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中西文化,观人生百态

2022-05-30 12:03李正红
客联 2022年8期
关键词:梁实秋

李正红

摘 要:梁实秋的散文以幽默著称,其幽默观由于家庭出身、生平经历和对中西幽默理论的择取,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幽默观,他则深受儒家文化和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影响,表现出理性至上的雅幽默。基于他独有的雅幽默,其散文作品在选材视点、艺术形式和文体笔调等方面也呈现出独树一帜的幽默面貌。

关键词:梁实秋;幽默观;独特;雅幽默

在20世纪20—40年代,学贯中西的大学者梁实秋以散文享誉于文坛,引领了当时散文创作的风格和技巧。最突出的是他的散文都以幽默的艺术语言,纳中西文化,谈自由闲适,观人生百态,独树一帜,在当时“寓文略于战略”的时代环境中,呈现出与主流文学不同的特征。

梁实秋在创作上是论语派的后继者,代表作《雅舍小品》承续了周作人言志小品的趣味,也与林语堂欢愉心境和幽默品格相联。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传统》说:“在现代散文作家中,论幽默的才能,首推梁实秋,……”[1]可见梁实秋散文幽默之浓烈。他被人誉为“幽默大师”,由于其幽默观在中西幽默理论来源的独特性,在选材视点、艺术形式和文体笔调等方面也呈现出独树一帜的幽默面貌。

一、幽默观来源的独特性

梁实秋的小品文的幽默气息,基于传统文化的汲纳和异域文化的扬弃形成了其独特的幽默观。

(一)中國哲学文化思想的汲纳

梁实秋所受的启蒙教育较为传统,他自幼长于北平一个名门望族,主要接受的是正规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基本上是按照中国贵族的模式被塑造着。

梁实秋散文的文化品位表现得最浓重的就是“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他无疑深受传统伦理习俗与艺术趣味的潜移默化,作品更趋古雅和端庄。他视幽默为“文字中难得的一种质料”,[2]曾说:“所谓善幽默者,所谓幽默作家(humourrists),其人必定博学多识,而又悲天悯人,洞悉人情世故,自然的谈唾珠玑,令人解颐。”[3]从回国到抗战期间,他的文艺观连连碰壁,抗战期间又与妻儿久别六年,饱尝人间的酸辛,其独善其身、超然出世的思想亦浸入其作品,显示出轻淡闲适的一面。他认为:“凡普遍者即为中庸——中庸者,即避免极端,以求事物之宜。”[4]如其名篇《雅舍小品》就是其在客观环境恶劣政治环境(因“抗战文学”受到抨击)失势下,主观上不悲观,不沉沦,不怨天尤人,平和、乐观、坦然承受,“入世”而又洁身自好的儒家中庸思想的体现。由于“对于人生的观察的方法和角度和平常人不同”,能“于特殊的事物看出普通的意义,普通的事物看出特殊的意义”[5]。《怒》、《勤》《早起》、《让》、《懒》、《俭》、《孝》等几乎所有诸如此类的篇目皆表现儒家的修身之作。严格要求生命个体勤奋、孝顺、克己奉公、礼让、尊老爱幼诸多传统积极因素。他所追求的古典艺术美不可避免地含有儒家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的成分。同时极力反对浪漫主义,称其为“不守纪律的情感主义”[6],顽固地拒绝现代,无情地放逐了科学、民主这一伟大的时代主题,这是他与早期林语堂“语丝派”本质的区别。从文艺思想看来,他的幽默观独树一帜。

(二)外国幽默理论的择取

梁实秋幽默观的独特性,还在于其择取外国幽默理论所取的内质和处理的方式。受人文主义的影响,更多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等体现其幽默观。

梁实秋长期受到西方近代文明的熏陶,散文中也时时透露出印记。他少年时期有八年清华的美式教育,接着留美三年,随后又长期从事西方文学的翻译、研究、教学工作,这使得他迥然异于普通的中国士大夫。在哈佛大学做白璧德教授的研究生时,梁深受白氏新人文主义的影响。新人文主义的实质是一种保守的尚古复旧的思想哲学,其根本要旨即是力图恢复古典文化的精神和传统的秩序,以此来匡正和补救由近代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带来的人欲膨胀、礼崩乐坏的弊病。这唤醒了他心灵深处的保守意识,开始形成一种明确的人生哲学。注重自我人格的塑造,竭力推举传统的古典主义,他曾调侃地自诩为“古典头脑,浪漫心肠。”他说:“一个艺术学家要分析‘快乐的内容,区别‘快乐的种类,但在文学批评家看来最重要的问题乃是‘文学应该不应该以快乐为最终目的,这‘应该两个字,是艺术学所不过问,而是伦理学的中心问题。”[7]几乎全盘接受了近代西方的价值观念,以及理性至上的原则,故而他的幽默时常表现为十足绅士风度的“雅幽默”。

二、散文幽默呈现之独特性

不仅是幽默观的来源,梁实秋散文幽默面貌呈现也具有独特性。家庭环境的熏陶和人生道路的坎坷,强化了梁实秋个性心理和对社会现实的体察,使们的个性充分地显示出来,在咀嚼人生况味后,创作也就呈现出了独有的个性。

梁实秋的散文幽默更多地受其古典主义美学观的影响,很少有“为笑笑而笑笑”的成分,却往往寄托着一定的人生寓意,常于行文中涉笔成趣,严肃雅致,巧妙机趣。他将幽默与讽刺结合在一起,往往用于对“人性恶”的讥评,将自己咀嚼的人生况味转化为艺术审美。

(一)作品题材上的独特性

梁实秋都主张超政治、超时代、近人生的文艺,因此他的闲适散文题材偏重“人性”的表现,内容常常是衣食住行、世故人情、富有闲情雅致和学问趣味,

梁实秋主要剖析生活和人性之“丑”。当然与鲁迅对人性“致命弱点”的“大丑”批判不同,梁实秋注重那些人性“小弱点”,即“小丑”。通过“小缺点”展示生活和人性的“暗角”、“死角”。梁实秋表现的“人性”受其古典主义美学观的影响,将“人性”与“自我”对立起来,他认为:“伟大的文学亦不在表现自我,而在表现一个普遍的人性。”[18]所以,他表现的“人性”强调社会性、排斥个体性,强调共性,排斥差异性。基于此,他的散文创作严格选择题材,即选择那些与“人性”密切相关,又经过自己深思熟虑过的人生图景。从现实生活入手,发现人生、人性的缺点、过失和污点。选材更加严格、慎重、精当,表现的“人性”更加普遍。

比如梁实秋写《客》,描述了古今中外待客的习俗,茶与座处的不同差别待遇。文章驰骋中外、纵观古今,充分表现了人的交往这一永久不变的人性主题。带有浓郁的个人特色。

题材的选择,实践了他的文艺思想,体现在审美风格上就是:梁实秋的散文小品显得严肃而雅致。

(二)艺术形式上的独特性

梁实秋虽然注重散文的艺术形式,遵循古典主义的“规则至上”,但并不推崇形式主义。综观梁氏散文,大多数形式确实单一短小,立意完整集中,有时甚至“形式单一”的有点过头,单看每篇都是精品,但多了有缺少变化之感,例如:开门见山的写法,先引用一个外国或古代中国事例切入正题,然后再结合自己的见闻或经历立意,在很多篇目中已成习惯。

语言风格上,梁实秋的语言显得简洁、古朴,多用四字句杂陈长短句中,整齐而不呆板,错综婉转,宇字珠矶。注重散文语言通俗质朴易懂,撷取传统优长。他认为现代散文有两大毛病:一是太过于白话化,一是过分西化。太白话化失却了传统散文的精华,枯燥无味。白话化太浓失却艺术性,容易造成古文的反扑。另一极端是欧化之风,生硬艰涩已成弊病。这二者严重影响了白话文学的发展。而他的散文语言则汲取传统文言及白话之优而舍弃其劣。语言通俗明了。圆润质朴,深得传统文学精髓。

(三)文体笔调上的独特性

梁实秋的散文古朴简洁、劲健,显得温柔敦厚,风趣隽闻,却又严肃畅达,适可而止,优雅怡裕。

比如,写小鸟,看梁实秋的写法,几篇以动物为题材的小品《狗》、《猪》、《鸟》等,其中包含的对人生的洞察,都毫无例外地带有一种苦涩味,这正是作者自己一度颠沛流离的生涯。而这种人生的苦涩味使得雅舍小品中的梁实秋式的幽默变得凝重厚实,其诱发的笑中也会包含读者对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纵观粱实秋的幽默观和因之呈现出的作品的幽默面貌,他无疑是一位反浪漫主义的古典主义者。其散文以端庄、古朴、雅丽为追求目标。成为散文艺术世界不可缺的重要分子,他情怀超脱,再加上学贯中西,博古通今,且能纳外来于传统,故此,其散文中的幽默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 司马长风.中國新文学史(下卷)[M].香港:香港昭明出版社,1978.

[2] 梁实秋.现代文学论争[A].梁实秋文集(卷一)[M].厦门; 鹭江出版社,2002.

[3][5] 梁实秋.谈幽默[A].梁实秋文集(卷四)[M].厦门; 鹭江出版社,2002.

[4] 梁实秋.亚里斯多德的《诗学》[A].李子云、赵长天编.梁实秋批评文集[M].珠海; 珠海出版社,1998.

[6] 梁实秋.文学的纪律[A].梁实秋文集(卷一)[M].厦门; 鹭江出版社,2002.

[7] 梁实秋.浪漫的与古典的[A].梁实秋文集(卷一)[M].厦门; 鹭江出版社,2002.

[8] 梁实秋.现代中国文学的浪漫趋势[A].梁实秋文集(卷一)[M].厦门; 鹭江出版社,2002.

[9]陈漱渝.雅舍小品现象——我观梁实秋的散文[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

[10]王春燕.略论梁实秋散文“雅幽默”的美学特征与意义[J].东方论坛,2005(2).

[11]陈剑晖.“五四”时期的“性灵”散文思潮[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猜你喜欢
梁实秋
梁实秋谈付出
北平的零食小贩
梁实秋与冰心的友情
半路夫妻情也深
梁实秋守规矩
梁实秋:黄昏恋很幸福
梁实秋回请吃早饭
没留神
心许约定,一生为期
梁秋实的“钉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