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村:古法技艺敲开致富门

2022-05-30 02:17杨晓彤
宁夏画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油坊榨油石磨

杨晓彤

绿野环绕下的李士村,村路四通八达宽敞平坦,村居错落有致规划有序,醇香醋味和胡麻油味在你刚一走进村子便会扑鼻而来,写在村口墙壁上的大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醒目而充满豪气。

李士村,坐落于固原市隆德县凤岭山下的凤岭乡,这里梯田层叠、绿树环抱,颇有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韵味。它是宁夏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村。近年来,借着自治区、市、县扶持特色产业发展的“东风”,李士村积极探索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运行模式,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开发了酿醋、磨油、种小杂粮等特色产业。

“其实我们村做醋已有上百年历史。过去当地村民就地取材,用产自当地的优质冬小麦、豆子、玉米、糜子等五谷杂粮酿醋,招待亲戚朋友,现在我们把醋做成了产业,让这门传统手艺重焕生机。”李士村党支部书记齐永新娓娓道来当地做醋的历史和变化。

隆德县凤岭乡地处六盘山西麓,四面环山,气候凉爽适宜,水资源丰富,当地有用深井水做醋的传统,做醋技艺也被李士村一代代村民传承至今。

2017年,隆德县划拨李士村5万元,支持其发展村集体经济。村委会拿到资金后,左思右想不知道怎么做,见村民经常到几里外的集市购买小商品,经商议决定在村里開一家超市,经营油盐酱醋等日用商品,解决村民最现实的问题。

正值李士村实施美丽农村建设工程,这家小小超市当年销售收入达到了八九万元,不仅赚回成本,还有盈余。见李士村经营有方,隆德县于第二年,一次性给李士村拨付200万元,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纯粮食酿造的醋变得畅销起来,村里有做醋的手艺人,能不能从这方面着手?”齐永新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商议,并去陕西省袁家村考察后,决定拿出一部分资金建手工醋坊。

“200万元是一笔大额资金,必须管好用好。”齐永新顶着压力,将村里闲置校舍改造成生产车间,叫回在外地打工的做醋能手齐书文,又聘用5名做醋能手,手工醋坊于2018年8月15日试生产了。

“创业直接关系村集体经济发展走向,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齐永新和齐书文等人,全身心投入到醋坊的生产中,煮曲、制曲、煮颗、发酵、拌曲、淋醋,每个环节严格按照传统做醋工艺,来不得半点马虎。

“第一次做的150公斤醋,不到半个月便销售一空,还有村民把醋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大家吃了后,纷纷打电话订购。”齐永新笑着说,消费者争抢着要,让他们做醋的信心大增,也让老百姓看到了他们不是做样子,是实打实地在为村子谋发展。

李士村抓住机会,逐月扩大做醋规模。“我们醋厂的醋是纯手工生产,是无添加剂、原生态、无污染的传统农家酿醋,做一次醋需要1个月时间,虽然做的醋量有限,但醋味醇厚、品质好,根本不愁销路。”说起自家产品的品质,齐永新颇有底气。

穿过小巷,记者顺着香味走进油坊,工作人员正忙着炒油籽、磨油籽、踩油饽、蒸油、包坨、榨油,电动机带着石磨飞转,香喷喷的油从石缝中不断流出,拈起一小撮放入口中,细细滑滑,香气四溢。

李士村有着逢年过节食用胡麻油的传统。早期没有榨油机,胡麻油全靠“古法”榨取。“古法榨油运用杠杆原理,采用油担压榨。”油坊工作人员李治红介绍,古法榨油出油率低、耗时长,但油品好。

“用古法榨油需要1周时间,用现代设备榨油,1个小时就能完成。”随着现代榨油技术兴起,“古法”榨油设备逐渐被现代机械替代,李士村的油坊也被拆除了。

“传统手工醋卖得这么好,能不能重建老油坊?”齐永新从手工醋热销中受到启发,想起已拆除的油坊,他决定重建油坊,重拾古法榨油技术。

说干就干,李士村在醋坊旁边,又腾出几间空闲房屋,用粗木、石碾等组装了3条榨油生产线,融入现代技术,用机器代替人工搅拌、挂石碾、沉淀过滤,提高了生产效率。

“但在榨油关键环节的炒油籽、磨油籽、加水搅拌、蒸水、包坨、压榨6道工序还是坚持‘古法操作。”油坊工作人员齐国玺说,运用“古法”压榨的胡麻油,口感绵润、香味浓厚、没有苦味,在保证油品质量的同时,又能保留胡麻的香味。古法榨油1个周期最少4天,因此出油率好、品質高。

传统技艺有了一展身手的新舞台,李士村从做醋、榨油中尝到了甜头,又先后“复活”手工石磨面、手工荞皮枕头等传统技艺,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赚钱。

“咣当咣当”,石磨面坊的大石碾不停转动,工人齐鹏程来回拉扯着面筛子,雪白的面粉齐刷刷地散落下来,“荞麦一天能磨个六七百斤,光7月份就卖了5000多斤的杂粮面。”齐鹏程介绍说。

“石磨面全部采用当地产的玉米、豆子、荞麦、燕麦等作物,磨的面粉不发热,又保持粮食的原汁原味。”齐永新介绍,自李士村建起油、醋、面作坊,辐射带动周边邻村8个村种植小杂粮。

在发展弘扬传统技艺的同时,李士村紧“盯”高质量发展,把村里4200多亩山地修建成高标准农田,结合45岁以下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的实际,购置收割机,成立农机服务队。

农机服务队在本村作业,只收取成本费,对待建档立卡户则提供免费耕作。李士村仅农机耕地一项,1年为本村村民节约资金12万元。普及机械化作业,李士村的老百姓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打工、搞养殖,不断拓展增收渠道。

“家里耕田种地有机械,我在石磨面坊干活,月月有3000块钱的稳定工资,也不怕刮风下雨。”58岁的齐鹏程在石磨面坊负责手工磨面,建档立卡户李升、祁国玺、李治宏等人依靠在油坊、醋坊干活,都过上了和过去不一样的日子。

至今,李士村整合资金432万元,先后建成传统手工醋坊、油坊、石磨坊、超市、荞皮枕头作坊和农机服务中心6个经营实体,解决就业18人,年支付工资44.2万元。年产醋110吨、胡麻油20吨、小杂粮10吨、枕头2000个;在发展农副产品、民俗文化产品加工的同时,建成爱心超市,组建农机服务公司,统筹调度管理,在服务本村的基础上,对外承接各类农机服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以打造“六盘山下、凤岭八珍”特色农产品品牌为目标,开发特色农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扩大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目前,李士村村集体实现总收益405万元,纯收入119.2万元,累计分红69.3万元,户均分红1900元以上,2022年预计收入120万元,收益45万元。

现今,李士村的成功做法被复制到了凤岭乡的其他村子,冯碑村的石磨面、齐岔村的蜂蜜、卜岔村的土鸡蛋、薛岔村的桃核制品……2019年,凤岭乡的8个村集体实行“统一品牌、统一设计、统一制作、统一包装、统一监管”的原则,注册了“六盘·凤岭八珍”特色农产品品牌,聘请专业公司制作产品包装、设计产品营销理念、营销推介产品,系统打造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当地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下一步,我们将以村集体经济为突破口,结合乡村旅游,开发旅游产品,继续以挖掘地方传统特色为抓手,修建醋文化公园,推出醋养生体验项目;进一步扩大古法生产规模,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将我们的产品推销到全国各地去,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齐永新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干劲。

猜你喜欢
油坊榨油石磨
石磨
石磨:乡愁的老唱片
驴磨油坊
远去的老油坊
老油坊
推磨
闯市场有妙招 小油坊变大门店
土榨油是否越“土”越健康
“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
广西龙胜:手工榨油坊茶油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