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金水漏印纹饰图案分析与应用研究

2022-05-30 07:40陈椿艳
美与时代·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应用设计傣族

摘  要:金水漏印是傣族传统纹样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金色装饰图案,其装饰艺术蕴含了傣族的原始宗教文化,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其他民族文化相互渗透与交融的成果。通过实地调研对金水漏印的纹样特征,制作工艺和背后蕴含的文化融合现象进行探究,并尝试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对金水漏印纹样进行创新设计应用,将金水漏印纹样运用到更多的领域,更好地推广和宣传傣族传统纹样以及傣族的装饰艺术。

关键词:金水漏印;傣族;纹饰图案;应用设计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1Y313)研究成果。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少数民族艺术文化领域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研究对象的类别也逐渐拓宽。傣族作为云南省内一个文化底蕴丰富、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在造型艺术设计领域具有丰硕的成果。金水漏印作为傣族传统纹样的代表之一,是宗教艺术和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与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佛教信仰、鬼神崇拜等方面都有紧密的联系,在傣族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与此同时,金水漏印还是傣族民间工艺的组成部分,为我们更好地探究傣族社会的美学习惯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研究资料。结合金水漏印背后所蕴含的多样文化而设计的现代产品,在拓展金水漏印的表现形式的同时,还可以为其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将傣族独特的美学形态与民族文化推向大众,为更多人所熟知。但从目前的金水漏印相关研究来看,关于金水漏印纹样背后的文化融合现象部分的研究较为少见,结合金水漏印进行创新设计的现代产品应用也较少,因此对金水漏印展开深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金水漏印简介

金水漏印,傣语中称“滴夯”,在专业术语中也称“刻板漏印金水图案”[1],是傣族南传佛寺中一种独特的金色装饰性图案,多见于佛寺内的墙壁、柱子、门窗、房梁、天花板等木质建筑结构上(如图1)。有别于汉传佛寺和藏传佛寺的壁画装饰,金水漏印具有独特的绘制表现手法,只在傣族地区的南传佛寺内才能见到。关于金水漏印的发展缘起在历史上并无文献资料可追溯,但通过分析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并结合傣族的相关民间工艺,我们可以推断出金水漏印是傣族民间剪纸工艺和佛教信仰融合的产物[2]。民间剪纸是金水漏印工艺的基础,金水漏印是剪纸技艺的延伸。由于傣族的剪纸工艺也是服务于佛教的,佛寺中的僧侣及民间手工艺人在运用剪纸工艺进行相关的佛教艺术用品创作时,结合漏印技艺,创造出了金水漏印这一独特的佛教装饰艺术(如图2)。

二、金水漏印的制作工艺

制作金水漏印的主要工具:构皮纸、剪刀、刻刀、凿子、刷子。

材料:金粉/金箔/金水、红漆、黑漆。

表现手法:阴刻

工艺流程:首先选取较厚的构纸,根据梁架、柱子或墙体的尺寸设计出大小适中的图案,用剪刀等工具在构纸上剪出或刻出所需的装饰图案;在需要装饰的物体上先刷一层黑漆,等黑漆干透后再刷红漆,这样底色就会变成暗红色;等到红漆半干,把准备好的镂空构纸覆盖在刷好的底色红漆上,再用刷子将金粉拓印上去,最后等其自然风干后将构纸揭下来,金水漏印就制作完成了。

金水漏印是傣族佛寺内特有的装饰图案,以传播宗教思想為主旨,承载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金水漏印的制作多由寺庙的僧侣或民间的手工艺人主导完成,且整个制作过程均在佛寺中完成。虽然金水漏印的制作工艺并不复杂,色彩运用也较为单一,但它最终呈现的效果却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热烈而统一,很好地营造了佛寺场地庄严神圣的宗教氛围。

三、金水漏印的纹样特征

(一)纹样类别

金水漏印作为反映傣族人民社会生活和宗教信仰的物质载体,其取材对象十分广泛,从植物到建筑,从人物到动物皆有涉及。由于金水漏印是仅在佛寺中可见的带有宗教色彩的装饰性图案,而傣族又是一个全民信仰佛教的民族,因此金水漏印纹样的题材内容基本都与佛教相关,人物形象均为佛像,植物也以“五树六花”为主。除南传佛教文化外,傣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原始宗教信仰也是金水漏印的表现主题。虽然宣传宗教思想是金水漏印所要表达的主题,但傣族人民在设计时紧扣当地民族文化的实质内涵,采用最生动、最具体的表现手法进行艺术创作。金水漏印的纹样类别基本可分为:人物纹、建筑纹、植物纹、动物纹、几何纹及驼花神兽纹。

1.人物纹。金水漏印中的人物纹样多以单独纹样的形式出现,常见于佛寺的外墙,木门等区域。最常见的人物有释迦牟尼、佛陀、菩萨、舞蹈人物等,傣族神话传说中的孔雀公主金娜丽也是常见的金水漏印人物纹样之一。这些人物造型生动形象、跃然而出,在表现傣族人民真实生活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宣扬了佛法。具有代表性的人物纹样有曼春满佛寺的仕女献花纹(如图3)、孟连中佛寺的金娜丽舞蹈纹(如图4);孟连芒中佛寺的佛陀跌坐纹(如图5)。

2.建筑纹。金水漏印的建筑纹样以佛塔造型最为常见。因南传佛教只信仰与供奉释迦牟尼一位,而佛塔最初是用来供奉舍利、经卷和法物的地方,传说释迦牟尼涅槃后化成了舍利,于是用于供奉舍利的佛塔自然成为了佛陀的象征,也代表了傣族人民对佛祖的尊敬与崇拜。云南地处边境,与许多东南亚国家接壤,因此傣族佛寺的建造风格中蕴含着东南亚国家佛寺造型的“影子”,金水漏印中的佛塔造型自然也受到了东南亚建筑风格的影响。此外,有些佛塔纹样旁还会有鲜花和佛幡造型的装饰,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傣族人民进行宗教活动时的真实场景。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纹样有曼短佛寺的佛塔纹(如图6)、孟连总佛寺的佛塔纹(如图7)。

3.植物纹。以西双版版纳为例,该地气候宜人,是生物多样性的集中体现,因此植物资源丰富,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傣族人民也喜用鲜花供奉佛祖,为金水漏印植物纹样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傣族佛寺中有大量以植物为主题的卷草纹运用在佛堂大厅内的柱子、房梁、墙面等区域,有时也作为适合纹样来衬托主纹样,或丰富画面。其中菩提树和莲花是佛教中最典型的两种代表植物纹样,自然被广泛应用于佛寺装饰。而作为佛寺中最具代表性的植物——“五树六花”,也是金水漏印纹样中常见的植物题材。“五树”指的是菩提树、槟榔、贝叶棕、糖棕、高榕;“六花”指的是莲花、鸡蛋花、黄姜花、文殊兰、缅桂花和地涌金莲,它们既象征吉祥美好,也是佛经中规定寺院里必须种植的植物。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纹样有曼春满佛寺的菩提叶纹(如图8)、孟连总佛寺的团花纹(如图9)、曼短佛寺的莲花缠枝纹(如图10)。

4.动物纹。傣族先民的动物信仰中以大象和孔雀为代表,在傣族人民的心中,大象象征着力量与和平,孔雀象征着美丽善良、吉祥如意,是金水漏印及傣族传统纹样中最常用的动物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傣族的十二生肖与汉民族中的十二生肖有所出入,改“猪”为“象”,改“龙”为“大蛇”。此外,麒麟和凤凰这些奇珍异兽也属于常见的动物纹。金水漏印中的动物纹样均为侧面造型,融合了动态的动物形态和傣族人民的审美艺术,迸发出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具有代表性的动物纹样有曼春满佛寺的山羊纹(如图11)、孟连总佛寺的象纹(如图12)、曼短佛寺的凤凰纹(如图13)。

5.几何纹。菱形、圆、虚线等几何纹样在金水漏印装饰中主要起配合主纹样、辅助分割画面的作用,本身是不含任何文化寓意的。几何纹样中最常用的有菱形(如图14)、圆点(如图15)、三角、波浪、直线、虚线(如图16)等,多以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的形式出现。虽然几何纹样的类型较为单一,但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排列,而是在结合其他类型纹样的基础上着重凸显一种节奏韵律之美,强调图案的疏密有序、主次分明,丰富金水漏印的画面层次,打破固有的单一结构。

6.驼花神兽纹。驼花神兽纹是金水漏印中一种特殊的纹样类别,其出场方式均为动物驼着一把伞或鲜花,大象驼花纹、马驼花纹是最常见的两种驼花神兽纹。装饰有驼花神兽纹的代表佛寺是孟连芒中佛寺,寺内绘有驼花象纹(如图17)、驼花马纹(如图18)、驼花鹿纹(如图19)等。

(二)排列组合

金水漏印的纹样排列组合方式基本可分为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单独纹样和适合纹样。与面积较大且完整的壁画不同,金水漏印的图案大小、纹样选择和排列组合方式是根据所绘制的载体决定的,不同载体的面积、形状、结构等均不相同。例如房梁、门楣等面积较小的木质构件上的金水漏印纹样排列多为简单的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组合样式;大殿内梁柱上的纹样排列方式则通常以适合纹样为主,将不同类型的纹样进行有序组合,常辅以连续纹样划分画面;而类似于墙壁和天花板这种面积较大的展示面,金水漏印的排列组合方式可发挥的空间也相应变大,变化较多,根据纹样的特征进行整体布局,使画面飽满灵动。若是以金水漏印的纹样类别来划分,花草纹和几何纹多以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及适合纹样的排列方式存在;人物纹、动物纹、建筑纹则基本以单独纹样的方式呈现。总的来说,金水漏印纹样的排列组合方式是有序可循的,且能与建筑形制较好地融合。

(三)色彩特征

金水漏印以热情热烈的红色和灿烂耀眼的金色为主色调,其色彩构成虽然较为单一,却营造了一种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打造出傣族人民心中向往的佛寺色彩(如图20)。由于傣族地区的佛教文化来源于泰国和缅甸,因此佛教装饰色彩的选取或多或少会受到这两个国家的影响,尤其是泰国。泰国佛寺的建筑色彩偏好金色,佛寺内部也会使用金箔对壁画进行装饰。金色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是高贵典雅的意象,与傣族人民对佛祖的尊敬与信仰不谋而合。因此手工艺人选取金色和红色作为金水漏印的典型色彩来装饰佛寺,能够更好地塑造佛寺光辉神圣的宗教形象,呈现出傣族人民对佛寺的美好想象。

四、金水漏印中的文化融合现象

(一)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

金水漏印起源于傣族南传上座部佛寺的装饰文化,而傣族地区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起源于印度,南传到斯里兰卡,又传播到柬埔寨、缅甸、泰国、老挝等国,最后从缅甸和泰国传入我国云南省。南传佛教在发展传播的过程中与傣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从而达到一种平衡。经过长久发展,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已深深扎根于傣族社会,得到了傣族人民的认可和支持,随之开始出现大量佛寺,目前已达到了“一寨一寺”甚至“一寨多寺”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南传佛教也因与傣族文化相融合变得本土化了,佛教融入到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并产生深远影响后,使得傣族民众生活中的民间工艺和生活习惯等都与佛教文化息息相关。傣族佛寺中的佛幡、纸扎、刺绣地毯等宗教用品都是傣族民间工艺的体现。傣族南传佛教独特的“赕”文化和赕佛活动推动了佛教艺术的发展,基于对南传佛教的信仰与供奉,傣族民众为了供赕而创作艺术作品[3],从而产生了傣族独特的佛寺装饰艺术,金水漏印便是傣族佛寺中具有代表性的装饰艺术之一 。

(二)民族文化

除了受到南传佛教文化的影响,金水漏印的发展还受到了跨境民族、其他少数民族以及中原文化的影响。西双版纳地区的佛教文化由泰国传入,因此佛寺的装饰造型也较多受到泰国的影响,金水漏印中的人物造型有明显的东南亚风格。如图21中的菩萨头戴尖角帽,衣领上扬,服饰繁复精美,整体线条简洁流畅、形态传神。而与汉文化及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的最典型案例,便是广允缅寺中的金水漏印装饰。广允缅寺是傣族佛教寺庙的代表之一,地处沧源佤族自治县。虽然广允缅寺属于傣族南传佛教寺庙,但其建筑形制是汉式的,装饰风格又是傣族样式的。这是因为广允缅寺在历史上长期受汉族和白族文化的影响,多重民族文化的交融导致这一独具特色的建筑装饰风格的产生。广允缅寺有一木门上的“菩萨”金水漏印与众不同,人物的服装造型皆为汉族样式,直观反映了汉文化对傣族佛寺装饰风格的影响(如图22)。

五、金水漏印的应用

(一)金水漏印的相关应用设计

相比于大众熟知度更高的傣族织锦纹样,针对金水漏印纹样的相关研究及应用的成果较少。目前来看,各领域应用金水漏印纹样进行的相关设计不多,笔者找到两个较为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一是以金水漏印形式进行的傣族泼水节主题插画设计。插画师常夭夭运用金水漏印的图案表现形式设计了一组以傣族泼水节为主题的系列插画,插画整体线条柔和流畅,画面布局充实有序,画中的人物形象较原始的金水漏印人物更具卡通感。如图23中的佛陀人物带着墨镜领结的造型不同于人们常见的较为严肃的佛陀形象,少了一丝庄重,多了一丝生动和趣味,可以说是中西文化的有机结合。画面色彩的运用上则在保留原始的红金配色的同时又增加了一组彩色配色(如图24),一幅插画两种配色,象征着传统与现代的共存。二是运用金水漏印纹样进行的傣族服装创意设计(如图25)。该作品是2011年西双版纳举办的“金剪刀·傣族服饰设计大赛”的金奖获得者,设计者将金水漏印纹样运用在衣服的领口、袖口、门襟等不同部位作为图案装饰,将传统纹样与现代服装巧妙结合,虽然不是传统的傣族服装形制,但金水漏印纹样的应用依旧能够很好地传达服装的民族特色和魅力。

(二)结合金水漏印纹样的餐具设计

基于以上对金水漏印纹样整体造型及文化寓意的研究分析,受到文化融合现象的启发,提出将金水漏印纹样运用到现代餐具设计中去。结合餐具的使用场景及产品定位,运用金水漏印纹样进行创新设计。在对提取出来的金水漏印纹样元素进行重组变形后(如图26),最终得出一套具有浓郁的傣族风情,同时又能在现代场景中应用的餐具设计方案。这套餐具的整体色彩及风格统一,保留了金水漏印纹样原始的红金配色,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同时打破了金水漏印纹样的使用场景,使其走进日常生活,也使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金水漏印的纹样之美。

1.桌垫设计。桌垫的图案设计以金水漏印中代表性纹样一团花纹为灵感来源,主要选取了卷草纹中的部分植物元素和其他造型的卷草纹进行组合,以圆为整体造型进行发散填充,设计出一个新的完整的圆形团花纹,后又将其一分为二,置于餐垫两端,中间则以一个经过变换的简单团花纹造型作为连接点缀(如图27)。

2.碗设计。碗的底部图案设计运用了佛塔底座部分的纹样和简单的几何线条作为主要创作对象,碗边则以花朵为主要元素设计了一组二方连续纹样作为装饰,整体与几何的实线、虚线、圆点进行组合(如图28)。

3.筷子设计。筷子的设计是以傣族人民喜爱的大象为造型基础进行创作的,参照了西双版纳傣族园内的大象雕塑造型。白象在傣族人民心中是守護家园、消除灾难的象征,也反映了傣族的崇象文化,而筷子顶端设计的双面象造型也象征着对称和圆满。相较于普通的筷子增添了细节,更好地切合主题(如图29)。

4.盘子设计。盘子的图案设计运用了动物纹、植物纹等多种纹样类别并对其进行解构、变换、重组,设计了四款造型各异、功能不同的盘子(如图30)。长方形盘子的图案设计选取了动物纹中的蝙蝠纹和莲花纹中的花瓣元素进行变形,蝙蝠纹置于盘子的四个角,花瓣元素则参照常见的金水漏印带状图案进行重复排列,根据盘子的整体造型将两者有机结合。另外三款圆盘的盘型均有细微不同,其中两款为花边形,一款为圆形。两款大圆盘的图案设计灵感均来源于桌垫的团花纹图案,分别将两种团花纹的外圈图案进行拆解,得到新的图案元素;小圆碟的图案设计选取了适合纹样中的图案元素进行变形以及四方排列,得到新的图案。

六、结语

在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傣族金水漏印作为傣族传统纹样魅力的一种直观体现,在宣传佛教教义及思想的同时,还蕴含当地民族文化的本质和内涵。将原始的宗教文化、南传佛教文化以及其他民族文化特征融入到金水漏印图案中,以具体生动的手法传达出傣族人民的生活智慧。结合金水漏印纹样所设计的餐具产品在创新纹样表达方式的同时,还表达了傣族传统纹样的艺术魅力,让艺术贴近生活,拓展金水漏印纹样的现代呈现方式。我们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傣族传统纹样的独到之处,为更好地推广和传承傣族的民间艺术作出贡献,从而增强傣族人民的文化自信及文化传播。

注释:

①图2详见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476044。

②图22详见微信文章:[摄影]广允缅寺,尘世佛境。

③图23、图24详见https://www.zcool.com.cn/work/ZMjg2MDIxMTY=.html。

④图25详见孙媛.云南傣族地区佛寺的装饰艺术研究:以金水漏印为例[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5.

参考文献:

[1]王艳琦.傣族金水漏印图案艺术[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4(2):65-69.

[2]孙媛.云南傣族地区佛寺的装饰艺术研究:以金水漏印为例[D].昆明:云南艺术学院,2015.

[3]田玉玲.供奉与表达:傣族南传佛教艺术与“赕”的关系解析[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8.

作者介绍:陈椿艳,西南林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通讯作者:朱晓艺,博士,西南林业大学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史。

猜你喜欢
应用设计傣族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金平傣族多重信仰文化探析
傣剧与德宏傣族的文化记忆
超滤膜系统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与设计
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中的应用设计
浅析建构主义理论在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居住空间绿饰陈设原则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