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给脾胃减负

2022-05-30 15:31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2年8期
关键词:绿豆汤湿气山楂

受访专家

张声生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首席专家、消化中心(消化科、脾胃病中心)主任,炎症性肠病中心主任、脾胃病研究室主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国家华北区域脾胃病诊疗中心负责人、国家脾胃病区域诊疗中心联盟主席、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副理事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科全国脾胃病协作组组长等;兼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会长、第1~2届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中西医整合消化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擅长疑难胃肠病、功能性胃肠疾病、肝胆病的诊治,以及胃痛、便秘、泄泻、虚证调理、疲劳(脾劳)调理等。

人有五脏,与六腑相表里,每一对脏腑都承载着重要的生理功能。五脏六腑之中,脾胃这对相表里的脏腑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对生命健康意义重大。传统中医认为,脾胃主运化水谷精微,即通过饮食摄入的所有营养精微物质都由脾胃进行消化。除此以外,脾胃也会将饮食水谷中的糟粕杂质分辨出来,向下传导,这便是脾胃的“分清泌浊”功能。而另一方面,脾胃在完成分清泌浊,将属于“清”的营养精微物质和属于“浊”的糟粕废物区分以后,还能够将精微物质向上升腾布散,在其他脏腑的协助下,使得这些精微物质随着人体气机运动输布全身,被各个需要的组织所利用。这便是脾胃的升清作用。脾气主升,胃气主降,整个人体的气机也在脾胃这一升一降中顺畅地运动起来,脾胃因此被称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

脾胃既是人体能量的物质来源,更是这个人体气机的“枢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的张声生、赵鲁卿告诉我们,脾胃功能减弱是如今困扰着很多人的重要问题,尤其是老年人群,可能随着人体机能的衰退、脏腑功能的减弱而出现脾胃功能衰减,而多年的不良生活方式更可能直接使得脾胃的损伤积累。脾胃功能减弱,会产生很多“代谢垃圾”,这些代谢垃圾既是脾胃功能减弱的结果,也会成为一种“病理因素”,进一步损伤脾胃与其他脏腑,使得人体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中。张主任告诉我们,如果能够及时清除这些脾胃代谢垃圾,实现给脾胃减负,很多疾病的风险都能够消弭于无形。

最常见的脾胃代谢垃圾——湿邪

脾胃主管运化水谷精微,水液进入人体后的运化自然也离不开脾胃。脾胃的运化有赖于脾胃气机的推动、温煦,如果出现了脾虚,便容易导致水液代谢失常。无法被有效运化的水液聚集在身体里,就成了代谢垃圾——湿邪。而湿邪进一步凝聚,往往就变成了大家熟知的“痰邪”,其与湿邪混杂的状态也被笼统地称为痰湿,这既是一种病理产物,也会进一步成为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正是因为这样的痰湿生成过程,脾胃又被称为“生痰之源”。

张主任告诉我们,湿邪最易困厄脾胃,容易导致典型的健康困扰,如纳差、痞满、腹泻等。湿邪困脾最常见的原因是气候居处潮湿,涉水淋雨,或恣食瓜果肥甘,湿邪内侵;或脾失健运,水湿内盛,致湿浊内盛,困着脾胃,阻遏气机。典型的症候包括肢体困倦而重,或头重如裹,胸闷腹胀,纳食不香,口中黏腻无味,便溏,或有形寒,舌苔白腻,脉搏濡滑,等等。自我辨证时,可以通过舌苔的情况判断湿邪困脾的严重程度。

正常舌:淡红舌,薄白苔。

轻度脾湿舌:有一层薄腻苔,还能看到原本的舌质颜色。

重度脾湿舌:有一层黄厚腻苔,看不见原本舌质的颜色。

湿邪给人带来的不仅是一些症状上的困扰,张主任告诉我们,湿邪以及进一步形成的痰湿作为致病因素与多种疾病有关,湿邪聚集日久,也会出现非常严重的疾病,比如疑难病溃疡性结肠炎便可能与湿邪有关,多种癌症的发生过程中也能看到湿邪的身影。所以,科学祛湿、强健脾胃显得十分重要。

茯苓、薏苡仁祛湿有讲究

提到祛湿,很多人都能想到茯苓和薏苡仁。虽然茯苓和薏苡仁都有健脾祛湿的功效,但二者的特性和适用人群略有区别,一个更适合脾虚重的人群,一个更适合湿气重的人群。张主任建议,脾虚重湿气轻用茯苓,湿气重脾虚轻用生薏苡仁。

茯苓是一种真菌类药材,《中国药典》记载其:归心、肺、脾、肾经,味甘、淡,性平。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尤其善于健脾,适用于脾虚重的人群。

薏苡仁又叫作薏米,是禾本科植物薏苡的干燥成熟种仁。《中国药典》记载其归脾、胃、肺经,味甘、淡,性凉。主要功效为健脾渗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解毒散结。薏苡仁的利湿作用较强,适用于湿气重的人群。

薏苡仁可以直接生用,也可以炒制后熟用,二者功效不同。生薏苡仁的药性偏凉,更善于利水渗湿,炒制后的炒薏仁则去除了寒凉药性,更善于利湿健脾兼有止泻之效。

茯苓莲子粥——适宜脾虚重湿气轻人群

张主任推荐了一道药膳——茯苓莲子粥,药膳中除了善于健脾的茯苓外,还有善于清热泻火、清心火的莲子。莲子性平,味甘,具有补中益气、健脾、滋阴降火、交通心肾的功效,有助于缓解心肾不交引起的心悸、失眠、多夢、健忘以及脾虚引起的食少。所用的粳米也是善于健脾的药食同源之品。这道适用于脾虚重湿气轻的人群。这样的人群通常舌体胖大、舌边尖齿痕明显,苔薄白,这是典型脾虚较重的证候。下图的舌象即为典型的脾虚者舌象。

【材料】茯苓30克、莲子30克、粳米适量。

【做法】将茯苓和莲子打成粉,煮好粳米粥后,直接取适量的茯苓粉和莲子粉混入粥内,再次煮沸就能食用了。

【功效】健脾利湿。

【禁忌】阴虚火旺、便秘以及患有糖尿病的人群不建议食用。

祛湿鲫鱼汤——适宜湿气重脾虚轻人群

对于湿气重脾虚轻人群,张主任则推荐了一道祛湿鲫鱼汤。方中所用的冬瓜皮尤善于消水肿、清热利湿,陈皮则可行气,与生姜一起使用则有助于化解冬瓜、薏苡仁带来的寒凉之性。鲫鱼也有一定的食疗功效,《中华本草》记载其归脾、胃、大肠经,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肿、通血脉之效。这样一道药膳有很强的祛湿健脾功效,尤其善于祛湿,非常适宜湿气重脾虚轻的人群服用。

张主任提醒,湿气较重的人群往往舌苔白腻或厚腻,但舌边齿痕不重,下图中的舌象即为典型的湿邪重人群的舌象。

【组成】生薏苡仁30克、冬瓜皮10克、陈皮5克、生姜3片、鲫鱼400克。

【做法】上述材料洗净,鲫鱼去鳞去内脏备用,生薏苡仁浸泡1小时以上备用。随后在锅中倒油并烧热,入姜片爆香后下入鲫鱼两面煎至上色,继而倒入足量的水并加入薏苡仁,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盖上锅盖,煮40分钟。接着打开锅盖,加入冬瓜皮烹煮20分钟以上,然后加入陈皮煮制5~10分钟,按个人口味调味后即可出锅。

【功效】祛湿健脾,利水消肿。

【禁忌】虚寒人群、孕妇不建议食用。

当下急需处理的脾胃代谢垃圾——脾热

近来天气炎热、湿热难耐,天气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容易促成脾热的产生,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代谢垃圾。所谓脾热,指的其实是脾胃感受热邪而形成的一种病证。脾为阳脏,有“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说法,脾很少单独感受热邪而为病。损伤脾胃的热邪多与痰湿之邪夹杂致病,导致脾胃湿热、湿热蕴脾等病证。脾热发生以后,往往会殃及与脾相表里的胃,导致出现胃热的情况,这便可能引起多种常见的胃部不适。

张主任告诉我们,脾热主要可能造成口干口臭、口舌生疮、唇周起泡、颧红、肌肉疼痛等不适,也可能由于胃热导致胃脘灼热、反酸胃灼热等。如果脾胃热邪不去,久之便会损伤脾胃的阴阳平衡,导致脾胃气机运动失常、功能失健。比如脾胃热证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这是源于热邪可能迫血妄行而离开脉道(血管)造成出血。同时,包括萎缩性胃炎等多种胃癌前病变背后也有胃热、脾热的身影。为了清除体内的脾热,专家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绿豆汤。

改良版绿豆汤——适宜脾热的人群

张主任推荐的这道绿豆汤与寻常家中制作的绿豆汤不同,它的主材是绿豆与鸡蛋。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鸡蛋也是一味药食同源之品,鸡蛋黄被以“鸡子黄”的名称记载于多部中药学典籍中。比如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提到:鸡子黄主除热、火灼、烂疮;鸡子白主除心下伏热。绿豆则是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善于清热的药食同源之品。《中华本草》记载绿豆入心、胃经,味甘性寒,主要功效为清热、消暑、利水、解毒。鸡蛋跟绿豆汤配在一起可以很好地清热解毒、除脾热。

【材料】绿豆30克、鸡蛋1个、冰糖适量。

【做法】先加冰糖、水、绿豆煮成绿豆汤,再把鸡蛋搅散,用煮沸的绿豆汤冲熟鸡蛋就可以了。须注意煮绿豆汤时间不宜太长,煮沸即可食用(煮的过程中不要开盖否则会氧化变红),且不要去掉绿豆的皮,才能保留绿豆清热解暑利水作用。

【禁忌】脾胃虚寒之人不得服用。

和肝滞相互影响的代谢垃圾——脾滞

张主任提到的第三种代谢垃圾便是“脾滞”。所谓脾滞,指的是一种脾胃气机运行不畅、停滞的异常状态。脾胃功能的正常运作,离不开循环无端的气机运动,气的流畅运行、推动,使得脾胃能够正常地运化水谷精微、升清降浊。而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使气机的运动陷入了停滞,脾胃便无法正常发挥出运化的功能,也会引起多种不适。

张主任告诉我们,脾胃气滞最常见的表现是消化功能下降,继而产生的胃胀、小腹胀满、排气增多。治疗的方法则主要是健脾行气。需要注意,脾胃气滞对人体的伤害并不仅是导致消化功能下降、引起腹部不适,脾胃气滞可能会与肝互相影响。一方面,肝郁气滞会导致脾滞,反过来脾滞也会影响肝的功能。肝主藏血,有着储存血液、调节血量以供人体活动所需,发挥濡养脏腑组织的重要作用,如果发生了脾胃气滞进一步导致了肝郁气滞,可能会导致血瘀的生成。另一方面,脾胃也是整个人体的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功能不足会导致整个人体的气不足,气机不足则会推动血液无力,气滞则血瘀,导致血瘀的生成。血瘀跟很多疾病相关,严重如多种消化系统癌症,它们背后辨证与瘀血相关的证型均有较高比例,尤其是结直肠癌与食管癌。

张主任提醒,当脾滞还未造成血瘀时,就需要重视化瘀,防患于未然,专家带来了一味活血又不伤血的药材。

活血不伤血的三七

三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活血药材,有活血而不破血的特性,更能够止血不留瘀,能双向调节血瘀。很多人都用过三七粉,但专家告诉大家,三七在使用过程中有很多误区。

问题1:阴虚人群可以服用三七吗?

专家答:三七是温性的,会助热伤阴,不适合阴虚人群长期服用。

问题2:三七可以睡前服用吗?

专家答:三七主要作用是活血,会加速血液循环,睡前服用会让神经兴奋进而影响睡眠,更建议饭后服用。

问题3: 三七可以和山楂一起食用吗?

专家答:山楂可以消肉食之积,同时也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作用,临床上经常用三七和山楂一起协同化瘀。

三七山楂饮

张主任向我们推荐了一道好喝又有效的代茶饮——三七山楂饮。其中所用的三七主要发挥活血化瘀的作用,而山楂不仅是一味消食的药材,更能够行气散瘀,将山楂与三七同用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活血化瘀疗效。代茶饮中也用到了行气药材佛手,它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能够缓解肝郁脾滞,即所谓“气行则血行”,佛手的加入能够让活血化瘀事半功倍。

【材料】三七粉3克、山楂10克、佛手10克。

【做法】山楂和佛手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5分钟,另一个杯子放入三七粉,用泡好的山楂佛手饮倒入三七粉中化开即可饮用。

【禁忌】经期女性、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不建议使用,凝血功能存在异常的人也不能使用。

(编辑    姚宇澄)

猜你喜欢
绿豆汤湿气山楂
绿豆汤有诀窍 解毒消暑重在“皮”
防治“湿气重”10方
健身是去湿气的好办法
山楂花
湿气不可怕,药膳起居健康行
山楂花开白如雪
夏季喝绿豆汤的4个好处
山楂更可化瘀滞
山楂
绿豆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