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悦君兮

2022-05-30 17:16陈丽娟
高考·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共情

陈丽娟

摘 要:近几年,高考作文交际语境的写作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有些是在所提供的主体材料当中,在字里行间有着隐性的要求或者倾向,有些是直接在要求当中对文体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纵观当下,学生的交际语境写作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旨在以《陈情表》为例探析交际语境写作中情理并茂、引发共情的写作策略。

关键词:交际语境写作;共情;情理并茂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中规定:“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的精神[1]。”也就是说,良好的表达包括说理的缜密、透彻和情感的真挚、饱满。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如果能在说理上分析得透彻清晰,逻辑上阐述得细腻绵密,才能为说服读者提供最大的可能性。而情感上的热诚真挚,才能达到情理并茂的效果,情以感人,理以服人,引发读者的共情。尤其是在交际语境的写作中,共情的对象,不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读者和功利意义上的阅卷老师,更指交际对象的受众者。笔者以为,读者、阅卷老师,以及写作要求中交际对象的受众者,均是写作要求中交际对象的受众者,是最基本的一方,如果文章能在情理上与其引起共情,基本上也会引发其他二者的共情。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发共情,以期取得最接近预期的效果呢?笔者以《陈情表》为例,探析交际语境写作中成就一篇情理并茂、共情悦心的好文章的策略。

一、以《陈情表》为例的原因

首先,来看《陈情表》的历史地位和文学大家的评价。清代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层次说来,无一语不委婉动人……而通体局势浑成,步骤安详,更极尽结构之妙……”即《陈情表》一文,情词恳切、如发肺腑,又具有构思缜密,逻辑性极强的特点。大文豪苏轼更是给予了“读《陈情表》而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的美誉。当然还有许多的大文豪、大作家不吝溢美之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陈情表》之所以能够在浩瀚的中国文学海洋中独占一席之地,并且获得极高的赞誉,跟其情理并茂、引发读者共情的写作特点息息相关。目前,《陈情表》被选在2003年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第7课,其文学价值和教育价值可见一斑。

其次,来看“表”这种体裁的内涵。“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具有目的明确性、格式程序化、实用性强的应用文公特征。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也就是说,“表”在言事之外,还具有抒情的功能和特性,这和笔者要探析的交际语境文章中企图达到情理并茂、共情悦心的本质是一致的。

二、交际语境写作的内涵

目前交际语境的文章,在大作文方面主要有书信、演讲稿、发言稿等,小作文方面主要涉及启事、通知、请柬等。本文主要探讨大作文类交际语境的写作。所谓交际语境写作,一般指的是在某个真实或者虚拟的语言环境下,针对某个论题,向既定的明确或潜在的读者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形成书面交流,以期达成特定的交际目的。这种写作的特点与传统的论述类文章的写作有明显的差异,论述类文章主要是针对所提供的主体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的审阅,从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在行文的谋篇布局中,强调论证层次与中心论点的逻辑关联,文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清晰明朗地论证说理,以期让作者的观点形成权威。

交际语境的写作,其显著特点是,将写作表达置于某个真实的或者虚拟的任务场景、具体语境或者社会情境中,强调写作表达中的目的意识、读者意识、语体意识、语境意识、文体意识等。写作的交际语境主要由作者、读者、话题、目的、语言五个要素组成[2]。笔者认为,交际语境的写作要明确这几个问题: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作者是以什么身份,为了什么目的,用什么方法,向谁阐明什么问题。简而言之,就是解决“向谁写”“写什么”“如何写”的问题。即谁在听,以什么身份什么心理在听,听者的个性特征决定了写作者要写作的内容和写作的形式,写作者要以侦探的心理全方位地去揣摩听者的各种需求,为接下来的谋篇布局,行文推进打好基础。

三、交际语境写作达成情理并茂、共情悦心的策略

(一)主客体身份界定

李密在写作《陈情表》一文时,环境特殊,身份尴尬。三国时魏元帝景元四年,司马昭灭蜀,身为蜀国旧臣的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后来晋武帝司马炎为了更顺达地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不断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的名字赫然在列,作为“亡国降奴”,如不应召,则很容易被认为“矜守名节”,引起司马氏统治集团的怀疑,招来杀身之祸;如果应召任职,对“忠君爱国”的李密而言,则又违背本心。在这进退两难的特殊社会情境中,李密首先细致入微地审阅了主客体双方的不同身份、不同需求,以及受众个体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据记载,晋武帝前期虽然能够以前朝为鉴,“矫以仁俭”,但其为人“阴险多疑”。《陈情表》虽然只有短短的581字,但其中“臣”就有27个字,除了开头“表”的格式“臣密言”,以及文中“前太守臣逵……后刺史臣荣……”对别的官员的称谓外,李密自称为臣的就有24字。尤其是称晋武帝的王朝为“圣朝”,称自己为“亡国贱虏,至微至陋”,既阐明“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的无奈,也表明自己作为臣子“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赤诚之心。全文陈情,既有对新王朝晋武帝的赤胆忠诚,也有对祖母刘氏的拳拳孝心;既有对不能及时“奉诏奔驰”的无奈愧疚,也有对日后报效朝廷的诚挚承诺,读来令人感怀动容,而这样的陈情效果,是建立在主客体身份界定明朗,对晋武帝的心理、需求、性格特征了如指掌的基础上。试想,如果李密陈情的过程中,若没有深刻揣摩好晋武帝的心理,泾渭分明地区分主客体二者的不同,打通“尴尬君臣”沟通的壁垒,断然写不出如此婉挚动心的文章。

在写作交际语境类文章时,除了认真审阅主体材料的主题、方向外,也要仔细揣摩材料中对交际双方的身份、心理、需求的明确或者隐性的要求。比如:2020年全国1卷,是有關春秋时期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的历史故事,要求在班级读书会这个既定的任务场景中,写一篇发言稿,显然,这里面主客体双方都是学生。考生在写作时要先确定自己的角色是学生,是学生面对学生在阐述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如此,在主客体之间就排除了亲疏、上下等其他关系,而是以一种平等的关系在交流,这也就决定了行文中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和称呼的用语等,都要做到符合主客体都是学生身份的设定。与2020年全国卷3,要求作为毕业生在毕业前夕给即将入学的高一学生写一封信,就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全国卷3的作者界定为师兄师姐,而听众即读者是师弟师妹,行文的谋篇布局、材料取舍,称呼、用词等就不仅是全国卷1的单纯的平等关系,更应该融入长者的眼界、格局,既要有平等交流的愉悦感,更需要长者的谆谆教诲的诚挚和希冀。交际语境写作,想要达到引发读者共情的第一步,就是仔细审阅材料中对作者和读者身份的规定,揣摩读者身份具有的心理、性格、需求等,俗话说:“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作者所唱之歌,只有符合该“山”的习俗、需要,才能有人听,有人愿意听,为拨动读者的心弦打下基础。

(二)明确写作目的

交际语境写作中,为了什么而写?其实就是主体材料所提供的主题,是交际双方交流的目的。是在既定的任务场景、社会情境或具体语境中,面对特定的读者要完成的交际目的,这个目的就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是作者面对材料所提供的显性或者隐性的要求所要做的审题立意。《陈情表》一文,按照今天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一张李密给晋武帝的“请假条”,李密要向晋武帝告假在家照顾祖母刘氏。但是鉴于当时新旧朝代更替的社会特征和李密尴尬的身份,以及晋武帝的地位和个性,于李密所言,所言之词不能有半点疏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可是,如果在所上奏的“表”中,不能阐述清楚“辞不就职”的理由,李密就不能达到“苟顺私情”长期告假的目的,更不用说保持忠臣不事二主的本心。因此,李密在行文中,围绕写作的目的,先撇开国事不谈,而花大量的笔墨叙述了自己悲惨的身世和自己与祖母刘氏之间“更相为命”如山似海的深情。全文以一“情”字展开,笔触个人身世,凄怆悲惨,令人戚戚。描述祖母恩情,养之劬劳,含辛茹苦,使人哀哀。《古文观止》言其“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作为晋武帝司马炎,尽管其生性阴险多疑,但父母子女之间的恩情承传,却是人之常情,不能不為之动容。有了情感上的打动作为铺垫,文到自然处,李密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请求,而这样的孝心,与晋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是完全一致的。法上合法,理上合理,情上合情,情理并茂,共情悦心,非常完美地完成了写作目的。

交际语境的写作,作者在审题的时候,既要审清主体材料中所表现的主题导向,即命题者命题的动机和任务设置,完成审题之后,又要厘清写作过程中,作者与真实的或虚拟的读者之间交际的目的,也就是说作者要传达什么样的观点、看法,用什么样的论据和道理去支撑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才能更好地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构交流的桥梁,并最大可能实现“以我手写我心动你心”的写作宗旨和目的。例如:2020年新高考2卷,在主体材料给出之后,设置“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的情境任务”,要求以“带你走近      ”为题,写一篇主持词。考生在选择地名时,不管是选择旅游胜地,还是文化古城,除了考虑个体对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等熟悉程度外,行文过程中更要注意由浅入深,挖掘该地区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征。文章的语言建构中既要展现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无限风光,又要在美丽的自然山水中体现中华的文化内蕴。在情上,引起交际对象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理上,作者还要辩证地看待问题,在展现地域文化的现状和优势时,也要深入挖掘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体现作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情理兼顾,辩证思考,才能更好地实现交际双方的共情,达成交际目的,体现行文中心思想,完成符合命题者要求的写作任务。

(三)谋划写作逻辑

应用文写作,讲究写作的逻辑思维,尤其是涉及演讲稿、发言稿、主持词、书信等交际语境的写作,作者不仅要考虑写作的内容,也要谋划表述的方法、技巧,以期达到自己的观点、看法更好地被对方接收的目的。《陈情表》一文,除了情词恳切,发自肺腑外,李密在语言建构的实施过程中,心思之缜密、思路之清晰、逻辑之严密几乎达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李密的私心是观望朝廷,目的是暂不出仕。如何隐藏私心,让不想出仕的目的显得合乎情理,这对于当时的李密而言,犹如在悬崖上走钢丝,需要精心谋划,精心布局,所以他先“表”苦情,以动晋武帝的恻隐之心;再陈祈愿,以一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为自己的“苟顺私情”找到了合法性。他担心晋武帝因其是前朝旧臣而猜疑,更是进一步表忠心“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而且也向晋武帝表明自己今后践行衷心的时间上的可能性,“臣今年四十又四,祖母今年九十又六……”,全文下来,在写作逻辑上层层推进,步步为营,于是晋武帝看完后,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不仅同意其暂不赴诏就职,还赏赐奴婢,以嘉奖其孝心和诚心。

例如:2020年全国卷2作文,具体的写作情境是“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作者在考虑行文时,一定要注意谋篇布局、行文思路,从青春的特征,到国家的建设,再到世界的发展,体现了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既要注重青年人人格的塑造和品德的修养,也要考虑青年人在国家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使命担当,还要有放眼全球、关注世界、具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博大胸襟。一篇优秀的文章,不仅需要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也需要行文构造的独具匠心,更需要表达逻辑的运筹帷幄。逻辑上精心谋划,体现写作思维的细致、缜密,才能更好地引发交流对方的共情。

亚里士多德言“对适当的人,用适当的方式,发生适当的感情,才是最好的感情……”,于交际语境的写作就是如此,纵观《陈情表》一文,就是体现这种“适当”的原则。在交际语境的写作中,如果作者能够向经典篇章《陈情表》学习,在确定交际对方的身份、地位、年龄等因素,从而揣摩对方的心理、感情倾向,再结合题干的具体要求,明确交际写作的任务,并据此谋篇布局,层层深入,做到理上鞭辟入里、条分缕析,情上诚恳真挚、动人心弦,那么最后呈现在读者、阅卷者或者是题干要求中的受众者面前,就极有可能是一篇体现个性化表达特质,能够引起共情的好文章。

结束语

语文学习,不外乎听说读写,听和读是信息的输入过程,说和写就是知识的输出过程,向经典篇章学习,就是采撷经典篇章这方汪洋大海里的朵朵内蕴丰盈的浪花,通过切磋、琢磨、吸收的过程,从而变成个人的知识渠水,有了一定的积累沉淀之后,在信息输出时,自然能够更容易做到言之有据、内容充实,言之有理、说理透彻,言之有情、情之动人,达到共情的初衷,拨动交际对方心弦,这也是经典关照现实的最本质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9(10).

福建省莆田市中小学、幼儿园“书香校园智慧阅读”专项立项课题“农村中学经典阅读与个性化表达有效融合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ZHYD2021060)。

猜你喜欢
共情
共鸣与共情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共情——从一则视频新闻的传播看融媒体的变与不变
共情研究的崭新领域
——积极共情
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症患者共情的影响