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八大工程”,建设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2022-05-30 10:48张文萱
走向世界 2022年41期
关键词:创新型青岛国际化

张文萱

根据《青岛市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和《青岛市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青岛重点聚焦“国际化”和“创新型”两个维度,通过实施七大计划、推进八大工程,形成长短期搭配、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青岛路径”,勾画和诠释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架构和内涵,深度对接全球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瞄准“三城一廊”

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青岛市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提出,青岛将围绕“在全省勇当龙头、在全国争先进位、在全球彰显特色”,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科学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造创新城、国家重要的未来产业城和全国知名的湾区科创走廊。到2026年,实现战略科技力量更加强化,科技支撑产业发展更加强劲,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更為广泛,人才创新活力有效释放,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青岛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和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国城市排名中保持全省第1、全国前10位次,努力争先进位。

以创新为名,青岛在全球城市发展坐体系中的位置越来越清晰。?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延续了青岛“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的“三城一廊”构想,突出赋能实体经济的需求导向和科技创新策源转化能力,继续强长板、补短板、增新板,为青岛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建设海洋科学城,青岛重点推动国内外海洋科技创新资源加快汇聚,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培育形成一批海洋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建设智造创新城,青岛重点突破产业领域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争取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达到两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65%。

建设未来产业城,青岛重点让未来产业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量,场景开放与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争取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件以上。

建设湾区科创走廊,青岛重点促进各类科技创新资源向鳌山湾、胶州湾、灵山湾等湾区集聚,争取全市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超过260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550亿元、人才总量超过300万人,加快高新区(一区多园)提质扩容,推动青岛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十位。

实施“七大计划”

作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支撑立足,“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立足青岛创新优势和开放优势,积极对接国际前沿创新资源。依据《青岛市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青岛着眼系统推进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重点实施“七大计划”。

其中,“创新策源能力提升计划”,即立足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服务国家海洋战略;推进海洋科学考察船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加快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山东能源研究院等高端创新平台建设。“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构建以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创新创业共同体、企业研发机构相衔接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梯次培育壮大科技企业队伍。“产业创新能级提升计划”,即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在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科创资源集聚,建设一流科技园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培育未来产业。“科技惠民提升计划”,即开展重大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加大节能、环保、公共安全领域技术攻关,强化乡村振兴科技支撑。“国际科技合作提升计划”,即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发挥开放优势,拓宽国际科技合作渠道,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高端创新人才提升计划”,即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战略支点,持续拓展全球引智渠道,形成梯次人才队伍。“科技服务能力提升计划”,即推动孵化器提质增效和离岸孵化基地建设,导入全球创新资源;建立市场导向的科研管理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推进“八大工程”

《青岛市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年)》和《青岛市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两者相辅相成、协调搭配,既保持衔接连续,又有长远性和阶段性差别,前者相当于顶层设计和四梁八柱,后者则是落地落实的具体“施工图”。

“战略科技力量起势工程”,即加快提升海洋科研能力,推进“透明海洋”蓝色药库”等重大科技项目,培育海洋领域战略科技力量。“成熟一项、启动一项”,开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预研。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争取青岛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全省50%以上。加快建设山东能源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

“新兴产业创新工程”,即围绕24条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支持“链主”企业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实施“沃土计划”,搭建“高企育苗—高企认定—高企上市”梯次培育体系,以“线下+云上”多元化方式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争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翻一番”,达到1万家、8000家、6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科技型企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

“未来产业培育工程”,即支持基因技术、海洋物联网、类脑智能、深海开发等前沿领域探索颠覆性创新。举办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支持建设面向未来产业的新型研发机构。布局一批创新应用实验室和场景应用实验室,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推动未来产业建链融链,促进更多颠覆性技术成果落地转化。

“科技园区提升工程”,即围绕重点产业链,谋划建设10个左右市级科技创新产业园,打造以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创新创业微生态专业化园区。聚焦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在中心城区布局建设都市科技创新园,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推动孵化器提质增效,打造10家左右不同特色模式的标杆孵化器。

“开放合作深耕工程”,即依托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上合示范区和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等重大平台,促进国际間技术交流和产能合作。搭建国际技术转移平台,为中外双方提供跨国技术转移服务,推动国际先进技术成果在青转化。深入开展外国人来青管理工作试点,持续优化外国人来华管理服务。

“成果转化促进工程”,即实施“硕果计划”,优化源头供给,引导研发机构定向服务企业。加速技术转移扩散,支持科技成果示范应用场景建设。通过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形式,推动重点产业领域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争取输出和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200亿元以上、高校院所本地转化科技成果超过2000项。

“人才强青蓄能工程”,即围绕“人才强青”计划,推进顶尖人才集聚、高层次人才提升、青年人才招引、产才融合促进等若干子计划,持续拓展全球引才引智渠道,提升人才服务的广度深度,构建梯次发展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的战略支点。

“创新生态优化工程”,即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行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开展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探索科技创新容错机制。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完善科技信贷“白名单”“投(保)贷”联动等科技金融产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青岛科创的实力与挑战

青岛提出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是开放与创新的融合,体现了青岛的优势和特色。近年来,青岛的城市科技创新的实力实现了稳步攀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城市科技创新实力持续提高,成功迈入全国科创城市“第一方队”。

从位次排名来看,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2021》排名中,青岛目前升至全球第53位,在全国排第10位,连续两年青岛成为排名提升最快的城市。在科技部发布的《2021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指数》排名中,青岛连续两年位列全国78个创新型城市第10位。在科技部发布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排名中,青岛已10年10次进入十强榜单。这两项排名充分表明青岛在“创新型”和“国际化”方面的实力水平。

从主要数据来看,过去10年里,体现科技创新领域的指标大幅增长。青岛全市目前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2012年538家增长至2021年5554家,增长了9.3倍;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5.4亿元增长至320.1亿元,增长了 11.6倍;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由39.7%增长至60.5%,提升了20.8%;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由2011年164.3亿元增长至2020年300.9亿元,科技创新供给正在逐步由量变走向质变。

但从竞争形势来看,青岛对标部分先进科创城市仍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与南京、武汉等相比,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机构数量不够多、质量不够高;与苏州、杭州等相比,科技型企业队伍规模还不够大、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与深圳等相比,科技创新生态还不够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各类创新要素资源融合不足。

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突出“创新型”发展导向,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未来,青岛将加速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把创新的优势、科技的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的优势,最终形成经济的优势,助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The 13th Congress of the CPC Qingdao Committee proposed to highlight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build an international innovative city, and serve the high-lev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make it become self-reliant and self-reliant.

The overall goal of Qingdao is to build an international innovative city, that is, "to be the leading city in the province, compete for the top ranking in the country and showcase its characteristics in the world", and to strive to build a maritime science city with global influence, a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oriented city wit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 important future industrial city in the country and a nationally renowned science and innovation corridor in the bay area. In terms of the specific ope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Qingdao will implement eigh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driven projects, namely the takeoff project of strateg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ject of an emerging industry, cultivation project of future industry, upgrading proj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the development project of opening-up and cooperation, promotion project of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ptimization project of talaent attraction and retention and the optimization project of innovative ecology,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innovative city and reach achievements as soon as possible.

猜你喜欢
创新型青岛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青岛如何引进人才
青岛明月申牌?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