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超文本”阅读教学

2022-05-30 10:48吕冬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超文本初中语文文本

吕冬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学生综合性能力的需求,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当中一个基础且重要的内容,也应该跟随教育模式的改革,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方式来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超文本”阅读教学是一种将信息组织起来充分展现的阅读形式,在近年的新教育课程当中也被广泛运用,这种阅读模式就是在传统的阅读当中融入声音和图像等因素,让学生们的感官在其中得到释放,从而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动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超文本”阅读教学的优点

1.更广泛的阅读形式

由于“超文本”阅读的特性,其能够让阅读者自主选择阅读顺序并且控制速度和进程,且能够帮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通过网络搜索问题答案,起到及时答疑解惑的目的。甚至当读者对作者的论述存在一些疑问时,还可以直接向作者提问,与作者进行沟通,从而抒发自己的见解与建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超文本”阅读方法,可以使学生与教师打破原本的关系隔阂,学生对阅读的选择更多,且能够在交流和解惑当中形成自己的理论和进阶,表达自己的想法。此外,“超文本”阅读中还能够支持读者对所读文章进行二次创作,能够有效地抒发学生对文章的看法,建立起学生的个人意识。

2.文本间的交互性

在“超文本”阅读当中,可以通过超链接形式让文本与文本之间互动并直观地展现出来。“超文本”阅读的内容一般都非常广泛且丰富,学生在进行学习时,能够发散性地阅读到更多的文学作品,且能在文本的超链接当中看到他人对文本的评价,一切的批评或者赞扬都会直观呈现出来,让读者通过其他读者的评价而丰富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而传统的阅读方式,缺乏了一定的文本沟通能力,就会约束读者的思维模式,读者无法在传统的阅读中通过简单方便的超链接形式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阅读,也无法在文本与文本之间随意切换,也就会对思维发散和兴趣发散造成一定的阻碍。

二、“超文本”阅读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如今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前提下,将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的是对学生语感和情感的培养,需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才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本作为教师教学的基本道具,教师可以灵活地使用它,但不能将教学课程过分地依赖于课本之上,语文教学的内容来源于课本但不局限于课本,应该结合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宗旨,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制订新颖且合理的教学内容,将学生所学知识拓展、升华,从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让学生的发展更加符合时代所需。“超文本”阅读就是一个将传统阅读进行创新改革的形式,它将阅读内容由一个单面延伸至多个层次,学生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可以及时通过超链接获取更多知识内容,并且通过网络搜索答疑解惑。例如在语文七年级上册《春》这一课的阅读当中,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之后,利用“超文本”阅读为学生搜索其他朱自清先生的作品,或者通过图像、音频展示作品所处时代的背景,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文感情。

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除了需要充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外,还需要学生通过阅读教学积累阅读量和激活自主思维,这就要求阅读教学需要具备广泛的存储量以及较强的引导能力。学生在“超文本”阅读当中,潜移默化地被感染,在阅读量得到积累的同时,自主去思考对文学作品的见解,并且能够及时通过超链接与其他读者进行沟通,从而更加全面地把握文章思想。通过“超文本”阅读练习,学生能够在积累当中逐渐提升自身语感,也能提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重点段落的方式,与作者形成情感共鸣,借助“超文本”阅读中的配音,从朗读者的语气语调当中感受文章的情感,从而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在传统的阅读练习当中,有限的资源和阅读形式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合理融入“超文本”阅读练习模式,通过文字与音频相结合的手段,将阅读内容更加立体地呈现给学生,能够充分唤起学生们的阅读动机,并且给他们一个思维发散的空間,学生的思维跟随着阅读的内容从一个片面延伸到更多的层次,有利于加强其对知识掌握的深度和高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采用“超文本”阅读模式,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够真正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猜你喜欢
超文本初中语文文本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应用超文本建构教学培养学生的知识组织能力
思维的模拟外化:概念超文本建构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