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22-05-30 18:37任刚
领导科学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摘要: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以民为本的重民思想、开拓进取的改革精神以及廉洁的政风和节俭的家风。将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有助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提升育人实效;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投身道德实践。具体可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用好网络资源等方面,拓展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边疆中华文史研究中心开放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思政教育与林则徐纪念馆历史文化价值融合研究”(BJWSY20210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基于西域文学的中华文化符号研究(先秦-1884)”(21BZW152)。

作者简介:任刚,伊犁师范大学边疆中华文史研究中心研究员,伊犁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讲师(新疆伊宁8350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2)10-0129-04

2019年4月,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的民族精神集中体现在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伟大贡献的历史人物身上,林则徐就是突出的代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先驱,无论在抵抗西方外敌入侵、探索富国强民道路方面,还是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纵观林则徐的一生,无不彰显出一个伟大爱国主义者的家国情怀。1995年6月,习近平参加福州林则徐铜像揭幕仪式时指出,让在林则徐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永远发扬光大。同年8月,在福州市纪念林则徐诞辰2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系统论述了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明确提出要“继承、发扬林则徐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学习他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学习他‘开眼看世界的开拓精神”。新时代,对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爱国主义认知,将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涵养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促进爱国主义行动,激励大学生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

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概括为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以民为本的重民思想、开拓进取的改革精神以及廉洁的政风和节俭的家风。

一是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林则徐的著名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是其爱国主义情怀的真实写照。虎门销烟行动抵制了英帝国主义的商品倾销、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尊严、维护了国人健康,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唤醒了国人的爱国意识。即使是在被革职流放期间,林则徐还时刻关注中英战局,心系国家安危,托请山西布政使朱士达将曾主持刊刻的《炮书》转送陕西抚标中军参将马辅相,希望能造出新式大炮,以御敌寇[1]。

二是以民为本的重民思想。林则徐的民本思想表现为他始终关心民众疾苦,重视民间智慧。在流放伊犁期間,林则徐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为百姓做了大量实事。曾历时四个月,捐资认修伊犁河阿齐乌苏大渠龙口工程,灌溉荒地十余万亩,当地人不忘其恩,称此渠为“林公渠”。林则徐还对吐鲁番的“坎儿井”水利设施和灌溉方式加以改进,并在新疆全面推广,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坎儿井”也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林公井”[2]154-187。

三是开拓进取的改革精神。林则徐学贯中西,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四洲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想的《海国图志》就是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撰而成的,为洋务运动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担任江苏巡抚期间,林则徐兴办海运,取消兑费,减轻粮户负担,进行漕务改革,用“商办”来代替“官办”,是伟大的制度创新。林则徐在江南任职期间,针对考场老师以公谋私、考生作弊现象严重、考场秩序混乱等问题,向朝廷呈《请定乡试校阅章程折》,请求对科场存在的问题践行改革[2]23-38。

四是廉洁的政风和节俭的家风。林则徐是十分爱惜自己的名声,入仕从政30余年,始终廉洁自律。在家风建设方面,林则徐曾写过一副有名的对联告诫子孙后代:“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赠其过。”这种对于钱财的清醒态度对于封建士大夫阶层而言难能可贵,对于后世国人也影响深远[1]。

二、将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将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创新育人方式、提升育人实效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

青年大学生通过学习、感悟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有助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的强烈愿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课程中适当讲授林则徐在抵御外侮、改革创新、流放伊犁过程中的伟大事迹,让学生了解与林则徐有关的真实的历史事件,感受林则徐独特的人格魅力,在学思感悟中实现精神上的共鸣,从而被震撼、被感染、被教育、被激励。不仅如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林则徐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通过实践活动、场景再现,让学生亲身感受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进而端正青年学子的人生态度,厚植为国为民奉献的家国情怀,坚定为实现理想抱负奋斗终身的信念意志。并将此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学习,成为社会可用之才,真正担负新时代赋予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扛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大旗,展现出新时代新青年的历史担当精神。

(二)有助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提升育人实效

对于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开辟实践教学“第二课堂”,通过实地参观、场景再现、情景模拟等方式,将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以理论讲授和实践活动的形式有机结合,让学生沉浸其中,真切感受林则徐事迹的强烈感召力。这种教学方式更加直观有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还能达到浸润心灵、启迪心智的效果。解决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率低、抬头率低等诸多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现实问题。“第二课堂”形式将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机融合,调动了教师、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查阅资料、制作表演道具、节目编排、组织参观考察活动、撰写调研报告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受到教育之外,还锻炼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从学校层面看,这种模式不仅实现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目标,还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授课机制改革、载体运用拓展方面,为进一步健全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

(三)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投身道德实践

高校要进一步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进行概括和重新审视,让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将这些内容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林则徐的伟大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阶段,对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有了简单了解和认识。大学一年级开设的“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并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中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以民为本思想、严谨家风与课程的育人目标相契合,将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相关章节之中,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形式再次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让他们深入感受林则徐的高洁品性和高尚道德并且主动汲取有益养分,进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高尚的情操以及远大的理想,并自觉将所学所感所悟转化为指导自身社会实践的理论,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将自己塑造成为政治坚定、专业扎实、综合能力全面的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

三、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将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课题,其实现路径和方法要本着继承性和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找到准确的契合点。具体可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用好网络资源等方面,拓展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将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融入课堂教学

高校在深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应做到“教师人人都有思政责,课程门门都有思政味”,发挥好各学科课程的育人功能,做到知识传授与思想引导相统一,如在讲授“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與法治”等课程时,教师可以结合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和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等具体章节加入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的相关内容,通过林则徐前期禁烟、漕运改革和后期流放伊犁戍边等不同阶段的人生际遇,引导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克服困难创造人生价值。

为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选取与林则徐有关的历史事件,以专题讲授、小组讨论的方式将林则徐的伟大事迹和爱国主义情怀生动展现出来。还可以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讲好林则徐故事、演好林则徐话剧、朗诵林则徐诗文。在学生乐于参与的情景话剧活动中,要提前布置相关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编、自导、自演,将林则徐英雄事迹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教师只需要发挥主导作用,做好指导和点评。这种可观可感的演出形式,可以极大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及英雄人物事迹的代入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生感悟在强烈的情感共鸣中得到升华。从笔者的课堂实践来看,这种形式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育人成效显著。

(二)将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融入社会实践

1.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主题实践活动。高校可以实施“大学精神培育与弘扬计划”“校园文化活动精品计划”“品牌形象塑造计划”等,以充分发挥大学“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功能。在深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可以设立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专题研究项目,通过项目化建设,形成一批体现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的优秀作品;可以依托校园社团,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目的,打造体现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的社团文化活动品牌;可以鼓励学生将林则徐事迹和精神融入话剧社、文学社、舞蹈社、爱心社等,以话剧、诗歌朗诵、舞蹈、志愿服务等形式将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浸润到全体学生心中,在持续的熏陶下使其达到共情和共鸣;还可以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展览馆建设,在通识教育基地、红色文化长廊等场所,设置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宣介板块,并组建讲师团、学生宣讲团,让师生在学习实践当中得到锻炼,获得成长;还可以充分利用主题班团课、演讲比赛、征文等形式将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发挥好校园媒体的作用,进行广泛宣传。

2.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纪念场馆实践活动。林则徐一生辗转大江南北,在浙江、江苏、湖北、湖南、广东、新疆都留下了精忠报国、勤政为民的足迹。福州、伊犁和蒲城都有林则徐纪念馆,当地高校要充分挖掘利用这些文史资源,可与相关场馆进行联建,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组织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现场教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思考,撰写实地调研报告,巩固学习成果。还可以鼓励学生到这些场馆担任讲解员,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在讲解过程中,学生再次与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达到共鸣,不但丰富了教学实践形式,也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还解决了福州和伊犁当地文旅行业面临的高素质专业人员紧缺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活动要取得实效,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引导学生认真梳理林则徐的生平和伟大事迹,将相关知识进行再学习和内化。对学生而言,这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学生带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在纪念馆中用精炼、生动的语言为参观者讲述林则徐事迹和精神,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将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校园互联网与校园文化建设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平台,已成为大学生传递与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要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就要把新媒体作为引领青年思想的突破口,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地位和作用[4]。互联网时代为高校开展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载体,林则徐的英雄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可以借助互联网融入校园,如可建设“云思政”教育平台,让学生通过观看林则徐伟大事迹的相关视频进一步深化了解其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吟诵林则徐诗文,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和共鸣,让爱国主义精神浸润学生的心灵。

校园人文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生的知、情、意、行,约束着不良行为的发展[4]。为了营造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校园文化氛围,除了在环境布置上宣传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高校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校园贴吧等平台,把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分类别、分模块宣传,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学习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的氛围,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参考文献:

[1]郑学富.林则徐的廉洁政风和节俭家风[N].天津日报,2021-12-06(10).

[2]林庆元.林则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杜晓炜,聂立.坚定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教学的有效融合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9).

[4]温映雪,郑传芳.高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16(10).

责任编辑:赵春燕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