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验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05-30 09:32武荣伟李斌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2年8期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教学改革

武荣伟 李斌

摘  要:城镇化中后期,空间规划学科面对着不确定性更高和社会-空间互动性更强的社会经济发展现实,国土空间规划应运而生。在国土空间规划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改革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实验类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空间规划技能、提升规划综合素养、助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借助问卷调研与深度访谈,在分析重庆工商大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验类课程的发展现状与未来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改进策略:转变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验类课程指导思想,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增强规划的韧性与柔性;丰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验类课程学科体系,促进地理学、城乡规划学与公共管理学的深度融合;更新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验类课程内容结构,新增“双评价”等系列内容;完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验类课程考核机制。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实验类课程;教学改革;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3-7164(2022)23-0137-04

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是推进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也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2018年,国务院推进部委改革,成立自然资源部。将此前分别归属于国土资源部、水利、农林等部门的国土空间管制职责,整合到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与国土空间规划局。将原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各类空间规划整合为以国土资源为基础的国土空间规划,以求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随后,自然资源部先后印发了《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规程》,并制定了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标准体系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了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

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必然要求多学科深度融合。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统一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数据,进行后续工作。三调结果成为规划的现状底数和底图基础。值得关注的是,《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的编制要求明确指出,必须首先科学评价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根据国土空间规划所包含的五个层级、不同层次,在三条控制线划定的具体落实中必须明确各自对应的职责。无论是规划依托的基础数据,还是规划要求的国土空间优化,都要求具备深厚的地理学知识与技术方法。国土空间规划五级三类中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专项规划,都要求集成地理学、城乡规划学以及土地资源管理学的相关内容。当前空间-社会互动不断增强,人民生活呼唤城市的韧性和柔性,就必然需要进行理论化的研究。城市地理与经济地理侧重理论研究,城乡规划学相对强调物质空间规划与设计的训练,对相关理论知识及研究能力关注不足,公共管理学科强调管理实践。在此背景下,多学科深度融合成为构建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必然要求。

实验课程是推动多学科深度融合的主要手段。国土空间规划中涉及的重要内容,如前期基础部分中涉及的科学进行区域“双评价”的单项评价与集成评价,以及承载能力与适度规模判断,科学划定市、县、乡的“三区三线”,确定县域的主体功能等均要求熟练掌握GIS等地理信息科学的相关技术方法。专题研究中可能涉及的交通网络构建、设施服务区分析,设施优化布局等,都必须考虑居民行为的时空特征,急需整合人文地理学与城市设计的相关内容。新时期,必须培养学生具备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技能,增强空间规划领域的科学素养。上述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实验课程。实验教学通过可视化、可模拟、可互动、可评价的方式展现,能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帮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深入理解与课程相关的知识,从而深刻理解地理学与城乡规划学的具体融合案例[1],帮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深入理解国土空间规划。因此,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进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

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空间规划类专业改革进展分析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空间规划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高校空间规划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

自20世纪中期以来,空间规划及规划学科经历了生产力布局、城市发展为重点、以生态文明为主导三个阶段[2]。城镇化步入中后期,空间规划类学科急需转型,首先,依托空间规划类学科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其次,从专注与有形的物质空间设计开始向集成有形与无形的社会空间治理转型,思维模式发生了变化;最后,从对城镇化空间现象的具体描述向揭示并利用城镇化的空间规律探索[3]。基于上述背景,国土空间规划学科体系必须整合城乡规划系、地理学、生态学以及人居环境学等,鼓励更多背景下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探索,不断推动空间规划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构建内容丰富、结构合理、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4]。

(二)高校空间规划类专业实验课程改革研究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互依赖、互为补充的,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由于国土空间规划依托底层数据的变更,地理信息技术与方法成为今后空间规划类专业实验课程必须掌握的工具[5]。更新空间规划类专业的实验课程成为必须破解的重点领域。

综上所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空间规划类专业在实验课程改革方面必须突出三个方向:首先,加快各类空间规划专业学科的融合;其次,全面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最后,密切把控规划领域的公共政策要求[3]。在上述转型背景下,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验课程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极为重要。

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验课程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

目前高校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实验类课程与时代需求结合不紧密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涉及多领域多维度的内容,同时是属于具有强烈公共政策属性的技术工作。若要保证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发展的战略性与前瞻性,必须进行专业知识更新,与时俱进,准确响应空间规划领域的公共政策要求,丰富课程体系教学[6]。当前国土空间规划的技术标准体系正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从已有的评价技术体系发现,“双评价”、三区三线划定等内容已成为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工作[7]。然而,众多高校仍然未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应课程,导致学生所学实验课程与时代需求结合并不紧密。

(二)实验类课程相对割裂,融合度不足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空间规划类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必然要求。当前,高校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中地理学课程实验内容较少,规划类实验课程基本以城市设计为主,与国土空间规划强调的交叉性、综合性相距甚远。通过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在对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开设以地理信息技术为依托,以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中具体内容为应用,以提升学生实践实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综合性、集成类实验课程就极为重要[8-9]。

(三)实验类课程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

与理论课程不同,实验类课程强调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考查的能力与理论课程存在较大的差异,考核难度也较大。首先,平时考核监控难度较大。实验类课程平时考核基本形式为课下作业,安排学生课下练习并撰写实验报告。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过程,对学生如何完成实验报告的过程并不清楚。其次,实验考核验收困难。由于实验操作的正确性结果相对一致,部分学生直接拷贝别人作业上交,教师难以甄别,从而导致实验成绩无法区别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最后,评价体系尚待完善。现行的考核体系一般包括平时考核、小组考核和期末考核,但对各个考核阶段所考查的重点并不明确,考核成绩很难反映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也就无法达到课程的培养目标。

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实验类课程改进实践路径

(一)转变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验类课程指导思想

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空间规划要从“开发”为主体转向“开发”“保护”协同;思维模式从“注重发展”向“底线管控”转变,学科发展正从以实践为主,转向理论与实践并重。新时期空间规划指导思想主要包含两部分:第一,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在空间规划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必须考虑城镇建设与农产品生产的适宜性,必须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必须适合区域的主体功能,体现“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第二,注重人性化,以人民为中心,以满足人民需求为空间规划重点。通过文献研究,深入分析国土空间规划多级多类出台的指导文件,根据国土空间规划时代面临的新形势,总结凝练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所要求的指导性思想,从而推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验类课程指导思想的转变,着重体现当前“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发展思想。

(二)不断丰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验类课程学科体系

国土空间规划全面整合原有的主体功能区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类规划,其基础的逻辑内涵在于,依托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实现各类规划的实施与管控。原有不同类型规划应对应不同类型学科,如城乡规划主要对应城乡规划与人文地理学、土地利用规划对应土地资源管理学等。进入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必须整合多类学科。课题组通过文献分析、对任课讲师进行深度访谈,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开设的综合类实验课程,如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计算机辅助制图、城市规划综合实验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进行整合。综合应用类实验课程,必须以地理信息类软件为主要的软件平台,设计综合性的实验方案,关注空间要素耦合的认知和分析,强调空间要素集成的再安排,着重体现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对国土空间规划的支撑作用。

(三)更新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验类课程的内容

自然资源部陆续出台以《省级指南》和《市级指南》为代表的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指南。《市级指南》表明:“双评价”成为国土空间规划各类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详细规划涉及中心城区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关要求基本是传统城乡规划核心内容的延续与传承;市域层面国土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国土空间分区与管控、资源要素的保护与利用及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成了新的要求。因此,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验类课程内容结构方面必须进行更新与重构。在新的实验课程内容结构方面,需要纳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主体功能分区、三条控制线划定,熟悉各类自然(生态空间)、半自然(农业空间)、人工(城镇空间)的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治理等方式。

通过问卷调研与实地访谈,广泛征求国土空间规划领域专家、学者、各级各类规划公司、规划勘察院、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政府部门及其他社会人员的意见,从“双评价”“三区三线划定”“主体功能区划”、土地减量和流量模拟、公共品供给外部性测度等角度构建系统全面的实验课程内容更新,培养应对不确定性的“战略留白”和“情景方法”等弹性规划思维,并进一步细化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要素,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完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验类课程考核机制

为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考核,构建以随堂评测考核、实验评测考核、小组项目考核构成的考核体系。其中,随堂评测考核主要考查学生的GIS类软件实际操作能力,构建50套考试题库,考试内容为空间规划的基本知识点,让学生随机抽签选择1套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机完成。实验评测考核注重实验的完成度,依托实验室进行在线测评,实验内容控制在实验课程规定的时间完成。小组项目考核的主要方式为,预先构建难度相当的多个小组项目提供给学生,让其自由决定题目,提前准备、训练,并最终依托软件实现。课题组拟通过在线测评这一新的平台,构建实验内容数據库,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完成实验类课程考核,从而完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验类课程考核机制。

四、结语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化进程日新月异,人民对空间的需求日益增多,这一历史背景为空间规划类专业技术人员搭建了广阔的实践舞台。

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为空间规划学科提供了多样的研究素材,也提供了学科发展必备的实践对象。当前,随着中国逐步进入城镇化的中后期发展阶段,城市空间大幅度向外扩张的驱动力逐渐消退,如何调节空间内部高度复杂、动态变化的社会经济复合系统成为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点。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均涉足“深水区”,面临的不确定性增强,空间-社会互动程度日益加深,人民日益呼唤区域发展的弹性与柔性,从而有更强的获得感、安全感与幸福感[9]。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天然具备的交叉学科优势,呼应时代变化,在新时期必须突出主动应变,积极求变的思想,将学科发展与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结合起来,勇于作为,持续有为。针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实验课程的改革,不仅可以呼应时代变化,培养创新人才,而且可以体现学科发展理论与实践并重,多元与创新的特征。高校应通过对实验类课程的综合改革,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的教学课程、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体系,从而培养出更多能够适应空间规划未来发展需求的一流实践型和研究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柏祝玲,张晓瑞. GIS空间分析技术在城市规划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0):371-374.

[2] 黄贤金. 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学科体系[J]. 中国土地科学,2020,34(12):105-110.

[3] 陈宏胜,陈浩,肖扬,等. 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城乡规划学科建设的思考[J]. 规划师,2020,36(07):22-26.

[4] 黄贤金,张晓玲,于涛方,等.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笔谈[J]. 中国土地科学,2020,34(08):107-114.

[5] 罗小龙,黄贤金. 基于知识需求的高校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改革[J]. 规划师,2020,36(13):93-98.

[6] 肖颖,申峻霞.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规划编制人员的知识更新策略[J]. 规划师,2021,37(12):78-84.

[7] 黃颖敏,钟志平,陈金泉. 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城乡规划专业地理学系列课程教改研究[J]. 科技资讯,2021,19(29):139-142.

[8] 张红娟,尚国琲,于淑会,等.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2021,44(06):143-146.

[9] 陈宏胜,王兴平,刘晔,等. 城镇化与居民主观福祉关系研究——兼论对城乡规划的检视与启示[J]. 城市规划,2020,44(07):18-27+90.

(责任编辑:淳洁)

猜你喜欢
国土空间规划教学改革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国土空间规划关系探析
基于大数据的沈阳国土空间规划用地适宜性评价探讨
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考
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法律地位的必要性
市县“多规合一”实现路径初探
国土空间规划对重点开发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