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自然遗产 向世界展示别样精彩

2022-05-30 10:48卢燕
绿色中国 2022年7期
关键词:遗产地世界遗产泰山

卢燕

今年6月11日是中国第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为“协同保护世界自然遗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另外,今年也是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正式通过50周年。今年,对于全世界和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都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数量达到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主要依托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地开展保护管理工作。近年来,中国加大对自然保护地投入保护力度,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总体保护状况良好。

保护状况优于国际水平

自我国首批世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的几十年,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形成了依托自然保护地体系保护管理世界遗产的有效机制,有力推进了自然保护地与自然遗产协同保护。世界遗产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3类。我国已有世界遗产56项,其中,世界自然遗产、双遗产共18项,总面积达7.06万平方公里。国家林草局自然保护地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世界遗产委员会咨询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20 年世界遗产展望》对全球世界遗产保护状况的权威评估显示,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中,全球整体状况处于“好”和“较好”的比例为63%,中国比例为89%,全球处于危急状况的7%,中国为零。评价报告显示我国18处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总体保护状况,優于国际平均水平。

在我国的18处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中,有3项涉及国家公园,6项位于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16项属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确定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9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这些遗产有效保护了中华大地上最具代表性的地质遗迹,最优美的山岳、森林、湖泊,最珍稀濒危的动植物物种。”该负责人说。同时,18项遗产地还保护了20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平均每年为当地带来超过140亿元的旅游收入。

保护遗产中国一直在努力

2022年对于文化和自然遗产领域意义非凡:《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双双迎来实施40周年;中国加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30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于2002年启动“全球重要农业遗产系统”项目以来20年,中国已是拥有全球重要农业遗产排名第一的国家;2012年,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布,至今已历10年……

不难看出,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中国的世界遗产事业越来越受到重视,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全方位、具有中国特色的实践,形成了初具规模的遗产大国保护体系,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和成果。

自然遗迹和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基因和发展脉络。近年来,我国对于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做了大量努力,不断加强保护力度。中国一直是世界遗产坚定的支持者和维护者,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贡献出中国智慧。如此,中国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上交出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博士生导师、副教授宋峰介绍,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先后两次担任联合国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主席国,去年还在福州承办了第四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吸引多个国家在中国设立二级机构的同时,支持中国专家学者为国际机构提供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另外,中国积极探索,不断强化遗产地保护能力。中国的各个自然遗产地依托现有保护地管理机构队伍,依托于国内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结合各项不同层级的法律规划,完善遗产地的相关工作,强化遗产地的保护能力。

在着力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同时,我们还考虑如何惠及大众以及发展相关产业。有关专家表示,保护好自然文化遗产本身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了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产品,提高了精神素养。在推动自然遗产保护的同时,科学合理有效地引入游赏、旅游活动、科研展示,发挥遗产地独特的吸引力,将自然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引导遗产地百姓加入保护工作,成为遗产的守护者,也能反向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泰山——世界首例中国第一个双遗产

自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中国已成功申报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4项: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其中,泰山的申遗成功开创了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的先河,成为了中国,也是世界的首例双遗产地。

“荡胸生层云,一览众山小”。位于山东省的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首,1987年12月被列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中国第一个世界双遗产。泰山遗产保护区包括泰山,岱庙和灵岩寺。泰山,古名岱山,又称岱宗。自然景观雄伟绝奇,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

申遗往事并不如烟

世界遗产专家在泰山考察时发现,泰山既有突出普遍的自然科学价值,又有突出普遍的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是一座融自然科学与历史文化价值于一体的神奇大山。

然而,这样的评价来之不易,泰山的申遗之路异常艰难。1985年,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取得申遗资格。1987年开始遗产申报工作。在成功拿下长城、故宫、泰山、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周口店北京人遗址6项世界遗产时,最具难度和争议性的就是泰山。

时任泰山管理委员会文物科科长吕继祥当时负责撰写泰山申遗报告,他在一次采访中提起这段往事感慨良多:那个年代,一个项目只能择一申请,要么是自然,要么是文化。泰山是中华民族眼里的神山,“泰山安,四海皆安”。两千多年来,泰山一直都是帝王祭祀的场所,又称为“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泰山有约1800块古石碑和碑文,以及22座古寺庙。作为传承千年的文化宝库,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东方文化的缩影。她在中国人的眼中,除了是自然遗产之外,还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因此,吕继祥坚持,泰山也必须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当时,评审团不相信竟然能有一个国家的项目,能同时满足自然和文化的遗产价值,因此没有批准。在中国的坚持下,联合国最终特派了一名新西兰专家卢卡斯来到泰山考察。他来到泰山住了一段时间,彻底被泰山壮丽的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震撼。回到巴黎就提交了关于泰山申遗的考察报告。认为泰山既具备极高的自然遗产价值,又具备极高的文化遗产价值,可以考虑同时申遗。

当时,各国如果想要申请成为世界自然遗产,总共有4条标准,只要达到其中1条,即可批准。文化遗产有6条标准,也是只要滿足其中1条,就可批准。而中国泰山同时满足世界自然遗产的4个标准和世界文化遗产的6个标准,总共10个标准全部达标。申遗条件全部具备,而且评审团也已经派了专家考察并且证明了泰山的自然文化的双重价值。可是,评审团还是不相信,又派遣了7个人的专家团,再次考察泰山。事实证明,泰山是经得起考验的。来到泰山以后,考察团得出了和卢卡斯专家一样的结论,认为泰山具备同时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的实力。而且,在返回巴黎前,联合国的评审团就在中国泰安宣布,泰山既是世界自然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泰山成为名副其实的“双遗产”,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有国家的项目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名山念好生态经

初夏时节,泰山脚下的芝田河畔,绿柳如烟,碧波荡漾,鸟鸣啾啾,人行河畔,犹如画中游,不由诗意盎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干涸而杂草丛生、萧条荒芜的河道。这是泰安市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普惠民生的一个缩影。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以泰山为核心,划分为泰山生态区和大汶河—东平湖生态区。其中,泰山生态区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点区域。经过科学部署和布局,泰山自然景观效果明显改善。

泰山景区实施“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把生物多样性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珍稀濒危、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保护工作提供财政保障。近年来,泰山景区实施“引水上山、污水下山”工程,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专项整治,景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不断取得积极进展。泰安市还出台了全市首部实体性法规《泰山风景名胜区生态保护条例》,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近日,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发布消息,截至2022年3月12日,泰山野生鸟类记录达19目64科362种,远超1995年的148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10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64种,中国特有鸟类5种。

自2016年申报成为“全国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鸟类示范观测样区”后,泰山每年都组织实施“泰山样区生物多样性(繁殖鸟类)示范观测”、泰安市越冬水鸟调查等项目,年均记录繁殖鸟类16目40科95种2200只、越冬水鸟7目10科36种37361只,获取了生态系统格局与质量、物种组成与分布、生态环境要素等大量基础数据,阐明了泰山区域鸟类多样性的变化趋势,为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科技支撑。1月13日,泰山爱鸟协会在2022年越冬水鸟调查中,记录到全球极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1664只,远超往年全国青头潜鸭越冬期调查的1500只,为目前发现的最大种群。

泰山景区创新搭建野生鸟类保护平台,采用“政府+志愿者”模式,筹建“泰山爱鸟协会”,吸引全市爱鸟人士参与野生鸟类研究与保护,开创了泰山野生鸟类监测和保护新模式。

泰山景区对泰山板栗、泰山黄精、泰山花楸、泰山柳等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进行原地保护和人工繁育,初步破解了泰山花楸只有1株的危险局面。启动《泰山昆虫图志》编撰工作,调查统计泰山昆虫种类超过2000种,新记录种达900余种。扎实推进智慧泰山、天眼护山,形成“天罗、地网、水盾、人哨”的互补式立体防控体系,实现泰山重点林区火情第一时间自动探测、自动报警、自动定位,连续33年未发生较大森林火灾。实施“松类植物及其制品禁止进山”制度,实现“连续34年有虫不成灾”“连续14年将美国白蛾挡在景区之外”目标,营造了良好的生物多样性生长环境。

这些都是泰山景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

黄山——三重品牌集一身

5月,黄山迎来了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季节,杜鹃盛开,松柏苍翠,泉水叮咚,鸟鸣山涧。云雾缭绕间,山峰雄姿隐现,松树挺立山峰俯瞰着峡谷溪水。短尾猴跳来跳去地宣誓着领地,觅食的小松鼠上下跳跃……

这就是独有的黄山的生态美景。

中国唯一的三重品牌集结地

黄山是我国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三重品牌的风景名胜区。1990年12月12日,黄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第二个双遗产地。2004年2月13日,第32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理事会在巴黎举行。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评审团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出首批28家世界地质公园,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名列其中。2018年7月25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第30届国际协调理事会上,黄山作为中国唯一的提名单位被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我国第34个、安徽省首个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作为中国的传统名山,黄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拥有古建筑、摩崖石刻等文化景观,并孕育了中国山水画“黄山画派”。

160余平方公里的范围内,88座千米以上的山峰挺立其间,涧溪泉瀑以莲花峰、光明顶诸峰为中心在山谷间呈放射状分布,集汇成麻川河、浦溪河、秧溪河和丰乐河等4条大河,最终在东海汇集;景区自然分布高等植物2385种,森林覆盖率达98.29%,有73种哺乳动物、59种两栖爬行动物、32种鱼类、246种鸟类、175种昆虫以此安家。

独特的自然景观组成的有机整体形成了独特的局部小气候,影响了黄山植物的垂直分布与野生动物的繁衍栖息,云雾既是黄山著名的气象景观,又是重要的生态资源,能为黄山松的生长提供充足的水源。

猜你喜欢
遗产地世界遗产泰山
中国的“世界遗产”
中国的世界遗产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从丝绸之路到世界遗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