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四味”

2022-05-30 10:48邱建农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2年8期
关键词:考场议论文智慧

邱建农

著名画家华君武有一幅题为“加盐”的漫画,画面上有两个人。一个人问: “怎样把盐洒在报纸上?”另一个人说: “这篇文章淡而无味。”这幅漫画无疑是在讽刺报纸上的一些文章满口说教,味同嚼蜡,而这种味道实际上是指文章尤其是议论文的语言缺少文采。

议论文是考场中大多数考生选择的文体,但笔者在阅卷过程中时常发现考生只议不论,只论不述,特别是在论证过程中机械堆砌材料,以叙事代替说理,让人感到语言苍白无力,味同嚼蜡,缺少基本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下面谈谈议论文语言出彩有味的几种方式。

一、味在形象

议论文要通过议论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和见解,有些议论文之所以空洞乏味主要是因为抽象议论太多,不会巧妙地把议论融入于对具体现象的叙述或描写之中。生活中许多事物本身就形象生动,假如在说理的同时巧妙借助文学手法,或描写,或叙述,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形象,引起读者共鸣甚至叫绝,文章岂不是更有味吗?

其实有相当多的议论文都是由一句句、一组组形象化的语言组成的,让我们随手采撷几朵语言的花朵:

“革命终于起来了,一群臭架子的绅士们,便立刻惶惶然若丧家之狗,将小辫子盘在头顶上。”

(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在这句话中, “丧家之狗” “惶惶然” “小辫子” “盘在头顶上”使议论生动传神,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将革命起来时,绅士们的神态与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味在修辞

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的确,如果没有修辞文章就会黯然失色,议论文也会相应地失去一定理性色彩。结合具体情节运用修辞,既有助于阐明道理,又可增加文章趣味性和吸引力。假如长句、短句、对偶、对比、比喻、比拟、反问、排比等,源源从笔下涌出,自然会使文章腾挪跌宕,波澜起伏,摇曳多姿,不仅可阅,而且可诵,可品。

先看一篇优秀议论文的精彩开头:

没有高山的巍峨,耸入云霄,但我们拥有丘陵的精致,绵延不绝。

没有鲜花的娇艳,芳香四溢,但我们拥有绿叶的朴实,苍翠欲滴。

莫要盲目地羡慕别人的闪光点,我们亦有自己耀眼的光环,我们都有各自的精彩。

不可否认高山的俊朗,鲜花的妩媚。我们承认某些人士的优秀和无法企及的美丽。但我们敬之、羡之,却不可完全效仿之。君不见东施效颦使其愈发丑态百出,沦为千古笑谈;君不见邯郸学步,无果而终,最终落得个“数典忘祖”、盲目随从的骂名。切忌:过高地抬高别人,贬低的只有自己。

——《我们都有自己的精彩》

一支笔是累的,刚画完中唐的雁落平沙又描摹晚清的紫廖渔歌。

一根桅杆是累的,刚降下暮春的冷风残月,又升起晚秋的白获金风。

一个人也是累的,刚刚还在浣溪濯洗双足,在亭榭中沐浴春风,忽又远走高原大漠静对一柱孤烟,惊听数声狼嚎。

——话题作文《累》开头部分

以上两个片段,观点鲜明,谈不上眼光独到,也谈不上立意深刻,可是给我们的感觉就是:语言很不错,如果后面没有什么毛病,应该可以得高分。这良好的感觉就得益于“出彩”的语言。要使议论文语言出彩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用词造句方面,重视形象具体的描述;二是运用修辞手法,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三是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形象)或化实为虚的方法,使语言新鲜有味。

再如议论文《一千个0比不上一个1》中的一段话这样写道:

一千个0比不上一个1;一千次承诺比不上一次付出;一千句空话比不上一次实践。0,看起来大腹便便,再加上“一千个”,更给人一种貌似强大的感觉,实则它依然代表着空无,代表着虚伪;1,看起来虽然骨瘦如柴,但它代表着真实,代表着存在。俗语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但在这些情况下,动动手却更有君子之风……

三、味在新鲜

新鲜才有味道。否则,如果人云亦云,老生常谈,甚至拾人牙慧,自然苍白无味。因此应巧妙地引用或活用成语、古语、谚语、歇后语、流行的新语汇和流行歌曲的歌词等。

比如一位学生在写要正确对待生活时在结尾处写道:

鲁迅先生说: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虽然在今天人生中并没有那么多鲜血,生活也不惨淡。但我要说:敢于正视困难,正视“荆棘”的人也是真的猛士。朋友,青春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让我们挺起胸膛走自己的路口巴!

这段文字借用了鲁迅和但丁的话,既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又为文章增添了新鲜感,耐人寻味,耐人咀嚼,回味无穷。

总之,语言要耐人寻味,就要锤炼语言,掌握各种运用语言的技巧。

四、味在诙谐

议论文如果能做到亦庄亦谐,便会大大增强论证的力量,使说理更易于人接受。例如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写作的智慧》中的片段:

还记得考前,语文老师用黑板擦敲打着黑板,不厌其烦地再三强调“作文拿高分的智慧”。无非是开头引用名人名言,观点鲜明,事例翔实,等等。

是的,这样的“智慧”我都懂,能让我拿高分的“智慧作文”也不应排斥。毕竟,经验和能力也是智慧的起点。

然而,我总是不屑。不要真情实感,不需形式创新,只需把大段捣烂如泥的“王开岭” “史铁生” “周国平”们注入固定模板,便会催生大批身穿统一制服的克隆军团。此乃应试教育下的集体分泌物。

在作文纸上,索尔仁尼琴已将古拉格群岛控诉了千万次, “全俄国最好看的霜”已成为令人作呕的白色凝结物。屈原已拒绝再投江,海子思索还要再卧轨多少次。

这样的智慧,不要也罢!

真正的写作智慧,应拥有大自然般的天然气象,是超越了經验和能力的升华,是“我手写我心”的了然境界。这智慧,是汪曾祺式的“士大夫清韵”,是张爱玲市井小民的絮叨,是余光中式的精巧瑰丽,是优美字句背后的郁郁文气、坦率心性。

时间不多了。我周围的考生,应该在进行最后一段说理了吧?若我一开始便选择了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此刻,理当安心而又机械地援引着最后一个例证了……

可惜今天,在高考考场上,我没有。

我不后悔。我想写幼年的玩伴,夏蝉歌咏的少年梦,白衣黑裙的青春悸动,高考重压下偶尔的灰心失意,噙泪微笑的坚强。我想写平凡生活里的细微感动。就算是议论文吧,我也想拒绝炫目的名言和事例,静静地用质朴的语言说清内心的所思与所悟。

对不起了,老师!您教的那些智慧法宝,我今天一概没有用上。

因为,我已明白了何为真正的写作智慧。

真正的写作,是在高考考场上掷下没有退路的奇崛开头的勇气。

真正的写作,是抛弃成规通法,以真情入文,以实感动人的自觉。

真正的写作,是“忽如一夜春风来”的烂漫才华。

真正的写作,是捧出一颗至诚之心的赤子纯真。

谢谢你,智慧自身的大景象。这最后一次写800余字,我终于没错过你。现在,交卷。

该考生临场就地取材,颇为自信,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对缺乏智慧的高考作文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巧妙地融进了自己在考场上的起伏思潮,文笔老辣锋利,一针见血,体现了丰厚的思想与高超的语言表达功底,令人拍案叫绝。文章直指高中作文训练中饱受诟病的“套路”模式,非常精彩,是替万千学子发声。

猜你喜欢
考场议论文智慧
议论文阅读专练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
有智慧的羊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