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力论”视角谈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2-05-30 02:42孔娜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小学教学策略

孔娜

摘要:综合实践课是素质教育下助力学生“五育”教育理念贯彻落实的一门重要课程,尤其是在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强化综合实践课更是确保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立足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现状,从“三力论”视角出发,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重点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为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的有关研究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课;核心素养;“三力论”;教学策略

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型,综合实践课以活动的方式开展,倡导让学生亲自参与各种各样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与欲望,助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的综合实践课开展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如任务指向不明确,“五育”理念渗透不足等,直接影响了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效果,不利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此时如果可以从“三力论”视角出发,对整个综合实践课开展方案进行合理设计,便可以更好地增强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效果。

1   核心素养的含义

核心素养不是局限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能力,而是立足于整体、系统视角所提出的要求,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求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解决现阶段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自学意识缺乏、自学能力不足以及无法按照要求完成课后作业等问题,助力他们知识迁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学科能力发展。可以说,核心素养为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对提高学科教学有效性,助力学生学科综合素质发展有积极意义。针对不同的学科,核心素养可以进一步细分成不同的指标,具体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

2   “三力论”的含义

“三力论”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育理论,其根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所谓“三力”,主要是指生活力、自动力与创造力。生活力主要是指对社会进行创建或改造过程中所需的一种力量,具体涵盖了面向社会、艺术与工作等众多方面的活力属性,如有效处理工作事务,提高工作管理能力等。自动力则是指在个人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基于自身价值观念和素养在自主教育、发展、创新与反省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创造力则是立足于深层次的思想层面形成全新的理论与价值,是实现发展及创新目标的重要环节。在创新或创造期间,相关个体不能一味地空谈,要进行自我反省、深思和创思等一系列深度学习活动,尤其是要注意在充分理解旧事物的基础上对新事物进行有效创造。从这个角度来讲,创造力本身会直接受到社会大众思想、思维以及观念等的干扰,所以要借助主观能动性思维对整个思维发展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3   基于“三力论”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

综合实践课是基础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课程,其有机整合了信息技术、劳育以及社区服务等多学科知识,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可以跨学科进行交相融合和贯通。通过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可以为各门课程知识的有效运用构建良好的平台,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比如,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灵活地设计综合实践任务或活动,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然而,现阶段综合实践课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也无法得到有效渗透,无法真正发挥其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顺利养成方面的作用。陶行知提出的“三力论”理论与新课程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要求及规定之间具有非常强的关联,因为二者在核心素养培养表现形式、核心目标及指导思想等方面都非常相似,这使得教师可以借助“三力论”理论的贯彻落实助力综合实践课程高效开展,避免了因为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而给最终的课程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比如,基于“三力论”中的自动力可以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效发展。

4   基于“三力论”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核心素養培养策略

4.1 立足生活力视角,助力核心素养培养

在“三力论”中,生活力主要是对社会进行创建或改造期间所必备的一种核心力量,包含集工作、艺术与社会等多方面为一体的良好活力属性,对学生也有积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高效地开展学习活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为了从生活力视角出发助力小学生在综合实践课开展过程中核心素养的顺利养成,就要紧密联系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灵活运用生活化教育理念与思想,对整个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优化设计,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生活力助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顺利养成。

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综合实践课本身涉及多学科知识与内容,为了保证生活力的顺利发展,就要注重抓住课程内容设计视角,对整个教学内容优化设计,力求借助生活化的课程内容设计,使小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的德育、智育等多方面知识,以助力学生观察能力、想象力等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学习“粮食知多少”方面的综合实践课教学内容时,可以联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讨论和沟通的方式对“日常生活中自己经常吃的各种食物是何种粮食作物制作的”进行认真讨论和思考,避免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出现“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现象。

在教学方法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将生活力融入综合实践课教学实践时,要从教学方法视角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及改进,力求采用多样化的先进教学方法,助力综合实践课高效开展。但是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兴趣激励视角,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素材,鼓励他们亲自体验及感受大自然,借助这种生活化体验方式助力学生高效思考,使他们对所学综合实践课程知识形成深刻认知,从而更加高效地完成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比如,可以指导学生走出课堂,到学校或者学校周边的公园等地区认真观察植物、花卉等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使他们了解大自然中不同种类的植物,调查身边存在的浪费问题、污染问题等。或者可以灵活地采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家校共育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及方法,促使生活化教学理念有效地融入整个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中,如可以利用传统节日的时机开展亲子活动,在拉近亲子关系的同时,深化他们对传统节日的理解。

4.2 立足自动力视角,助力核心素养培养

自动力实际上涵盖了个体日常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等多个方面,是反映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及学科关键能力的具体表现指标,其会对个人在学习、生活等众多领域中的活跃性产生极大影响。与此同时,自动力体现在自身价值观念和素养在自主教育、发展、创新与反省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情况。在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贯彻生本理念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生本原则,即一切要围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学习需求等进行综合考虑,而在整个综合实践课开展过程中,为了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地位,就要立足自动力视角,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要让学生在综合实践课开展中有效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力求做到高效思考、深度学习、全面发展,助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在这一思路下,可以采取以下手段助力小学生自动力的发展及运用。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规划学生主体地位。在以往小学综合实践课开展过程中,主要依赖于知识讲授的授课模式,这严重影响了小学生主动学习这些知识的兴趣与效果,不利于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而根据相关课程的指导纲要可知,为了充分对综合实践课教学结构进行合理优化,需要首先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与定位,即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只需要指导学生高效开展学习活动。比如,在平时的综合实践课开展过程中,教师在确定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的主题时,可以秉持开放的选题理念,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及爱好,让他们自行选择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学习主题,以保证对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效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比如,“爱牙大行动”“巧用存钱”“我爱我家”等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它们与学生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并且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的兴趣,最终可以使学生在参与这些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智力、体能等方面的潜能,使他们体验到综合实践课活動趣味性的同时,助力他们良好情感和核心素养的顺利养成。

开展项目驱动教学,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综合实践课是一项综合多学科知识的实践性课程,需要学生主动参与、体会和感悟。为了使学生可以高效地参与到各种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以创新应用一些趣味性较强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多样化综合实践任务,借助项目驱动教学法指导学生高效参与到整个实践活动中,在充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借助项目驱动他们高效思考,助力他们的综合素养全面发展。比如,可以结合社会上的一些特殊事件或时刻,组织学生完成有利于渗透德育等素质教育理念的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活动任务,如可以开展“迎国庆,庆中秋”这一项目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我国的中秋文化,表达自己对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夙愿。通过为学生设计这一任务,可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有效激发小学生热爱祖国的内在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4.3 立足创造力视角,助力核心素养培养

创造力会受到小学生的思想、思维以及观念等影响,所以小学生要有效运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整个思维发展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保证“深思”目标可以顺利实现,同时为核心素养培养理念有效渗透综合实践课活动中夯实基础。所谓“创造力”,实际上就是立足于深层次的思想层面形成全新的理论与价值观,是实现发展及创新目标的重要环节。在小学生开展创新思考或者创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一味地为向学生灌输理论性的思想及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经常性地开展自我反省、深思和创思等深度学习活动,尤其要注意在指导小学生充分理解已学知识或者已经积累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知识及思想进行有效创造。从这个角度来讲,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要立足创造力视角,灵活设计一些需要运用思维能力的实践活动。

例如,可以巧设启思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开展综合实践课教学活动期间,为了有效激活学生内在的创造性思维,可以灵活运用问题情境创设手段,引导学生在开展深度思考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创造性思维来完成相关实践活动任务。比如,在指导学生开展“水果拼盘”这一实践活动期间,可以转变以往直接为学生介绍及分配活动任务的授课理念,首先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之后询问他们:“你们知道这些水果的名称、产地、功效以及食用注意事项吗?”让不同小组的学生以抢答方式比一比哪组学生的回答正确率更高,并且可为最终胜利的小组分发小奖品来激励他们,保证可以活跃整堂实践课的气氛。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各种各样的水果自行制作水果果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最终的水果拼盘的形式、寓意以及名称等进行优化设计,保证整个综合实践活动高效开展,避免因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受到束缚而影响核心素养培养的效果。此外,在平时综合实践课开展期间也要注意强化创造性行为训练,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来发展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不断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总之,“三力论”理论是助力核心素养培养理念顺利融入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有效教学理论。在小学综合实践课中融合“三力论”理论期间,可以分别立足生活力、自动力和创造力三个视角,科学制定小组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活动方案,保证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飞.综合育人视域下活动课程的整体设计与系统实施[J].教育导刊,2022(7):55-63.

[2]邓芹.基于生活视野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探究[J].亚太教育,2022(9):40-42.

[3]吕晓娟,王强,马飞.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2,5(2):126-134.

[4]王涵波,王明昭.综合实践活动中课程资源的深层开发与实践[J].教育观察,2021,10(47):122-124.

[5]刘美辰,李光.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问题检视、原因分析与改进策略[J].中国考试,2021(12):46-55,74.

[6]於鸿.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与探索[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1,36(2):100-105.

[7]杨鑫,景梅梅.STEAM教育理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创生取向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1,13(1):33-39.

[8]俞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实践[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11):160-161.

[9]黄丽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考察探究”的实施策略[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7):30-31.

[10]王棉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2):160,162.

[11]董曼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文献法的指导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7(34):35-37.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课小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探讨
试析综合实践课程中的自主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