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文素养培养的语文阅读教学优化论

2022-05-30 06:22于新月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2年7期
关键词:优化路径语文素养优化策略

于新月

内容摘要: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实践表明,阅读理解能力可谓语文素养的核心素养,阅读能力的高低与否往往直接决定语文素养的高低。强化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因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和提升學生的语文水平必须优化阅读教学策略与路径。基于语文素养培养的阅读教学优化策略是追求阅读教学的开放性、强化阅读教学的丰富性、讲究阅读教学的艺术性、坚守阅读教学的“经典”性;基于语文素养培养的阅读教学优化路径是强化熟读、强化精读、强化赏读(品读)、强化泛读、强化背读(背诵)。

关键词: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 优化策略 优化路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教育教学旨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积累,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满足社会和生活需要的语言文字的读写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以及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赋予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实践表明,阅读理解能力可谓语文素养的核心素养,阅读能力的高低与否往往直接决定语文素养的高低。因而,可以说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有鉴于此,本文试图探讨基于语文素养培养的语文阅读教学之优化策略与路径。

一.当下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一)网络式阅读或导致“阅读方式狂欢化”。网络式阅读,即通过网络进行阅读。网络阅读是人们当下的主要阅读方式之一。资料显示,有近五分之二的读者通过网络在线进行阅读。互联网以其受众最多的先进多媒体、超文本技术和交互文化优势,带来了网络文化的繁荣与发展。较之于传统阅读方式,网络阅读自有其不可比拟的狂欢化、心灵化和自由化的表现优势。但网络阅读作品类型颇为庞杂,诸如架空穿越、玄幻科幻、都市青春、官场职场、游戏竞技、灵异惊悚、武侠等等。其中网络玄幻、仙侠灵怪类作品似乎最受学生读者欢迎;都市青春、游戏竞技类作品容易引起学生读者共鸣。然网络式阅读所提供的阅读内容往往有语言粗俗、文本欠规范的弊端,离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文本之要求相距甚远。

(二)微博式阅读或导致“阅读内容低俗化”。微博式阅读,即通过微博进行阅读。微博作品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新兴的“类型化”、“模式化”、“段子化”、“桥段化”文本,因其篇幅短小、移植性与传播性强,备受网友与手机用户的青睐。如果让学生长期沉迷于这种“类型化”、“模式化”、“段子化”、“桥段化”文本的阅读,必然会伤害学生的阅读趣味,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低俗化”,自然也会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负面影响。显然,阅读这种“类型化”、“模式化”、“段子化”、“桥段化”的文本,是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语感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的。

(三)手机式阅读或导致“阅读形式随意化”。手机阅读,是以手机运营商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向用户提供各类电子书作为阅读内容,以在线和下载为主要阅读方式的阅读形式。手机阅读现在已经成为“数字化阅读”的主要模式之一。虽因手机式阅读具有移动性、随意性、独立性等特点,阅读颇受读者欢迎,但其阅读内容同样存在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甚至低俗化的倾向,远远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教学要求。如果长期依赖手机进行阅读,同样也会妨碍学生阅读能力、语感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提升。

(四)电子阅读器式阅读导致“阅读文本单一化”。电子阅读器式阅读,即通过电子阅读器进行阅读。资料显示,在各类数字化阅读方式中,电子阅读器式阅读率增幅最大。电子阅读器除了具有移动性、随意性、独立性等特色外,还具有储存量宏大、读屏宽大的特点。但其内容呈现“固化”现象,相对比较单一,因而单纯依赖电子阅读器式阅读,同样也无法满足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教学要求,更满足不了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需求。

二.基于语文素养培养的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

(一)追求阅读教学的开放性。随着阅读方式与形式的转换,语文阅读教学范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过去那种举国一统、千人一面的阅读教学模式应该一去不复返了。因此,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正视这种多元化、多样化格局,对当下阅读教学采取开放性的接纳心态,才能够把握阅读教学的主动权,才能够使整个语文教育与时俱进,契合时代需求,具有时代气息,也才能够发挥语文教育在人文教育中的建设性功能。相反,如果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充满偏见,抱残守缺,视野狭隘,对当下多媒介阅读范式发展生态视而不见,甚至囿于僵化的思维,对当下文学生态横加指责,势必导致语文教育教学视野僵化。多媒介阅读范式多元化语境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特性,引导语文教育工作者和广大学生树立适应语文阅读教学多元化语境发展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 让他们具有接受“新媒介阅读”范式和应对多元化的语文阅读教学范式的开放心态与开放意识。

(二)强化阅读教学的丰富性。在当代文化生活中,大众传媒已经逐渐形成多元并存、立体伸展的“全媒体”形态格局。这种格局极大地拓展了传统阅读作品的生存空间,为传统阅读作品的阅读与传播提供了新的生长点与支撑点,传统阅读内容通过与新媒体新技术的结合与融合,生发出以往不被人所了解的无限潜力。与此同时,这种“全媒体”形态格局使阅读对象与阅读信息能够快捷地进行跨度域流动和跨媒体运行,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自由选择的多种可能。如果说以往的阅读教学面对的是单一的格局,习惯于接受纸质媒体的文本与作品,那么现在面临的则是多媒体融合的“全媒体”状态格局所取代。因此,当下的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着一个如何整合众多阅读资源的问题。也就说,多媒介阅读时代的语文阅读教学应具有“全媒体”阅读意识,通盘考虑包括传统书本在内的各种阅读媒体资源联通互动,充分正视阅读教学跨媒体传播运营的客观现实,全面整合包括纸质媒介在内的各种现代媒介阅读资源,积极改进阅读教学观念、范畴、视野与言说方式,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完备知识储备,促进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向现代阅读教学模式的转换与衔接。

(三)讲究阅读教学的艺术性。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形式单一,模式僵化,方法简单,基本上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只是被动参与阅读。在阅读范式多元化语境下,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尊重学生作为阅读教学主体的主体意识,给学生以充分的人性理解。作为阅读教学的主体,学生不是被动的受众,他们有其自己的内在情感、意志與个性,需要教师予以充分的尊重与理解。尊重学生自身的阅读力、理解力、鉴赏力、创造力。与此同时,要注意培养作为阅读教学主体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是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泛读”,即广泛阅读;二是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精读”,即反复阅读经典作品;三是积极指导学生“趣读”,即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作品。此外,作为阅读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与组织者,教师还要积极诱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媒介与阅读范式。一般而言,不宜对学生选择的阅读媒介与阅读范式横加干涉或指责。

(四)坚守阅读教学的“经典”性。多媒介阅读时代的到来,语文阅读进入多元化时代,阅读内容呈现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的现象。有鉴于此,经典作品的阅读不可缺少,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倡导阅读经典作品。因为经典作品充满人文精神,敢于直面社会与人生,关注社会深层次问题,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艺术精神与感召力。优化数字化时代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大力倡导阅读文学经典。一是积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将经典作品的阅读纳入阅读教学主渠道;二是积极介绍经典,通过朗诵会、鉴赏会、学术讲座等形式,诱导和吸引学生主动阅读经典;三是号召学生精读或背诵经典作品,为学生打下深厚而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

三.基于语文素养培养的语文阅读教学优化路径

(一)强化熟读。阅读能力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的正规的阅读训练逐步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关键是强化熟读,过好对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教材的熟读关。首先,要通过熟读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只有通过大量的反复的阅读训练,才能达到对语文教材的熟读程度,也才能达到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境界。对语文教材欲达到熟读的程度,除了反复阅读就是反复阅读。因为语文教材是教育部指定的阅读文本,它蕴涵着国家规定必须掌握的语言文字知识,而这些语言文字知识既是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语言文字知识,也是语文学科教育教学必须传授给学生的语言文字知识。因此,所谓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对语文教材教学反复阅读,以达到熟读的程度。因为只有熟读语文教材,才能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揣摩、品味语言文字的特点,感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奥妙;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增加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领悟,久而久之,自然会促成其感知语言文字能力的自然形成,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力。

(二)强化精读。精读,即要求不断反复地诵读语文教材。语文教材是国家规定的阅读文本,它是经过语文教育专家反复甄别后确立的规范文本;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就是经典文本。因此,要强化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强调精读语文教材。反复精读语文教材,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语言材料的语言规律。长此以往,学生脑中的言语材料积累多了,原有的言语图示丰富了,对言语的感觉自然敏锐了。对一些典范的语言材料进行精心细读,有助于对语言材料的整体把握,形成准确的认知,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而且经过视觉、听觉的刺激,配合心理活动,产生感知形成表象,对培养语义感和语法感有很大促进作用。强化精读,首先要强化诵读。叶圣陶认为,“读文言文时声调铿锵,足以传出原文的情趣;读语体文时就同话剧演员在舞台上念诵台词一般,贴合于语言的自然,表情说理,使听者不但了解而且深深地印在心坎里”。经过朗读训练的人,一旦碰到一定句式的句子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按句式的要求一气呵成,念出相应的语调,读出语句的感情色彩。所以,教师应告诉学生朗诵可以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通过声调的抑扬顿挫、节奏的轻重缓急表达出来,令听者与读者都能领略到语言文字的语感。其次是强调默读。以默读为主要的阅读形式,这样有利于思维集中于对文章的领悟。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语文知识以及相关背景知识,从内容到形式,从整体到部分,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比较、揣摩、咀嚼,寻求并掌握其规律。在默读读过程中,注意对文章细微处的把握最为重要。在细微的地方进行深入的分析、理解,同时又引发联想,进行比较,便可以加强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理性认识与把握。

(三)强化泛读。泛读,通常指课堂之外广泛的自由式阅读。泛读,既可提升语文阅读能力,培养语感,还可以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开拓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泛读,有益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能力。语言感悟能力可谓语文素养的核心素养。所谓语言感悟能力,就是一种通过广泛而反复阅读训练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对语言文字感知能力。语言感悟能力作为一种复杂的阅读心理活动,固然离不开记忆、分析、联想、比较等理性认识活动的参与,但它终究还是以“感悟”为基本形式,主要依靠的却是通过阅读体验与阅读积累形成的,是带有浓厚的阅读经验色彩的心理活动。古人云,"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语言学习需要积累。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积累与储备语言材料,是培养语言感悟能力主要途径。有鉴于此,作为落实语文素养教学着力点的阅读教学活动,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对语言感性材料的感知,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感知语言文字的机会,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积累,从而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实践表明,举凡喜欢阅读且阅读面宽的学生语言感悟能力总是超强,表现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的把握非常准确。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爱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强的读物,以开拓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使学生在反复地大量地感受语言材料的过程中,丰富语言素养,增强语言感悟能力。

(四)强化赏读(品读)。赏读,又称品读,即对优秀的经典的语言材料进行反复诵读,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赏析和品味,在赏析的过程中,提升学生语言文字感悟能力。咬文嚼字,体味语言,是培养语言文字感悟能力与语文素养极为有效的措施之一。朱熹指出,“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读,精熟后理自见得”。阅读教学强化赏读,就是要引导学生对经典文本和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推敲、仔细揣摩、细细品味。只有这样,才会帮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精与妙。由此可见,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而赏读则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学生赏读的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几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还也可以是几段话甚至是全篇。欣赏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可以是内容方面的,也可以是思想情感方面的,还可以是语言表达方法方面的。赏读时可以用读的方式,也可以用说的方式,还可以是听的方式。总之形式自选,表达自由,教师力求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和空间,鼓励学生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此外,在学生赏读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背诵优秀经典的语言材料,抄写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佳段、名篇,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语感。

(五)强化背读(背诵)。背读,即通过熟读达到能够背记的熟练程度。背诵是熟读的结果,也是诵读的积累。随着诵读的遍数增加逐渐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也会逐渐提升,从而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的境界。诵读和背诵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运用语言文字技能、感知语言文字魅力的重要方式。借助反复朗读与背诵,通过口、耳、眼、心并用,可以逐步培养学生感悟语言内蕴和文章气势,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之精妙。此外,优秀的语言作品往往是藏锋不露的,即所谓"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因此,只有通过反复诵读与背诵,在诵读中想象,在背诵中欣赏,反复品味,不断揣摩,方可品悟出语言材料中那富含深层意义的"七分"用意,从而感悟这“三分”语言之精妙。

(作者单位:湖北省鹤峰县思源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优化路径语文素养优化策略
信息安全下企业经济信息管理分析
新形势下的党群干群关系及优化路径探索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基于一种优化策略的智能灯控制系统研究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