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怎样打持久战

2022-05-30 20:54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论持久战蒋介石国民党

“他们要打多久,

我们就打多久,

一直打到我们完全胜利!”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求学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毛泽东在湘江初学游泳时写下的诗句。从中可见,为了达成一个宏伟目标,他愿意久久为功。

1910年至1918年,从东山学堂到湖南一师,毛泽东为求得救国真理而三易学校,又半年当兵、半年自学。据他的好友萧子升回忆,1921年,毛泽东在参加党的一大时,对萧子升预见道:“假如我们努力奋斗,再过三五十年,共产党就有可能统治中国。”为实现这一目标,他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敌人,打了一场广义的“持久战”。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共产党军事思想的最好阐述,不见诸苏联的著作,而见诸中国的著作。他在1957年出版的《核武器与对外政策》一书中,专门论述了毛泽东的持久战理论。毛泽东的军事理论反对以纯粹军事性考虑为基础,进行速战速决的战争,而速战速决是美国战略思想的主要基础。基辛格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最大优点就是持久战思想。

《论持久战》堪称20世纪最大的阳谋

1938年5月的一天夜里,在延安杨家岭的窑洞里,警卫员把毛泽东的晚餐热了三次,毛泽东都没顾得上吃。他在伏案写作,千头万绪。

此时,全面抗战已经10个月了。自七七事变以来,北平、天津、大同、保定、石家庄、归绥、包头、太原、苏州、上海、无锡、南京、扬州、杭州等重要城市相继沦陷。“亡国论”颇为流行,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同时,竟有人相信“速胜论”。1938年春的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毙伤日军约2万人,取得“台儿庄大捷”。此后,一些人开始盲目乐观,殊不知此役中国军队付出了伤亡5万人的代价。

想到诸多问题,毛泽东觉得是时候捋顺人们的思路了。据警卫员翟作军回忆:

毛泽东坐在窑洞里的书桌边,蜡烛的微光照着他苍白的脸。他有两天没有睡觉,只吃了一点点东西。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宽阔的面颊明显地消瘦下去了,颧骨凸了出来。一天,他的棉鞋竟被脚边取暖用的炭火盆烤着了,冒起了青烟。“怎么搞的?我一点也没有觉得就烧了。”毛泽东一边说,一边哈哈大笑。到了第九天,毛泽东终于用毛笔完成了约5万字的文稿《论持久战》。

文中,毛泽东批评“有了平型关一个胜仗,冲昏了一些人的头脑;台儿庄再一个胜仗,冲昏了更多的人的头脑”的现象,同时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日本军事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人力、军力、财力都较为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

“他在《论持久战》中,不但回答了‘是什么和‘不是什么的问题,是持久战,不是速战,也不会亡国;而且回答了‘怎样做和‘不怎样做的问题。他把整个抗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即战略相持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在第一、第二阶段,应是战略防御中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战略持久中的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战略内线中的战役和战斗的外线作战。在第三阶段,应该是战略的反攻战。总结起来就是‘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可以说是充满了辩证法。”任振杰说。

5月26日至6月3日,毛泽东又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给各机关干部作《论持久战》演讲,台下几百人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毛泽东的这部旷世名著在共产党和国民党都引起广泛的积极影响。”任振杰说。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学习了《论持久战》后说:“过去我认为毛泽东在军事上很行,因为长征遵义会议后的行动方针是毛泽东出的主意。毛泽东写出《论持久战》后,我了解到毛泽东在政治上也是很行的。”民主人士程思远回忆道:“白崇禧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来白崇禧又把它向蒋介石转述,蒋也十分赞成。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有无数人感叹,《论持久战》堪称20世纪最大的阳谋。两军交战,我之战略恢宏相告,敌明知我战略却只能步步印证该战略:1938年10月,日军在占领广州、武汉后伤亡超过40万人,日本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被大量消耗,入侵速度明显放缓,中国抗日战争逐渐转入战略相持阶段。1944年初,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军在滇西缅北作战中取得了重大胜利,衡阳保卫战铸就了日本战史中记载的唯一一次日军伤亡超过中国军队的战例。7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向河南敌后进军的部署命令。在一年的局部反攻中,各解放区共作战11000多次,歼灭日、伪军近20万人,俘日、伪军6万多人。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6天后,日本无条件投降。

日軍投降后,向国民党军缴了械。据统计,国民党军共接收日军各种火炮12446门、坦克155辆、飞机1068架和大量枪支。再加上美国政府在抗日战争期间和抗战胜利后给予的大量援助,蒋介石的正规军,约有1/4是用美械装备起来的,1/2是日械装备,还有1/4是混合装备。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只有“小米加步枪”。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稳扎稳打

1946年6月,蒋介石向各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企图“速战速决”,内战全面爆发。对于蒋介石这个老对手,毛泽东知根知底,认为是可以打败的,只不过需要时间。他在1946年7月20日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党内指示中说:“必须作持久打算,必须十分节约地使用我们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力戒浪费。”

“毛泽东持久战思想强调持久中的速决,即战略上的持久,战役战斗上的速决,因此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任振杰说。1946年9月,毛泽东在为中央军委起草的党内指示中说:“当敌人使用许多个旅(或团)分几路向我军前进的时候,我军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即集中六倍、或五倍、或四倍于敌的兵力、至少也要有三倍于敌的兵力,于适当时机,首先包围歼击敌军的一个旅(或团)。这个旅(或团),应当是敌军诸旅中较弱的,或者是较少援助的,或者是其驻地的地形和民情对我最为有利而对敌不利的。”他指出,这种方法“一能全歼,二能速决”。

在毛泽东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在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头4个月,即1946年7月到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32个旅,其中包括一部分美械装备的部队,连同被歼灭的非正规军,总数达30万人。与此同时,空间的暂时退却或不利并不要紧。在4个月里,国民党军占领了解放区县以上城市153座,解放军只收复和攻占了48座县城。

1947年7月的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对蒋介石的斗争,计划用5年来解决,从过去这一年的作战成绩来看,是有可能的。在政治上蒋介石也已更加孤立,更加众叛亲离。我们说5年,用不着公开宣布,还是要作长期准备,准备用5年到10年甚至15年。”这是中共领导人第一次明确提出用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打败蒋介石。

毛泽东的方针是稳扎稳打,平均每个月消灭国民党正规军8个旅左右,但实际速度快于预期。自高树勋1945年10月率部起义、成为第一个国民党投诚将领后,越来越多的国民党将领看不惯蒋介石的专断作风和国民政府的系统性腐败。在整个解放战争中,共有1400余名国民党军将领起义投诚。

“在解放战争的第三年,即1948年6月,解放军的兵力已大为改善,由原来的120万人发展到280万人,解放区人口也有1亿多。这时,毛泽东和党中央及时调整了时间表,认为大约再打3年,就可以从根本上消灭中国的反动势力。”任振杰说。

1948年9月,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用1个多月歼敌47万人,解放东北全境。此役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态势,这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还是第一次。国民党军在战场上的失利加速了国民政府破产,国统区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一个烧饼要3万元法币,人民迫切希望解放军的到来。1948年11月11日,毛泽东致电东北野战军并各中央局、各野战军前委:“(打倒蒋介石)这一任务的完成,大概只需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即可达到了。”果然,13个月之后,1949年12月,蒋介石仓皇逃往台湾。

“早在1946年,美国女记者斯特朗来延安采访时,毛泽东就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他说,从长远的观点看,从本质上看,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解放战争这场持久战之所以能提前完成就在于此。我们的军队和人民是鱼水关系。国民党和人民是油水关系,是无法融合到一起的,必败无疑。”任振杰说。

抗美援朝,毛泽东提出“不能速胜则缓胜”

毛泽东也把持久战思想应用到同样面临强敌的朝鲜战场上。

出兵朝鲜是毛泽东一生中最艰难的决策之一。实际上,毛泽东对美国的帝国主义本性早就有了认识。1946年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时,他就说美国的原子弹就是纸老虎。1949年,他发表《别了,司徒雷登》等五篇涉美文章,更从哲学高度分析了美帝国主义“唯心历史观的破产”的必然性。

在《別了,司徒雷登》中,毛泽东写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

志愿军入朝当年,接连取得第一次战役、第二次战役的胜利,有些人头脑里滋长了速胜思想。苏联驻朝鲜大使曾对彭德怀施压,要求彭德怀按速胜原则部署战役。第三次战役打得也比较顺利,志愿军和人民军进占了汉城(今首尔),将战线推进至三七线附近,致使志愿军部队和中国国内较普遍地产生了轻敌速胜的思想。中朝联军一连串胜利的消息,由新华社即刻广播到全世界,中朝两国人民走上街头,热烈欢呼。

事实上,志愿军打得很艰苦,正如1951年2月彭德怀返回北京汇报情况时所说,志愿军既没有飞机,火炮又很少,后方运输根本没保障,粮食服装运不上去,又饿死、冻死了很多战士。

至第四次战役结束,志愿军入朝作战整整半年,毛泽东对抗美援朝战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认识更加深化,提出“不能速胜则缓胜”。一个月前,1951年3月,毛泽东在致电斯大林时说:“为粉碎敌人意图,坚持长期作战,达到逐步歼灭敌人之目的,我中国志愿军拟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这就是将过去从国内部队抽调老兵补充志愿军的办法,改为以军为单位成建制地由国内调往朝鲜战场,轮番作战。这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新创造。这样既保持了作战力量,也使军队得到实战锻炼。据统计,我国派出了27个军前往朝鲜战场。

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式谈判开始了。5次战役的反复较量证明,美国吞并朝鲜、把战火烧到中国大陆的战略图谋已无法实现。美国开始转向谋求停战谈判。毛泽东敏锐地把握住这个机会,及时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这就是“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在军事上进一步概括出“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方针。1952年冬,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就是在此方针的指导下取胜的。

上甘岭所在的五圣山是中朝军队中部防线的战略要地,朝鲜中部平康平原的天然屏障。如果美军突破这道防线,进入开阔的平康平原,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就可以长驱直入。在范围不大的两座高地和附近地区,敌军集中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余枚炸弹,两座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至2米,变成一片焦土。志愿军将士先在地表阵地与敌人反复争夺,重创敌军。随后,又转入坑道作战,保存力量,准备反攻,最后收复全部失地。

1953年2月7日,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闭幕会议上,毛泽东站在话筒前从容而有力地说:“这个仗要打多久时间,我看我们不要作决定。它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美国将来的什么总统来决定的。这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我们就打多久,一直打到我们完全胜利!”可是美国耗不起了。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时任所谓“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回忆说:“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

纵观毛泽东的军事生涯,由于我军规模与装备处于相对弱势,他总是作好持久战的准备,也总能以弱胜强。长久以来,中国人怎样以弱胜强?就是靠持久奋斗。1955年10月,毛泽东在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会议上提到赶超美国的问题:“究竟要几十年,看大家努力,至少是50年吧,也许75年,75年就是15个五年计划。哪一天赶上美国,超过美国,我们才吐一口气。”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对应2026—2030年。如今,世界多个机构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在这一时期超过美国。

中华民族以持久的奋斗,正在前所未有地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2017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猜你喜欢
论持久战蒋介石国民党
创设学习主题,促成深度学习——以“从《论持久战》看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例
快过关了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毛泽东《论持久战》是指导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忆和平改编国民党第16军第94师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叶剑英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二十年代初蒋介石访苏纪事
国民党军曾大量使用过化学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