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有故人

2022-05-30 10:48巩爽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岑参阳关边塞

巩爽

岑参,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他二十岁左右到长安求取功名,奔波十余载仍无果,西出阳关到边塞军中充当幕僚。从《逢入京使》《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我们可以读懂岑参出走半生仍是故人的一腔热忱。

传语长安 抒立业豪情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是公元749年岑参赴任安西节度使幕府书记途中所作。由于仕途不如意,岑参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儿,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偶遇返京述职的使者,竟是旧识,此刻岑参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岑参东望故园,千里迢迢,妻儿远隔,不由得泪水模糊了双眼。不过,岑参没有沉浸在悲苦之中,而是振奋精神,劳烦旧识捎口信给家人报平安。一个久居长安的读书人,远赴万里,穿越戈壁,遭遇飞沙走石、酷热奇寒,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怎能不想念家乡?但岑参用“传语”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收束全诗,在淡薄中寄托着韵味。此时,岑参深知家国不能两全,只能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融入建功立业的豪情之中。

送別塞外 书爱国热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公元754年,岑参第二次西出阳关,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在轮台送别前任武判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时间顺序展开,描绘了边塞壮丽奇特的雪景,千树万树盛开的“梨花”、瀚海阑干的百丈之冰渲染了送别场面,思念故土的无尽乡愁、大雪封山的隐隐担忧、峰回路转的深情目送无不令人动容。

岑参通过雪景的转换,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军中将士对战友真挚的情感及久居边关的惆怅。各种情感诉诸笔端,家国豪情融化边塞冰雪,一腔赤诚书写爱国热情。

遥想故园 祈国泰民安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攻陷长安。公元757年,唐肃宗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岑参于同年9月所作。诗中原有小注说:“时未收长安,”故此诗为岑参在重阳节思念故土而作。

古人有重阳节登高、饮酒、赏菊的习俗。岑参遥想陶渊明曾于重阳节时在菊花丛边独自闷坐,刚好江州刺史王弘送酒来,二人痛饮而归的情景,但如今遭遇战乱,即使登高望远,也无人送酒,心中倍感悲凉。岑参远在凤翔,思念故园,想到断壁残垣中寂寞绽放的菊花何其凄凉。思乡之情寄于菊花之上,紧扣用典内容。“遥”渲染了岑参思乡之切。 “怜”是对菊花的怜惜,也是对长安饱受战火摧残的叹息,更是对长安战火纷飞、血染天街、百姓流离失所惨状的悲恸。此时,由“故园菊”引发的思乡情,升华到对百姓的同情和对国泰民安的渴望。

长途跋涉的辛苦,没有退却岑参的热忱;久居边塞的苦寒,没有消磨岑参的斗志;满目疮痍的惨淡,没有削减岑参的责任。坎坷的经历让岑参饱经风霜,但是也丰盈了他的精神境界。岑参将西出阳关的思念化作镇守边关的动力,将故园菊化作振兴国运的祈盼。

岑参,一生行走在边塞的游子,用脚步丈量挚爱的土地,用手中笔刻画奇丽景色,用情感书写平生壮志。他西出阳关,归来仍是故人。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第三十七中学)

群文链接

阅读岑参的《碛中作》《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让我们穿越时空,与西出阳关的故人重逢。

猜你喜欢
岑参阳关边塞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遥望阳关
山房春事(其二)
卢氏县朱阳关镇杜店村
西出阳关
梦回边塞
又恨又爱是岑参
黄沙当中寻阳关
论《河岳英灵集》对盛唐边塞题材诗的接受
又爱又恨是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