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体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策略研究

2022-05-30 17:36张泽平
大学·课外阅读 2022年9期
关键词:教学实施课程设计

摘  要:警体课程的育人价值,在警察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是警体课程思政建设责无旁贷的职责。文章分析了当前警察防卫与控制技能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困境,明确师生统一的认知基础,结合有效衔接的课程内容结构,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在知识理解、意识生成、技能固化、实战优化四个阶段对实施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将思政元素、职业精神体现、具体表现融入教学任务中,探索有利于警体课程思政建设的新体系,为进一步深化警体课程思政建设的格局和机制建设作铺垫。

关键词:课程团队;课程设计;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27-0113-04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全育人”方针,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举措,为各高校落实课程思政建设明确了前进方向,指明了基本遵循。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入挖掘警体课程思政元素及其更深层次的育人价值,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及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乃至“液态化”素养课程,主动将“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融入警体课程教学各环节,结合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及司法警校政治建校的办学特色,实现警体课程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是警体课程责无旁贷的职责[1]。本研究对警察防卫与控制技能课程思政建设的当前困境、认知统一、内容结构、实施策略等进行剖析,并探索出一套新体系,为其他警体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一、警察防卫与控制技能课程简介

在刑事执行专业课程体系中,警察防卫与控制技能是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培养学警掌握必备技能、战术和应急处理的理实一体的必修课。该课程中,学警在前期学习“警用格斗技术”“警用地面控制技术”“警用徒手控制技术”“警棍与催泪器使用”基础上,教师通过模拟处置情景、对抗形式、攻击行为的方式,引导学警以全程实战、学训结合的形式,提升面对诸如罪犯持械行凶等高风险情景的处置能力,最终让学警习得处置应急事件的综合技能运用能力。

二、警察防卫与控制技能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困境

(一)未搭建凝聚智慧的教学团队

课程思政是极富挑战意义的综合教育理念。一方面,它并非每个教师或部分教师的个人责任,而是所有教师的共同责任;另一方面,依靠“单打独斗”无法完成育人课题,势必要凝聚集体的智慧与经验。

就警察防卫与控制技能课程思政而言,部分教师对思政元素研究不够深入,对思政元素、课堂知识、技能的融入角度及方法缺乏切实有效的思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教师集中备课的组织较少:一方面,教师间缺乏探讨、互动、交流,无法实现智慧共享;另一方面,独立备课的教师无法跳出本专业的思维模式来考虑问题。从深层次角度来讲,本课程的教师还未形成“智力与知识共享”的教学团队。

(二)未归纳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

警察防卫与控制技能课程的综合目标是培养学警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从而确保监狱绝对安全稳定。抛除体育属性不谈,该课程的法制性、职业道德精神贯穿教学、训练的始终,譬如在技术运用的实践过程中,学警的处置立场就必须有保护执法对象利益和自身合法权利等方面的考虑,这些考虑在《中国人民警察法》《中国人民公安常用警械和装备管理条例》等立法中均有明文規范。但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更多是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通过课程教学传授给学警。对于素养目标的实现,甚至对课程思政的理解,教师更多是从课程整体发挥的作用来理解,并未从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政元素角度来分析和提炼。

(三)未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于警察防卫与控制技能课程的教学模式,部分教师采取常规的“教—练—考”教学管理模式。教师采取的讲授方法主要为简单教学、案例讲述和根据相关视频加以介绍这三种方法;教师选取的练习内容则主要以完成简单教学的基本技术动作为主;教师制定的考试内容甚至与讲、练过程完全一致,未能完全采用多种方式或方法将思政元素更生动、有效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中。

三、警察防卫与控制技能课程思政的师生认知基础

(一)教师普遍认同课程目标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作为刑事执行专业群的专业核心课程,“警察防卫与控制技能”课程对于培养学警的忠诚底色方面的优势,远超普通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程,在育人价值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在课程中讲授的内容,大多涉及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保障执法安全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致,与课程思政的目标内涵保持高度一致。

(二)学警普遍加深课程思政理念

新时代背景下,学警自主接收外来知识的渠道拓宽,能够辨识到更多的思政元素。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思政课越来越关注,学员对事情发展规律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党史学习教育、政法干警教育整顿等活动,对刑事执行专业的学警影响颇深。教师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引入思政理念,帮助学生分析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接受课程思政观点。总体来看,教师与学警均已具备“教与学永远统一”的基础条件,能够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推进。

四、警察防卫与控制技能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结构

(一)内涵统一的课程目标

“课程思政”的融合思想,要求教师对警察防卫与控制技能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有效整合,在习得处置应急事件的综合技能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价值观、养成必备品格和发展关键能力[2]。教师需将警察防卫与控制技能课程的目标定位为:“铸警魂”的素质目标、“强意识”的知识目标、“重实战”的技能目标。这三个目标是对学警自身素质的全面表现,并有机统筹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

(二)横向协同的课程模块

“警用格斗技术”“警用地面控制技术”“警用徒手控制技术”“警棍与催泪器使用”等四部分基础模块之间,在同一处置情景上存在强弱之分,譬如在站立情况下处置,“警用格斗技术”“警用徒手控制技术”较之“警用地面控制技术”有着更强的适用性。同理,在同一处置效果上也有层级之分,譬如“警棍与催泪器使用”较之“警用徒手控制技术”有着更强的制止效果。可见,不同的课程模块,在不同的处置情景、处置效果上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这便需要教师主动在课程模块之间构建横向协同的关系。

(三)纵向联动的课程结构

该课程需构建基于技能掌握难度和武力等级适用的纵向联动的课程结构,以确保学生知识掌握、技能习得的连贯性、延续性,这样的课程结构能够体现出知识、技能、素养的层次性。警察防卫与控制技能课程是衔接学校培养与监所执勤的桥梁,是学警处置应急事件的综合技能运用能力发展的关键学科。因此,纵向联动的课程结构能让学生由简单易学的踢、打、摔等基础技术学起,层层递进,直至形成处置应急事件的综合技能运用能力,并与时代特点相结合、与实际需求相结合、与岗位履职相结合。

五、警察防卫与控制技能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一)组建课程团队,统筹推进全员育人

“立德树人”的成功,是衡量学校一切教育的基本准则。教师作为育人的重要资源,不能“只教不育”。刑事执行专业主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警务人才,他们将来从事的工作是一份崇高的职业,承担着依法从事监狱管理、执行刑罚、改造罪犯工作的职责,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历史责任。警察防卫与控制技能课程教师作为育人主体,是帮助学警提高分析问题、明辨是非和价值判断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环。

为统筹推进育人参与度,该课程所在教研室必须建立专门的教学师资队伍,并将教师团队和思政工作课教师混编,建立教学思政工作的名师工作室,让课程思政老师在提升本学科老师的政治意识、政治素质、政治水平等方面起到正向增益效果,完全涵盖本课题教学思政工作理论内涵层面,使学科思政教师的理论优势在教师团队研究成果的创新中得到充分发挥。

(二)加强课程设计,科学规划全过程育人

警察防卫与控制技能课程的授课内容,都是警务实战中总结和提炼的实用技能,具有非常强的实战性。警体课程将法律、体能、技巧、纪律融于一体,对学警的心智、情感等启发很大,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点和无法替代的巨大影响力。

单以“罪犯持械行凶的处置”教学模块(表1)为例,教师可围绕“忠诚、责任、奉献”的警察职业素养,在课前、课中、课后全程融入。学生通过在上课前学习英模事迹视频,可以感受逆行而上、不畏犧牲的敬业精神;通过在体育课中超负荷体能训练、烟幕弹和催泪瓦斯等项目的极限忍耐考验,提高服从命令、严格执行的忠诚意志;通过课后AR警情与对抗项目系统,增强团结合作、互不放弃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奉献精神,实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岗位奉献精神。

(三)优化教学实施,积极推动全方位育人

本课程的教学实施需紧密围绕“学教并重”的共识。教师通过案例、体验和探究结合式教学法探索,结合真实案例,采用现代科技训练方式,引导学生在课中实施“知识理解、意识生成、技能固化、实战优化”四步进阶,从而全方位展开教学和课程思政渗入。以“罪犯持械行凶的处置”教学模块为例:

1. 在知识理解阶段,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分析监狱真实案例;教师采用情境还原、师生互动、诱导教学法,利用AR教材、微课等资源引导学生掌握安全原则、警组协同站位的适应空间、处置原则的概念以及处置流程。该阶段,教师能够解决学警在法律适用上的困惑,帮助学警树立“敬畏生命、规范执法”的底线安全与法制观念。

2. 在意识生成阶段,教师利用Flash动画、案例视频,通过警情推演、情境对抗、师生互动、分组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找出处置中的风险点,并运用处置原则和安全四要素指导处置行动,解决盲目介入的风险。该阶段,教师借助AR警情对抗系统、VR仿真对抗系统的灵活运用,强化学生敢于亮剑、敢于逆行的责任精神、奉献精神和安全意识。

3. 在技能固化阶段,教师利用循环练习、替代演练、压力练习、分层演练等方式,夯实警组协调处理犯罪分子与持械行凶者五种对抗形态的专业技能;教师运用“红人”对抗系统、“短兵电子对抗竞赛”系统作为训练支撑,落实教学重点,解决学生协同处置能力弱和“不会用”警械的困境;在压力测试和对抗过程中,学警逐步形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监狱人民警察“四特”精神[4]。

4. 在实战优化阶段,教师设置高强度、多模态、变换空间的单盲、双盲对抗,解决学生在高压力、高强度的情境中无法运用警组技战术的教学难点;通过实战与考核倒逼训练效果,学警在处置中真正达到法律、心理、体能、技能与战术的融合,养成团队协作、责任担当、职业忠诚的素养。

六、结语

综上所述,警体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是警察类院校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5],既带有高等院校教育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建设的共性,又具备警察类院校培养学生、塑造职业精神的个性。教师应继续挖掘与警校学生成长方式紧密联系的特有思政元素,以及与警校学生人才培养方式结合的思政元素融合点,逐渐改革创新出一套有利于警体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教学体系,为进一步科学深化警察类专业相关课程思政建设的格局和机制作铺垫。

参考文献:

[1] 赵利. 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思考——以体育教学论课程为例[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08):135-139.

[2] 夏贵霞,舒宗礼. 课程思政视角下高校体育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构建——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J]. 体育学刊,2020,27(04):7-13.

[3] 张永合,卢葱葱. 新时代研究生劳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为例[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09):41-44.

[4] 顾鑫伟. 提升在押罪犯教育改造质量的途径与策略研究:以浙江省H监狱为例[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4.

[5] 张文风. 守正与创新: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方法论反思[J]. 河南教育(高校版),2020(07):2-7.

(荐稿人:金建栋,浙江警官职业学院警体教学研究部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基金项目:浙江省第一批省级课程思政教学项目“司法警校警体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探索”(项目编号:浙教函〔2021〕47 号)。

作者简介:张泽平(1984—),男,硕士,浙江警官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体育、警察体育。

猜你喜欢
教学实施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翻转课堂”在高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基于能力递进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案
校本特色课程的教学实施与评价
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成人教育中的运用分析
一场及时的春雨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
MOOC环境下微课程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