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差异分析及衔接方法与策略

2022-05-30 10:48郝建玲
基础教育参考 2022年8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可持续发展幼儿

[摘   要]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具有连续性,同时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幼儿进入小学,是儿童早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转折。分析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差别,依据儿童年龄特点与发展规律,探索并解决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可持续发展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一致追求营造育人的良好环境。良好的环境资源会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显示校园文化内涵与精神风貌,彰显校园的办学理念、教育思想与管理作风,体现师生和谐发展的职业状态,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基于儿童生理年龄特点与成长规律,面对教育对象的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与形式、学习节奏也有很大差异,处理好两个阶段之间的衔接问题,对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与积极影响。

一、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环境设置的差异

3-6岁幼儿以具体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直观经验感知、操作和游戏活动是其主要学习方式,家长与教师对幼儿的引导占主要地位。进入小学的儿童通常是6至12岁,开始逐渐发展抽象概括逻辑思维,受学校环境与同学关系的影响比较大。由此,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环境设置区别较大,要求各不相同。

1.幼儿园的环境设置

3-6岁幼儿的安全意识还不強,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弱,在提供安全、健康、卫生、多样化运动器械,规划活动场地并配备玩具器材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

幼儿园室外环境以确保安全为首要任务,以体现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为基础。根据3-6岁幼儿的年龄特点,环境中的运动器械通常色彩鲜艳,各种卡通造型生动有童趣;操场上有多种不同功能的大型玩具设备,并且均是圆边圆角以防止磕碰受伤;玩具设施的大小、高低、相应功能都依据幼儿发展需要而严格分层、定制和安装;形式各异的运动设施有序且稳固地安放在操场的主要位置。为保证幼儿安全健康,这些玩具器材的制作材料通常都应达到“绿色可食用级别”。

幼儿园的室内环境要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与教育需要,建设便于幼儿动手操作、探索未知世界的功能教室。公共区域应创设教育活动墙壁,内容与丰富多彩的教育主题相连接;教室内应创设各类适合发展幼儿不同兴趣和能力的活动区域;投放具有不同功能的玩具与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以符合幼儿最近发展阶段的需要,并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随时调整更换,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与材料的隐形教育功能。

2.小学的环境设置

小学的外部环境与幼儿园差别较大。学校通常会规范地划分功能性设备设施和场所。设备设施的形式与颜色与规格基本保持一致,同时根据6-12岁不同年级学生发展特点设置各类运动器材与场地。例如,速度力量型:短跑、投掷;隔网对抗型:乒乓球、排球;同场对抗型:篮球、足球、跑道、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在操场周围放置一些攀登架、高低杠的设施,营造了竞技对抗、速度力量的氛围;学生的教学楼墙壁多以文字的方式悬挂提示警言、张贴科普知识介绍、布置通识性宣传画;学生教室与教师办公室相对独立。

小学教室的内部环境布置相对简单,少了很多童趣和互动性的布置,多了一些固定的严肃的标语和教学设施,包括大块磁力白板或黑板、凸出的讲台、整齐排列的课桌椅等。大黑板上的栏目内容和班级新闻通常可以由学生自主支配设计,是学生发挥独立创作的小天地。小学生在教室中有相对固定的座位和组别,以便于规范管理。

二、小学与幼儿园教育教学内容与形式比较

幼儿园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是一种立体的全人养成教育。幼儿园通常是保育和教育统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注重个体差异,关注个性发展。幼儿园集体教育活动通常是分领域教学,或是开展主题综合性教学,以参与互动、体验探索等方式开展。一般为预设性或生成性的活动,以培养幼儿态度、情感、能力为主要目标。幼儿园课程大致可分为三种:生活课程、游戏课程、学习课程。这些课程采取活动与游戏的方式,并与幼儿一日生活紧密结合,

常常是一个活动指向多个领域目标,或者一个目标由几个领域活动完成。

小学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开端,有更严格的规章制度与规范。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安排由国家统一计划,在教学大纲中有严格规定,是学生对各学科文化知识的规范性学习,不同学科由不同的教师进行教授,以集体授课为主要形式。小学开始有定期或不定期的单元练习及期中、期末考试评价体系;注重课堂的集体授课和小组合作学习;以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与技能、培养社会责任与社会能力为主要目标。注重对学生逻辑思维、概括能力的培养;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小学生需要按时完成一定量的家庭作业。

三、小学与幼儿园生活学习节奏比较

1.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

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节奏通常缓慢有序,显得更宽松自主。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幼儿一日生活皆课程”。如生活课程中包含三餐、加点和午睡,一日间的生活过度环节包括如厕、盥洗、着装等,并以习惯养成和启蒙引导为主要教育方式。幼儿园中,会设计由室内、室外各类游戏与同伴交往活动有机整合的游戏课程,根据幼儿个性发展的实际情况,启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幼儿园学习课程将五大领域相关教育目标与内容相结合,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尝试探索,亲身体验。幼儿生活活动与分散游戏活动的时间与集体教育实践活动时间相比要多三分之二。通常班级中有三位教师与幼儿朝夕相处,于点点滴滴中的关爱与抚慰中,满足幼儿获得安全感和被爱的需要。

2.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小学阶段安排的生活学习节奏比较快、环节比较紧凑,有比较规律的作息制度,重点要关注睡眠和作业情况,以及对学生使用网络及手机的管理。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晨读、早锻炼或晨间自由交流;中午时分,灵活安排午睡或自休放松活动。小学会有相对固定的课程表;学校按照教育部要求的规范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来设置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大约会有30分钟的小课或45分钟的大课,每一节课的时间都比幼儿园更长;课间有10或20分钟的时间自由活动。学校对课堂学习有纪律要求,并通过小学生行为规范、班级制度等培养学生明确的规则意识。小学阶段,学生通常需要完成一定量的家庭作业,这也是小学阶段倍受家校关注的重要环节。小学阶段的教与学是一种结构化的设置与安排,带有规范性的秩序和约束性的规则。

四、幼小衔接的方法与策略

学前教师和小学低年级教师都要了解和掌握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区别,依据儿童成长的规律,思考并实践如何调整幼儿园与小学两个学段的坡度并缩短距离,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与自主性,从容应对幼小间差异所带来的不适和新挑战。为此,幼儿园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

1.巩固生活习惯,提高入学意识

帮助大龄幼儿向小学阶段的生活与学习靠拢,要培养其“生活有习惯,学习有安排,做事有目标,行动有计划”的思想意识和行动。使幼儿能够有序做好一些必要的事,且行动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教师应通过各种日常生活或游戏的方式,鼓励幼儿有目的地遵守作息制度,早睡早起,培養幼儿独立自主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要鼓励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学会遵守规则,听从集体安排,能够约束自己的言行;提醒幼儿在集体生活当中,要懂礼貌、守纪律,与同伴友好相处。

2.自主有序学习,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借助幼儿角色游戏,如“今天我是小老师”等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其管理自己的衣物、玩具、文具用品,整理小书包、文具盒、小图书等,使其学会有规律有秩序地做事。通过故事、童话、歌曲、诗词朗诵、情景剧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和专注力,激发激儿主动提问的积极性、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不怕困难的勇气与自信,促进幼儿形成良好学习品质。

3.友好合作交往,培养秩序感与责任感

培养幼儿热爱劳动,启发幼儿与他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引导幼儿学会考虑他人的需要与想法,尝试有条不紊地为集体服务;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能够独立承担任务,发展责任感;教会幼儿能够区分个体、小组、集体的利益,能够主动与他人沟通,激励幼儿敢于承担、提高幼儿集体责任感与交往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4.主动克服困难,增强抗挫折品质

在日常活动中,利用榜样示范、精神鼓励、家园共育等方式,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主动克服困难,能够有始有终地完成一件事,提高幼儿的意志品质。通过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的方式,培养幼儿理解力与自制力,提升幼儿的抗挫折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5.现场体验交流,筑牢安全自护防线

“百闻不如一见”。带着幼儿走出幼儿园到小学去亲身感受一下,真实体验一把,会更好地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学习的向往。

请小学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在实地引导幼儿学会识别危险情境和行为,教会其简单的自护和求救方法,组织小型安全演练,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当然,邀请小学生回园介绍小学生活,也是一个常用的好方法。

总之,在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期间,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都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及实际发展水平,培养积极的情绪与心理,创设与儿童可以接受和理解的校园文化和班级环境;调试好儿童的作息安排;帮助儿童逐步适应从游戏活动为主的学习情景,向课堂教学为主的学习方式转变。注重以儿童为主体的探究性、体验式的学习,为每个儿童的成长奠定良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作者简介:郝建玲,北京明天幼稚集团党委副书记、教研员、高级教师,Email:514595200@qq.com(北京,100191)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可持续发展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