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2022-05-30 02:14蒲凯汶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文言文高中语文

蒲凯汶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外文化交流与碰撞,国家之间的文化软实力竞争加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处于尴尬地位。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师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言文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根系。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更应该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明确人生方向,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重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识记

实词、虚词、释义及用法等文言文基础知识是高中语文课标对文言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在升学的压力下,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大多是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将文言实词等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照实词、虚词以及整篇文章的翻译去理解文本。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跟上教学进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许多教师对文言文划段分层讲解,对重点知识以及答题技巧进行灌输,忽视了对文言文背后历史知识及文化的宣传与讲解,使得大多数学生难以感受到文言文的文化内涵。这种过于重视文言文基础知识识记的教学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

(二)缺乏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不少文言文篇幅较长,加之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灌输重点知识,所以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还是较为抗拒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够重视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的朗读指导,所以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难以融入情感,也无法更好地体会文言文背后的历史文化与情感取向。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少部分语文教师会在业余时间经常性地阅读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或者是其他资料,这影响了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及重视,所以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会有意识地去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三)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较差

文言文历史悠久,同时文言文在现代社会交往中很少运用,所以许多学生认为文言文的学习意义不大,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较差。部分学生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秉持着无所谓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也不愿意主动去探究文言文基础知识以及文化知识,而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直接讲解知识。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只有教师布置了相关的学习任务或者是考试相关的要求,才会比较勉强地去认真学习课本上的文言文知识,背诵文言文文章。在碰到一些难懂的语法句式时容易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去学习,在课堂上几乎不会主动去思考与探究文言文背后的文化知识或文化现象,文言文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四)教育目标模糊

在升学以及考核的压力下,绝大多数语文教师不会将文言文中传统文化知识教育作为教学的重点,这显然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当前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在确定文言文教学目标时主要是考查与理解文言文的字词、解释句式等基础知识,较少重视文言文中传统文化教育方面。有的教师认为优秀传统文化虽然有德育功能,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但高中语文课时紧,任务重,而且高考较少考查到这一方面,没有必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去讲解,相关的教育工作可以放到政治课中。这也说明了部分高中语文教师不够重视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也比较模糊。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标倡导开放式的课堂,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还应该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树立开放性、包容性的教学理念,构建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文言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讲解传统文化知识。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采用过去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学生自然也不愿意去了解文言文背后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知识,进而会影响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新时期教师需要放下身段,善于通过眼神或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如在学生发言紧张时给予学生眼神鼓励。在文言文教学中对于学生不同的观点能够有包容的心态,善于引导,营造开放式的课堂,使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二)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传统文化教育效果。在信息化时代,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尝试利用信息技术去创设教学情境。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许多文言文故事已经翻拍成了影视作品,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电教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创设教学情境。如在《荆轲刺秦王》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荆轲为了国家牺牲自我的大无畏精神,让学生通过演员的神态与动作,直观了解荆轲与秦王等历史人物的特点,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

(三)古今融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学习文言文以及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较差的原因,主要在于文言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较大的距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将文言文及其蕴含的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能够发现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从而主动去学习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当今环境污染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色发展理念,这与《寡人之于国也》中“不违农时……斧斤以时入山林”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不谋而合。教师在讲解《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时可以将文中此类内容与环境保护理念结合起来,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去探究與理解文章,主动去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四)明确传统文化教育目标

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帮助教师指明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向,使得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有序开展。知识与技能是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教学目标之一。如在《过秦论》一课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掌握文章基本结构,了解文中对比论证的写作特点以及提倡仁政的政治主张。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文中的内容适当地补充当时以及历代君王仁政的政治主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过程与方法是教学目标的第二个维度,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过于重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识记、缺乏传统文化教育氛围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结合新的理念,主动去学习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文言文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情境等方式营造传统文化教育氛围,明确教学目标,提高传统文化教育效果。

作者简介: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集圣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文言文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清律的基础知识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掌握基础知识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