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关

2022-05-30 10:48毓新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白脸古董葵花

毓新

古董王出生的地方,有个美丽而浪漫的名字——逍遥关,丝绸古道之要塞,兵家必争之咽喉,曾威震四方,盛极一时,后来只因世事变迁,丝路阻绝,关障废弃,才沦落成普通村落了。

如何让古道关城重振往日雄风,古董王早就异想天开了。

多年后反思,古董王其实走了不少弯路。最初辗转拜托高人,以两个明代铜镜为代价,邀请了县文化馆的专家。那两个铜镜,一椭圆,一菱形,包浆厚,品相好,是古董王绞尽脑汁淘到手的。之所以忍痛割爱,是想借文化馆专家的法力,证实逍遥关在古丝路的历史地位。

那时候,古董王还不是古董王,因形体消瘦,更多人称他猴子王,刚倒腾古董不久。猴子王倒腾古董,真正白手起家,自己房基下挖的几十枚铜钱,辅以家里的两篮鸡蛋,开始由近及远走村串户,无师自通以物易物,积少成多形成了气候。猴子王当时的人脉,像消瘦的身体一般贫瘠,可跟普通村民比,眼光毕竟远得多,因而才有断然割舍铜镜的举动了。

猴子王屁颠屁颠地请了文化馆专家,领到村子的后面,考察了几处清晰可见的断壁残垣,以及断壁残垣下随处可见的碎瓦、灰烬和动物残骨之类,又将专家领自己家里,杀了老娘圈养的生蛋母鸡,熬汤炒肉厚加款待。

专家坚守科学原则,认为逍遥关的断壁残垣尽管是隋唐遗址,可规模太小,有点无面,意义不大。猴子王有点儿紧张,急不可耐地补充说,不是还有那么多瓦片、灰烬和散碎骨头吗?

专家摇头,那说明不了什么的。

逍遥关往东或往西,每隔十头八里,便有旧城遗址,连起来串珠似的,都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见证呢!猴子王据理力争。

专家不急不躁,我在文化馆半辈子了,这类信息能不知道?可问题是,这串珠似的遗址远离现代公路,又缺乏深度开发,真没太大意义的。

猴子王退一步建议说,尝试开发一下,可能有意外收获呢。

其实当地村民,不止一次偷偷地在逍遥关的断壁残垣下挖过,除了瓦片、灰烬和散骨,什么都没挖到过。

专家自然不屑猴子王的建议,遗址挖掘,牵涉的方面太多,结果更难预知,没有雄厚的财力及技术支撑,谁愿意蹚这种浑水呢!

逍遥关毕竟特殊啊,大部分遗址遭地震陷落地下了。古董王说。

陷落进村前沟谷中了。古董王说。逍遥关是逍遥关的时候,据说这地儿没沟谷的,沟谷是地震造成的——逍遥关的大部分城堡被吞进沟谷肚子里了!

如此山河易位的大地震,可有文献记载吗?专家问。

猴子王顿时哑口,一会又补充说,咱刚才站在高处,不是看到沟谷两边的古城墙,隐约连成的长方形废墟吗?专家笑了,看见是看见,文献是文献,两码事!说完抹着油光光的嘴唇挥手告别了。

有了这一次的教训,猴子王调整思路,想把逍遥关往非物质文化方面靠,于是干粹绕开文化馆,邀请了县文体影视局的领导。

跑“非物质”这阵儿,猴子王已成了古董王,娶葵花姑娘为妻了。葵花是逍遥关最漂亮的姑娘,原本与村东帅哥王白脸谈恋爱,冬来春往在江浙一带打工。后来变成了古董王的老婆。葵花姑娘在爱情路上的陡然转向,令所有乡亲称奇。葵花那个春节从浙江回来,被王白脸携在臂弯里,拜访古董王在县城南关开办的“丝路古董王”,踏进店门便毫无缘故地怦然心动,爱屋及乌地喜欢上了古董王。

有人说,爱是不需要理由的。葵花特推崇这句话。他喜欢古董王黑油油的脸,喜欢他亮晶晶的眼,喜欢他世故精明的人。这些,作为帅哥的王白脸都不具备。王白脸的骨子里,浸染了豆芽菜似的阴暗气息,跟他的脸色一样。

被人横刀夺爱,王白脸差点整塌天了,举着特制的铁棍,闯进“丝路古董王”横扫猛打。古董王将葵花藏入套间,冷眼看王白脸挥动双手,将店柜玻璃和各种古物砸得稀里哗啦,不得不拨打110。可当天下午,古董王又从警察手里将王白脸保释出来。古董王说,王白脸砸古董店,純属个人恩怨,无关社会治安,只要王白脸保证今后不再滋事,那次的损失他自认了。古董王说那话的时候凝视着王白脸,期待王白脸有个明确的态度。王白脸紧拧着脖子,自始至终不碰古董王的目光,也不接古董王的话。王白脸只向警察打保证,今后再也不会没头没脑地砸古董店了。

离开警察,王白脸牙缝里挤出几个字:你给我等着!

古董王原想请王白脸喝酒,毕竟是逍遥关长大的。可听王白脸如此说,再看那表情,也刷地冷了脸,鼻子哼一声,好,我等着你!

王白脸那一砸,以及最后的决绝态度,稀释了古董王内心的愧疚。从此他一面暗中提防王白脸,一面高调备办了跟葵花的婚礼。王白脸也是条汉子,竟然没来婚礼上闹。婚礼之后,水葱般的葵花不再打工了,一心替古董王守古董店,让古董王放开手脚,转村子,跑社会,收买真的假的各种各样的古董。

与杀鸡款待文化馆专家的那次不同,古董王邀请县里领导的时候,身体已呈现发福迹象,穿山寨名牌,打血红领带,开二手吉普,俨然江湖老手了。他烟呀酒的,邀请了县文体影视局的领导,仍然考察村子后面的那几处断壁残垣以及周围随处可见的碎瓦、灰烬和动物残骨什么的,然后变换方式,让逍遥关年纪最大的老太婆讲耳熟能详的故事。

这故事在村里口口相传很多代人了,没有谁能说清出处的。故事梗概是说,逍遥关曾是附近数百里最大的驿站,繁盛之时,东西南北的驼队络绎不绝,客店饭馆鳞次栉比,为镇守边地安宁,护卫驿道畅通,大宋王朝驻扎禁兵数千人,为首的将军黑麻大汉,威猛过人。黑将军偏偏娶了俊老婆,生了俊女儿,美得神仙似的,十二三岁,慕名求婚者踏破了关门。消息传进夏蛮子(一说辽蛮子)耳朵,因觊觎大宋江山,便找莫须有的罪名,带蛮子兵围攻逍遥关。大宋军民同仇敌忾誓死守关,十天十夜血战成河,关城最终还是被蛮子兵攻陷。蛮子兵凶残无比,入城搜捕,见人就杀,目标直指黑将军漂亮的夫人和女儿。堂堂大宋子民,岂能受异族欺辱!母女审时度势,在边关被攻破之时,一把大火,双双殉节在了闺房之内……香消玉殒,英灵不散,从此逍遥关不仅流传了壮烈凄美的故事,而且寻常百姓生养的女儿,也一律水灵灵的漂亮,像葵花姑娘一样,远近无人不知。

老太婆虽已年迈,但说话还算清楚,故事细腻生动,听得文体影视局领导好久好久回不过神。接下来,他们提出了跟文化馆专家完全相同的问题,如此的悲惨大战和壮烈义举,有什么证据吗?古董王顿时傻眼。官员以为他没理解,提示说比如战场遗迹呀,文字资料呀。

古董王顿时沮丧,这些啊,肯定伴随传说中的大地震湮灭了!

古董王又按捺不住旧话重提,建议官方对逍遥关挖掘考证……领导不等听完直摇头,没有任何把握的挖掘,谁愿意承担风险呢!不妨立足现实说力所能及的吧——这非物质文化遗产,光凭老太婆讲故事,证据实在不充分!

除了老故事,还有现实辅证的。古董王说。

什么现实辅证?领导问。

逍遥关的姑娘,一个赛一个水灵呢!

古董王出示如此证据,说明真是被逼急了。领导理解他的心情,大度地挥手笑笑说,姑娘水灵,除了你媳妇,都嫁了外地小伙,逍遥关都成有名的光棍村了!非遗申请,不是任何人独断专行的。领导也算通情达理,叮嘱随行工作人员,将老太婆讲的故事整理成文字,刊登在了文体局主办的内部刊物上。

古董王自费买了所有刊物,逢人散发传阅呢。

古董王知道,除了证据,没什么能救逍遥关。

站在逍遥关后面的山顶上,远望逍遥关遗留的断壁残垣,那道沟谷连接而成的隐约可见的长方形废墟,远望村民日渐减少走向荒芜的破败村子,古董王无法抗拒内心深处的失落。他沉思好久,不知如何带领逍遥关村民走出困局。

古董王陡然滋生灵感,决定冒险试试运气了。他托朋友买了洛阳铲等专业工具,带领一撮子人,开始在逍遥关试挖。老城墙的近旁是万不敢碰的,就选相距几百米的地方,明火执仗地挖,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一会儿深一会儿浅,太阳火辣的中午也不休息,甚至深更半夜。吃的、住的都在村外,由古董王全程负担。葵花不时把古董店关了,坐车来为丈夫鼓劲。古董王整得像土行孙,蓬头垢面,土手泥脚,可人很开心,有说有笑的。

好心的乡亲劝他别乱折腾了。

古董王只是笑笑。

反复试探当中,碎瓦、灰烬和残骨时有出现,一次竟挖出了疑似箭镞类的东西,尽管粘连成了土疙瘩,可已经很鼓舞人心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几天后的下午,千辛万苦的洛阳铲终于好像探到了什么,却又缺乏绝对的把握,只好向外界求助。古董王已经很神通了,手机一个接一个打,很快便从县城、省城驶来一些车,载来一些朋友——民间考古人、古董贩子及小报记者等,众目睽睽之下,古董王带领那一小撮人,小心翼翼,一鼓作气,确实在黄土更深处,掏挖出了半块石碑,一只瓷坛。

石碑依稀有刻痕,仔细辨认,好像“景祐”二字。“景祐”可是宋仁宗的年号啊!围观者听了,顿时嚷嚷,局面大乱。古董王慌了,张开双臂将瓷坛护住。围观者越发眼红,又推又搡想先睹为快。有人被挤倒了,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哗啦啦倒了个横七竖八。

奇特而浓郁的酒香,从狼藉的躯体下飘荡而起,迅速弥漫。

大家乱纷纷搀扶而起,四下观察,只见那瓷坛已经底儿朝天,倒扣在跪地不起的古董王的膝边,瓷坛下的黄土湿了一片,浓郁的酒香,正是从泥土中飘起的。

啊,古酒!坛里装着古酒啊!人们恍然大悟。

任何抱怨,任何惋惜,都无法挽回既成的损失了。

很快,大家从抱怨和惋惜中解脱出来,切入新的关注点了。石碑为何只有半块呢?上面的刻字因何模糊,且剩那珍贵的两个字?民间考古者见识有限,无法解答,可石碑本身,确切无疑是宋辽东西。至于那醇香无比的古酒,尽管已倾覆黄土,绝难收取,可那装酒的瓷坛,也确切无疑为北宋民窑的产品。

考古总是有缺憾的。逍遥关这种缺憾,给小报记者提供了无穷想象的空间。他们夜以继日地赶写新闻稿子,将残碑、坛酒与年迈老太婆有关逍遥关将士誓死守边的血腥故事联系起来,与那壮烈殉节的美丽母女联系起来,认定那坛酒肯定是将军在“美若天仙”的女儿出生的日子,按中国传统习俗埋入地下的“女儿红”,准备在女儿出嫁的时候宴请嘉宾的吧……可惜辉煌美好的一切,让那可恶的战争定格在黄土深处,定格成冰冷而残缺的文物了。当红记者的生花妙笔,对锈迹斑斑的故事润色加工,簇新包装,对擅自命名的“女儿红”美酒极尽渲染,在小报头版隆重推出,引发不明真相的大刊竞相转载。身居高位的官媒终于把持不住,以不同形式发了报道,从而让逍遥关暴发户似的名闻天下了。

慕名的访客络绎不绝了。心怀叵测的古董贩子,志趣高雅的采风文人,机敏狡猾的各色商人,表情严肃的人大代表,面色和善的政协会员,庄重矜持的政府官员……每队车,每拨人,都给逍遥关带来绝好的消息:修水泥硬化公路,建特色旅游景点,辟文化教育基地,开农家生态园,建“女儿红”葡萄酒厂……

手捏“新丝路”大项目的地方政府,正愁没思路投资呢——逍遥关想沉寂都不行了。官方的“规划方案”白纸黑字很快出台。宽敞的公路抢先修通了。逍遥关的村落被整体搬到后山湾,由政府统一规划,建成漂亮新农村,挂上了“振兴逍遥关,利民又利国”的牌子。从而腾出足够大的地盘,以关城“断壁残垣”为基础,横跨大地震裂出的河沟,复原整个逍遥关旧貌,包括想象中的楼阁台榭。企业家更是不甘落后,摩拳擦掌上门投资,文化街、酿酒厂、生态园、农家乐……不仅如此,逍遥关东西两端百八十里一直无人问津的荒凉遗址,凡县域之内的,也统统被划归“新丝路”建设,列入开发日程了。

逍遥关和邻近村子在外闯荡的男女,呼啦啦往回撤。工地到处招工了,六七十岁的老头,能挣到壮小伙一样的钱。水灵漂亮的姑娘,更稀罕得不得了,产品代言,酒店招待,窗口形象,供不应求……王白脸也回了逍遥关,尽管姗姗来迟,可回家之后闲不住,早出晚归四处转悠,挖掘构思发财的路子呢。

轰轰烈烈的背景下,古董王被人捉弄的牛皮影儿似的,完全身不由己,腿都跑成了罗圈圈了。奠基、开业、剪彩、饭局……政府的和企业的,公家的和私人的,排队邀请和电话预约的,仿佛他身上蕴了仙气,能给人格外好运似的。

一切高速有序地运转中,古董王突然被警察抓了。地点在某个庆典上,和朋友灌了二两白酒,正海阔天空吹大牛,三名警察闯入,一铐子将人带了去。

小道消息说,王白脸实名举报,古董王私挖文物,且涉嫌造假!

乡亲们寻找王白臉,哪里还有人影儿呢!

几乎在古董王被抓的同时,逍遥关所有在建的项目戛然停工。仿佛行进的列车被冷不丁踩了刹车,所有的人不明原因,只知道乱嚷嚷猜测议论了。不祥的预感,笼罩着乡亲的心。但很快,几支官方考古队,表情严肃地进驻了逍遥关,开始大规模验证性考古了。

乡亲们的心悬到了嗓子眼,同时不分昼夜,搜破地皮找王白脸。

不久,形势又峰回路转了。专业考古队十几天的工夫便大有收获,不仅在“断壁残垣”的根基处,挖出了半窖“开元通宝”钱币,挖出了零星的弓箭,而且在大地震裂开的河沟里,找到了数段扭曲变形的关城墙体,在墙体下挖得近百具紧抱剑戟的骨骸……据灵通人士透露,逍遥关考古才刚刚开始,估计其潜在价值,比媒体之前想象宣传的大无数倍。

这消息如迎风的号角,使停摆的工程不约而同重新开张了。

乡亲们心头沉重的雾霾一下子被吹得风轻云淡,越发扩大了找王白脸的范围。他们想逼王白脸还古董王清白和自由。

王白脸还没找到,一直公正无私拒人千里的拘留所里传出了话,允许家属探视古董王。这是绝对好的消息啊!可从拘留所回来,葵花像丢了魂,木木然不见丁点儿喜色。经反复催问,她才收敛泪水说,她的丈夫非常感谢乡亲的记挂,但他叮嘱千万别再闹事,别找王白脸的茬儿了——他心服口服地坦承,自己私挖文物和涉嫌造假的事千真万确,法律如何惩治都理所应当,只要逍遥关能兴旺发达重振雄风,只要乡亲们别再走他的老路。

责任编辑/文媛

猜你喜欢
白脸古董葵花
葵花王冠
不受欢迎的白脸
我捡到了明朝古董
葵花之门
葵花 外一首
一个“红脸”一个“白脸”,唱垮了多少亲子关系
葵花点穴手
在马德里淘古董
三国漫——古董中情局
高情致远话“白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