2021-06-30].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jytjsj_2019/qg/202006/t20200611_464824.html.

[4][6] 吴晶,张一枫.OECD国家评价教师薪酬水平的主要指标及启示[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9(4):19-25.

[5] 盖阔,李广.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成就、问题与策略—基于全国8个省份中小学教师工作、生活样态调查[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107-116+191.

(编辑 崔若峰)

猜你喜欢
教师培养
论民族地区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必要性
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七步走”校本模式实践研究
试论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教育管理者在青年外语教师培养中的责任
略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中职电工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双能型”教师概念及内涵
教师四重境界抵达之法探究
在合作中寻求中美教育共赢
培养富有创造力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