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校本研训于课堂 促教师生长于日常

2022-05-30 19:00苏灵敏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苏灵敏

摘    要:校本研训是促进教师专业生长的有力抓手。台州市洪家中学在校本研训工作中提出“融校本研训于课堂,促教师生长于日常”的工作思路,构建了以经典阅读激发教师生长的内驱力、以“鸿雁工程”形成分层研训梯队、以集体备课夯实教师研训基础、以教师生长工作坊建设创设校本研训特色的研训网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校本研训;教师生长;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高度,而校本研训是促进教师专业生长的有力抓手。教师的价值体现在于课堂,教师的专业生长舞台也在于课堂,学校要牢牢抓住校本研训这一抓手,紧紧围绕课堂,抓细抓实,走出一条立足自身实际的教师生长之路。

台州市洪家中学以“温度”为关键词贯穿学校各项工作。在校本研训工作中,学校尊重教师的生命课堂、职业尊严和内生发展,提出了“融校本研训于课堂,促教师生长于日常”的工作思路,并以经典阅读、“鸿雁工程”、集体备课、教师生长工作坊建设等四大项目为抓手,构建起以经典阅读激发教师生长的内驱力、以“鸿雁工程”形成分层研训梯队、以集体备课夯实教师研训基础、以教师生长工作坊建设创设校本研训特色的研训网络。每一项目都有详细的发展目标、规划措施及年度达成标识。每一学年,学校聚焦课堂,制订鲜明的校本研训主题,如“聚焦课堂教学,构建‘学思型课堂”“课堂反思,助推教师成长”“生长课堂实践促教师专业生长”等。

一、以经典阅读激发教师生长的内驱力

自2017年4月台州市教育局启动“千名教师同读一本教育经典”活动以来,学校深刻意识到,经典阅读对教师激发职业情怀、重塑教育理念、规范教育行为的重要性,坚持“从读书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力求从书中寻找教育真谛,从书中总结教育规律,搭建书本“课堂”与现实课堂的桥梁。学校从教师自读、摘抄笔记、读书心得评比、读书沙龙、读书应用等方面,对经典阅读作了详细的规划并一一落地:读书活动有方向、有规划、有措施和评价;教师读书有摘抄、有心得、有评比、有分享、有实践和收获。

为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激发教师的教育激情,学校组织了主题各异、形式多样的读后心得评比。学校要求所有教师从一线的课堂中寻找成功或失败的案例,从一线的育人环境中寻找经验与困惑,写下最质朴、最接地气的普通教师感言。例如,现已退休的彭爱玲老师曾写道:“也许有人会嘲笑我,都快要退场的人了,认真什么呀?我想说的是,我的所有努力无关‘名,也无关‘利,只关乎一名普通教师的尊严和情怀。在洪家中学我很普通。但是,作为教师练好内功,以专业立身,扎实工作,无愧于心,这是我一贯遵行的,更是于漪老师教给我的。”又如,有十多年教龄的温逸林老师写道:“教师的爱,不是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在一颦一笑、颔首举手之际浸透着对学生的关爱,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对他人的关怀。”再如,踏上教师岗位仅5年的吴炳老师写道:“于漪老师指出教育是滴灌生命之魂。我们从事教育要唤起学生的生命自觉,点亮学生的生命之火。作为师者,我们要有效连接自我的梦想、学生的梦想和学校的梦想,形成梦想的共同体。”从老中青三代教师的读后感言中,我们可以窥见教师由读书带来的新改变、新作为,以及由读书带来的新气象、新氛围。

教育是一门科学,值得所有教育人一辈子孜孜以求。学校读书活动开展的特点是多层面、专题化、任务化,力求每个层面的教师都涉及,每一次活动都有鲜明的主题和目的,都带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初衷,并将其落脚在教育教学的最前线。这样,读书活动不再是形式之举,而成为教师立足课堂、深化研究、专业成长的最佳方式,成为学校诊断学情、改进策略、提升质量的有力支撑。几年来,在各个层次的读书会上,学校将重点放在了案例分析上,这些案例都来自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际和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反思。此外,学校还积极创新读书活动的分享方式,如课例撰写、案例分析、情景剧表演、辩论和角色扮演等,将实际的教育情境真实地带到读书分享中来。例如“读《给教师的建议》,论学思型课堂——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读书沙龙”,骨干教师就“刷题(题海战术)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吗?”展开激烈辩论,双方紧紧抓牢“刷题”“课堂教学”“常态”等关键词,为与会者呈上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头脑风暴。这些关键词其实就是教师在每天的常态教学中正在实践的。有这样一个机会和平台让教师对感兴趣的话题评一评、论一论,也就不自觉地渗透了经典教育书籍中的教育教学思想,留下更多的思考和实践空间。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正常的线下读书沙龙无法开展。学校设计了“程红兵《安安静静办学》读书系列活动——课例(案例)评比”,百名教师读《安安静静办学》,感受、领悟、研究其教学思想,并将其延伸至个人的课堂教学。学校公众号持续推出优秀课例(案例),以经典理论指导课堂实践,以课堂实践印证经典理论。这是读书、实践、反思的最好体现。

为更好地创设“走进经典”的读书氛围,学校筹备建造了全市第一家“走进经典教育家书院”,并于2021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书院里,教育经典藏书近4600册。它是学校“走进经典”读书活动的物质空间,更是教师的精神家园。自其建成以来,教研组的读书活动、“鸿雁工程”师徒结对活动等都在此开展。

二、以“鸿雁工程”形成分层研训梯队

近年来,学校明确教师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框架,确定以“鸿雁工程”为抓手打造教师队伍。学校出台分层培养计划文件和相关政策,梯队式、多层次、分类别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综合分析教师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后,学校确定了“教学能手”“管理标兵”“科研骨干”三个类型教师的分层培养目标,共分为五个层次,具体如表1所示。

学校从解决教师的课堂教学实际困惑出发,为每一学科的教师寻找专业引領的专家。特别是语文组专家郭吉成老师,不间断持续地指导学校语文教师十余年,并于2019年11月成立了浙江省郭吉成名师工作室洪家中学基地。郭老师从高考作文讲座、新课标解读、高考语文复习方法指导、课堂教学内容的确定等方方面面进行手把手指导,每一次指导都带着新理念,带着省内的名师,深入剖析学校语文教师的现状,指导教师进行接地气、有成效的课堂教学。

学校坚持以活动带动实践,每年举办课堂文化节。课堂文化节聚焦课堂,开展板书比赛、教学设计比赛、高质课堂比赛、优质思政课比赛、模拟上课比赛等活动,参加教师人数多、层次广。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学校还邀请了校外专家来校当评委。这些活动使所有教师更关注课堂,关注教学以及学生,对年轻教师的成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骨干教师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以集体备课夯实教师研训基础

课堂永远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也是培育优秀教师的主阵地。牢牢抓住“反思”这一研训手段,学校在教研组和备课组层面强力推进集体备课制度。学校坚持定时间、定地点和定主备人,所有集体备课的教案、课件及校本作业均及时传到学校教学资源库。语文组向来有集体备课的良好传统,备课组成员集所有力量编制符合各年级的学案及复习资料。数学组坚持传统,十余年如一日,编制中午集训学案。集训学案量少而质精,针对性和时效性强。英语组从英语学科的特点出发,通力合作编制了大量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这种从教学困惑出发的集体备课容易激发教师的兴趣,无形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即使在因新冠肺炎疫情而被迫进行线上教学时,集体备课也从未缺席过。学校及时召开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会议,确立了以备课组为单位,以备课组钉钉群、微信群为研训场所,随时随地开展云端研训的机制。各备课组根据学科特点,在教学难点、技术薄弱点、輔导新举措等方面积极展开研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不断的研讨过程中,教师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也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而这种提高建立在教师每天的常规研训中,使教师有很强的获得感。

四、以教师生长工作坊建设创设校本研训特色

教师生长既源于对自身职业理想的唤醒,又需要名师的引领和团队的帮助。为充分发挥校外名师指导团及校内名师的引领作用,学校构建了教师生长工作坊络,让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教师进入相应的工作坊。工作坊融培训、研讨、实践、反思为一体,集聚团队智慧,形成团队合力,争创团队特色。学校在充分总结了郭吉成名师工作室洪家中学基地、郑友民班主任工作坊的成功经验后,成立了王震敏(市名师)班主任工作坊、陈杨友(担任班主任长达35年)班主任工作坊。分别有5位青年班主任加入工作坊,定期开展活动。活动包括经典阅读、案例分析、头脑风暴、专业知识培训等。同时,10位青年班主任每天跟着名班主任深入班级进行实地学习并反思总结,真正做到了随时随地开展研训活动。在研训活动中,师徒教学相长,气氛和谐,凝聚了团队力量,形成了学习型组织。

校本研训工作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应立在高处,抓在实处。让教师有职业获得感是校本研训工作永恒不变的主题。近年来,学校的青年教师成长较为迅速,骨干教师也能积极利用各级各类平台充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学校也被评为台州市第一批校本研训示范校,获得浙江省2019—2021年校本研训先进集体。

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双新”背景下,校本研训的目标和内涵必将发生改变,但课堂对于教师生长的主体作用却永远不会缺失。台州市洪家中学将会紧紧抓住课堂,抓住育人日常,赋能教师生长。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意义
应用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论反思性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
不同评价主体视角下的教师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实习与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