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思维导图的运用

2022-05-30 10:48王清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2年8期
关键词:论据论点议论文

王清

2017版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结合学科素养,有效发展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使用思维导图,能高效提升思维品质,写出逻辑清晰、严密的议论文。

一、以思维导图展示议论文写作审题立意的思维

1.纵向思维。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卷作文题,先为学生展示材料,启发学生认识事物,然后让学生写一篇文章,谈谈阅读材料后的感悟。

这是一篇话题作文,由于文题写作范围宽泛,容易导致作文大而空洞,条理不清。所以要找到一个关键点,发散思维,确定作文的立意。如,可从音乐的领域,谈一谈对“中国味”的感悟,就可以纵向思维,以时间为顺序,对比传统的民族音乐与现代的流行音乐,在对比、类比中找寻音乐中有“中国味儿”的元素,制作思维导图(如图1)。

2.横向思维。横向思维,就是从空间角度入手,对比一个时间段内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特点,制作完善思维导图。在中西方音乐元素的对比中,还可以增加纵向对比,如中国音乐中的现代流行音乐和传统民族音乐;西方音乐中的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通过横向对比,确定立意。此外,还可扩大“中国味”的话题内涵,从音乐扩展到饮食、舞蹈、绘画等,打开思维,确定立意。

3.逆向思维,指運用与常规思维相反的思考形式,另辟蹊径,思考文题材料,让作文立意独特新颖。

例如文题材料:作为人面部常见的表情,笑有多少种呢?狂笑、微笑、颠笑、傻笑、冷笑、奸笑、强颜欢笑……还能写出一长串。笑能表达情感、体现态度,笑,大有乾坤。

借助思维导图,发散思维,逆向思考。可针对不同类型的“笑”产生的原因、表达的感情、体现的意义等进行简单分析,以此作为构思立意做基础。运用逆向思维,不但要挖掘“笑”的不同含义,还要对其不同的含义有深刻认知。如“狂笑”,可以联想到李白的仰天大笑,这种笑,看似是真笑,但是仔细想,这种笑是不是就是一种假笑?这样就能体会到古代文人名士的“狂笑”,很可能是其愤世嫉俗的表现,实际上内心是落寞、悲凉的。这样无论哪种类型的“笑”,只要展开联想,发散思维,制作思维导图,就能找到可以使用的素材,完成作文。

二、以思维导图构建议论文写作谋篇布局的结构模型

1.以问题构建思维支架

高中议论文的写作支架,一般包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种递进式的思维形式,会让思考更全面,更有深度。下面以“逆袭”为题的写作为例进行说明。

以逆袭人生为中心论点,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思维支架,联系现实,辩证分析,制作思维导图,设计写作思路(如图2)。

由头:引入《风雨哈佛路》电影的主人公传奇事件,由出身平民窟的主人公丽斯小时靠乞讨生活,但是他不甘于平凡的一生,经历风雨后逆袭成功,考上哈佛大学,提出中心论点。是什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意义阐释法、对比阐释法、拆字阐释法、类比阐释法进行阐释。为什么:正面,从分论点与叙例、议论分析三个角度展开分析;反面,没有逆袭的经历,体会不到主人公在自己的努力下,努力扭转乾坤的惊喜。联系实际,谈结合现在社会中的人们缺乏面对挫折的勇气,没有信心,也就难以改变现状。怎么做:指出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能屈服,要为梦想努力奋斗,以期逆袭成功。

2.由现象追问本质原因

议论文写作,还有一种谋篇布局的方式,就是依照“呈现现象、分析危害、挖掘根源、指明方法”的思路展开。引入与主题有关的现实问题或者现象,分析问题或现象产生的原因,继而阐明自己的立场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路,优势是可以结合当今社会热点或者现象,对某一话题展开讨论,深入挖掘事物表象背后的原因,说理更深刻。

3.写驳论文,在驳斥中呈现真实立场

驳论文的特点为破立结合,写作过程为:指出对方错误的本质,找出错误原因,然后进行批驳。与此同时,有对应性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观点,深化论证。基于驳斥呈现真实立场建立的写作思维导图(如图3)。

三、以思维导图优化议论文写作论证中论据的选用

高中生已经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学习过的课内名篇和课外读物都是写作的资源。但是很多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并没有灵活运用已有资源。究其原因,是不知道怎样提取材料,也不会有效迁移与转换。而这主要是思维不流畅导致的,因此可使用思维导图,选用论据材料。

1.加工原始材料

写议论文论证不能“以叙代议”,也就是说,对事例的叙写不能远远超出对论点论证的篇幅,否则会导致写作的段落空洞冗长,不能凸显议论文分析说理的要求。另外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论据与论点不统一,给人一种牵强附会的感觉。这是因为没有找到与论点契合的材料。因此写议论文要对写作材料进行取舍、提炼,以更好地论证论点。比如,借助思维导图,围绕“突破常规”的主题,对“莫扎特”的素材进行梳理概括,提取作文材料。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材料的时候,可以先删减与写作内容、论点无关的内容。

2.开展联想,完成论据迁移

在运用论据的时候,要善于联想,完成论据的迁移。这么做可以丰富论证内容,使论证更严密。下面以一则作文材料为例,阐述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论据的迁移。

材料: “学而不思则罔——孔子”“独立思考能力是创造发明的必备才能——华罗庚”“思考是行为的种子——爱默生”。

这三则材料,可以挖掘出共同的关键词——思考,由此可基本确定文章的主题: “思考的作用。”有了这个关键词,论证便有了方向。运用思维导图,展开头脑风暴,联想“思考”涉及到哪些人与事。由于知识储备与文化积淀不同,有的学生运用的是爱因斯坦、安迪生等比较传统的素材;有的学生选择的素材比较新颖,但是典型性不足。而有的学生在素材运用上,还会出现“假大空”的问题。例如在写孔子思考“学与思”关系的时候,只写出一句名言。如此运用论据不够典型,素材与写作主题的关联度不高。出现这一问题,是因为没有找到贴合文章观点的论据。所以可结合作文材料进行迁移,找到更多容易论证、切入点小的材料设计思维导图。比如对“思与学”的关系深入思考,然后在积累的素材中,找寻与之相关的素材,填写到思维导图中,丰富论据。

如图4,不难看出,这是由“学与思”展开联想,从相近到对立关系的迁移。思与学的概念本就相近,而现代、传统的概念则是对立的。由孔子的素材进行迁移,使用更典型的素材,对论据的选择切入点更小,角度更明确,然后细化描写,扩展到不同领域的具体事件,从而选择出更具有说服力的论据。

综上,在高中议论文写作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写作兴趣,优化写作时思维训练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议论文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论据论点议论文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简谈“议论文”写作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议论文分论点的提取
中共党史论文论点摘编
怎样确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