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疑“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

2022-05-30 11:32冯兴元
民主与科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稀缺性斯密悖论

冯兴元

“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与斯密的解答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特别提到由约翰·劳最早提出的“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斯密指出:“使用价值最大的东西通常很少或没有交换价值;相反,那些在交换中具有最大价值的东西通常很少或没有使用价值。”他举例道:“没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但能用它交换到的货物却非常有限,人们用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与此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用它换来大量的货品。”这里,斯密区分了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一物的交换价值是指一物用于交换对于个人的价值,等于市场价格,表示由于通过交换一物而占有另一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比如对于斯密,鸡蛋的交换价值就是它的市场价格,表示通过换出鸡蛋而占有货币或另一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另外一方面,一物的使用价值则涉及直接使用该物的有用性。斯密把使用价值当做交换价值的给定的和不需说明的前提,聚焦于分析交换价值。他认为:“任何商品对拥有它的人来说的价值,对于那些不打算自己使用或消费它,而是想用它来换取其他商品的人来说,等于该种商品使该人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因此,劳动力是衡量所有可交换商品的价值的真正尺度。”

斯密在分析“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时,立基于对不同物的使用价值的考量(以有用性来衡量),又把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相比衬来解答这一“悖论”。他在书中事实上区分了水和钻石的不同性质的有用性:水是用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的,离开水,人就不能活下去;钻石不是用于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而是用作为饰品,用来满足某种快乐,离开它,人照样能够活下去。此外,斯密还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物品的稀缺性。在总体上,他是这样解答“价值悖论”的:首先,水的“使用价值高,但交换价值低”,而钻石恰恰相反,“使用价值低,交换价值高”;其次,钻石与水的价值和稀缺性有关:“在任何程度上有用或美丽的物品,其价值(merit)都会因其稀缺性而大大提升”。他还写道:“事实上,廉价与丰裕是同一回事。正是因为有充足的水,所以提水所得的水才如此便宜,而钻石的稀缺性(其真正的用途似乎还没有被发现)才使得它们如此昂贵。”综合这两方面的考虑,斯密认为,这就是钻石的价格(作为交换价值)远远高于水的价格的原因。更让人惊奇的是,斯密在《国富论》发表十年前的一次演讲中,就指出钻石和水的价格不同是稀缺性不同。他在演讲中注意到,一个迷失在沙漠里的富裕商人会以很高的价格来评价水,并且认为如果能成倍提升对钻石的大量生产,钻石的价格将大幅度下跌。

斯密对“价值悖论”之解答的局限性

真的存在上述这种“钻石与水的价值悖论”吗?其实非也。这不过是一种表面上“悖论”。利用正确的理论,可以对这一所谓的“悖论”作正确的解答。斯密当时还没有提供正确的解答。正确的解答就是现代经济学边际效用论的解释,这种解释只有在门格尔、杰文斯和瓦尔拉斯三位经济学家几乎在同一时期(即在19世纪70—80年代)各自独立创立边际效用论之后才成为可能。

斯密当时的解答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首先,斯密主要依据生产费用价值论,而非现代经济学所采用的主观价值论。生产费用价值论者认为,要挖到钻石的劳动时间投入要远远大于从河边取水,这决定了钻石的市价(交换价值)要远远大于水。正如上文所述,钻石的交换价值与其他商品一样,对于“想用它来换取其他商品的人来说,等于它使他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这里劳动量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一种生产费用价值论。门格尔在1871年出版了《国民经濟学原理》,由此成为边际效用论的三大创始人之一,成为经济学“边际主义革命”的发起人之一,也因此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批评了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的生产费用价值论。针对生产费用价值论的问题,门格尔写道:“一颗钻石,无论是偶然发现的,还是耗费几千个劳动日从钻石矿坑里掘出来的,从它对一个人的价值来看都是无所谓的,正如在实际生活中,无论何人都不会去问财货是怎样被生产出来的——在评定其价值的时候,无论何人都只着眼于该财货对他所提供的、假如不支配它就不得不缺少的助力。”但是,门格尔认为,这种获得钻石的客观劳动投入耗费量或费用和钻石的市场价值之高仍然显得相差甚远,而且偶然得到的钻石和投入大量劳力获得的钻石一样,均具有极高的而且相同的价值。另外,无论我们投入多少劳力,获得江边随处可得的水,水对于我们没有什么价值,也就是支配水对于我们满足自身需要所具有的意义等同于零。根据现代经济学的主观价值论,每个人都会根据水和钻石对于满足自己的需要的意义来做出主观的价值评价,这种价值评价是因人而异的。这里现代经济学的主观价值论并不否认不同之物如水和钻石的客观上的有用性,但强调有用性和价值是两回事。

其次,斯密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法,还没有使用现代经济学边际效用论所采用的边际分析法。真正正确解答“悖论”要求使用边际效用论。斯密作为古典经济学家,还不了解边际分析的重要性。虽然他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稀缺性因素,他局限于根据人们在特定环境中可支配的某物的总量与其他物的总量去分析其使用价值(有用性)和交换价值(市场价格)的关系。

门格尔基于边际效用论对“价值悖论”的正确解答

门格尔作为边际效用论的创始人之一,则采取了边际分析法。根据门格尔的理论,一种物品的可支配总量少于人类的需要量,意味着该物存在某种稀缺性,属于经济财货。相反,一种物品的可支配总量大于人类的需要量,意味着该物不存在某种稀缺性,属于非经济财货(现代新古典经济学称之为“免费品”)。稀缺程度对于物品的价值有影响。非经济财货,比如大江里的水,由于对于一个人或者全部人口的可支配量远远大于需求量,人们取用其中一部分之后,仍然存在大量的水可供支配;不取用这小部分水,还可以取用另外的小部分水。所取用的这小部分水对于人类有用,但是没有价值。

门格尔在定义了经济财货和非经济财货的基础上,定义了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根据门格尔的观点,所谓价值就是指“具体的财货或具体财货的一定量,在我们意识到我们的需要满足依赖于我们对于它们的支配时,为我们所获得的意义。”如果我们不意识到这种依赖关系(属于某种因果关系),说明我们还不知道这种财货对于满足我们的需要存在意义,就谈不上想去支配和使用这种财货。如果我们意识到这种依赖关系,但不支配着这种财货,说明这种财货还不属于我们自己,也就实现不了这种需要满足。这里的财货,包括了水和钻石。这种价值的定义有些拗口,但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一是存在一种需要;二是我们的需要满足依赖于我们对于它们的支配,即存在这种依赖关系;三是需要意识到这种依赖关系;四是我们必须支配着这种具体的财货或具体财货的一定量,比如直接支配或者通过交换实现获得支配权力。门格尔认为,使用价值是财货(比如鱼米酱醋茶,土地,劳动力,机器,住房等)在直接保证我们需要的满足上对我们所具有的意义,而交换价值则是财货在间接保证同样的效果上对我们所具有的意义。非经济财货(比如个人所面对的取之不尽的长江水和空气)不但不具有交换价值,而且一般说来还不具有任何价值,从而也不具有使用价值。非经济财货只具有有用性,而经济财货则除具有有用性之外,还具有我们叫作价值的意义。这里所谓有用性,就是一物用以满足人类需要的能力。

门格尔是这样来看这种不稀缺的水对于个人无价值的原因:“假定某村的居民,为完全满足其需要,每日需用一千桶水,而他们却支配着每日可以供应十万桶水的一条小河。这时,这河水的部分量譬如一桶水,对于他们就完全没有价值。为什么呢?因这个部分量纵然不归他们支配,或丧失其财货性质,他们对于水的需要,还是能如从前一样得到完全的满足。不但如此,他们对于水的需要,除丝毫无损地得到满足以外,每天还有几千桶多余的水流到海里去。所以在构成水的非经济性质的数量关系还维持着的时间内,就不会发生他们需要的满足依存于对一桶水的支配,万一失去对这桶水的支配,就不能满足他们需要的事。这就是这一桶水对他们没有价值的理由。”

在特定情况下,当水变为稀缺的时候,用它们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就使得它们有了价值。门格尔写道:“相反,这条小河所流的水量,假如因干旱或其他天灾之故而减到每日五百桶;并且除这条小河以外,该村居民没有任何其他的水源。这时,由于他们所能支配的总水量,还不足以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他们所支配的水量中的任何一部分(例如一桶)若是失去,都要损害他们需要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所支配的每一部分水,便都对他们有价值”。

门格尔指出:“一个具体财货的价值,或一经济主体所支配的该种财货总量中的一定部分量的价值,等于这个总量所保证的各种需要满足中之最不重要的需要满足所具有的意义”。这里,“这些各种需要满足都是为总体量所保证且可为同一部分量所实现的”。这里涉及现代经济学边际分析的要义。门格尔是这么解释的:“在一种财货能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且每种需要满足都具有递减的意义时,经济行为人对于这些需要,将不问其种类如何,必先以该财货的支配量,用于具有最高意义的需要满足。其次才以所余的数量,用于在意义上居于次位的需要满足。然后再以剩余的數量,用于重要性更差的需要满足。”这里,“然后再以剩余的数量,用于重要性更差的需要满足”,就是其中重要性最小的需要满足,它被赋予的意义,就是这个财货的价值,也就是上文所述“这个总量所保证的各种需要满足中之最不重要的需要满足所具有的意义”。 比如,如果一个人只拥有一大桶水,那么他可能首先要保证满足饮水止渴的需要(假定其重要性为5),其次保证满足做饭的用水需要(假定其重要性为3),再保证满足洗澡的需要(假定其重要性为2),最后保证满足浇花的需要(假定其重要性为1)。如果这一大桶水正好能够保证满足所有这些需要,那么这桶水的价值取决于满足浇花的需要(属于最不重要的需要满足)对于他个人的意义。

对于普通人来说,钻石用作为一种饰品,可能这还是单一的需要满足用途,既是最重要的,也是最不重要的需要满足。当然,钻石饰品本身也是多种多样的,如钻石项链,钻石耳环,钻石手表,钻石戒指等。一个人支配一定数量的钻石,也会有不同的需要满足,从而也有其中最不重要的需要满足。无论如何,普通人一般会对钻石赋予很大的意义。这种意义即价值是主观的,因人而异。不同的个体对支配最后一个单位的主观价值评估大小有所差异,但是总体上远远高于其可支配量远远大于需要量情况下的水。而且钻石的稀缺程度也远远高于随处可得的水。两者综合的结果,使得钻石的市场价值最终体现为远远高于水,更不用说河里可自由支配的水。因此,门格尔在书中做了这样的解释:“所以在普通情况下,人类对于水的需要,并不是如若不支配一个具体量的水就得不到满足那样依赖于这一具体量的水。相反,对于钻石与黄金,即使是其对于一个经济行为人的意义(即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其总支配量所保证的各种需要满足中的最微小的需要满足,仍是更大的。因此,饮水的一定量,对经济行为人通常就没有什么价值,而钻石与黄金的一定量,则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稀缺性斯密悖论
视神经炎的悖论
海岛悖论
“帽子悖论”
稀缺性下的环境资源化分析
稀缺性下的环境资源化分析
北京理工大学徐特立图书馆占座现象的出路探析
亚当·斯密道德理论的核心是什么?——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题解
资源稀缺性的一种评价方法
美妆悖论
价值与交易初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