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

2022-05-30 02:14孙李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美的高中语文文本

孙李

审美素养是指对美的感知、接受和创造的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品鉴文学作品的文字、意境以及韵律之美,深化学生的阅读素养和审美素养,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高中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学生的审美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审美意识淡薄、审美辨别能力有限,对于教材中复杂、多样的文化形式和内容难以深入体验和感悟。针对这一情况,高中语文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探索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

一、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意义

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我国的基础教育迈入了新的时代。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重要的参考来实施教学。审美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还能够有效落实美育教育的要求。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并不是在课堂上单独实施审美教育,而是要结合语文学科的内容将审美教育渗透其中,在教学全过程中带领学生挖掘知识,让学生感悟学习内容,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也积累审美经验。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要求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艺术、社会与自然。学生只有具备审美素养才能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美,才能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审美素养培养是语文学科的基本要求,学生要对文学作品进行艺术感知和鉴赏,从而升华自身的思想情操。

二、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原则

(一)潜移默化原则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单独开展审美教育,而是要遵循潜移默化的原则,将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更加倾向对学生的情感调动,教师在课堂上要带领学生欣赏课文呈现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和价值美,深入分析文本中美的表达。

(二)多元开放原则

审美素养包含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品味。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会要求学生形成统一的鉴赏,这实际上不符合开放化、个性化的教育要求。高中语文新课标强调要关注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时也应该遵循多元开放的原则,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包容甚至鼓励学生发出不一样的声音。

(三)层次性原则

高中生在语文综合能力和审美素养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渗透审美教育应该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遵循层次性原则实现对学生的针对性指导,从而促进每一名学生的进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教师要将教学内容的难度控制在合适的水平,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最低教学界限和最高教学界限,让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得到提升和发展。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审美水平确定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并设计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案。

三、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存在的不足

(一)对审美素养培养不够重视

部分教师将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定位为可以得到更优秀的分数。这就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更为注重语言知识的教学,会针对学生考试中的能力弱项和知识弱项开展教学,对审美教育有所忽视。虽然高考中也有关于文学鉴赏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带领学生品鉴文学作品,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将模式化的鉴赏流程教给学生,要求学生按照固定的顺序、流程解题,没有真正关注学生对作品的体验和感悟,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教育。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会组织学生对作品进行鉴赏和讨论,但是却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学生的讨论深度不足,学生的审美素养难以得到真正发展。

(二)教师对教材处理失当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该渗透在课堂中。语文学科本身和审美教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应该依托语文教材开展审美教育,要合理处理教材。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都是名家名作,具有非常高的审美教育价值,教师要深度挖掘其中的美育元素实施审美教育。但是部分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思想比较陈旧,会设定字词识记、文章段落分析、提炼主旨等教学环节,但是却忽视了对其中审美元素的挖掘,在带领学生分析和品味文章的语言、段落以及内涵时,并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不当,没有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审美教育元素和内容,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审美素质发展。

(三)审美教育呈现平庸化倾向

部分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课堂上也融入了审美教育环节,但是审美教育呈现平庸化倾向,对学生的审美素质发展不利。比如教師在课堂上会肢解文本的美,没有真正关注学生自身形成的审美情趣。部分教师自身的美学素养缺失,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比较少,缺乏对审美教育的深度把握,使得课堂的审美性越来越淡。

审美本身就是文化的综合表现形式。不同学生由于思想、认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对相同的事物会形成不同的审美体验和感悟。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授课环节过于强调求同存异,会选择按部就班做好统一的规划,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导致学生进行鉴赏时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这种统一规划的审美教育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得审美素养的培养呈现平庸化趋势。

审美素养本身是一种比较抽象的素养,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因此学生不能快速地吸收和理解审美内涵,这也决定了审美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部分教师在审美素养的培养方面急于求成,会给学生灌输大量的审美方面的理论知识,这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将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出来,甚至还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培养。审美素养要潜移默化、层层渗透,但是目前部分教师没有明白审美教育的真谛,弱化了语文学科的审美价值。

四、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有效路径

(一)培养学生感受美

培养学生感受美,发展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学生能够感知美好的事物。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非常丰富,包含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包含了社会万象和自然知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动人的深情。这些内容具有非常高的美学价值,教师在课堂上要带领学生感受作品的美,从美育的高度设计教学活动和流程,借助美的形象开展审美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触动学生的情感。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媒体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挖掘文本的意境美,从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信息技术能够借助生动的图片和视频,打造逼真的情境,学生沉浸在具体的情境之中体验、感受,形成情感共鸣,从而深入把握文本的情感。比如古诗词是我国的重要传统文化,其简洁的文字可以表达出深厚的情感,刻画生动的画面。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比如柳永的《望海潮》这首词语言含蓄婉约,虽然词的语言不多,但是却将杭州的美好景致描写了出来,有机融合了人文风景和自然景观。在学习《望海潮》这首词时,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中搜集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利用信息技术将词中所描绘的意境呈现出来,引导学生结合诗歌的语言文字深入体会其中的美好景致,增强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鉴赏美

鉴赏美是对美更深层次的感受。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借助文字加强对学生的审美训练,发展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朗读活动带领学生鉴赏文本的语言美和韵律美。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基本方法,学生要想深层次感受和理解文本的内涵应该要反复朗读文本。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品味语言之美,还能够把控作者的情感变化,并将自己的情感带入文本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表达,从而深入领悟文本的语言美、韵律美。

比如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从语言入手带领学生鉴赏散文之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各样的朗读活动,比如全班齐读、学生自由朗读、分组朗读接龙等,让学生以不同的朗读形式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从而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文章创作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度思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情感變化。

比如学习《药》这篇课文,教师就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带领学生深度解读文本。教师在这个环节可以多组织一些学生合作讨论的活动,共同挖掘和阐释文本的内涵,并在讨论的过程中深化对美的体验和感悟。

(三)培养学生表达美

审美素养还包括表达美的能力。语文本身具有工具性,教师要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要指导学生更有美感地表达。教师要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设计让学生表达美的学习任务,给学生提供想象和表达的平台,在实训中促进审美素养的发展。

比如在写散文时,要确保学生能够利用语言艺术表达出美的意境,让文章更具美感。教师要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并能够在平常的口语表达、书面表达过程中彰显文字的魅力。教师可以从多个层面指导学生掌握表达的技巧,能够灵活应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手段。教师可以在作文课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表达美的方法,开展写的训练,也可以在日常授课环节给学生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要求学生的表达要符合逻辑,在清晰表达的基础上掌握说话的技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朗读、感悟,在潜移默化之中感悟语言的魅力,并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教师还可以开展针对性的交流讨论,就“如何表达美”组织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让学生发挥出集体的智慧总结经验,在交流讨论中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审美情趣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价值。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综合素养发展角度开展语文教学,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内容和元素,适时开展审美教育,让学生的审美素养得到发展。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各种不同的审美理念,教师要深度挖掘这些审美元素,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和鉴赏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进而落实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

作者简介:安徽省太湖县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美的高中语文文本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好美的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