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破解“影视强国”问题的关键密码

2022-05-30 12:37苏妮娜张昕炜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影视艺术文化强国

苏妮娜 张昕炜

关键词:影视艺术 文化强国 方法和路径

前不久,知名学者薛晋文教授的《影视艺术与文化强国战略研究》一书正式出版,专著站在新时代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对影视艺术进行把脉会诊,并提出了针对性和实践性极强的对策和举措,对于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对于文化发展与建设的高度重视,到“把文化建设放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再到“十四五”期间针对促进电影行业及产业发展繁荣的若干措施的出台,可以看出,将影视艺术发展与文化强国战略方向有机结合的深度和力度日益增加,必将成为影视艺术今后发展的主要遵循与依据、方向与目标。这部著作主要从话语建构、理论依据、历史源流等角度切入展开研究,着眼于这一命题从理论到实践之间的关联,对于中国电影乃至中国文化从历史到当下纵向脉络的把握分析尤为精深,不时以英、美、法等传统影视强国与日、韩、印度等新崛起力量作为横向观察对照,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思路与路径——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回应了在这一时期理论评论何为、何用的疑问。

本书引人注目的特色首先是开阔的视野,加之援引同时代学者的优秀思想成果,构成“打开”破解问题的诸多面向。具体体现在对时代历史文化语境的整体把握中去理解和定义今后影视创作的功能与使命,而不是就影视来谈影视。从绪论开始,作者写作的立意与出发点就锚定中国文化发展远景与中国在全球文化格局中的地位和角色这样的大问题上。以具有战略高度的宏观性视角,对文化强国战略的意义与价值做了集中性探讨,对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研究提出了有效见解。具体说来,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要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书中用专门的篇章探讨了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与建设影视强国的关系,同时在建设文化软实力与意识形态前沿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与现实性之间寻找解题思路。故此提出了“以新思维构建影视强国”,其中新思维即建构新的剧作形式,以复制推广的方法借助新的媒介传播力实现共享。这就涉及跨类型——跨媒介——跨语境的全新的实践,用文中的观点表述就是“体系、模式和价值观对于软实力提升来说一个都不能少”a。而能提出此一“新思维”正来源于薛晋文教授对文化产业、媒介传播、文化研究等领域的综合性的了解与判断。在此基础上“需要为世界文明贡献中国观念和思想”,“需要为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殚精竭虑”,更多地强调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以及将中国精神、中国故事、中国传统与全世界文化“接驳”的方向和维度,更着眼于中国的文化能为世界、为人类“做什么”,将对中国文化的职责和使命的思考列入人类命运的整体命题中。

本专著开篇即以敏锐独到的学术眼光,探索了“影视艺术服务文化强国战略”的题中之义,在问题意识的导向下,从影视艺术的创作形态、消费生态与变革动态、作品数量与质量的失衡状态等角度进行了深度剖析,以辩证的眼光和缜密的逻辑,厘清了现实、现状困境的基本成因,并在翔实的例证基础上,分别提出了解决策略和研究路径,将问题与对策一一对应,诠释了外显于影视艺术的文化影响力和内化于创作供给侧的文艺思想性。在大历史观的视角下,作者以建设性的思维提出了“影以亲民”“影以化人”“影以明德”“影以载道”“影以资政”的学术主张,进一步明确和升华了影视文化的使命和价值所在,形成了个人特征明显的研究体系。离开延续古今的理论架构与具体实在的问题探讨,“文化”二字的内涵与外延也尤为重要,在书中,借由一定篇幅认真考究了“何为文化”,全面阐释了影视文化载体下的“文化强国”究竟“是什么”,以历史渊源为主线、对比研究为辅助,审视了影视在文化中的存在意义,串联起中国影视事业的发展轨迹和审美体系,企盼抵达影视艺术参与建设文化强国的理想彼岸。

在理论依据和方法论角度,作者提出了“主张尝试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解决文化强国战略的具体方法和路径”的新构想,多年来一些学者特别依赖欧美的社科体系,作者打破这一路径依赖的尝试就显得更加可贵且富于开创性。在史论相承的学术研究走向中,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在中国文艺实践和中华文化传播中的运用经验,以及源流深长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理论,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转化并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焕发出的全新力量做出阐释,站立在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意识的交汇处,给予影视艺术服务文化强国战略以新的研究思路和实践构想。书中还有一处堪称创见,是对比并发展之前已露端倪的“新启蒙”一说,提出了新时代“新启蒙”作为新的时间线的界定,这主要是偏重文化发展自身脉络的新主张,即“进入21 世纪以来,特别是2021 年十八大以来,一场以‘守正、民本、强国、创新、圆梦为核心内容的新启蒙运动逐渐展开,而且社会启蒙和审美启蒙同频共振,在审美领域出现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新浪潮”b。新时代新启蒙运动作为文化的主张,主要表现为:接驳传统文化;强调生命至上和人本思想;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此处,“新启蒙”的提出和厘定引入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精准概括和统领新时代以来的社会文化思潮特征,从提出新学术概念方面看去,具有一定的拓荒作用和开创性贡献。

前述以宏阔视野成为探讨软实力的背景与前提,以及理论与方法的应用,都是建立在强大的文化自信根底上的文化内驱力所致。这也正是理论本身从传统/ 经典穿行到今天/ 新变中依然保存着有效性与公信力的原因,也是文化领域屡屡提及,甚至引发焦虑的创新性与创造力之源。基于我国影视艺术从初现到发展的长期探索实践过程,作者梳理了不同时期下影视作品之于文化与国家的意义表达和力量贡献,概述了影视艺术与国家命运走向、民族文化想象、人民审美取向的密切联系,并在全球化浪潮和多元文化的语境下,思考探究影视作品的性质变化和突围路径。具体到指导创作的层面,例如,书中突出了现实主义精神的复归,这也是当下十分重要、切中时弊且具备现实操作性的分析与解答。一方面强调了现实主义作为思想观念、创作理念和审美范式是我国影视从各个历史时期直到今天,其作为正宗与传承的根本地位,另一方面也回应了新时代对于影视发展的新要求与期待的必经之路。又如,在守正创新的主流话语指引下,提出了全面唤醒中华传统文化与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影视建构思想,前者扎根丰沃的文化土壤,深植文化自信,在现代性的话语场域中,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寓于影视艺术的创作历程中,以传统文化资源促影视作品发展,以影视艺术表达促民族文化传承,实现影视艺术与文化强国的全新互动;后者在国际化的视野下,于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中关注影视艺术在国际舞台上呈现的全新态势,发掘人类共享价值的文化理念,建构民族文化的主体地位和国家形象的影视想象。这些都凝结了作者长时间以来的观察与思考,对影视艺术体现在文化建国、文化兴国、文化强国等不同维度的美學形态、价值取向和创作诉求,赋予了完整的时代性表述和专业的理论性支撑。

超出了理论层面的文化实践层面的对策分析,是本书的另一个特色。在实践层面对于影视作为艺术创作、文化产业、价值输出几个向度的考察,其体现在对于影视作为行业的相关政策、文化管理、媒介传播、创作动向、域外影响等等动态信息的即时性捕捉,同时将其进行理论化的总结概括也十分难得。回归著作本身,在探讨影视艺术服务文化强国战略的有效对策与具体路径研究中,以影视艺术的产业化为发端,结合国内生态与国际环境的双重背景,提出了“在稳固本土影视产业的基础上盘活世界市场,培育全球性的成熟观众群体,对于国家文化观念输出、文化强国建设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和价值”c。在此观点上,一方面,着眼于国有企业与民营机构分别对于影视产业的深化改革和多样化发展,以丰富的例证点面相间地分析了文化企业与文化强国的密切联系,于齐头并进的双轮驱动中凸显本土影视市场的优势;另一方面,放眼于国际市场,积极探寻破解我国影视“海外遇冷”问题和“走出去”战略的有效途径,从国际合作、文化融合、传播话语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方案,此外,在“互联网+”语境之下,对影视产业的运作模式和传播渠道都做了行之有效的拓展性研究。关于影视媒介素养的意义表述,在美育视野下和大影视教育的概念中,通过案例研究,深度讨论了影视媒介纳入国民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可能路径,以及培育影视媒介素养的有效形式。承接前文提及的“新启蒙”文化运动,作者对新时代以来新启蒙运动的具体表现做出概括,并从拥抱传统文化、年轻化传承与跨界融合三个步骤出发,探索了影视媒介助推新启蒙文化运动的多元化方式。在宏大抽象的理念指导下,通过对具体电视栏目的个案研究以及对传统文化实现现代性转换的创新经验总结,生动且深刻地诠释了影视媒介服务新启蒙文化运动的路径尝试,深化了影视媒介素养服务文化强国战略的基本内涵与价值意义。

本专著尾篇从影视文化的外在安全视角切入,以影视发达国家的电影电视实践为例,探讨其在电影分级与审查方面的成熟制度和电视监管与法律规制的完备体系,对比观照我国在影视审查监管政策方面的发展流变,进而构建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视监管体系。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言:“国家文化安全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意识形态安全,影视文化产业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营,对人民精神品格的塑造和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d 因此,构建完善的影视监管体系势在必行,确保影视文化意识形态安全迫在眉睫,对于文化强国战略的影响意味深长。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基的影视创作实践中,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传播着中国声音和中国故事,在创作的漫长过程中,坚守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非凡,筑牢文化根基与安全防线的同时,彰显了大国风范与“中国价值”。基于国家文化安全视角下的影视艺术研究,在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的同时,以尖锐的、具有批判性的眼光,指出了当下影视创作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存在的误区与窠臼,具体表现为影视创作将“服务”趋同于“迎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末倒置、“以洋为尊”的西化思潮等负面现象和突出问题。面对中国影视创作累积、显现的矛盾问题,作者也在实践层面给出了改进和发展答案,即在不同类型的节目或作品形式中,发挥其衍生作用和社会价值,包括凭借新闻类节目服务人民群众、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通过文化优势明显的电视综艺节目和纪录片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以及借由主旋律影视作品引导和引领价值风尚、重塑民众价值观念。此外,作者以一定篇幅着重强调了影视文化安全须警惕西方殖民文化的渗透和侵蚀,在西方文化霸权、文化殖民主义的“变与不变”中唤醒国民意识,警惕来自“他者”的意识同化,在与欧美、日韩等国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作对比研究之时,发现、总结了我国影视艺术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方面显露出的短板与参差,分别从创作思路、作品质量和产业基础等角度进行了点拨。面对当今世界多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交流密切、交锋激烈、交互频繁的发展格局,影视文化增强国家文化安全意义重大,针对于此,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探索实践为主要路径的知行基础上,思考维护与增强国家文化安全的有效策略和必要举措,主张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媒体融合、加强影视输出三管齐下,在保持中国文化发展独立性的同时,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力,用文化精深、制作精良、传播精进的影视佳作,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夯实国家文化安全建设的强大根基。

全书贯穿了作者鲜明的问题意识与敏锐的时代触感,以“影视艺术服务文化强国战略”这一具有前沿性、思辨性和时代性的宏大命题作为研究中心,在先进的理论依据和学理支撑之上,沉下心来行走于中国影视的实践探索之路,于大历史观的视野中观照中国影视艺术在民族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与演变,借助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尝试从全新的角度回答中国影视在文艺实践中的问题。纵览全书,一方面,在语言风格上平实质朴,以通俗易懂、平易近人的行文态度进行说理与论述,将专业性的理论话语深入浅出地传递给读者,有效化解了学术命题的高深性与陌生感;另一方面,在研究立意上具有深远意义,以问题为导向的学术辨思指明了中国影视在未来国家和世界中的进步方向,在艺术的审美观念指引下,着眼于具体可见、可感、可析、可论的影视实践成果,积极探索影视艺术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重要站位与创新力量,将文化与影视相融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于时代浪潮中守正创新,在讨论、挖掘问题成因的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影视艺术服务文化强国战略的发展路径和应对策略,为影视艺术与文化强国战略的同频共振提供了可行性建议,凸显了勇敢的文艺担当精神和强烈的时代使命意识,体现了作者仰望星空的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的努力作为。作者作为年富力强的当代学者,不仅仅坐在书斋、坐于屏幕前,而且站立和行走于实践中,关注人民性、关注时代、介入当下,养成了强劲的现实观察力与精準的思想穿透力,这也正是一批日益成熟的中年学者难得的宝贵素养。

猜你喜欢
影视艺术文化强国
“互联网+”时代下的影视艺术教学研究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强国视角下的区域文化嬗变动态浅析
“文化强国”战略下政治意识文明建设的路径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浅谈影视艺术课程在高职教学中的连贯性
《战马》之马
影视艺术传播视野中的内容与形式
闽西影视艺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