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学数学教学

2022-05-30 10:48陈志培
天津教育·中 2022年7期
关键词:所学生活化数学知识

陈志培

将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元素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来构建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通过自身所掌握的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于生活中,在生活化数学情境中弥补传统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诸多不足,同时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这样不但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充分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以及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情境的内涵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透过生活才能真正让教育产生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数学教学要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工作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主动的、活泼且有个性的过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现阶段,广大教师已经达成了“数学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的教育思想共识。数学生活化情境教学主要是指在实际教学中将生活元素融入实际课堂教学,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展开数学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有效地运用生活化情境教学,就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新鲜感,使学生以生活的视角看待和审视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展开数学学习一定能带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其中。

但是就目前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而言,数学课堂严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轨,学生很难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解决相关问题,在数学学习中缺乏主动性,探究能力较差,在传统教学中主要采用题海战术的方式,所以数学也就成了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学生在死记硬背的方式下虽然也掌握所数学理论知识,却不能将其灵活运用。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应重视并有效运用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

二、目前生活要素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应用问题分析

(一)应用缺乏一定合理性

尽管目前小学阶段生活教学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但从一些相关教师生活性要素应用的方向和模式可以看出,其仍存在一定缺陷:一方面,一些教师在对生活要素的理解产生一定偏差,认为只要课堂案例够丰富,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殊不知这些生活要素可能与教材切合度不高,可能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困惑;另一方面,一些教师为提升教学过程中的效果,随意编造一些生活教学要素,这样固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由于其缺乏一定来源依据,在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和目的上难以真实触及学生心灵,引发其共鸣。

(二)轻实践重理论

目前,尽管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已经全面展开,但受到传统教育意识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进行融合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科理论仍在课程体系中占有大量比重。尽管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融入了一些生活教学元素,但其课程实践的比重仍较低,而这不仅降低了生活要素的应用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三)小学数学生活情景化课堂搭建思路

从小学数学同生活情境结合实际需求角度可以看出,教师要想营造生活情境,打造数学知识高效益教学环境,就应有清晰的思路,且做好各个维度的把控。首先,生活情境内容应能引导学生思考,或启发学生联系实际,掌握小学数学的本质,即在融合生活情境要素时,教师应注意其是否能锻炼学生思维,如合作探索思维、主动探索意识、知识分析能力等;第二,生活情境要素应遵循整体、个体学生发展趋势。简而言之,教师不仅要围绕学生平时表现,了解其具体基础能力,如认识和理解等,还应深入学生群体,掌握其对生活性数学课堂的期许,并以其合理愿望为中心,完善内容,优化课程表现方式,以拉近学生同课程、教师及知识之间的距离,让生活性课程拥有更强适应力;第三,选择的生活性情境应能保障所有学生的发展,即实现全体学生的进步。教师在结合生活情境和数学知识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意学生每个学生水平状态,并依据其发展差异,因材施教,布设生活情境环境,或设计生活化课程内容,以提升教学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继而为学生深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小學数学教学策略

在更加复杂的小学课堂环境下,相关教师在融合生活化情境时,除了结合课程任务标向,提升生活应用实用性和科学性,还应立足学生实际需求,以学生兴趣、喜好为要素,以教学资源开发为基点,以作业和实践能力为方向,以紧密联系生活和数学教学为着力点,为学生架设具有适应性、有效性、针对性、可靠性的学习环境。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情境化的,具体来说是被应用于其中的活动文化和背景产物,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基于已有的相关知识和认知经验理解新知识,并且将其内化自我理解的意义建构过程。从这一视角出发设计生活化数学教学,就应该巧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贴合学生现实生活的方式紧密联系教学、学习与生活,打造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数学课堂。

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先驱动力,只有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积极地带着饱满的热情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质量更加高效。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要从单元教学目标着手,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并努力为构建生活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课堂的参与性,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做好铺垫。比如,在讲解“乘法”这节数学知识的时候,这节内容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非常抽象烦琐,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构建相关的生活化情境模式教授这节数学知识。为了能使乘法与所学之前所学的加减法有效衔接到一起,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并有效的运用,笔者利用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如小红和妈妈去水果店买水果,水果店的苹果是3元一斤,桔子是4元一斤,柚子是16元一个,而小红和妈妈买了三斤苹果和两斤桔子以及一个柚子,并给了售货员阿姨五十元,那么这个时候售货员阿姨应该找给小红妈妈多少钱呢?这样的场景相信很多学生都会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他们在听到这个问题后展开了思考,并根据自己以往所学知识很快得出了答案。这样的情境不但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学习乘法运用法则,并且巩固了学生以往所学知识。

(二)开发教学资源,挖掘生活素材

有效构建生活化情境教学需要教师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努力开发教学资源。新时期的小学数学从教者要正确认识到只依靠书本中的有限知识很难满足当前学生的实际需求,应该积极联系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并从中挖掘更多的数学素材,以此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根据所熟知的生活素材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课堂所学知识,以此满足新时期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比如,在教授“小数加法”这节数学知识的时候,如果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讲解,则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而如果将生活元素融入其中展开教学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其中,还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展开学习,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比如,小刚去文具店买东西,在文具店的铅笔标价是0.5元,而圆珠笔的标价是1.5元,钢笔的标价是9.8元,橡皮的标价是0.65元,小刚如果想买这几种学习用品应该给售货员多少钱呢?通过这样的生活元素可以将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起来,促使学生根据自有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教师在备课环节也要以生活化为指引准备相关材料,单纯使用现有教学教材是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所以教师要尝试开辟教材,基于小学生年龄段的认知习惯和知识水平进行综合考虑,用更易于学生接受的多样化的形式表达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感知。以“统计”教学为例,教师可提前整理好关于全班同学出生月份的数据,将其交给学生统计,这种资料相比教材内容而言,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将调查者本身作为了连接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的桥梁。

(三)数学作业生活化,实现学以致用

数学课堂时间有限,而课后作业正是对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如果想要有效构建生活情境教学,那么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这项环节的时候同样需要体现生活化内容,也就是说,教师要改变以往传统的课后作业模式,不能仅仅布置书本上的一些内容,而是要为学生布置更多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一些数学作业,这样才能起到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作用,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比如,在教授“估算加减法”这节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生活性作业:回到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调查家里的水费和电费以及燃气费,估算一下家里这个月需要大概缴纳多少钱,150元够不够?再如,完成“利息”学习后,让学生以自己的压岁钱的数额为基数,引导学生动手算一算,若将钱入银行,一年后的存款利息有多少,连同本金一共能取出多少钱,并结合类比的方法思考什么存钱方式最划算。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课堂所学知识渗透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数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还能提升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度,强化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四)组织生活性实践,进一步内化知识

将课程所学灵活的应用于实践中就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而这离不开生活性实践活动的开展,这是生动体现数学价值的途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空间,让学生在生活性实践活动中感知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时候主动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通过亲身体验感受知识的构建、分解、联系和应用,从而进一步将其内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以“比和比例”相关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从操场边上几棵大树现有的资源入手,带领学生设法测量树高。很显然,直接往树上爬或将树砍倒后再测量等最直观的方式并不高效、不安全、还不易操作。这时,教师可以取一根提前准备好的长1m的竹竿,将其笔直地插在大树旁,借助太阳光的照射,让学生观察竹竿长度和竹竿影子长度的关系,结合所学比例的知识,于是开始动手测量与计算树高。这种生活化的实践性活动能让学生全程体验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对知识的形成、分解和运用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再如,关于“时、分、秒”的教学,相比重量、长度单位,这种时间单位对学生而言顯得较为抽象,不容易直观呈现出来,此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跳绳、拍球、数脉搏等。同样,在课堂上也能融入一些贴合教学内容的生活实践小活动。比如,在关于“前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自己的座位进行表述,说说自己的座位在谁的前面?在谁的后面?调换一下学生座位后再让学生表述一下自己座位的前后关系。在课堂上用这种近距离的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到:参照物的变化决定了前后顺序的相对性特征。

(五)学写数学日记,紧密连接数学与生活

数学日记是一种从数学视角出发的生活记录方式,是一座架在生活与教学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所见、所学与所思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不仅能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还能让其成为丰富学生数学知识宝库的重要资源。学生在写数学日记的过程中,能更加细致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并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学生习惯从数学角度观察和体验生活的时候,这就意味着学生已经树立良好的数学意识,这将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日记书写习惯,教师可从方法上进行指导,一是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联系现实生活各种情景;二是指导学生学会洞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点;三是每周一次数学日记展示交流活动,对学生数学日记里的知识点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指点。比如,完成了“反比例”相关的实际应用知识后,可让学生尝试写一写“生活中的瓷砖”数学日记;学习了“百分数的应用”后,让学生写一写“超市大促销”。数学日记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得失与过程感受,其中既有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也有学习途中的喜悦,还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结语

基于生活化情境下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

注: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小学数学单元结构化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KXB20—465)研究成果。

(刘芸)

猜你喜欢
所学生活化数学知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非所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