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 推动绿水青山增值转化

2022-05-30 19:32王海涛任思蓓
环境与生活 2022年9期
关键词:枫香土家族枫叶

王海涛 任思蓓

三峡古枫香园位于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枫木村,地属七曜山支脉,海拔1100米~1380米。辖区森林覆盖率86%, 拥有连片原始森林1500余亩,古枫香树群落是其最靓丽的名片。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和“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要求,在三峡古枫香园项目建设中,依托良好生态条件,深挖文化资源禀赋,发挥文化赋值作用,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有效推动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弘扬生态文化,筑牢价值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使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共同的文化理念,需要我们长期不懈地努力。” 在项目建设中,注重深挖特色生态文化,充分彰显生态文化内涵,赋能生态资源价值转化。

三峡古枫香园区域为陡坡山地地形,山脊线外侧为落差600余米的断崖,隔深谷与七曜山主脉对望,日出、云海以及远望的风车群山际线,共同构成了要素完善的山地空间环境。作为土家族主要聚居区之一,世世代代的村民守护着森林,并视枫香树为风水树,民国县志有载,“庙内古枫一株,径约四尺,每年春夏群鹭巢集,秋冬散去,里中以此树荣枯,觇地盛衰”,蕴含着传统生态智慧,体现了土家族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据当地老人口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先后三批次经林业部门许可,砍伐过大松树对外销售到上海,但均未砍伐枫香树,森林群落依然保存较为完整,经实地调查:枫香树树龄500年以上235棵,最粗需4人合围;松树树龄500年以上23株,最粗需3人合围,最高40余米;栗子树树龄500年以上38棵,最粗需3人合围。古枫香树有的树抱石、有的分叉成多枝,密集成片,形态优美;古栗子树和古松树长在一起,成了“连体树”,生长奇特,充满情趣;当彩叶红透山坡,枫香果、栗子果铺落地面,森林成为灵性的天堂。发掘于山坡坡底的距今数亿年前的硅化木群,遍布山脊线的10余个品种杜鹃花,林下七叶一枝花、贝母、玉簪花等药材,这些宝贵生态资源,为三峡古枫香园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将生态资源转化生态文化产品,是最为快捷的增值通道。在项目建设中,遵循土家族传统生态观,赋予古树文化故事,一株古树成为一个景点,彰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场景。“中华枫香王”,树龄1800余年,独树成林,承载着最为古老的记忆;“石头树”,整树盘坐于岩石上,讲述了枫香树神奇的故事;“五子登科树”“夫妻树”“ 姊妹松”“合欢树”……枝干优美,触景生情,传递和谐美满的愿望。循着这些景点徜徉在森林中,感受大自然的馈赠,激发形成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意识。

培育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在项目建设中,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积极开发生态文化产品,建成森林浴场、瑜伽场、枫香基因库、森林土壤墙、硅化木展陈等场地,策划山色半岭、枫香南山、森林探秘等三条线路产品,开办森林课堂、呼吸课堂,设置植物拓染、木工坊等项目,让游客深入了解自然生命密码,提升生态文化素养。打造党校现场教学基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干部教学培训重要内容,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和课堂授课,大力推广生态价值观。开发青少年森林研学产品,增加对生态文化的了解,接受生态文化教育。推出民宿度假延展性产品,开发登山手杖、祈福挂件以及呼吸课堂配套专用气球等文创产品,并摆放到民宿客房中,吸引客人走到山里,丰富文化体验。

做亮品牌文化,提升价值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国传统诗词中的枫叶,就是枫香树叶。枫叶受到众多文人的追捧,早已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意象。“枫香晚花静,锦水南山影”,唐代李贺所作《蜀国弦》,描绘的就是三峡一带的风物人情。在项目建设中,以生态文化为基础,注重枫叶文化挖掘和阐发,大力塑造枫香品牌,通过创造性转化,实现枫叶文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古人偏爱枫叶,“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等,或感怀,或伤景,枫叶具有深厚的文化象征。在流传千百年的动人故事中,美丽枫叶被寄予丰富内涵,既可送深情恋人表达永恒爱情,又可送亲朋友人祈愿幸福生活。将枫香树叶捣汁熬煮乌米饭,能强筋益体;用枫香树叶泡水洗澡,能杀菌止痒。传统中医认为,枫香树皮具有除湿止泻、祛风止痒功效,果实“路路通”具有祛风活络、利水通经功效。“白胶香”(枫香树树脂)“枫香寄生”(枫香树寄生的藤蔓),《本草纲目》均有记载,都是上好药材。枫香染技艺,利用枫香树脂作为染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枫香精油,萃取枫香树脂而成,具有缓解压力、愉悦心情、淡化皱纹等作用。枫香树全身都是宝,经济价值非常高。

文化要“活”在當下,才能绽放更加绚丽的色彩。在项目建设中,将枫叶文化融入景点、民宿建筑及运营、旅游商品开发、节会活动、休闲体验、饮食等多个环节。枫香楼钟楼,建于庙梁山巅,因《蜀国弦》诗句而名,钟声响起,枫叶纷飞,传递着缕缕情思。打造《蜀国弦》景墙,将原诗句中词语分组做成耐候钢艺术字,这些文字散落在小山坡上,当夜间光影透射,溢出满满乡愁。枫香记系列品牌民宿,或以枫叶为建筑造型,或以枫叶红为建筑大门框色彩,或以金属枫叶为小品景观。民宿虽风格各异,但均以《蜀国弦》诗意而建,“枫香意”“枫香里”“枫香驿”“枫香谣”“枫香恋”成为枫香记民宿品牌系列产品;房间命名皆有考究,“敲窗”“寻棋”“青红”“如霜”等均来自描述枫叶的古诗中,有故事可讲,有文化可循,做到与民宿产品风格相适应,完美呈现“枫香记忆、南山有影”诗意生活。

为扩大产品影响力,衍生枫叶文化业态,进一步凸显产品特色。打造“枫香香”、“情多多”特色IP,开发卡通布娃娃等旅游商品,举办卡通巡游等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制作枫叶书签、枫香蜡染,形成枫叶文创产品体系。深度挖掘枫香树康养价值,开发枫香精油泡汤、枫叶泡汤、“路路通”浴足等特色产品,实现潜在价值的市场化、产业化利用,三峡古枫香园被评为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单位。举办“枫叶红了”节会活动,组织开展文学采风、美术写生、摄影创作,传承枫叶文化。依托枫叶情缘主线,举办主题相亲活动,到1314米海拔高程景点处挂同心锁,到枫香楼共同敲响钟声,传递永恒爱情故事。

传承地方文化,丰富价值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项目建设中,突出文化传承,注重地方特色文化挖掘利用,为绿水青山增值转化赋予了广阔通道。

三峡古枫香园一带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山高林密,又地处两省市交界,新中国成立之初,当地匪患猖獗,牟鸿儒等烈士的鲜血洒在了这片土地上。建于饮鹿湖畔的石桥梁烈士墓群,诉说着峥嵘革命岁月,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在当地,还广为传唱着这样一个故事:周学铭、钟平、姜兴尚等解放军战士在当地群众保护下,被转移至森林秘处而幸免于难,这是人民力量的最好诠释。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根据这个真实故事,设置“征粮队员藏身处”景点,让游客踏寻革命足迹,激活红色记忆,让学员重温革命历程,激励奋勇前进。

森林为土家族人提供了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源,也为土家文化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狩猎是土家族人重要的生产方式,挖掘利用土家族猎手—“媒山”姑娘的传说故事,设置“猎神岩”“媒山坛”等景点,让古老森林焕发生机活力。土家族人自称“白虎之后”,“廪君死,魂魄世为白虎,遂以人祠焉”,山坳口原有白庙一座并因而地称白庙,依托于此,设置土家天境、白虎图腾、廪君台等小品景观,祈愿五谷丰登、幸福美满。传承土家传统民俗,组织开展农历六月六“土家狂欢节”活动,展示“晒龙袍”(衣服、被子)、“拦门酒”等土家习俗,推广九大碗、蒸豆腐、蜂巢酒、土家腊肉等土家特色美食和跳摆手舞、打连箫等土家传统文化。在绿水青山增值转化过程中,民俗文化大放光芒,枫木村被评为重庆市乡村旅游重点村,“乡愁经济”得到有效发展。

民宿外的山窝窝,原栽有果树,但已无人经管,通过巧妙梳理,建成枫香花园,并植入山窝窝、穷窝窝、银窝窝、金窝窝等小品景观,山坳里生长出故事,绘出了乡村经济振兴的幸福画卷。當地土家族人留下的猪圈,其屋顶、墙体均以石料砌成,建筑特色鲜明。最大化保留其原貌,建成“猪圈吧”,展示浓郁乡土气息。左右线分别地属重庆市和湖北省的“土家1号公路”,因其跨两省市土家族聚居区而名,也因其与远处的风车群、近处的民宿群共同构成美丽景色而名。这条网红打卡公路,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连接着绿水青山,也架起了金山银山。

(文章来源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课题调研组)

猜你喜欢
枫香土家族枫叶
枫香染
枫香园四季
枫叶之歌
土家族情歌
红枫叶
土家族
枫叶红了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10月枫叶红似火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