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演讲开篇不凡

2022-05-30 10:48王丽华
初中生写作 2022年8期
关键词:演讲稿听众技法

王丽华

导语

写作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学习与借鉴。语文课本上的文章,篇篇都称得上是经典,只要大家用心阅读,仔细品析,认真仿写,就一定能在自己的写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本,走进课文中的精彩片段,来学习写作技巧吧!

课文精选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支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这成什么话?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最后一次讲演》)

技法借鉴

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用满腔爱国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演讲一开始,闻一多就义正词严地指出,暗杀李公朴先生是“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随后,闻一多愤然发问,并连用四个感叹句,于慷慨激昂中把内心最强烈的情感抒发出来,一下子就把听众心中的怒火点燃。有这样的开头,演讲效果之好可想而知。

演讲稿是通过发表见解或主张来感召听众、说服听众的一种文体。一场演讲要想取得成功,开头非常重要,如果开头别出心裁,能充分激发听众兴趣,让大家愿意用心听下去,那么演讲就成功了一半。反之,如果演讲的开头平平淡淡,甚至索然无味,那么听众就难免会“用脚投票”,即使人家碍于情面继续听下去,那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演讲的效果可想而知。

那么,同学们在撰写演讲稿时,怎样才能做到开篇不凡、引人入胜呢?

技法一:用激情点燃听众激情。就像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一样,演讲开始时直接抒发最强的情感,或爱国,或思乡,或感恩,或怀念亲人,用真情去感染听众的心,一旦听众的情绪被点燃,那么他就会跟着你的情感走,沉浸在你的演讲中不能自拔。开篇抒情时,可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形成强大的声势。比如一位同学的演讲稿《我爱你,中国》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你们问我最爱什么?我最爱伟大的祖国。我爱她的每一条河流,我爱她的每一座山岳,我爱她的五千多年灿烂文明,我爱她的十四亿英雄人民……”这样的开头,字里行间激情澎湃,自然引人共鸣。

技法二:用幽默激发听众兴趣。演讲开始时,不着急切入正题,而是讲述或表演一个与主题有关,或与演讲者自身有关的小趣事,让听众在哄堂大笑中不知不觉进入情境。比如林清玄在四川师范大学作演讲的时候,一开场就拿自己开涮:“我儿子小时候写作文,题目叫‘我的理想。儿子在其中写道,我想做科学家,想做医生,想做教师,想做水手,想做企业家,想做的职业太多,所以一时还不能确定。不过,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我将来一定不会当作家。我好奇地问儿子为什么,作家不是挺好的吗?儿子的回答却令我大跌眼镜。儿子说,我才不当作家呢,我要保护我的头发……”讲完这个故事,林清玄举起手,摸了摸自己光秃秃的头顶。顿时,台下的学子们被这位勇于自嘲的散文大师逗得前仰后合。这样的演讲开头,怎能不让人拍手叫好!

技法三:用悬念吊起听众胃口。演讲开始时,故意卖一下“关子”,设计一两个悬念,巧妙吊起听众的胃口,让人欲罢不能,非得把你的演讲听下去不可。一位同学的演讲稿《吾辈当自强》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我昨日作了一首诗《吾辈当自强》,本来一开始就想把这首诗送给大家,但因为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可作‘压轴戏,所以我临时决定,最后再赠送给大家……”如此开头,听众都迫切想知道那首诗到底写的是什么,大家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

技法四:用故事打动听众的心。演讲开始时,不忙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先讲一个与演讲主题有关的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来拨动听众的心弦,从而为下面的演讲做好铺垫。比如一位同学在做《奉献是大美》的演讲时,开篇讲了一位残疾人的故事,这位残疾人不仅自强不息,还争做志愿者,奉献自己,帮助别人。由于故事感人,听众被深深打动,演讲取得了特别好的效果。

除了上述技法,演讲的开头还有多种方法,比如“引用法”“趣闻法”“直入法”等,同学们在写作实践中,可根据表达需要灵活选用。

佳作展示

“C位”≠成功

◎郦娟

同学们: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C位≠成功”。还记得央视春晚小品《占位子》吗?还记得小品里那句广为流传的台词吗?

对了!那句台词就是:“现在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着你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伴随着这句流行语,“C位”一下成了流行词,众多班级里“C位”上坐着的学生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在不少人看来,这个黄金位置就是成功的代名词。

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不可否认,能坐到教室的“C位”,一般都是品学兼优的人,将来成功的概率会大一些。但真正决定一个人未来成就的,是人的志向,是勤奋和坚持,而非今天的“C位”。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少年毛泽东胸怀壮志,希望长大后能成就一番事业。因此,他十分渴望读书。可是,毛泽东的父亲对身为长子的毛泽东满怀期待,盼望他能好好种田,子承父业。于是,父子间的争论甚至矛盾不可避免。如果把毛泽东那时的家庭比作學堂的话,在父亲心中,毛泽东对读书的选择是不可能占有所谓的“C位”的。按照“‘C位=成功”的观点,毛泽东就不会成功。可事实并非如此,毛泽东坚持自己的理想,外出求学,刻苦攻读,艰辛探索,终于为苦难的旧中国找到了一条出路,成为共和国的奠基人。这正应了李清照的那句词:“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类似的事例还有许多。比如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英国人约翰·格登,在上学期间,曾被老师称为“笨得完全不应该学习自然科学”。他在学校里根本不可能拥有“C位”,但他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最终改写了老师当年的预言。再如我们所熟知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小学时学习成绩很糟糕;还有大数学家华罗庚,上中学时数学通过补考才及格,他们也都远离教室“C位”,但同样紧盯人生目标,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获得了成功。

也许你仍不信,好,那我们就再来看一看方仲永的故事吧。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在五岁时竟然能出口吟诗,堪称神童。凭他的聪明劲儿,“C位”非他莫属。可是他后来沦为家人炫耀和赚钱的工具,失去了人生理想,没有继续学习,最终成为一个普通人。你看,“C位”其实是不保险的。

这么看来,对于尚处在成长阶段的中学生而言,此刻坐不坐在班级“C位”上影响不大;有理想、肯流汗的人,即使坐在角落里,将来也会成功;骄傲自大、不思进取的人,就算今天坐在“C位”,将来也会一事无成。换句话说,一个人如果胸有大志,肯为之不懈奋斗,那么他处的位置,就是“C位”。

其实,何止是学习,无论做什么,我们都不要也无须抱怨自己所处的位置,心怀凌云志,一路洒汗水,何愁未来的“C位”不属于你,掌声不属于你?

还是那句老话:“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点评

这篇演讲稿开篇不凡,连用两个问句,设置悬念,巧妙引用小品《占位子》中的台词,引出演讲主题;然后通过列举毛泽东立志求学终获成功、约翰·格登刻苦努力终改写老师当年预言等事例,来论证“自含凌云志,何顾身所置”这一观点,告诉听众“‘C位≠成功”。行文过程中,除了灵活运用名人事例外,作者还巧妙引用一些诗句,如“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增强了演讲效果,让听众越听越有味。

猜你喜欢
演讲稿听众技法
找准演讲稿的三个靶心
如何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演讲稿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怎样写好演讲稿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消失的演讲稿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精通拍摄技法
技法只是书法的一部分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