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

2022-05-30 11:06郑春阳
天津教育·中 2022年7期
关键词:个性化核心作业

郑春阳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综合型、个性化人才的培养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语文课程作为小学阶段最为基础的学科,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人文性,是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重视语文课程教学各个教学环节教学功能的发挥,以此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而课后作业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实践机会。因此,教师应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充分重视课后作业环节的设计,并通过课后作业的个性化设计与布置,来激发学生的作业积极性,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在巩固、实践的基础上得到培养与提升。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核心素养价值

(一)个性化作业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环节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品质和关键性能力,而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后作业环节通过对课后作业进行个性化设计,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补充延伸环节中,以实践运用的方式实现自身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比如,在语文阅读和写作学习的过程中,小学生难以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内来实现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而教师通过个性化课堂问题,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小组、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转变被动学习的状态,从而让学生在课堂、课后作业一体化练习的过程中,达到以读促写、以写助读的学习效果。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设计、开展。也就是说,只有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细化到各个教学环节中,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课后作业环节的优化,通过课后作业的个性化、科学性设计,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学生健康成长、良好发展的基础。

(二)语文个性化作业是落实核心素养理念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理念作为重要的指导理念,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得到落实,才能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而课后作业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后作业环节中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也都蕴涵着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内涵,能实现核心素养理念的贯彻与落实。另外,课后作业作为学生课下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任务,在对其进行个性化设计的过程中,应将核心素养进行细化,渗透到作业的内容及形式中,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例如,在寓言类文本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寓言故事续写、用自己的语言来把寓言故事进行復述,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去理解寓言的内容和思想,同时让学生扬长避短,通过强化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来培养自身发散的思维。

(三)个性化作业能够帮助教师打造生动、形象的语文教学课堂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是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而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个性化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此来更细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发展需求等,同时更要对核心素养理念的内涵进行科学的解读,对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深刻的分析、挖掘,以此设计出更具深度、更具个性化的课后作业。由此可见,教师对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进行设计的过程,同时也是自身专业素养、教研能力进行提升的过程,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相长。比如,在讲授《穷人》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课前预习任务,来引导学生通过情境体会、对话交流、角色扮演等来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的课前个性化预习更高效,为打造活力语文教学课堂奠定基础。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探究

(一)深化核心素养理念的认知,树立科学作业设计观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使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指导理念都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同时也是进行核心素养理念贯彻、促进课程改革发展进程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环节中,为实现课后作业个性化的设计,教师就应积极地进行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化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树立科学、创新的作业设计观念。语文作业不能只让学生通过机械的联系来实现强行记忆,而需要结合语文文本文化内涵、德育知识来为学生设计高效且趣味的作业。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乐于思考的学习习惯,从而为学生深度学习语文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教师应注重从理论以及实践的角度进行核心素养理念的认识,并将思维品质进行细化并渗透到课后作业环节,以此实现课后作业的优化与创新。这样就能使小学语文的每一项课后作业都具有核心素养内涵,学生在对每一项作业进行完成的过程都是对自身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锻炼与提升的过程,以此实现了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个性化和有效性。即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来让学生以兴趣为指引、以个性化学习为方向,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另一方面,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为满足新教育形势的发展需求,应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进行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并在将自身的专业素养投入课后作业的科学设计中,使小学语文的课后作业更加个性化、科学化。在这一内在驱动下,教师就应积极地开展自主学习,不仅要提升自身的语文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还应对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究。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地参与相关的专业化培训和教研活动,在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交流中积累优秀经验,以此提升教师自身对个性化作业的设计能力。

(二)注重作业目标的核心素养融合,促进作业的个性化

在对课后作业进行科学性、个性化设计的过程中,作业目标的科学把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具备了明确、科学的目标性,才能真正保证课后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因此,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应积极地进行小学语文课后作业核心化目标的制定与把握,以此增强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个性化。

首先,教师应顺应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将核心素养的内涵融入个性化作业的设计理念中。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新课程改革理念是指引课堂教学开展的重要理念,教师在对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进行设计时,就应使作业目标符合课程改革精神、改革理念,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融入具体的作业目标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作业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具有高度的实效性。其次,教师应紧密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进行个性化作业目标的科学制订。課后作业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业环节的目标应与课堂教学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这样才能使课后作业既有的教学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因此,教师在对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进行设计时,应充分围绕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三维课堂教学目标体系,进行多元化、多形式课后作业的设计。

(三)注重作业内容的合理规划,实现作业内容的多元化

课后作业环节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课堂学习内容掌握情况的检验与巩固。因此,教师在对课后作业进行个性化设计时,就应从作业的内容层面入手,通过作业内容的合理规划,来进行课后作业的多元化、个性化设计。教师应针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设计具有多元化语言训练内容的个性化作业。语言构建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中最为基础的素质能力,教师在核心素养指引下对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进行设计时,就应注重学生语言能力、良好语感的培养。例如,在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中,语感是在不断的知识积累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就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后作业中进行读写积累类型作业的设计。如布置每天打卡的课外阅读任务,设计采集具有积累性的词语、句段摘抄任务等,以此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教师应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设计出具有启发性、开放性的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素养体系的重要部分,教师还应注重相关思维类课后作业的布置,以此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引导,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层次性作业的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学习主体,任何教学活动、教学设计都应围绕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环节中,教师就应充分认识到班级内学生的具体学情,并根据学生学习层次的划分情况,来对课后作业进行层次性、针对性的设计,以此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在作业的数量上进行差异性设计。比如,为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布置更多抄写类、记忆类等基础性的作业,以此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而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则没有必要进行基础类作业的完成,教师可以为其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拓展性的作业,使其在实践性的运用中获得更为良好的发展。其次,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内学生的学习层次,在作业的难度方面设计具有开放性、梯度性的课后作业,以此满足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比如,在教学完《精卫填海》一课后,教师就可以设计具有梯度的、开放性的个性化作业:1.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故事的复述;2.展开自己的想象,对精卫具备的良好品格进行深入分析与总结;3.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进行读后感的写作。这样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层次,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作业进行完成,在对作业进行完成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相应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增强了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

(五)注重作业形式的创新,实现作业形式的多元化拓展

在小学语文的课后作业环节中,以往单一、僵化的作业形式是导致学生作业积极性缺失、核心素养培养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对课后作业进行优化、个性化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就应注重作业形式的多元化拓展,使学生在对多元化课后作业的完成中,实现学习积极性的提升以及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首先,在传统的书面作业以及口头作业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布置具有开放性、探究类的作业形式。比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为学生布置“文中人物都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分别从哪些细节描写中体现出来”的探究性作业,使学生能通过学习平台进行课下的合作探究学习,这样不仅将合作探究的活动延伸至了课外,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同时更使学生能通过探究类作业的完成实现自身综合素养的提升。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实践性、人文类语文作业的设计。语文是一门具有实用性的课程,很多知识都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对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进行设计时,就应注重语文学科特点的结合,设计一些具有生活化、实践性的语文作业,以此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以致用意识。比如,在教学《火烧云》一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向家长或长辈请教识云看天气的常识”这种具有人文性、社会实践类的调查作业,这样学生就会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获得生活常识的积累,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进行核心素养的引导与培养,以此促进课后作业环节教学功能的发挥。

(六)注重作业评价的优化,促进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作业评价、批改是课后作业中最后的一个环节,能集中体现学生的作业情况,同时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意义重大。因此,在对小学语文课后环节进行优化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在作业的批改、评价环节中进行评价标准、批改方式、评价主体等方面的优化、完善。如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评语时,应注重评语的针对性和个性化,这样不仅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实现课后作业环节有效性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课后作业环节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课后作业的科学、个性化设计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引下,积极地树立科学作业观,并从内容、难度、形式以及评价等方面对课后作业进行个性化、多元化的设计与创新,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课后作业环节得到实践与提升,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邱瑞玲)

猜你喜欢
个性化核心作业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作业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我想要自由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