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汉江流淌一河诗

2022-05-30 01:13帅瑜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9期
关键词:汉水沧浪汉江

在中国,有一条历史悠久而又美丽的河流,她就是汉江。

说她历史悠久,在中国古籍中,可见有其记载。说她美丽,千百年来,她那如诗如画的山水,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

我常常伫立汉江之滨,眺望从西边天际静静而来的汉江。我想,如果我要是问“汉江流淌的是什么”?有人肯定会说“流淌的不是一河水吗?”而我却要说:“不!她流淌的是一河的诗。”

是的,这是一条诗的河流。汉水流域,就是中国诗歌的摇篮。

然而,翻阅中国古籍,我却发现写汉江的诗,虽说灿如银汉,却只有写汉江中上游的诗,最多,最美,最有情感。

从宁强流到白河县内,汉江由小变大,呈现出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于是,明代进士、思想家、诗人薛瑄,曾专门写过一首《汉江源》的诗:“巨峡自天开,峨峨嶓冢来。回环幽谷底,清浅汉江源。”此诗描写了汉江源头水浅而清澈,汉江上游及河谷之形貌。而汉江只有到了襄阳境内,江面才变得开阔,江水才变得平敞。于是,唐代襄阳诗人杜审言便在《登襄阳城》诗中高歌道:“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不同时代,两位诗人,不约而同在诗中用了一个“回”字,而杜审言却把汉水与云天相接的旷远景象写了出来,把汉水的大气磅礴,万千意象,表现得恢宏而又高迈。

尤其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国风”中的《周南》《召南》,在三千多年前,写的就是汉水及其流域。

当我们打开《诗经》,第七首便是写汉江的《汉广》。即使在众多的诗经选本中,《汉广》一诗,均被名列其中。“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从地域文化讲,此诗则是汉水诗歌的发轫之作,也是汉水文化的发轫之作。

在这首古诗中,就有一个“汉水女神”的故事。而“汉水女神”的传说,就与襄阳密不可分。襄阳“汉水女神”的这个传说,最早见于《韩诗内传》;而西汉的文学家刘向,也在其《列仙传·江妃二女》中,记载着襄阳自古就有郑交甫与汉女相遇、汉女解珮相赠的故事。其诗曰:“灵妃艳逸,时见江湄。丽服微步,流盼生姿。交甫遇之,凭情言私。鸣珮虚掷,绝影焉追。”魏晋时诗人阮籍也曾吟道:“二妃游汉滨,逍遥顺风翔。交甫怀环珮,婉娈有芬芳。”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万山潭作》,其中诗句曰:“游女昔解珮,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万山潭,即在襄阳万山脚下的汉水。如今,襄阳城西北十里处的万山下汉江边,就有一处古地名“解珮渚”,仍在沿用,远近闻名。

在中国古代,被称之为我国第一部地理书的《禹贡》,也写有汉江:“江、汉朝宗于海。”又说“嶓冢导漾,东流为汉”,意思是汉水源出嶓冢山,初出山时为漾水,通过疏导,向东流便成为汉水。

说到“导漾”,唐代诗人李百药,曾在《王师渡汉水经襄阳》一诗中写道:“导漾疏源远,归海会流长。延波接荆梦,通望弥沮漳。高岸涔碑影,曲溆丽珠光。”唐代时任监察御史的元稹,曾写过一首《渡汉江》的诗,他在诗前说:“去年春,奉使东川,经嶓冢山下。”其诗写道:“嶓冢去年导漾水,襄阳今日渡江濆。……万里朝宗诚可羡,百川流入渺难分。……”诗人虽然是在襄阳写汉江,但同样采用了《尚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之意。他说,去年春,自己奉使东川(即汉中),今年经嶓冢山而下。我们知道,那时交通不便,一年来,元稹正是顺汉江而下,才从陕西汉中来到湖北襄阳。此诗写出了汉江西来,源远流长,波涛汹涌,奔流不息的浩荡气势,展现了汉江东流浩瀚辽阔的壮观。

在汉水上游,早在春秋末期,就流传有一首垂世千古的歌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汉水,在沧浪洲以下曰“沧浪水”,并非始于我们后人。《禹贡》早就有“又东,为沧浪之水……”之句,即汉水又向东流,成为沧浪水。

我国古代诗歌楚辞的滥觞之作《沧浪歌》(《楚辞》作《渔父》),就是出自于汉水。这是一首先秦歌谣。另据《水经注》也说:“汉时南阳郡武当县(今均县)西北四十里,汉江中有洲,名沧浪洲。汉水至下曰沧浪水。”“沧浪水”这一名称,今说虽有多指,但在汉江上游段,古时就被称为“沧浪水”,已是公认的定论。

我说三千里汉江,流淌的是一河诗,绝非仅为上述这几首,也绝非是我誉美之辞。这有历代诗人讴歌汉江的诗句,信手拈来便可为证。如南朝梁代文学家庾肩吾,在任晋安王萧纳常侍,一次陪萧纳在襄阳万山边的汉江上游玩时,曾作《奉和泛舟汉水对万山应教》诗:“桂棹沙棠船,飘扬横大川。映岩沉水底,激浪起云边。”诗谓坐着极其华贵的船,在汉江上泛舟,江边的岩石倒映在水里,蓝天白云也在水中荡漾,船儿激起的浪花,仿佛是开在天边的花朵。此诗把襄阳万山一带的汉水,描绘得十分清澈和美好。

如唐代诗人宋之问,有诗《渡汉江》曰:“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诗虽未直言汉江,可是句句不离汉江。他還写有《汉水宴别》,“汉广不分天,舟行杳若仙。秋虹映晚日,江鹤开晴烟。……”汉水广阔,难分天地,远无尽头。远望汉江,一望无际,水天相连,舟行其间,飘然若仙。秋日黄昏,夕阳彩虹,倒映江水,烟霞之中,鹤鸟翻飞。在这种如诗如画的襄阳古城边上的汉水旁宴别朋友,该是何等的盛事!宋之问三次流放南方,去时由西安、洛阳而襄阳再南下,襄阳每次都是他必经之地,诗人能不在襄阳与汉江作别吗?

诗人们在写汉江时,写出了沿江的山川形胜和城郭之美。像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千古名诗《汉江临眺》,即是如此:“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我猜测,此诗一定是诗人伫立于岘山之巅,眺望汉江之后而作,他先说了汉江流域的形胜,又说了江流浩荡的景象,再写留连忘返的心情。诗人登高远眺,汉江雄浑壮阔的景色,尽收眼底。极目所见山川景物,遂用雄浑之笔,把汉江写得浩瀚无垠,气势磅礴,极为壮阔,雄伟奔放,意境豪迈,气魄宏大。汉江静静地远去,好像一直流到天地之外去了。邈远的汉江,苍茫的山色,也一一呈现在襄阳的大地之上。而诗人眼前的襄阳城郭,也随着汉江的波浪,仿佛在江中浮动。同时,诗人也把汉江之滨的襄阳古城,写得山水明媚,风清气朗。

襄阳本土诗人孟浩然,自幼在汉江边长大,汉水早已融入他的血脉。在他的大量诗作中,自然而然地要抒写汉江。如他写的《初春汉江漾舟》诗,通过“春潭”、“波影”、“轻舟”等,极尽描绘了汉江的初春景色,江水碧绿清澈,轻舟荡漾,令人无比愉悦。

唐代伟大的浪漫诗人李白,更是对汉江情有独钟。他把自己恣意的诗章,献给了汉江。在他的笔下,涌现出不少恣肆汪洋的诗句。在著名的《襄阳歌》中,他写道:“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即遥看那清凌凌的汉水,就像鸭头上的颜色一样翠绿,又好像是刚刚酿好还未过滤的绿葡萄酒。汉江水恰似一江春酒,江边酒糟堆成了山丘高台。李白在写襄阳汉江的另一些诗中也说:“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岘山临汉水,水绿沙如雪。”优美的意境,使得襄阳城边的汉江,无比美妙。

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写汉江也是名句迭出。像“楚山碧岩岩,汉水碧汤汤”,襄阳周围的高山连碧,流经襄阳的汉水浩浩荡荡。

唐人丘为有诗《渡汉江》:“漾舟汉江上,挂席候风生。临泛何容与?爱此江水清。……”原来,清澈的江水,让诗人深爱不已。

唐之后的宋代诗人中,同样有不少人爱写汉江。

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曾在汉江边上的光化(今湖北老河口市)做过县令,对汉江自然是十分钟爱。他在诗中写道:“嶻嶭高城汉水边,登临谁与共跻攀。清川万古流不尽,白鸟双飞意自闲。”意谓高峻的城墙,就在汉江边,清澈的江面上,水鸟悠闲随意地翻飞。

宋代另一位大诗人苏轼,在1060年初春,来到襄阳,写下不少诗。他有一首《汉水诗》,其中曰:“襄阳逢汉水,偶似蜀江清。……汉水亦云广,欲步安敢轻。……”

宋代兵部侍郎邹浩,也曾写过一首《泛漢江》:“山束长江激箭奔,扁舟冲破白鸥群。故人正在笙簧里,一枕滩声谁与分?”诗中的“长江”即汉江,上游地处高山狭谷,仿佛要把汉水紧束得像箭一样激奔,他乘坐的扁舟,在激浪中冲破了一群群鸥鸟。

宋代以降,写汉江的诗,仍像江水一样,绵延不竭。

且看元代诗人傅若金所作《汉江》诗:“西来一水浮襄汉,上有群峰截杳冥。层构迥临沙渚白,乱帆斜映石林青。地雄缥缈连嶓冢,天险微茫带洞庭。咫尺风烟应万里,无心一上岘山亭。”诗中说,襄阳一带的山川,直与陕西宁强嶓冢山相接,又因山峦云烟相隔,仿佛有如万里之遥。诗人以雄健笔触,写出汉江雄浑浩大气势,汉江的广远,汉江的高下,皆囊括于诗中。

“汉江滔滔出嶓冢兮,伟兹巨浸壮南邦兮。万有千里流无穷兮,逶逶迤迤志必东兮。於戏!汉水殆与天地同始终兮。”这是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写的汉江诗,对汉江的源远流长,予以隆重赞美,作出气吞山河的诗句。

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曾被朝廷任命为郧阳巡抚。万历三年(1575年)正月,王世贞来到郧阳上任。在汉江边的郧阳为官,王世贞于是以《汉水朝宗》为题写道:“一派绕郧岭,滔滔自古今。合江如有约,赴海岂无心?西北源头远,东南止处深。宛然臣子义,不用服官箴。”作为明朝官员,王世贞借汉水以喻胸怀,更借“汉水朝宗”,抒发自己心声。

清初杰出诗人、官至刑部尚书的王士禛,写有一首《次汉中府》,其中两句云:“万垒云峰趋广汉,千帆秋水下襄樊。”“汉中”和“襄樊”,诗人把这两座汉江中上游的古城,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三千里汉江,真是诗如江鲫,诗意迢迢。这些诗句,无不饱含着诗人们对汉江的一腔至爱之情,无论古今,永世相传。

帅瑜,作家,现居湖北谷城。

猜你喜欢
汉水沧浪汉江
碧血丹心铸青史 汉水浩荡祭英魂
汉江春晓
汉江,为你梳妆
守望汉江
歌曲:龟山苍苍汉水汤汤
《兰心诗钞》“均州沧浪”意象的“元典”元素分析
沧浪
汉江之歌
均州:沧浪之上,沧浪之下
只见沧浪不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