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思索

2022-05-30 03:00刘珉
绿色中国 2022年7期
关键词:林草双碳储量

刘珉

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9月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讲到: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2020年12月气候雄心峰会上再次强调了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并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这对林草系统应对气候变化、服务国家大局提出了更高要求。

存量与现状

全国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活立木总蓄积185.05亿立方米,其中森林蓄积170.58亿立方米,占92.18%,疏林1.00亿立方米,占0.54%,散生木8.78亿立方米,占4.75%,四旁树4.69亿立方米,占2.53%。1

根据科学研究推断:树木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能平均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如果按此标准计算,我国当前活立木吸收的二氧化碳大约在347.83亿吨,折合碳为94.86亿吨(其中,森林吸收约321.35亿吨,折合碳为87.64亿吨)。2

当前世界森林面积40.6亿公顷,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31%,2020年全球森林碳储量为662Gt(活生物质占44%,土壤有机质占45%,其他在落叶层和枯死木中)3,从1990年到2020年,森林碳储量减少6Gt,但是碳密度(forest density)却有所增高,从每公顷由159吨增加到163吨。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储库,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我国森林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3.04%,约占全球森林面积的1/20(5.43%),排名世界第五,其碳储量约占全国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38.9%,约占世界森林碳储量的1.43%。

全国第一次草地资源调查数据显示:中国草原面积3.93亿公顷,4分为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区、青藏高寒草原区、东北华北湿润半湿润草原区和南方草地区四大生态功能区。其中,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面积23.99亿亩,青藏高寒草原区20.86亿亩,南方草地区9.63億亩,东北华北湿润半湿润草原区4.44亿亩。

如果按照现有草原面积40亿亩计算,参照有关监测研究的结论5,我国草原的碳存量约为213亿吨。碳专项调查数据表明:我国草原总碳储量大约在300-400亿吨,占总碳库的40.4%,其中94%储存在土壤中。

当前世界草原面积34亿公顷,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25%,全球草地碳储量占陆地生态系统碳总储量的12%-16%。目前世界有20-25%的草地出现退化和降级,其中90%转变成为了耕地,在转变过程中有30-50%的碳损失。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仅次于森林的陆地生态系统第二大碳库,我国草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41.7%,约占全球草地总面积的12.15%,排名世界第一,约占全国陆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32.1%。6

增量与潜力

森林碳汇增加,主要是通过造林、再造林、森林经营实现。森林碳汇减少,主要原因是森林采伐、森林病虫害、火灾、极端天气等;草原碳汇增加,主要是通过禁牧、草地保护和修复实现。草原碳汇减少,主要原因是草原鼠害、虫害、超载放牧等;而森林和草原土壤碳的变化,则与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直接相关。由于人口增加、农田扩张、不合理利用等原因,由此带来森林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同期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左右,森林损毁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我国草地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草原开垦、超载过牧等不合理利用,以及草原旱灾、鼠灾、虫灾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导致草原退化和荒漠化问题比较严重。

从1990年到2018年,世界森林中的总碳储量有所降低,由6680亿吨到6620亿吨,降低了60亿吨;而中国森林碳储量不但没有减少,还大幅增加,由1990年的185.51亿吨上升到2018年的 321.35亿吨,累积净增加135.84亿吨。

从1990年到2018年,世界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有所增加,由205.16亿吨增加到335.13亿吨。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有所增加,由1990年的20.89亿吨到2018年的95.28亿吨。7

全国第九次森林清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91.86亿吨,与第八次森林清查结果相比,5年间(2014-2018)森林植被总碳储量增加了7.59亿吨,等同于增加二氧化碳吸收27.83亿吨,相当于吸收了同期与能源相关的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554.06亿吨)的大约5.02%。森林的碳汇能力得到了新提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有了新贡献。

全国第九次森林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公顷森林蓄积量和年均生长量均分别是94.83立方米、4.73立方米,单位面积蓄积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70%。经过科学抚育,每公顷森林蓄积量可增加20-40%,年均生长量可达7立方米。截止当前,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7954.28万公顷,然而,我们仍有宜林地4997.79万公顷可供利用,占林地面积的15.44%。研究表明:我国草原保护修复每年约吸收6.48亿吨碳,草地退化则会排碳5.46亿吨。通过进一步完善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全国禁牧面积12亿亩,草畜平衡面积26亿亩,大大减轻了天然草原的压力。森林和草原碳汇能力潜力巨大。

形势进展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林草领域创造性和探索性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出台相关文件。包括《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行动要点》、《林业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2016-2020年)》等,并且正在着手制定“十四五”及到2030年的行动方案;二是开展森林碳汇交易。全国有森林碳汇交易业务的交易所共有9个,包括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碳排放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等;三是进行相关国际合作。探索清洁发展机制(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碳汇项目8,一些非政府组织(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和地方林业合作建立了试点;相对于CDM的项目及特点,发展中国家通过减少毁林与森林退化减排(REDD+,Reducing Emissions From Deforestation and Forest Degrad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y)则是通过政府间合作推动9,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主导,2010年成立了一个临时性、国家主导的REDD+伙伴组织。

实现路径

林草吸收二氧化碳成为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重要途径。实现国家“双碳”目标,一方面,不可过分夸大其碳汇作用,应该认识到节能减排仍是主体,森林碳汇是补充手段。另一方面,也不能认为森林天生就是碳汇,如果经营管理失当,也有可能成为碳源,排放二氧化碳,加速气候变化。此外,应该认识到:碳汇只是森林经营的一种目标,不可顾此失彼或者以一概全。因此,正确认识森林碳汇功能,寻求其实现路径非常重要。

1. 加强森林经营,做好基础研究;防止森林灾害,减少碳汇损失。按照森林可持續经营思想,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同时,创新森林培育的理论和方法,不仅要科学培育人工林,而且也要关注天然次生林的抚育经营。研究森林和草原固碳机理,以及碳的分布和测算方法,并针对森林的不同起源、不同阶段、不同结构、不同树种、不同部位等进行差异化分析。

2. 严格草原禁牧,做好草畜平衡;防止草原灾害,增加固碳能力。按照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推进草原生态修复,促进草原合理利用,对不同起源(天然、人工)、不同利用方式(保护为主、生产为主)的草原要因地制宜、区别施策,最终形成天然草地禁牧、休牧、轮牧、改良和人工种草结合的综合治理体系。推行草长制,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稳妥推进国有草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

3. 做好监测统计,确定评价标准;加强科技投入,完善补偿机制。改进森林资源清查体系、建立草原调查体系,健全林草监测评价体系,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和草原保护修复方案,开发林草生物固碳技术,树立林草增汇科技示范。参照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继续推行林草重点生态工程,加大森林抚育、森林防火、草原生态保护、草原生态奖补等政策支持力度。

4. 推动碳汇交易,探索价值实现;重视林草融合,实行综合治理。加快《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的制定,争取将森林碳汇纳入到交易范围。统一碳汇评估标准,完善抵押担保制度,放活森林采伐管理,探索草原碳汇交易。加强《草原法》的修订,加快林草机构内部职能职责优化配置,推行林长制,健全草原管护队伍。推动林草产业之间有机融合,推行电子商务+林草产业发展模式。

(本文作者单位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 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如果包括,全国活立木蓄积190.07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75.60亿立方米。

2 包括港澳台,全国第九次森林清查结果公布的森林碳储量是91.86亿吨。

3 参照国土三调数据。

4 国土三调草地面积约40亿亩,不包括沼泽草地、长草的盐碱地、大量植被盖度超过5%的荒漠草地,超过10亿亩。

5 1平方米的(草原)草地,植被地上部分碳储量为68克,植被地下部分有机质碳储量为901克,土壤有机质碳储量是7045克。

6 有研究表明:我国草原植被碳储量约占全球的1.3-11.3%,土壤碳储量约占全球土壤有机碳储量的9.7-22.5%。

7 数据来源:IPCC及相关国际机构

8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COP3(京都会议)通过的附件I缔约方在境外实现部分减排承诺的一种履约机制。其目的是协助未列入附件I的缔约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有益于《公约》的最终目标,并协助附件I所列缔约方实现遵守第三条规定的其量化的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 CDM的核心是允许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减排量抵消额的转让与获得。2004年11月全球第一个CDM项目注册成功;2005年,中国正式加入CDM市场。

9 REDD+指发展中国家通过减少毁林与森林退化减排,以及森林保护、可持续管理、增加森林碳库。为了区别UN-REDD,命名为REDD+。REDD+比UN-REDD覆盖的范围更广,包含了REDD政策的执行、成果的量化和对减排行动的奖励等方面。

猜你喜欢
林草双碳储量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双碳”目标下商业银行发展路径
刊首寄语 林草风采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基于三维软件资源储量估算对比研究
全球钴矿资源储量、供给及应用
林草风采
着力做好林草生态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