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创新

2022-05-30 22:15吴亚燕
高考·上 2022年7期
关键词:应用创新高中生物微课

吴亚燕

摘 要:高中生物学科知识的学习难度大,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了畏难情绪,影响了后续的学习质量以及个人发展。搞好该科目的教学工作,利于学生整体成绩水平的提高,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了解决学生的生物学习的问题,本文以高中生物课程为例,对生物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微课应用于课堂的意义,提出了微课在生物课堂的创新应用策略,以期为高中生物教师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高中生物;应用创新

高中时期的生物教学难度很大,而且学生的基础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要想取得理想的授课效果,教师就需要创新应用微课资源,以提升生物课堂的效率,优化学生的学习成果。特别是在生物分层教学、生物专题复习课中,还有在课前预习、分组合作等环节,微课都能够发挥关键的作用。它既可以保护“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持续提升“学优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保障班级整体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高中生物的教学现状

对过去的教学工作进行回顾就可以发现,以下三个问题非常影响教学的质量。第一,学生的课前预习不够充分。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较难,学生缺少较高的自律性,且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而课前预习的效果不佳。第二,课堂时间有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时间短,部分“学困生”无法跟上课堂进度,进而导致学习质量欠佳。特别是开展实验活动时,一旦学生的生物实验出现错误,那么他们通常缺少足够的时间进行二次实验,或者进行三次实验。第三,部分学生与教师缺乏交流。由于每位学生的水平不一样、性格特点也有很大的差异性,这样导致学生的课堂表现差异性很大。如学生对教师指导的需求量很大,而部分性格腼腆的学生不敢向教师提问,这就会造成学生难以获得教师指导,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够理想。针对教学工作中发现的这些问题,教师要加强关注和改革,并及时制订教学优化策略,以便改善生物教学质量,推动学生成长为综合素质强的人才[1]。

二、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在过去的生物教学中,教学工作受到很多方面的限制。如生物课时的客观限制,以及实验场地的条件限制,还有教学硬件设施、软件设施方面的限制等。这些方面的不利因素都会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同时,传统教学模式始终强调“死记硬背”的重要性,使学生牢记生物知识,也容易导致学生兴趣低下。而且学生仅仅依靠“背实验”“背重点”的方式来学习,也会阻碍自身的思维能力发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微课被普遍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物教学质量,同样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

第一,解决生物教学的难点问题。在生物课程当中,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者一些无法实现的实验条件,都可以借助微课资源进行教学,并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第二,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微课资源短小且精练,可详细讲解各生物知识点。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进行巩固训练。这样既能够避免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便利性。第三,促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以往的“应试教育”方法、“分本位”思想等已经无法适应教学需求。在教育的新时期,教师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成长为创新型的专业人才。充分利用微课资源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可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促使学生成为综合能力强的专业人才[2]。

三、微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创新

(一)预先发放微课,提升课堂效率

为了改善生物教学现状,教师可以预先发放微课资源,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简单易懂、趣味性强的微课,可以降低学生的预习难度,也可以增强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与此同时,结合学生的预习表现,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以便于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要和家长密切沟通,共同为学生营造一个理想的预习环境、学习环境,以便于改善学生的预习质量。当学生对知识点产生充分理解时,当学生更加熟悉课程内容时,即可对教材重点与难点予以熟练掌握,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进而优化生物教学质量。

比如:在学习“细胞”的相关内容时,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这部分的知识点。此时,教师就可以巧妙地运用微课资源,把复杂、晦涩的知识变得更加简单、通透。如:针对“质壁分离”的生物实验,设计相应的微课课件,以便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点。在微课中,借助视频、动画、图文等方式,可将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过程予以更加形象地展示,将注意事项等列举出来,即可使学生预习的难度得以降低,激发起预习兴趣与自信心等。同时,在微课中设计几个自主预习任务,以便于教师查看学生的预习效果。如,“原生质层是怎样变化的?成熟的植物细胞能够当作渗透装置吗?植物吸水和失水需要哪些条件?如何制作洋葱外表皮的装片?”在微课中为学生设计这些知识相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的预习更有目的性,降低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进而改善他们的生物学习品质。

除此以外,合理选择微课发放的时机,也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点。通常情况下,可提前一个月向学生发放微课资源,使其获得更充足的预习时间。而且,由于微课的内存较小,学生观看和学习具有很大的便利性。在学生的一些碎片化时间中,都需要进行学习和探讨。在发放微课的方式上,教师可以灵活选择多种方式。如把MP4格式微课直接下发到班级微信群、QQ群,或者把微课视频上传到“优酷视频”等影音软件中,给学生下发相应的二维码、链接,以便于学生观看和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可以选择现有的微课资源,也可以自主进行视频录制。如果生物教师亲自为学生录制微课,那么教师要注重讲解的清晰性、情感性,还要注重文件字体、颜色的适宜性。结合微课当中展示的知识点,教师要保持语言精练、情感丰富,以便于优化微课的效果,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巧设微课资源,助力分組合作

当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之后,在课堂学习的阶段,学生就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分组合作,也有更充裕的时间来解决疑难问题。这样一来,即可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对其合作探究能力予以锻炼,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必要帮助。当学生做过充分的预习工作后,那么学生的实验操作也将更加顺利,这样学生可以节省大量的实验时间,也可以轻易地跟上学习进度。对于教师而言,也可以更好地掌控课堂教学情况,避免出现课堂进度滞后的现象。结合教材的教学要求,分析学生的基本学情,巧妙设计微课的难度与内容,这样可以促使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

以“细胞的生命历程”教学为例,对“有丝分裂”知识点教授的时候,教师即可借助微课形式,助力学生开展分组合作,共同探讨和研究相应的知识点。该章节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以及了解“细胞分裂”的相应内容,并具备使用显微镜开展生物实验的能力。另外,通过实验可以发现,“截取根尖”的实验操作难度很大,实验时间掌控也较难,这些都是生物实验中的难点与重点。基于此,教师在设计微课资源时,或者为学生选取微课资源时,就可以把这部分设为重难点内容,以强化和巩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另外,本章节的微课类型可以设为讲授类,并在课件开始设置趣味性提问,以方便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探究。如,“大家都吃过白菜水饺吧?你们有没有发现,白菜做馅儿时更容易出水?你们可以用哪些生物学知识来解释这个现象呢?这些所谓的水具体来自哪里?这些水又是怎样出现的呢?”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设置相应的生物提问,这样能够明显地活跃小组讨论的气氛,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致。与此同时,结合微课中的“原生质层”图片、实验原理图片、实验过程图片,协助学生温习旧的生物知识,并为学生讲解“渗透作用”。其中,针对显微镜下的彩色装片图片,教师也可以设计几个问题,以供小组谈论。如,“制作装片时,要选取洋葱的内表皮还是外表皮?这里面的区别和原因分别是什么?”在良好的问题诱导下,学生可以更好地调动组内讨论氛围,使自身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此教学模式的运用,对于学生掌握生物知识、提高综合能力都具有促进作用。

(三)培养“小先生”,促进师生交流

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凭借生物教师一人之力,通常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既要讲解理论知识,又要做好生物实验教学,还要随时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鉴于此,教师可以培养生物学科的“小先生”,以便辅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充当“小先生”的学生而言,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成长、锻炼机会。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物基础好的学生,或者选择一些实验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让他们协助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在课堂指导中,他们可以减轻教师的指导压力,也可以促使自身获得能力提升。

例如:在进行生物知识复习时,学生需要梳理大量的生物知识,并做好查漏补缺,强化重难点、要点的学习。在此时期学生通常会产生很多的疑难问题,而教师一人通常缺乏足够的精力。在此背景下,要想帮助学生提升复习效率,提高生物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对生物“小先生”进行培训,让他们了解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借助微课的形式,随时给予同班学生一些指导。具体而言,针对学生反映的难题,以及学生复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薄弱点,把这些方面的知识进行提炼和总结,进而制订全新的微课资源,并使用新的情境来呈现这些知识点。通过针对性的强化与训练,学生往往可以提升复习的质量、效率。

举个例子,在“小先生”的反馈下,发现学生对“洋葱”相关的实验掌握不够牢固。因而,教师在设计实验类的复习微课时,可以把“洋葱”作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总结“洋葱”相关的所有生物实验。在微课的导入语中,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促使学生获得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例如:“紫色洋葱是常见的实验材料,你们还记得它可以用于哪些生物实验吗?”在接下来复习讲解的微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梳理出“内表皮”与“RNA、DNA”的实验等相关实验,“洋葱汁液”与“物质鉴定”相应的实验等。把这些实验设计成微课的概念模型图,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知识复习效率,以提高其生物学习的水平[3]。

(四)依托生物微课,实施分层教学

将微课应用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落实分层教学,可明显提高教学质量。为确保生物教学效果,需针对班级内学生进行分组,随后针对教学目标进行层次划分,最后再设计相应的微课课件。这样可以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良的学习体验。例如,对那些生物学习兴趣浓厚、生物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划分为A层;对于那些生物学习意愿较低,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可以划分为B层。在设计微课课件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学习需求等,分别设计两种不同的微课方案,以便于更好地适应学生的真实需求,改善班级整体学生的学习质量。

比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为B层学生设计如下方案。第一,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第二,运用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第三,应用推理和演绎的思维,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展开探讨。第四,设计可行性高的方案,对实验过程与结果进行记录。第五,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对光合作用的环境影响进行阐释。这样的微课设计要求,可以让学生完成基本的学习目标,也可以让学生逐渐培养科学思维,锻炼生物实验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为A层学生设计拔高方案。换言之,在B微课方案的基础上,对A层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也可以不断地拓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对于B层学生而言,这种微课设计能够保护他们的自信心,避免学生产生抵触学习的情绪。

以“光合作用”相关的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为A层学生设计如下微课方案,并为A层学生搭配A+B微课套餐。第一,了解光合作用与暗反应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解释“能量和物质”的转化特征。第三,叶绿体为什么适于光合作用,请利用“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理念进行解释。第四,科学分离叶绿体内的色素,并完成提取操作。针对色素的功能与种类,分別进行解释与阐述。第五,分别使用语言和图表的形式,来展示光合作用的全过程。第六,实施光合作用的生物实验,认真记录相关数据,并探索周边环境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建立相应的合作探究能力。第七,结合自己的真实生活,验证光合作用的现实应用,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思考。这种A+B微课套餐设计,能够更好地适应A层学生与B层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也能够为学生预留成长与实践拓展的空间。微课资源的创新应用,能够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思维,也可以让学生产生正确的生命观。同时,这样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4]。

(五)设计微课课件,促进主动思考

生物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如果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开展授课,那么学生一般很难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鉴于此,教师要灵活设计微课课件,以便于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点,这样可以得到更强的记忆效果,也可以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科的学习方法,从而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设计微课课件的时候,可以在开始部分设置一个复习导入环节,让学生对以往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并提醒学生进入上课状态。与此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个过渡作用的微课内容,以便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教师则可以设计一个思维导图的形式,或者设计一个关系图的形式,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学习课堂的重要的内容。

具体而言,在设计微课课件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40秒左右的时间,向学生展示一个学习大纲,以便让学生心中有把握,让学生体验到一目了然的感官效果。这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非常重要。然后,一般可以花费一分钟的时间,设置复习导入的相关内容,以便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做好铺垫。借助动画的形式来设计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形成更加具象的认知,也可以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记忆。再者,教师可以花费1分30秒的时间,设置具体的复习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与回顾以前的知识点,以及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随之而来,教师可以设计过渡内容,让学生了解新知识点的学习需求,这部分内容通常花费50秒的时间就足够了。

举例来说,在学习“光合作用”知识点和“能量转化”的知识點时,教师就可以设计微课课件,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夯实学生的生物基础。这部分的内容设计11分钟的微课课件,一般就可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课件开始的部分,设置40秒的时间,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中。如,“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哪些?在光合作用中,反应阶段是如何进行的?”设置类似的三四个问题,通常就能够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中去。接下来,教师可以设计1分10秒的复习导入环节,从而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相应的动画。利用动态化的形式,让学生看明白光反应阶段的表现、过程等。与单一的文字相比,与书面教学的形式相比,这种动画的形式更容易让学生看明白,从而更好地掌握这部分内容。例如:“光反应阶段的条件”,以及“物质变化”,还有“能量转化”“光反应的场所”等。然后,用1分30秒的时间设置复习导入的环节,利用动画形式对“反应阶段”进行展示,对“光合作用的原理”做好总结。再者,利用50秒设置过渡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明白“光合作用”的方法和概念。接下来就是重点的内容,设置1分50秒的内容,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让学生明白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光合作用不再增强的原因。这一系列的设计,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它更是对学生思考能力的一种锻炼,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一种养成。这种学习方法非常高效,也能够让他们学会生物科目的学习方法,从而巩固生物知识,夯实生物学习基础。

(六)巧用微课设计,做好专题复习

在生物教学中不可忽视专题复习的部分,专题复习能让学生巩固学过的知识,也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生物的技巧,以及掌握专题复习的技巧。当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与技巧,那么学生就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从而为后面的生物学习、复习做好铺垫。另外,教师还需要借助专题复习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复习不仅仅是知识点的复习,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锻炼,是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好机会。基于此,教师需要好好把握生物教学中复习的部分,从而推动学生快速成长。

举例来说,在生物实验当中,洋葱出现的频率较高,同时它也是教学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把“洋葱”作为线索,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进行锻炼,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上升。其中,教师需要把实验的方式、原理,以及实验的材料、操作步骤等作为重点的训练内容,对学生进行专题训练,助力学生实现更好的复习效果。在过去的复习当中,学生只能依靠书本进行笼统的复习,这样导致复习效率较低,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受到阻碍。而借助微课的形式,学生能够建立系统性的知识结构,这样既能够提高复习的效率,也能够促使学生树立系统性的生物知识结构,从而推动学生实现更大的成长与进步。例如,设置一个导入环节:“洋葱可以用来做哪些实验?”这种提问式的设计方式,既能够达到复习的目的,又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接下来,教师可以设计复习讲解的环节,向学生展示那些“洋葱有关的实验”。如洋葱可以“鉴定蛋白质中的还原糖”,也可以用于“细胞中DNA的分布”实验,还可以用于“有丝分裂”方面的实验,以及完成“细胞失水与吸水”的实验等。还有更多的例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这种专题复习的微课形式,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专题知识,也能够形成更高的思维水平,从而更加适应生物学科的学习活动,进而逐步地提高自身的生物成绩,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创新应用微课课件,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学业的顺利进行。在生物专题复习课中,在生物分层教学中,以及在分组合作环节、课前预习环节,微课资源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既可以保护“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也可以提升“学优生”的进取意识,从而改善班级整体的生物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亚丹.微课在高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9.

[2]齐瑞.微课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3]何代燕.微课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

[4]肖开秀.基于微课程的高中生物“假说—演绎法”教学实践[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应用创新高中生物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实”“新”结合,提升政治教学有效性
移动营销在O2O行业中的应用创新
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单片机课程教学研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