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好澳門青年融入國家發展的先行者

2022-05-30 03:34
澳门月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廣州優勢創業

何敬麟,祖籍廣東番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經濟發展委員會委員,澳門工商聯會會長,澳門廣州社團總會會長,安徽省總商會副會長。現任澳門安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KNJ(投資)有限公司董事。2017年,榮獲第三屆世界廣府人“十大傑出青年”,2021年11月17日,榮獲第十七批“廣州市榮譽市民”稱號。

粵港澳大灣區從提出至今已有七年,作為一項國家級發展戰略,大灣區建設能夠積極推動“一國兩制”發展,充分發揮粵港澳地區優勢,對深化三地之合作有重大意義。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在大灣區建設的基礎上深度推動澳門和橫琴的發展,幫助澳門經濟走向適度多元化之路,對兩地來講都是一個全新的機遇。加上我自已本身祖籍廣州番禺,亦擔任澳門廣州社團總會會長,因此對粵澳兩地都有著深厚的情懷,種種原因令我選擇積極投入大灣區發展,為多地合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從家鄉起步

引百家港澳企業進軍廣州

我在澳門出生長大,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便有機會跟隨著爺爺(注:何賢)在廣州和澳門之間兩地跑,從小到大看著家鄉番禺發生的變化,對家鄉熟悉而親切,也抱著一份特殊的感情。

爺爺愛國愛澳的思想對我們家族的影響很大,他常常告訴我們,“在外面賺到錢了一定要支持家鄉發展建設。”

從爺爺這一輩開始,便投資支持廣東企業發展,先後在番禺投資建設大石橋、洛溪大橋,完善當地的道路交通,同時修建了番禺賓館及醫院等,為廣東、為家鄉的發展出資出力。

2007年我從澳大利亞留學歸來,先後在香港航空公司做培訓員,在澳門做地產代理,隨後參與家族生意和社團工作。2011年《粵澳合作框架協議》出台後,我開始關注這一動向,尋求走出去發展的機會。2015年,我帶著澳門工商界的青年企業家到番禺考察青年雙創工作,深受啟發和觸動,便有了到家鄉番禺創業的想法。而這一年,國家又出台了《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從9大領域、30個方面明確了96條政策措施,進一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更加激發起我的熱情。

我最早的想法是打造“粵澳合作區示範點”,找來幾位同樣來自番禺的澳區政協委員參與,但發現只有我們幾個人,力量還是不夠。便聯合澳門工商聯會、澳門青年企業家協會、澳門番禺同鄉會的青年企業家共同發起“澳門青年創新創業計劃”,最終組成一支有34位股東組成的創始團隊,於2017年投資上億元在廣州番禺大學城落地首個專案——粵澳青創國際產業加速器,通過各方努力基地開業半年便實現了100%入駐率目標。

自2017年以來,我們在番禺區和黃埔區先後開設了3家港澳青年雙創基地,先後引入了近百家港澳青創企業落戶廣州,這當中有為數不少的內地企業、澳門過來的科創企業,還不乏優質的香港青年專案。這些進駐的企業,靈活運用當地的優惠支持政策快速發展,不少已發展成為本土的納稅大戶。

依托人才支撐北進南拓

助澳門多元發展

在廣州開展雙創工作的這些年裏,通過與青年人的溝通與交流,使認識到應該多開拓不同的新思維角度及新思考模式,並且從每個青年人身上都能得到不同的禆益,深刻體會到人力資源的優勢是事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

目前我們在廣州開設的三個不同類型的港澳青年雙創基地彼此間有一定聯繫,但定位不同。廣州番禺依託琶洲核心片區(含廣州大學城)的人力資源優勢作為地區發展的必要條件,不論在創業者或者在地區的就業人口角度來看,番禺都具有其獨特的優勢。例如位於廣州大學城的粵澳青創國際產業加速器,致力於為企業提供創業+產業服務,以打造創新成果轉化基地和創業孵化基地為目標。黃埔區科學城的澳門青年人創新部落,重點打造“IAB+NEM+跨境業務+高端服務業”的科創產業生態,搭建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全方位服務平台。位於中新知識城的澳青部落彙聚了穗澳知識合作先行示範區的首批啟動專案。

廣州黃埔區位處中心的地理位置,同時亦有港口的發展優勢,擁有足夠的發展潛力,黃埔目前被定位為魚珠片區的核心商業區2.0,未來將會吸引更多金融機構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建立總部、分支機構從而開展業務,提高區域金融產業的綜合競爭力,為該區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2022年初廣州黃埔區與南沙區簽署推動雙區協同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按照協議,黃埔區與南沙區將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廣州國際科技金融中心、粵港澳大灣區高水準人才集聚區、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高地、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國家級經開區改革開放標桿、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體系、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型發展平臺等,雙方將在此9大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攜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助力港澳青年創業就業。

目前,南沙區已獲批建設全國首個國際化人才特區,位於黃埔區的中新廣州知識城正全力建設國際人才自由港,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高水準人才高地,協同引進國際頂尖人才團隊,建立高端智庫共用機制和黨政幹部交流機制,進一步深化兩區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合作,打造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優質平台。黃埔區擁有強大的產業背景,是科技創新、新興產業、美妝生產及銷售等產業背景很強的綜合實力經濟開發區。我認為地區政府扶持的產業發展的條件及政策配套相對較完善,對在該區投資發展的企業及個人,都提供了穩固的業務拓展基礎。

除了在廣州番禺區、黃埔區已有的創業平台,未來我們還會逐步推進在廣州海珠區、南沙區等地發展創業平台。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廣州將會聚集起龐大的創業團隊,成為青創企業集中的大型城市。

隨著《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的發佈,吸引了不少澳門青年來到內地,進一步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也將為澳門青年帶來更多發展機會。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以下簡稱“深合區”)的各項優惠政策還待推出,未來當深合區的創業平台中產業資源達至成熟水準後,將會吸引更多優秀的央企、地方國企及民營企業等具有豐富研發生產資源的企業落戶至深合區,實現以大帶小,因此橫琴將成為澳門青年打通內地市場的重要門戶。

近些年來我們多次組織澳門的青年企業家前往廣州溝通交流,推動澳門的年輕人與廣州的青年交流及瞭解,讓澳門的青年企業家更好認識廣州的發展情況。同時,廣州市及各區對澳門的企業家提供的優惠政策,涵蓋跨境電商、美妝等多個領域,澳門青年企業家可以更好的利用這些優勢融入廣州的發展,打開更大的發展空間。橫琴作為粵澳合作的門戶和起步點,加之有國家有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強力政策支持,我們期望未來可以把在廣州的成功經驗帶到橫琴,為區域發展注入更多新動能,希望能進一步實現“穗澳模式,橫琴發展”,未來澳門青年企業家可以在粵澳合作以及穗澳合作的背景下得到更多發展機會。

增強信心

走出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其實選擇到大灣區發展,從選點到落地我們都遇到不少的挑戰:一來大灣區裏面囊括9個珠三角城市,每一個城市都有其支柱產業,我們需要投入時間去實地考察各個地方的優勢產業,除此以外,始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粵澳的相關政策以及創業環境會有不同,導致我們需要投入精力鑽研內地創業政策以及環境。值得欣慰的是,每當我們遇到困難時,當地政府部門都能及時解答問題,幫助澳門企業或創業人員融入大灣區建設。廣州政府部門為企業提供周到的服務的意識和工作效率非常令人難忘,這方面也非常值得我們澳門政府借鑒和學習。

大灣區對於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廣東省政府、各市級政府以及創業孵化基地等都出台多項援助計畫支持澳門人在大灣區創業。例如一些大型創業孵化中心為企業提供全鏈條式服務,扶持上千個粵港澳青年創業,並且提供上萬個就業崗位。解決澳門地少,經濟結構單一的難處,彌補澳門的空間不足問題,讓更多有志青年有施展抱負的舞臺。另外,求賢若渴的僱主令我深感教育的重要性,未來我亦會紮根大灣區教育,為培養兼併中華傳統美德和國際視野的祖國新一代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為澳門人提供一個新的出路,眼下越來越多的澳門人或者澳企進駐橫琴以及其他大灣區城市。但由於澳門關口會受到疫情影響而收緊,不利於澳門人或澳業“走出去”。廣東省政府以及澳門政府都需要切實理解跨境人員的難處,有序推動粵澳兩地人員正常往來。澳門政府要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多地政府緊密溝通,推動市場、資訊一體化。

大灣區發展為粵港澳三地人士創造無限機遇,也為粵澳經濟注入源源不絕的發展活力。希望澳門更多年青人能多抽些時間走出澳門,親身感受大灣區的魅力,加深並增進對這一優質平台的瞭解,互補互惠,尋求空間,共謀發展和進步的機會。

澳門青年創業者不要低估自己的水準和能力,更不要低估自己作為澳門人的優勢,內地政府、招生、招工單位等對於擁有澳門背景身份的企業及個人,均給予很大力度的支持。大灣區的發展加強了粵澳兩地的聯繫,也令更多澳門人有信心、有熱情地踏出舒適圈,開拓視野尋求新的機遇。為此,希望各位積極投身大灣區建設的澳門人能把握好這個平臺,創造無限的人生價值。

另外希望政府充分落實各類優惠政策,吸引更多澳門人到大灣區安居樂業。同時,也希望當地提供更多生活上的便捷,比如簡化辦證手續、優化諮詢服務等便利措施,更大程度上深化粵澳合作,助力澳門人融入大灣區建設。

澳門在經濟高速發展期,大家沒有很好地去正視和解決自身產業過於單一等現實問題。在發生疫情的這兩年多時間裏,依靠過去十幾年的積累,澳門還有一點“家底”確保民生项目不受影響。但澳門人深知這不是長久之計。《橫琴方案》的出台,給予了澳門人走出來的信心和勇氣。

我注意到,近一年來澳門各界及內地城市對於橫琴深度合作區高度關注,方案出台後,不少內地城市的人特地來澳門看看,瞭解市場情況。過去一直提倡“琴澳合作”經過此次方案出台後升級為“琴澳一體”,隨著各項政策的相繼出台,未來也將進一步實現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全新發展模式。

歷經這場全球化疫情,澳門當地有不少企業也會面臨發展瓶頸,未來該如何更好地利用粵港澳大灣區,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擴展生意和通道,让澳門企業走向轉型之路,是我們未來要努力的方向。我希望通過近幾年的內地創業實踐,分享體會和經驗,通過搭建“平臺”的方式能為澳門企業在大灣區發展發揮橋樑的功能,起到“超級經紀人”的作用,為粵澳兩地企業合作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市場和空間,為澳門的多元發展盡份力。

猜你喜欢
廣州優勢創業
如何構建企業的生態優勢?
Discuss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listening ability
广州鲜切花市场最新价格
广州鲜切花市场最新价格
台商優勢的「大」於「小」
葉檀 創業不是就業的替代品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
對人的狩獵:比較優勢視野下的內亞戰爭技術與軍事傳統
美在广州
多元選擇 支持台生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