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与情感能力”视域下的阅读素养评价

2022-05-30 10:48刘晶晶郭怡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2年7期
关键词:阅读素养

刘晶晶 郭怡

【关键词】阅读素养,社会情感技能,素养评价

近年来,阅读素养中“认知技能”与“非认知技能”的平衡性问题是国际教育评价项目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我国教育评价改革所面临的难点问题。与传统的阅读素养质量评价中的认知技能评价指标相比,非认知技能更加关注评价对象在阅读过程中的自我元认知、审美取向、情绪调节力、文化认同感等“软技能”。笔者认为,现阶段,只有建构认知技能与非认知技能相融合的阅读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才能使阅读能力评价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片面评价价值观,以建立发展综合素质为导向的高质量语文评价体系。

2019 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OECD”)在成功举办了多轮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后,在世界范围内开展了首轮儿童和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测试(Study on Social and EmotionalSkills,简称“SSES”)。共有渥太华(加拿大)、赫尔辛基(芬兰)、莫斯科(俄罗斯)、休斯敦(美国)、大邱(韩国)、苏州(中国)等九个国家的10 个城市参与了此次测试。2021 年9 月,OECD 公布了名为《超越学业学习:基于首轮社会与情感能力调查结果》的报告,由此揭开了“非认知技能”与学业成绩关联的面纱。

可以说,SSES 为各国或地区阅读素养综合评价的指标设计、过程实施及数据分析提供了一种国际参照。经过比较与分析,我们将社会与情感能力与阅读成绩的关联度测量特点总结为:促进人格发展的心理测量方法的应用,指向个人未来生活结果的复合能力的提升,以及基于证据的促进国家教育政策流动性的评价方式改革。

一、“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OECD 将社会与情感能力定义为:个人通过正式和非正式学习所获得的在思想、情感和行为一致模式中表现出来的终身社会发展能力。[1]“社会与情感能力”评价是指在教育环境中,运用科学的评估工具筛选、形成和解释个体获得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人际关系、责任决策力的过程。它既是对个体生命意识的判断,也是对社会秩序的规范。项目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明确评价指标。人格因素的心理测量是SSES 指标设计的重要依据。但是人格五因素最初源于成人研究,为了证明它同样适用于儿童与青少年,OECD 通过综合儿童分层人格量表和儿童个体差异清单量表,自下而上地通过认知访谈、项目试验、现场测试三个阶段,认证了该模型在10 岁与15 岁的学生中同样可行。最终,项目确定了心理学上最有影响力、最核心、最具稳定性的人格结构模型,即“大五人格”模型的五大维度(外倾性、随和性、责任性、情绪稳定性、开明性)作为衡量社会与情感能力的主要指标。[2]五大维度包括任务能力、情绪调节、协作能力、开创能力、交往能力。从五大维度(15 项子能力)指标设计可以看出,SSES 项目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即可以通过对跨年龄、跨区域、跨领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因素进行代理指标预评估,帮助参与国更清楚地定位本國人才培养质量在国际社会中的位置。二是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即可以通过开发跨文化背景下的测量指标,使人格测量具有可计算性与通约性。也就是说,SSES 评价指标的设计与开发构成了社会与情感能力循证测评体系的基础。

第二步,甄别相关变量。考虑到大五人格模型下设的15 项社会与情感能力相互影响,导致其与学业质量的回归模型会出现多重共线性问题,从而使模型估计失真或难以准确估计,该研究采用了多重假设检验方法,以筛选出社会与情感能力与学业质量关联的相关变量。具体实施过程为:首先,采用套索回归模型(Least absolute shrinkageand selection operator,简称“LASSO”)筛选出与学业质量强相关的社会与情感能力;其次,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s,简称“OLS”)通过还原套索回归模型筛选出与实际学业质量关联程度的变量。

第三步,设计锚定工具。本研究采用“三角互证评估法(Triangulation)”作为测评的重要工具,即利用学生、家长和老师三个不同来源,获取有关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信息。具体实施过程为:首先,调查学生家庭、学校、同伴、社区与社会情感技能之间的关系,找到能力发展的驱动因素;其次,整合各种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数据结果,探索学生在学业质量、学校课程、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应用。调查采用学生自陈式报告的形式,收集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并基于心理量纲进行评定。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对不同能力的事实性陈述(包括情绪、态度和行为)进行作答。例如,在学生问卷中设计了“你花了多少时间浏览互联网信息(阅读新闻或查看地点)?”等相关问题。作答方式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见表1)。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指向社会与情感能力的阅读能力有两个特点。首先,从纵向发展来看,阅读不仅仅指向学生当下的阅读学业成绩,它更多地指向阅读能力与个人未来生活结果之间的关联性因素,即如何使阅读成为与学生生活和成长密切相关的变量。其次,从横向比较来看,作为指向未来生活结果的变量之一,阅读能力不仅仅是语文单科的学习结果,它还指向与数学、艺术学科的交叉,及与公民意识、全球意识、社会关系、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等领域的综合。也就是说,指向社会与情感能力的阅读能力强调将个人心理特征、行为习惯和人格特征作为阅读能力价值的判断,是学习者在阅读思想、阅读情感和行为一致模式中表现出来的促进终身发展的素养。

二、“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项目结果分析

1. 指向个人未来生活结果的阅读素养指标的关联度分析

近年来,社会与情感能力成为经济学家、教育学者和实践者进行跨学科研究的重大主题。基于以上统计方法,SSES 发布了各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与情感能力对阅读成绩变量的回归结果。下面我们对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阅读成绩进行分析(见表2)。

在本轮测试中,测评对象被分为10 岁与15 岁两个学生组,每个城市每组各抽取约3000 名学生参与测试。调查显示,15 项社会与情感能力指标和10岁学生阅读成绩相关,但是关联程度存在地区差异。在15 项社会与情感能力指标中,超过半数的指标和学生的阅读成绩呈正相关,包括美国休斯敦(7项)、土耳其伊斯坦布尔(5 项)、葡萄牙辛特拉(5项)、中国苏州(5 项)、韩国大邱(4 项)等。但俄罗斯莫斯科、哥伦比亚波哥大、哥伦比亚马尼萨莱斯等仅有2~3 项社会与情感能力和阅读成绩呈正相关。这反映出不同阅读教育体系培养出的学生在社会与情感能力方面存在差异(见图1)。

从以上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好奇心与毅力是与阅读成绩相关性最强的社会与情感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当控制了学生性别、智力水平和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等因素后,超过65%参加调查的城市中,10 岁学生的好奇心与阅读成绩显著相关;超过60%参加调查的城市中,10 岁学生群体的毅力与阅读成绩显著相关。好奇心反映的是学生认知上的探究取向,如喜欢阅读新的书籍,有持续探索阅读内容的渴望;毅力反映的是当学生在追求预定阅读目标时,即使面对阅读困难,也具有持之以恒的品质。但从10 岁与15 岁学生阅读成绩的比较来看,毅力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外部因素影响而改变或消失(比如父母或老师的期望),而好奇心和求知欲则是支撑阅读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

2. 指向国家或地区阅读素养提升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指标相融合的治理模式分析

社会与情感能力不仅与个人的学业成就、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就业质量等密切相关,而且对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民族统一及促进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近年来,OECD就政策如何在教育内部与教育外部建构跨领域关系网,作了较为深刻且全面的探讨。从2015 年开始,OECD 先后发布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技能: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力量》《社会与情感能力:幸福、关联与成功》《人格问题:人格特征的相关性评估》等系列报告。由此可见,社会与情感能力已经成为OECD 开创基于教育政策评议与教育指标研发相融合治理模式的突破口。评价的总体目标是通过采集学生的能力数据帮助国家和城市更好地发展。

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基于国家政治结构、文化传统、社会变革重塑本土公民的社会情感意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概念框架、实施策略和问责机制。根据《超越学业学习:基于首轮社会与情感能力调查结果》报告显示,为了提升全体学生的社会与情感能力,自2015 年,韩国就出台了《品格教育促进法》鼓励学生培养社会与情感能力。为了让社会与情感能力能够在学校层面和家庭层面落地,韩国还制定了长期政策以实现该法案的目标。[3]例如,就全面推广阅读教育,韩国教育部和地方当局陆续制定与修订图书法、阅读文化推广法、学校图书馆推广法等。这些配套阅读法案的出台,既增强了国家教育部门基于质量评价教育决策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也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政策的流动性。

根据2015 年和2018 年PISA 测试结果显示,中国四个省份15 岁学生在阅读、数学和科学方面一直名列前茅。本轮测试中,江苏省苏州市共有3647 名10 岁组学生(占50.2%)被抽取参加测试(见图2)。从阅读测试结果来看,任务能力中,自控力、责任感正面且显著地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成绩,毅力对阅读成绩的正面影响不具有显著性;情绪调节能力中,乐观和情绪控制对阅读成绩具有稳定而正向的影响,乐观的影响程度较大;协作能力中,合作对阅读成绩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共情与信任对阅读成绩有显著负向影响;开创能力中,好奇心和创造力正面且显著地影响学生的阅读成绩,包容度得分对阅读成绩的回归系数不显著;交往能力对阅读成绩普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越乐观、越果敢的学生,其阅读学业成绩会越高。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世界平均数据来看,对于10 岁的学生来说,好奇心和毅力是本次测试中与学业成绩相关性最强的社会与情感能力。但是,从苏州测试的结果来看,它主要呈现在数学和艺术学科上,其与阅读成绩的相关性还有待提升(见图2)。

三、启示

为何要充分关注阅读素养中的社会与情感能力?这既是国际教育评价研究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不可回避的现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课程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加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4]我们认为,唯有正视并通过研究有效措施来回应阅读能力评价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发展的融入问题,评价结果才能真正科学、客观地反映阅读质量,为核心素养如何落地提供有针对性的证据支撑。笔者希望,通过研究新时代指向社会与情感能力的阅读评价的知识观、过程观、结果观,为促进我国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多元化评价改革提供借鉴。

首先,应确立人的全面发展与阅读内容的主体实践相融合的知识观。能否通过提升阅读成绩让核心素养落地是新时代语文教学所面临的挑战。《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指出,要将党的教育方针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5]对于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阅读不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符号表征,更应该指向阅读内容对人心智发展的促进作用。只有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片面阅读评价的价值观,建立以发展素质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才能使阅读能力评价从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内涵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的内在发展,也是人的智力、体力等与时代及社会制度的充分、统一发展。阅读内容從表层上看是一种符号存在,但从意义系统上看,它是文化存在、社会存在、价值存在的统一体。作为阅读知识再生产主体的学生而言,其面对的不完全是“阅读真理的问题”,而是“阅读何以幸福的问题”。所以,新时代的阅读只有与学生的道德、智慧、情感相遇,且通过历史实践、情感实践、文化实践、社会实践等多种实践方式,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文明进步。如何充分借鉴SSES项目,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对阅读内容进行选择,选择阅读方法,设计阅读评价,使学生的任务能力、情绪调节、协作能力、开创能力、交往能力得到综合发展,这需要研究者们借鉴SSES 框架的建构,进一步完善我国学生阅读素养评价的模型。

其次,应构建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一致性的评价过程观。实现阅读能力标准与学业评价的高度一致性是学生获得高水平学业表现的保障。[6]但是,学生个体阅读的意义感、学习效能感、学习自我感的标准是什么?又如何评价?学生的阅读动机、策略、成就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联度如何?这些是当前阅读素养评价改革的难点。

新时代的阅读学习应该指向人的思维发展与社会发展中情意的投入。高质量的阅读是主动行为、深刻思维、丰富情感的综合作用。阅读学习不仅是工具化、单向度、程序化的经验积累与行为改变,更应是情感表达、思想表达、审美提升、文化底蕴积累的主要方式。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与认识,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7]SSES 正是以学生个体意识与社会理解、文化理解、制度理解一致性为基础,通过测量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决策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价值、观念、精神的生命成长。

最后,应确立师、生、家长等多个主体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评价结果观。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引导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发生有效互动。SSES 不仅测量了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家长和老师对于提升社会与情感能力的促进。在教育民主向纵深化发展的新时代,阅读素养不仅仅是学校物理空间的作用,更是学习者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生命秩序与精神秩序的重组。它要求在阅读过程中将社会的文化品格内化为学生的文化品格,将社会道德规范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与道德,将人类民族精神内化为学生自由且丰富的个体精神。那么,如何在阅读过程中以信任与理解的交往方式,培养主动与积极的学习心态、认真与坚毅的学习品质,以及乐观与向善的生活态度?这不仅要求学生、教师、家长达成共识,更应通过知识、情怀、意志、行动和谐发展的价值共存,以及走向求知、养情、锻意、笃行的生命发展的意义共生实现。

猜你喜欢
阅读素养
浅谈如何提升中学生的阅读素养
PISA测评框架对提升英语阅读教学效能的启示
大学生阅读、媒介及信息素养融合可行性研究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高校图书馆对策探究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从“知沟”理论谈城乡学生阅读素养差异
运用符号,玩“活”低年级阅读教学
结构化推荐,课外阅读多姿多彩
运用“联结”策略 提升阅读素养
以绘本阅读提高幼儿阅读素养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