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需关系为基础的幼儿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2022-05-30 12:24陈秀惠
天津教育·中 2022年7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师应幼儿园

陈秀惠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人们的教育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幼儿作为一个家庭的希望,承载着来自父母的美好期待。但是就当前的幼儿家庭教育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虽然得到了有效的优化,但是面对幼儿日益提升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仍然会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在面对幼儿家长教育期待与自身家庭教育能力的矛盾时,幼儿教师这一既具有育儿专业知识、技能,又充分了解幼儿具体情况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地担负起家庭教育指导的职责,通过对具体家庭指导需求的了解以及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实践探究,为幼儿家庭提供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以此实现幼儿家长育儿教育理念的更新、正确家庭教育意识的树立以及科学家庭教育方法的掌握,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意义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犹如娇嫩的花朵,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呵护。在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应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补充与延伸,但现实中一些幼儿家长家庭教育理念陈旧、家庭教育能力不足,使家庭教育成了幼儿园教育的负累。在这种教育形势下,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有着迫切的指导需求,使幼儿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教育意义更加凸显。

(一)有助于家庭教育质量的增强

在孩子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的质量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在当前孩子追求自由、个性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中,以往封建家长式的家庭教育形式很容易导致孩子的不良成长。因此,在这种教育形势下,幼儿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有效地解决了幼儿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扰,使幼儿家长能在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下,掌握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以此增强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使家庭教育能真正意义上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助力与补充,实现双方良好教育合力的形成。

(二)有助于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在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教师与幼儿家长良好合作关系的建立,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水平。因此,在幼儿教师对幼儿家长进行有效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更加广泛地进行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幼儿家庭教育技巧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同时还应注重自身沟通技巧、协调能力和语言艺术等方面技能的掌握,这能使幼儿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有效性得到提升,也促进了幼儿教师更为良好的专业成长。

二、以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幼儿教师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一)提升能力,增强自身家庭教育指导的专业素养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一个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幼儿教育专业理论知识与丰富的育儿经验,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协调管理和沟通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与幼儿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因此,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结合幼儿家长个性化的家庭教育指导需求,积极地进行自身专业素养以及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提升,为良好的家庭教育提供专业的指导。

首先,幼儿园教师应积极地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在职教师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在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家长提供专业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中,幼儿园教师自身具备的专业育儿知识和技能,是最为基础的素质能力。因此,幼儿园教师就应通过参与培训的方式来进行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以及幼儿教育学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幼儿的成长发育、卫生保健、心理健康等方面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以此满足幼儿家长家庭教育中的需求。另外,幼儿教师还应积极地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关于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交流活动,使幼儿教师在对专题座谈会、幼儿教育言谈会等专业教研活动的参与中,汲取幼儿教育实践经验,这样教师就能以自身丰富的幼儿教育经驗为基础,为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给予有效的指导。

其次,幼儿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先进幼儿教育理念的学习与思考,以此增强自身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是幼儿园教师在对幼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过程中应具备的素质能力之一,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思辨能力,才能在与幼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问题沟通中,迅速抓住家庭教育问题的本质与根源,并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幼儿家长进行教育理念的指引和家庭教育技巧的传授。然而,教师思辨能力是在对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先进教育理念的深刻思考、实践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顺应时代发展及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积极地进行新型幼儿教育理念的学习与探究,在自身幼儿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得到夯实的基础上,实现自身思辨能力的培养以及家庭教育指导能力的提升。

最后,幼儿园教师应积极地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和沟通能力,以此实现家园沟通效果的增强。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是家园互动过程中重要的形式及内容。教师语言的科学运用以及沟通技巧的有效发挥,会直接影响教师与幼儿家长的沟通效果以及家庭指导工作的效率。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提升自己的语言沟通能力,在对幼儿家长家庭教育问题的倾听中、在对良好沟通氛围的营造中、在对幼儿家长沟通的迅速反应以及对自身指导语言专业性的把握中,与幼儿家长开展有效的沟通,实现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了解需求,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导意识

在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家园双方供需关系的充分了解与利用,是提升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质量、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积极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指导意识,以强烈的服务意识、合作意识来优化家园关系,充分了解幼儿家长教育指导的需求,以此实现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供需平衡。

首先,教师应深化家园共育,与幼儿家长形成良好互动的合作关系。家园共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策略,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教师只有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才能使家长具备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真正成为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效助力。因此,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注重与幼儿家长形成良好互动、合作关系,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对家长教育指导需求的了解,同时也能获得家长的支持,提高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有效性。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交流软件,建立微信群、QQ群等,并结合幼儿的年龄、学段以及幼儿家长所关心的家庭教育问题,来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活动的开展。这能充分调动幼儿家长的互动积极性,从而围绕某个家庭教育问题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这样一来,教师不仅有效地拉近与幼儿家长的关系,同时也解家长之所急,为幼儿家长解决了家庭教育中的难题,提升了家庭教育的质量。

其次,教师应以良好的服务意识,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效果。家庭教育指导是幼儿园教育为家长提供的一项教育服务,其目标就是实现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教师应积极树立自身的服务意识,不仅要细致、周到地了解幼儿家长具有个性化的教育指导需求,同时还应结合需求进行具有教育计划、教育策略的设计与实施,以此实现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与幼儿家长需求的有效衔接,促进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效率及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比如,在幼儿教育中,很多幼儿家长都向教师反映幼儿存在的拖拉现象,如果放任其行为,不利于幼儿行为的矫正,若采取强制措施,常常适得其反。因此,关于这方面的家庭教育问题成了很多幼儿家长的困扰。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应积极地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对每个幼儿家长个性化的家庭教育需求进行有效的总结与分析,利用自身专业化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与幼儿家长一起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家庭教育计划的制订,这样就使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迎刃而解,促进了家庭教育效率及效果的增强。

(三)落实制度,以制度保障优化家庭教育指导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作为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其工作的有序开展、工作效率的提升需要相应制度的保障。由此可见,在幼儿园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相关工作制度的建立至关重要。而幼儿园教师作为相关制度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应积极地进行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制度的了解与实施,使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在制度的保障中获得高效的开展。

首先,幼儿园教师应积极地通过定期家访制度的落实,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家访是幼儿教师到幼儿家中,通过与幼儿及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来进行幼儿具体情况了解的一种家园联动形式。幼儿园通过这一制度的制订,使幼儿教师能深入幼儿家庭,与幼儿家长面对面地进行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以及具体家庭个性化教育指导需求的了解,进而给予幼儿家长更具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比如,幼儿教师在对一幼儿进行家访时,通过与幼儿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到这一幼兒在园表现和在家表现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深刻地了解了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情况,并对其一些陈旧的观念和错误的做法进行及时的纠正与引导,这就使这一幼儿的表现在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合作、努力下得到了改观。

其次,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制度的实施,对幼儿家长进行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导。家长学校制度是在家园合育策略实施过程中制订的一项制度,是对幼儿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形式。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这一制度的实施与落实,组织幼儿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讲座、专题讨论等活动,使幼儿家长能在活动的参与中以及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下,形成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掌握良好的家庭教育、沟通技巧。这样就有效地增强了幼儿家长家庭教育的意识与能力,使幼儿能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的发展。

(四)优化评价,将家庭教育指导引入考核机制

在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科学合理评价及考核机制的建立是激发幼儿教师参与积极性、提升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只有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与绩效考核进行结合,对相关工作的所有内容进行全面的评价,才能实现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进一步优化,获得长期持续的执行与实施。比如,在对幼儿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时,幼儿园就应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标准,并通过指导活动开展次数、参与人数、活动效果以及活动创新点等具体评价栏目的设置,来对幼儿教师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同时,幼儿园还应将这一评价结果与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进行挂钩,集中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实现幼儿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极大提升。

(五)积极反思,实现家庭教育指导的持续跟进

幼儿的成长、发展是一个长期、系统且存在一定变化的过程,一成不变的家庭教育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面对幼儿家庭教育的这一特点,教师就应站在发展的角度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与优化,这样教师就能通过对自身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深刻思考与反思,来进行工作方式、策略的持续性优化,为幼儿家长提供更为专业、系统性的家庭教育指导,以此获得良好的家园共育效果,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比如,教师在引导幼儿家长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时,就可以针对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建立教育跟进手册,通过与幼儿家长的定期交流,来了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实施情况,并通过对前一阶段工作效果的及时反思,来进行下一阶段指导工作方针的制订,这样整个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都呈现出一种变化、灵动的状态,使幼儿家长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地应对幼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幼儿家庭教育效果的优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幼儿家庭教育中,幼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待与自身教育能力存在矛盾,使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这种教育形势下,幼儿教师应积极地担负起这一职责,并通过指导队伍的构建、家长指导需求的了解、教育指导制度的建立以及评价考核机制的优化等,充分满足幼儿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需求,在保持供需关系平衡的基础上,提升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有效性,使家庭教育能真正发挥出其对幼儿园教育的补充、延伸功能,共同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邱瑞玲)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教师应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爱“上”幼儿园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