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误区及改进对策

2022-05-30 10:48孙建军
高考·上 2022年8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改进对策新课标

孙建军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积极调整高中政治教学模式,提升该学科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然而不能否认的是,新课改背景下,虽然多数教师已经有意识地进行教学理念与方法的改革调整,但在教学实践中也不乏存在有一定的误区,影响了高中政治教学质量的改进。鉴于此,本文就从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的新要求入手分析,对当前高中政治教学的误区进行了简单剖析,并提出从“转变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生活化議题,强化理论与实践融合”“突出教师主导作用,重视课堂评价合理性”三个方面来改善教学,旨在促进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新课标;课堂教学误区;改进对策

政治学科是高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在培养学生三观方面能够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知观,对学生今后长远的生活、工作、发展都有积极影响[1]。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着弊端和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学科的教学质量,不利于政治学科育人价值的充分发挥。新课标背景下,积极改进高中政治教学的理念与方法十分必要。从实际教学状况来看,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质量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改进和提升,但课程实施中仍然存在有一定误区和问题亟待解决。为改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充分发挥高中政治课程的育人价值,本文就围绕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课程的新要求、存在的教学误区及改进方法展开探讨。

一、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的新要求

新课标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明确了该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理念,这也给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新要求,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能够围绕新课标的要求来进行教学活动调整。具体来说,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学面临的新要求可以归纳为下述三点:

第一,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核心教学目标。新课标的提出,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也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不仅要为学生传授教材上的基本政治知识,同时还需要增强对知识拓展、能力强化、情感培养、价值观升级等多方面内容的重视,以此来优化教学质量,充分发挥高中政治学科的育人价值,促使学生获得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升[2]。

第二,以理论联系实际作为高中政治的学科精髓。新课标明确指出,高中政治教学不仅仅需要为学生讲述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有意识地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融合,将理论联系实践作为该学科教学的重要精髓[3]。故而,新课标下高中政治教师必须要围绕这一学科精髓进行教学方式改革调整,在为学生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紧扣生活案例进行观点阐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的思考探究中来,以强化学生对于抽象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促使其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三,以教与学的统一作为高中政治的教学模式。教学本身就包含“教”和“学”两个部分,新课标中指出了“教”与“学”统一的重要性,并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要充分落实两者的有效统一,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弥补以往教学的不足,以达到优化教学质量的效果。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误区

误区一:过度强调考试成绩,课程标准要求流于表面

新课标更强调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等,而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要改变原有的单纯说教式,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活跃课堂氛围,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具体教学中多数教师仍然是沿用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注重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的重视,存在明显的“轻德育、重智育”的现象,导致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流于表面,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误区二:将生活化等同于多举例,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

高中政治学科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较为密切的关联,新课标也要求政治教学需要落实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这也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融入生活化资源,以丰富课堂内容,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为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4]。然而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教师虽然开始积极地将生活化元素融入政治课堂中,但是往往存在有将“生活化”等同于“多举例”的误区,只是单纯地举例子,并没有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也并没引导学生深入到经典案例的探究过程中,使得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现象。

误区三:过于夸大学生主体地位,教师课堂主导地位弱化

新课改的落实极大地推动了教学改革的进程,同时强调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要积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此理念的影响下,多数教师开始有意识地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突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得高中政治课堂活跃起来。但与此同时,很多教师也由此进入了新的误区,过于夸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反而造成教师的主导地位被弱化,甚至缺失。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若教师的主导地位被过于弱化,很容易会导致教学目标缺失,使得课堂教学处于无序状态,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反而影响教学质量。

误区四:将激励评价等同于赏识评价,不利于评价价值发挥

新课标指出,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建立合适的课程评价机制,建立能够激发学生进步的评价机制。因此,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就需要客观、公正、公平地展开教学评价,积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简单地将激励评价等同于赏识评价,为了避免打击学生的学习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都是一味地鼓励、赞扬。显然,这样的教学评价是有悖于公平公正、科学严谨原则的,过多的赞扬不仅无法让学生明确自身对知识的理解是否准确,甚至还容易影响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和短板,容易让学生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不利于学生及时查漏补缺,改进学习状况,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及健康心理的形成。

三、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优化对策

(一)革新教师教育观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高中政治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该学科汇集了哲学、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知识,这也决定了高中政治教学资源存在明显的复杂性,对于教师教学能力以及学生学习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效整合各类教学资料,同时给予学生有效的教学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当前教师们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虽然新课改强调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可能会适当地削弱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掌控程度,但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参与者,其仍然会决定性地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从自我教学能力、专业素养提升入手,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此为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师资保障。另外,高中政治学科的综合性特点,以及教学实践中各学科交叉现象的日趋明显,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政治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广泛涉猎、学习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知识技能,并在实际教学中巧妙地进行各学科资源整合,社会科学热点、时事新闻的融合,以此来丰富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此外,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改变以往单纯的说教式、灌输式教学方式,合理地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技术,灵活应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以此来活跃高中政治课堂氛围,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当然,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教学的艺术性,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合理进行课堂设计,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及自主学习目标的统一,以具备个人魅力的教学艺术来激发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兴趣,提升高中政治的教学质量。

(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政治教学效果

一直以来,在应试教育理念以及高考压力的影响下,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多以“灌输式”“死记硬背式”为主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知识的“知识接收器”,这自然不利于学生体会政治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也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围绕新课标的核心教学目标以及政治课程的学科精髓,积极进行教学方式创新优化,将教学重点从“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向“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发展”转变,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来,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保证学生充分掌握政治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发展,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利用多媒体教学。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给高中政治教学提供了更多新思路、新路径。相对于单一说教而言,多媒体教学能够更好地丰富课堂形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2《依法有效保护财产权》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导入”方式进行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尊重知识产权”这一内容,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方式为学生播放关于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的视频。这样以视频导入方式教学,既能丰富课堂形式、活跃课堂氛围,又能通过视频带给学生感官上的刺激,让学生对于“知识产权”产生初步感知和理解,加深学生对于知识产权的印象,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教材内容的学习中来,达到提升教学效率的效果。

2.利用问题导学。“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这句简短的话充分体现了“问”的重要性。在政治教学中合理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也是提升政治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例如:在学习《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导学”方式进行教学,以问题为引导,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如:针对“积极维护人身权利”这一内容,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和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事件、案例,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行为是否正确,是否侵犯了个人的人身权利。如:“某商店未经允许,将XX同学试穿他们衣服的照片打印出来,贴在门口用来宣传他们的衣服。”“班级缴纳活动费时,同学A在没有经过同学B同意的情况下,将B同学家庭情况告诉班级内其他同学,并呼吁大家一起为B同学捐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案例、分析案例,这样通过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进行引导,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讓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形成求知欲,积极结合所学知识展开分析,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发展。

3.利用时政热点教学。相对于传统政治教学模式而言,新课改背景下政治教学更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注重突显政治学科的时代感,以及政治学科和学生生活实际的关联。为此,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适时地融入时政热点问题,通过学生们熟悉的、关注的热点问题来加深学生对于政治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政治参与度。例如:在教学《全面依法治国》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们关注的“明星八卦”入手,引导学生探讨“明星签订阴阳合同”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同时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及自己的理解谈一谈自己对于“阴阳合同”的看法。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从感兴趣的热点事件入手,从理性角度来分析问题,从而可加深学生对于相关政治知识的理解。

(三)引入生活化议题,强化理论与实践融合

新课标背景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高中政治教学的学科精髓。这也就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政治教学与生活实际关联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融入生活化元素,通过实际案例来丰富课堂内容、讲解理论知识,从而有效降低学生对于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并通过实际案例来引发学生的共鸣,帮助学生更深入、透彻理解知识,从而提升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效率[6]。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学会从生活角度出发,通过学习议题来激发学生参与知识探讨的积极性,并以此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1《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相关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教师就可以从生活角度出发,为学生创设生活化议题,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说一说将来考上大学后,开学时会带哪三大件?并与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大学生进行对比,同时说一说理由。这样的议题更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积极性更高,而通过探讨交流,同学们会发现,80年代是区别最大的一代,而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让人们的生活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方式为学生播放和改革开放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图鉴中国》等,以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国家、社会、人民生活发生的明显变化,让学生感受改革开放政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在丰富政治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实现理论教学与生活实践联系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形成政治认同感。

再如:在学习了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做个明白的劳动者》这一课时,针对“立足职场有法宝”这一内容,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为学生创设探究议题:“对于未来工作,有的人想要‘钱多事少离家近,睡觉睡到自然醒,位高权重责任轻,出差做事别人请。你是否赞成这样的求职心态?并谈一谈你的看法。”这样的议题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是学生们今后必须要考虑、要面临的实际问题,故而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和辩论中来。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发表意见、参与辩论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掌握,同时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可为学生今后更好地择业就业、融入社会奠定正确的思想基础。

(四)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课堂评价的合理性

过于夸大学生的主体性、简单地将激励性评价等同于赏识评价是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容易走进的误区[7]。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一方面要认识到突显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价值,以及激励性评价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把握好“度”,既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也要注意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价值,扮演好学生学习过程中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以防“高耗低效”现象发生,真正提升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率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立足职场有法宝”生活化议题的讨论中,教师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教师也需要适当地参与议题的讨论中,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合理的指导点拨;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提出导学问题,让学生的探究、讨论更有目标性、指向性,促使学生在导学问题的驱动下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以提升政治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除此以外,新课程提倡通过赏识教育来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但赏识教育并不等同于简单的奖励评价,也不是一味地鼓励、肯定、赞扬学生,这样不仅无法起到激励作用,甚至还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盲目自大、骄傲自满的情绪,反而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因此,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教师应注重开展“质的评价”,也就是说实现对“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效融合,尽可能提升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例如:对于课堂听课认真,但回答问题错误的学生,可以给予这样的评价:“老师注意到你上课很认真在听课,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也有积极思考,对于问题的回答,你的思路是正确的,但答案还不够准确……”通过这样客观、有针对性的评价,可以避免“你真棒”这类笼统、广泛的评价,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了解自己回答问题时的不足,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帮助学生查找学习中的薄弱点,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效果。此外,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给出的不同见解、不同做法,学生闪现出的智慧火花,应及时给予肯定、赏识;对于学生的错误也需要及时指出,通过客观的评价来帮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法,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价值。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需要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作为高中政治教師需要充分了解新课标的内涵与要求,深入反省思考既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误区,并积极进行教学方法优化调整,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在突显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同时合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此来真正提升高中政治的教学质量,满足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1]陈洪钧.走出误区,回归理性:基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误区的思辨[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2):7-8.

[2]李小波.走出误区 回归理性:浅谈新课程实施中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16(9):86.

[3]张春生.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分析: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为例[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8(1):117-118.

[4]武超超.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以“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例[J].新课程(中学),2019(11):88.

[5]张聪.00后高中生的思想样态及其导引: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前提审思[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9(4):17-21.

[6]王德明.议题式教学的误区与应对策略:以“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为例[J].广西教育,2021(24):61-63.

[7]刘用旺.基于“四性”导向的课堂教学优化: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2):80-81.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教学改进对策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引入时政教学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巧妙选择生活化情境,助推高中政治教学
我国城市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